编者按:2017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李昌菊的最新著作《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世纪初,油画作为改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引进中国,参与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过几代油画家的努力,油画已成为本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中,李昌菊大致依循20世纪前期(1900—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1949—1978年)和新时期以来到世纪末(1978—2000年)三大部分,探讨中国不同时段的油画本土化现象。本篇文章为第三篇《开放、多样的格局》(1978—2000)的第一章节《走向开放》的第六节内容,详细介绍了“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第六节 主旋律与多样化
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新时期,在不断突破“文革”“极左主义”的思想禁锢之后,开始了接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冲击与影响的开放过程,以实事求是为内核的思想解放运动,让艺术创作逐渐回归到对于艺术本体规律的探讨上,由此而开始形成多样流派、多种风格和多元观念的文艺格局。在这样一种繁荣与发展的状态下,如何体现党和国家倡导的文艺方向,便成为新时期90年代以来凸显而出的重要文艺课题。
1989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就多样共生的文艺生态中如何界定“社会主义文艺的政治方向”进行了表述。《意见》明确规定了新时期文艺作品允许存在的最低政治限度是:“只要不违反宪法、法律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一切思想上无害、艺术上可取、能给予人们以艺术享受和娱乐的作品,都允许存在。” 《意见》认为“要提倡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优秀之作,提倡一切激发人们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优秀之作,提倡一切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优秀之作,这应当成为我国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正式表述 “主旋律”和“多样化”的观念文本。《意见》还明确指出如何处理多样与主流的关系,即“社会主义文艺是政治方向一致性和内容、形式、风格、流派多样性的统一”。
1991年3月1日,由中宣部、文化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当前繁荣文艺创作的意见》的通知,就“多样化”和“主旋律”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意见》指出:“繁荣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的多种功能的统一,坚持发展多样化和突出主旋律的统一。”有关“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被表述为“坚持发展多样化和突出主旋律的统一”。
1994年1月24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深刻指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讲话》还进一步阐明了“主旋律”的内涵,即:“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主旋律,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题。”
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再次把“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学艺术繁荣的重要决议予以发布。《决议》还对领导文艺工作的两种倾向提出严重告诫,既要防止横加干涉,又要防止疏于引导,并特别指出,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中共在新时期文学艺术多样繁荣与发展之际,提出来的建设主流文化艺术的重要指导方针,它以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的决议方式将这一指导方针法规化,并提升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予以贯彻落实。这无疑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根据文学艺术发展的国际现实而制定的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与方针。
具体而言,主旋律的美术创作并没有被规定的释放具体,华夏的话比较有代表性:我们的“主旋律”,就是指反映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及其他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较高的美术作品。我们的多样化,就是指那些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以及其他内容无害而能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审美要求,艺术质量较高的不同形式的作品。就题材而言,主旋律的作品以表现革命历史、现实生活的主题性创作为主,而多样化的作品则可以更宽泛的表现生活的各个层面。
如此一来,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拥有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他们既可以创作主旋律的作品,以获得官方的认可,也可从艺术语言探索的角度出发,以多样化手法进行创作表现。事实上,随着89年喧闹一时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的落定,89年政治风波后的沉静,80年代激情飞扬的美术界在90年代初变得有些沉寂。“85美术思潮”热情消退后,油画界开始反思其中的问题。除了政治与社会因素外,“85美术思潮”是80年代中国社会与美术界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目的就是要冲破极左艺术思维模式,争取创作自由,在产生社会效应之后,新潮美术逐渐失去前进的内在动力。参与其中的大多数青年艺术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横向移植、完全模仿西方现当代艺术并没有实质意义,只有立足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的情境,才可能真正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同时,新潮美术以精英式的方式反抗极左艺术,虽然卓有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与社会的脱节,因此,如何以新的方式重建与现实的关系已经成为许多艺术家思考的问题。在经历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后,社会依然提供给艺术家相当宽松的创作环境,艺术家开始吸收各种可能的艺术营养,以踏实沉静的心态将艺术创作引向深入,寻求自我艺术个性与面貌的特色。
如此一来,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90年代,各种艺术流派开始出现,艺术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艺术家层出不穷,美术界乃至油画界出现了良好多样的生态景观。
更多内容尽在[李昌菊专栏]
李昌菊简介
湖北荆州人。199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2000年获该院美术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系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文艺评论》等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民族化再探索——1949至1966年中国油画的重要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人民出版社,2017年)。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2篇文章分别入选第十一届(200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4)“当代美术创作论坛”。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08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4年),2016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评论作品,“历史与现状”首届青年艺术成果优秀论文奖(2017年)。
关键字:多样化,艺术,中国,油画,创作,美术,油画 艺术创作内容标签: 多样化 艺术 中国 油画 创作 美术 油画 艺术创作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