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药酒秘方 » 正文

新国学网:兰亭流觞_王羲之-兰亭-摹本-兰亭集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1 
核心提示:兰亭流觞提起书法,”书圣”王羲之无人不知.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行草书《兰亭集序》,来历与酒有关,其典故至为风雅.王羲之生长于东晋,浙江会稽山阴人,隶书,楷书,行书均盖绝于世,还当过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生性骨鲠高爽,善交结友,经常和朋友们搞个party,郊游野餐,饮酒作乐,谈天说地,极尽雅兴.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由他作东牵头,名流高士四十二人,来到绍兴城外兰亭聚会.江南三月,晴空万里,惠风习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溪,景色


原题:兰亭流觞
词频: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书法,真迹,摹本,绝品,成了,罚酒,错漏,和尚,雅士,茂林修竹,东晋,行书,蚕纸,一首


兰亭流觞
提起书法,”书圣”王羲之无人不知.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行草书《兰亭集序》,来历与酒有关,其典故至为风雅.

王羲之生长于东晋,浙江会稽山阴人,隶书,楷书,行书均盖绝于世,还当过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生性骨鲠高爽,善交结友,经常和朋友们搞个party,郊游野餐,饮酒作乐,谈天说地,极尽雅兴.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由他作东牵头,名流高士四十二人,来到绍兴城外兰亭聚会.

江南三月,晴空万里,惠风习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溪,景色宜人.雅士们先做了一个庄严的”修楔”的祭祀仪式,然后就放松活动,饮酒为欢了.既是文人雅士,就不能像梁山好汉那样,大口灌汤,大口吃肉,一醉方休,也不能像现代乡下人,吆喝比划老虎,杠子,鸡,而总是要行些高雅的酒令,搞个风趣的游戏什麽的.这回他们玩的是”曲水流觞”.

他们用的酒具叫青瓷羽觞,盛行于东晋,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半月形耳,状似鸟之双翼,故得其名.四十二个人列坐在曲折蜿蜒的溪水两旁,书童把盛着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觞在谁面前停下了,谁就得按照原先定好的题目赋诗一首,若吟不出,就罚酒三杯.

一个下午,有十五人各成诗一首,十一个人各成诗两首,十六个人做不出诗被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竟也写不出诗,被罚了酒.

当日收获颇丰,共三十七首诗. 酒尽曲终,大家依依不舍,兴致犹高,把诗汇集起来,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兰亭盛会.王羲之乘着酒兴,铺好蚕纸,即席挥墨,欣然命笔,写下了三段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

文乃妙文,清新朴实,字字矶珠, 绘景抒情,评史抒志,令人耳目一新.先写”乐”, 描述这次聚会的经过,意境清丽淡雅,清调欢快畅达.转而为”痛”,宴席将散,人各四方,聚合化为别离,欢乐转为思痛.最后写”悲”,连想到老之将至,归于寂灭,人生苦短,生命不居,让人凄凉悲哀..

字更是妙字,飘逸遒媚, 精美绝伦,潇洒自然,气势完足,神清骨秀,大小参差,既见运筹之匠心,又无雕琢之痕迹.其用笔“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灵动而不松散,苍拙而不滞怠。方圆结合,动静相宜,疏密有致,变化统一,浑然天成,有如神助.相同的字,写法不一, 三个“盛”字、五个“怀”字、七个“示”字,特别是二十个”之”字,变化多端,各具情态,无一雷同.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的顶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中国书法的瑰宝绝品.

由于王羲之时在醉酒之下所成,错漏颇多,涂字,改字,加字,到处可见.事后王羲之几次打算重写,竟不能故伎重演,只好作罢.在中国书法中,错漏不断还被各代君皇名家一支推崇者,仅此一家,可见其神奇.

这篇书法藏在王氏后人家中,束之高阁,秘不外宣,无人可近,代代相传,一直到七世孙智永,他是个出家人,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无子嗣,临死时就交给弟子辩才.
真是不把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这时的皇帝是唐太宗,对《兰亭集序》早已垂涎三尺,虎视眈眈.他知道不可硬夺,也不能暗盗,只能智取,就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萧翼花了多年,对书法也成了行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成了心腹之交,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才算绝品.”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早已失踪,你定是拿伪作当宝贝.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秀给萧翼,萧翼一看,果然不假,随即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 “诏书”:奉天承运,…这帖子充公了!
辨才失去真迹,悔恨交加,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一故事画了一幅《萧翼赚兰亭图》,将萧翼的机智、狡猾和辨才和尚的谨慎、疑虑刻画得非常传神,人木三分。
唐太宗得手后,欣喜若狂,奉为至宝,当时没有照相机复印机,更不能扫描存入电脑,就令欧阳询等书法家临摹,又让拓书人冯承素等双钩填廓成副本若干,赐予皇子近臣.

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的书法推崇备至,唐朝形成追求”二王”的狂热.《兰亭集序》叫他爱不释手,卷不离身, 曾多次题跋,一直到他死时竟成了陪葬品,埋入昭陵. 而这个陵墓在五代时被一个叫温稻的军阀盗掘了,《兰亭集序》真迹从此永远失传.现在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是唐代摹本,还有些博物馆,存的摹本是更后来的.

唐太宗近年出镜率颇高,不断露面在电视剧里,正襟危坐,人模狗样,文艺界,历史界他的粉丝不少.可是我一见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上面那个故事,哪位有意,大概也够编个三四十集的电视剧,让大家看看这”丫的”也不是什麽好鸟..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