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程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珠江也许仅是一条秀媚的小 江。然而,当摊开地图,翻开有关的资料,你会惊奇 地发现,它,跨越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 江西六省,全长 2216 公里,流域面积为 452000 平方 公里,从云贵高原直奔而下······它不仅秀媚而且充满野性和活力。聚居在它 周围的除了汉族外,还有壮、彝、哈尼、傣、白、傈 傈、回拉祜、佤纳西、景颇、瑶、蒙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 加固了自行车,带上了画板、睡袋,1984 年 9 月19 日,在一片深情的送别声中,我们开始了珠江溯源的旅程。
一个“小城文青”的路与思——珠江溯源记1984
写在前面
塞在抽屉角落36年的《珠江溯源》日记本,终于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闭关家中,无所事事,拿了出来翻翻读读。令自己惊讶的是,当年,1984年骑自行车珠江溯源途中,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地理落差2000多公尺,在几乎每天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还有写生画画摄影,在这样的行程中,还有时间、闲情与心思,以及气力,来写下这密密麻麻九万多字的日记。尽管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和想法,有很多的幼稚,甚至幼稚的可笑,简直就是一个“小城文青”的作为。但是,至少它们记录了1984年这一特殊时期,这位“小城文青”,想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憧憬爱情,追寻“梦中的橄榄树”。
出发 1984.9.19 摄影:姚玳玫 135mm 彩色负片洗印
从一个僻远琐碎的小城,从一种近乎窒息的压抑困境,在无数次的误解、打压与失败中,这个“小城文青”走过来了,也走出来了,并且,一直还依然“文青”。当年青涩单纯的所谓“思想”,在这“小城文青”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多多少少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力量。意志、毅力、独立、抗争、艺术、社会、知识分子等等,现实中的路更为跋涉,但坚守与坚持,挑战与追寻,一步一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当然,“文青”会变的有些“老”,也有点“油”的,在时宜与不合时宜之间妥协与挣扎,也许,渐渐变成了一个有点老而油的“文青”。
途中思想、阅读、见闻
不过,在当年这些文字中,有相当的部分作为考察日记,记录下36年前的那双眼睛和那颗青涩的心,在这3500多公里珠江游历过程中,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30多年过去了,当年当时的事、物、人,无不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见证。今天重新读来,比对今昔,也可能有另外不同的眼光与情怀。
······ 在命运和岩石的挤压中间 你找到了自己扁平的位置 双手,钢铁般的力气 掰开这地球的心 ······ 不愿去分辨太阳和月亮的差异 不想知道明亮和柔情之间的价值 孩子,在井口搓了好久的脚指头 姑娘,在矿车那边走了过去
途中创作诗歌、摄影、河滩写生
其实,当年在这跋涉艰难的旅程中,坚持写下这么多文字的日记,其背后有一个秘密和一种动力,就是当时这个“小城文青”刚刚初恋,想用他带着青涩情感的文字,及勤奋耐劳的行动,去“打动”另一个“小城文青”。因此,这些日记也就变成了半生不熟的“情书”,飞越珠江流域的山山水水,传递着初恋别离的一种情思。
随信寄去珠江源头采摘的野花
这次在时隔36年之后,重新整理这批“日记-情书”时,觉得珠江溯源的考察记录,多少还有些公共性的成分,毕竟,珠江溯源,尤其是骑自行车溯源还是极少有人做到的。而一个1984年的珠江流域的生态考察与文字图像记录,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因此,将这一部分的考察日记整理出来,还是可以拿出去与社会分享的。而那些属于个人之间的“情”的部分就被弱化并割舍了,这样可以集中于珠江考察的“记”与“思”。
今天的路果然名不虚传,一出东兰城就是又窄又崎岖的盘山公路,在漫山的大雾中,我们只顾往上推车,看不见前路究竟有多远多高,也看不到山下究竟 有多深,只是走着走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天的路,真使以前的一切为之逊色······一步一步,汗水几乎是一步一滴,下午三时多到达东兰时,脚酸得真不想再迈出半步。
今天是最悲催最艰巨的一天,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难走、更崎岖破烂、更修筑设计不合理的公路······绕来转去总看到老地方,好多路好像是 冤枉白费力的;上坡要推车,下坡也要推车,路面碎 石乱堆,崎岖极了······
天边的路
在这本《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中,按时间为序的日记间,加进了十六段有小标题的短文,这些短文是当年珠江考察回来,应《汕头工人报》的约稿,写成《八千里路云和月---珠江溯源散记》长文,分十六期连载发表的。这次整理编辑过程中,觉得将它们分开插入相应时间与情境的日记中,能够变换阅读的角度,增加点阅读乐趣。
珠江溯源日记手稿
其实,当年珠江溯源,按专业的所长,及当时的出发点,是考察路上的写生、创作与摄影等的图像记录,一路上我画了六七十张写生作品,以及为数不少的速写默写画,还有大量的摄影(负片与正片),考察回来后也曾在汕头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王璜生、李毅珠江溯源画展》。但是,由于这么多年来东迁西搬,从汕头到南京,再到广州,又到了北京,家不知搬了多少次,也曾无“家”着落时物品寄放他处。因此,一些绘画作品,特别是摄影资料,不知哪里去了。这次,在能够找到的范围内,选出了部分写生、创作、速写及摄影的作品及资料,配合考察日记的文字,汇合成图文互补的阅读文本,以纪一个“小城文青”曾经的路与思。
2020年3月
速写本内页
1985年“珠江溯源画展”资料
途中写生
归来之后,一晃三十六年
2020.5.1
(未完)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新书发布会
时间
2020年11月25日上午10时
地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0·巡回展”桂林站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25日上午10时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25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馆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五里店路 9号)
关键字:小城,日记,写生,考察,当年,摄影,王璜生 珠江溯源记1984内容标签: 小城 日记 写生 考察 当年 摄影 王璜生 珠江溯源记1984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