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瀚阳访谈录_|_王欣:专注于传统建筑美学的诗画营造_瀚阳-瀚阳访谈录-王欣--自然-乌有-艺术-设计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题记:春暖花开时,别来无恙否?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整个世界停摆。此时的艺术圈沉寂消极,在封城、隔离、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们反思,我们警醒,思想与情感在尘封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危机之下,艺术仍具有凝聚和联系的力量”。在这个寂静的春天里,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特殊日子里的感动、泪水与勇气。——基于此,瀚阳携手艺术头条推出系列艺术访谈,是为记录,更在深思。

    GkX29MLSWgEQ2FtfX03nSrf2aA6Yxqfy2wzfIvy8.jpg

    9BtsbGfYzADYHjEmHkGzrV9g42PSMbYNLC720KtK.jpg

    访谈现场@虎美术艺术空间

    专注于传统建筑美学的诗画营造

    受访嘉宾 / 王 欣

    Q: 您的建筑设计作品几乎都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相融合,这中间有什么样的缘由?

    A:首先,我们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建筑学,这是从自己的地域,自己的文化中延续并重新生长出来的建筑学。

    王澍老师首先提出了重建当代本土建筑教学的学术主张,指明了一个新方向,看向山水,面向自然。而我们即是在这个大方向中,走出无数条小山路来。每个认可这个大方向的建筑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发掘“中国本土建筑学”的可能性。

    我们说的“山水画”,画中的自然不是真自然的直接反映,是特定文化视域下的一种面向自然的人世叙事,是借着自然作为叙事主题或者背景,带着意图的构造设计,是受限于一张纸之局限中的对世界的反复营造,这样一个大命题。建筑学很可能在山水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重生,山水画将帮助建筑学重新思考起点与标准,将建筑重新拉回自然万物的联类之中。

    我们看宋画中的小景楼阁,大多是建筑偏居一角,建筑让位于自然,建筑看向自然,看向虚空。楼阁是登高的意思,是士人的视野,望远。楼阁,在中国是人与天地对话的通道,是人文精神的姿态。

    6PfHOnFpfh1xoZ7qeCwfyv1nH15NjhPXkzGBaR5G.jpg

    莲塘泛舟·宋·王诜

    5Wcz79cIvF6SprRrhTrgGotZu0mfw2IfwMUEHyxj.jpg

    高阁凌空图·宋·佚名

    我所做的工作,即是重建这种人与天地对话的载体,让建筑看到自然,让建筑回到自然,回到诗画的世界中去。

    Q:2018年您为中国美院民艺馆举办的“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 设计了序幕空间“在自然之殿观无声交响”,受到广泛好评。请问在这个项目中从构思到最终呈现有经历过瓶颈吗?

    A:我一般不会在设计的起始遇到瓶颈,15年的教学(前5年在北京建筑大学任教,之后美院任教)都在做关于山水画,诗文,戏剧,书法,器物之于建筑语言的转化研究,积累了太多的形式类型与情境模式。所以,我们工作室之后几十年的规划都很清楚了,就是将积累的几百个诗画模式与类型一一实现,但恐怕是做不完的。

    HtPX9ONascQxwj8JDvo9HnlUoaqQkgk87x3SaGQc.jpg

    东方竹展览序幕之序列立轴图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的序幕空间,我称之为“在自然之殿观无声交响”,这是一个设计的名字,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入场就是一片竹林,就是置身在被我们历史认定为文人理想之地的“竹林七贤”的情境中,这是竹之精神的首页开篇。竹林是中国人的自然的“百柱厅”,是自然精神的殿堂,竹殿是一种高格的观看,我设定要在此观看“竹之声浪”,几十万片竹瓦,即是万千管箫笙簧的天籁般的孔洞集成,以巨浪的形式表述合唱声乐,这是诗歌中的“通感”的方式,用视觉表达听觉交响。浪的尽头与“江南国匠”展览时我做的亭子,正好衔接起来,亭子转化为踏浪的“画舫”,这也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O007afNnMWn3ZEjiW4gljC6JFGF1QKoDpaN0sz9e.jpg

    隔林风浪,起伏箫笙

    F326hJxnJhXtyxlRsJrtLJ0ibTxXZVMuswY7e66c.jpg

    kDcqaSukgif5x0Cf4oftNJfFjUJzaV4iR24XR8TS.jpg

    万籁竹瓦

    Q:您 “2019年宁波杭州湾新区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的参展作品《海上明月夜》,是一处情景感的体验园林,也是一座可以步入的小剧场,兼具美感与功能性,您设计这件作品的时候是如何设想构思的?

    A:提交参展方案时,曾受到过质疑,艺委会认为我的作品并不是雕塑。但太湖石是不是雕塑?园林假山是雕塑还是建筑化的空间?还是一种场域营造?雕塑界其实也早就开始“去实体”,“去物体性”的实验了。我的作品介乎建筑/园林/雕塑的三者之间,《海上明月夜》是一个奇观化的剧场,它建立一个诗画场域,正如它的名字,那是一种刹那间的审美凝聚,每个进入的这个剧场的人,受到氛围的感染,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情境的匹配,这样的境遇设定,应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这是留给公众来思考的,我认为公共艺术是要有这样的责任的,这个剧场是一个审美的课堂,他向公众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上明月夜》的设计源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张若虚的时空遐思跨度更大,这个剧场毕竟是个小设计,但观想方式都是一致的:都试图将人生经验与天地运行统一起来,创造天地忧思与人世风景之交响。在作品中让现代观众和古人“共时共情”,感受诗歌中的时空逍遥游:骑鲸背,出入明月……

    这些年做的设计,大多是“无用”的,即“无用之用”。不是一般的功能之用,而是审美与精神之用。一生很短,我只付诸传统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诗画营造,做审美本身就足够了。

    pBOMuR3fyaY6605LRN4TCHDm8W0zK2ZP9XRk0LZY.jpg

    《飞虹画舫》,郑州

    Vt0RC9egnP7nBk3jjSmFfzYjOTSTGc43EcS3r7zm.jpg

    mfnrfkrI7flXRzfI97UCHX6MYhp7WcY1pOV9j9Zo.jpg

    《小洞天》,杭州

    GcMoK6DuPuBCe5ojx4rOulGRedbRuJOVIvgGcA1u.jpg

    Mn1BbHcDDG6O0HgopLS3818Y81jGD9Op1yhPLYjW.jpg

    园林装置《渡去博古园疇》

    Q: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陷入困境,疫情期间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A:疫情爆发时我和家人在日本,感觉有可能回不来,所以也没心情好好玩。我相信“新冠”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一种恶意咒语,所以回国的路上我一直在念诵《金刚铠甲咒》,一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念诵。

    疫情期间,反而过的像一个真正的人的样子。我记得林风眠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每天要自己生活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为一天的口粮忙活,他说那段时间活的真正的像一个人。平时,我们都被异化了,不在一种人的基本需求与节律中生活,或者那种很难说是生活。我每天都要买菜做饭,还得洗衣服,修理电灯,紧一紧家具的榫头……居然还出现了小时候才有的对着窗外发呆,那种天地无限长久,漫漫无尽的感觉。居然有时间可以享受午觉,醒来之后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也出去散步,隔着河沟看对面铁路边的荒地里农民在种菜,看着出神。可以有时间看烟波,有时间看落照。这个时候,被迫停下来,于是你的频率与自然接近了,可以像“熊谷守一”的时间表看齐了。

    忽然停一停的状态很好。我记得2004年“非典时期”,也是这样,那时我在北京,也是彻底停了下来。世界不能一直的往前狂奔,跟人一样,总有歇下来的时候,总有累的时候。而且,我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周期性的常态,我们得学会适用这种周期,病毒是一段代码,可以理解为一种咒语的存在,这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在给我们这个世界做减速。

    Q: 生活趋于正常后,您有哪些计划?

    A:这次的疫情,只是让我创作的方式做了舒缓,做事的顺序有了调换,把之前积压的事情拿出来做,比如《乌有园第四辑:袖峰与洞天》完成了书稿的整理,《模山范水》一书也即将交稿,有关于女儿以及“九溪学园”的自然教育的书也开始了。许多年前一直想做的“空间道具系统”也开始研发了,并打样已经开始……总之,什么样的节奏,总有什么样匹配的工作能开展,不会停滞。

    QKN54121SeY3GilY7HCl7QF4XMz12bVrJAVHqM6S.jpg

    新书《乌有园第四辑:袖峰与洞天》

    SgcqhQjF5rj19Iimstz7oL3fEtD9bMauZU6i7KVt.jpg

    新书《模山范水》

    Q8umvnZyj0vZ0HKRDUVkHYJfzatL3VDr5ksbuN4B.jpg

    王欣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造园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乌有园》主编。

    中国美院王欣团队,从事传统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研究与教学,致力于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创新。

    2006年被意大利权威建筑媒体《domus》评选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与潜力的78位建筑师之一。

    2008年作为20名中国艺术家受邀参加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活的中国园林”艺术展。

    作品三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3年于北京大学举办个人设计研究展《如画观法》。

    2014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6年主持建成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主体建筑“红房子”。得到文化部的高度评价。

    2017年主持郑州二七区建筑文化体验园“飞虹画舫”建筑馆设计与建造。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江南国匠”策展人,空间总设计师。

    2018年园林装置《渡去博古园畴》参展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

    2018年设计建成“虎美术”艺术空间。

    2018年获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哲匠奖”。

    2018年主持设计“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展览空间设计。

    2019年设计建成“小洞天”艺术空间。

    2019年波兰克拉科夫美术学院举办个人设计研究展《园林作为建筑学的重新出发》。2019年受邀参加“第三届杭州湾国际公共艺术邀请展”,作品《海上明月夜》在建。

    202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哲匠金课奖”。

    学术著作:

    《如画观法》

    《乌有园·第一辑:绘画与园林》

    《乌有园·第二辑:幻梦与真实》

    《乌有园·第三辑:兴造与观想》

    《乌有园·第四辑:袖峰与洞天》

    《勒·柯布西耶:为现代而生》

    关键字:自然,乌有,艺术,设计,建筑 瀚阳 瀚阳访谈录 王欣
    内容标签: 自然 乌有 艺术 设计 建筑 瀚阳 瀚阳访谈录 王欣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