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巴人汲水》归渝_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落地石家花园_-宣纸-北平-艺术-场景-石家-展览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在徐悲鸿精彩而坎坷的一生中,石家花园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子似乎并不值得一提。这座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虽然曾在1942年至1946年被徐悲鸿挂牌为“中国美术学院”(与今日中国美术学院并无关系),但也是惨淡经营,摇摇欲坠。

    kCHQkHq1BK9wnVmBpWjDkEYUA8wuD64NRY0MFcIf.jpeg

    1937年石家花园(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在1946年后名存实亡的美院,这样一座4年间并未有过波澜的小园,让徐悲鸿始终念兹在兹。当接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两年后,他仍不忘以中国美术学院的名义与北平艺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举办三团体的联合美展。尽管当时,中国美术学院大部分研究人员早已被徐悲鸿聘到北平艺专任教。当回忆起这段山城岁月时,廖静文曾说:“悲鸿直到逝世前仍在深情地回顾重庆岁月,他在许多作品上题‘在化龙桥’‘作于渝州’‘写在磐溪’等字款,以示他的眷恋之情”。

    0SN5hibKHYglLRuQVVZLyrQCRSljVIgLY9PAEzo4.jpg

    1945年冬,徐悲鸿与学生张安治等人在盘溪石家花园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合影

    因此,若徐悲鸿得知其美术馆(重庆馆)落地石家花园,定会开心;若得知开馆展与李可染、李斛、宗其香、张安治等人联袂,定会大喜。

    石家花园再迎徐悲鸿 《巴人汲水》终归渝

    6月19日,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开馆仪式暨“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艺术展开幕式在石家花园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23幅徐悲鸿在重庆时期的原作(含代表作《巴人汲水》),及李可染、李斛、宗其香、张安治等22幅原作,以展示艺术家们在抗战时期“以画笔代利刃”的艺术精神和家国情怀。

    t3pxzix3MC6E0u1kyvqtmtJM2PZzmtN9lBFF1DEe.JPG

    开幕式现场

    do951HLXxZaafeNOtHBlPnZGgoBTCeLJRdNpzxsO.JPG

    策展人  徐骥(左),江北区人民政府区长代小红(右)向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授牌

    “这里(石家花园)寄托了徐悲鸿先生艺术研究、创作与教育的理念,也实际成为酝酿日后中央美术学院教育框架的摇篮,也是中国美术的重要发源地。在此展示徐悲鸿先生以及与其有师承渊源的李可染、宗其香、李斛、张安治的作品,正是彰显徐悲鸿先生与近代救亡图存之民族时代美育理想的最佳方式。本次展览设于石家花园,这是一场关于徐悲鸿先生及其艺术传承的展览,而这些传承都与激荡年月中的石家花园有关”,关于此次展览,徐骥如此说道。

    NMB7ly7SM8K9n10AKDS8LSfAvLP5cWiak3Z6ssSl.JPG

    中共江北区委书记李维超开幕式致辞

    yEEnmQS1jN6VxdtzqCGoTiJy3q8zW7XfXwgXlXER.JPG

    此次展览策展人徐骥开幕式致辞

    upD3s29WzwJjmaGF9y35xHkKmP3hItrMdFQKQVRA.JPG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宣布展览开幕

    展陈设计上,该展览采用绘画作品原作展出+史料文献+实景还原+科技互动+云上虚拟展览等多重表现方式,展览时间为6月19日至6月9月13日。其中,6月19日至6月25日专业观众观展,6月26日至9月13日对公众开放,均需预约观展。

    qVxVLx6YPA2CeG0rnFY59Ngz726h3O92DwYpH7Ro.jpeg

    一楼展厅 徐悲鸿的书房还原

    3uySwuQbYHvFpggXwetfme4YXsHdJrNt3EfJlMLD.jpeg

    多媒体展厅二 在磐溪带学生写生

    4rS1ifxT6uZRj5jBPoPGHOH3K1gxjOodfBhSYfkv.jpg

    RnoUEJTqVktSalSQZYNWfIRKX5JQ2MS4uoB89xSI.jpg

    二层徐悲鸿展厅现场

    关于为何将李可染、李斛、宗其香和张安治四人联展,此次展览策展人徐骥在此次展览的图录中写道,我们可以看到四位极大地受教与受惠于悲鸿的大艺术家,代表了画家、美术教育家、理论家等诸多于一身的悲鸿先生艺术生命的延续。

    kMWaxyolpfW5q9YVltkH7TgvxMsFlaNDAnMaZLop.jpg

    李可染,《看山图》,24.5x16cm(图),24.5x16cm(字),年代不详

    EZ9h64Goe9RczUaG5OWb4g6zHZNTB4ne5hdUe0tZ.jpg

    李可染,《渡牛图》,24.5x16cm(图),24.5x16cm(字),年代不详

    张安治承继了徐先生在美术教育与美术史论的志业而成一代师表。宗其香以光影入国画,李斛以素描来为国画注入新的血液,都是延续悲鸿先生以西画改良国画的艺术革命最成功的典范。李可染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深入传统而能跳出传统,成功地改造了悲鸿先生认为最难的尽显颓势的山水画,不仅遥接了徐先生理论与实践俱精深的修养,而且他并非徐氏门生,却因被好友其香兄独领的画作《山城夜景》打动,盼认知其师何人,后大受徐先生提携,引荐拜齐白石为师,成最得意弟子,突显徐悲鸿大师作为教育家最崇高的品格——博爱。

    eCHondFz702hNaecHNAwf4MkvNpy82I8r8eBG7uJ.jpg

    宗其香,《重庆夜景》之一,宣纸,43.5cm x 59cm,1948年

    uAY3qjQtDQyBUc7AHA9RRmvZf8JAXqMuj5inKJpJ.jpg

    张安治,《风景写生》之二,水彩纸,38cm x29.2cm ,1943年

    lxepCb7M2xDI5B0JICl4CWnpb9hQnr91URIAxucM.jpg

    李斛,三峡夜航,水彩纸,68cm x 87cm,1972年

    在战时渝池,徐悲鸿达到了艺术创作的巅峰。他不仅先后完成了300余幅创作;更是在诸多代表作中不断突破。《巴人汲水》便是典型代表。

    《巴人汲水》的美术史意义在于突出的现实性。人们熟知的徐悲鸿经典国画巨作《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多以古代诗文传说题材入画,更多的是一种由古典题材而来,融合时代背景要素之作,至于其以雄狮、骏马、雄鹰等动物为表现对象的作品,虽然有现实情怀在内,但基本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画面意象的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巴人汲水》与这些作品完全不同,它的题材、意象完完全全脱胎于现实生活,是徐悲鸿艺术写生创作的巅峰之作。

    LwolZRSnIQRwgrjiCZBWQVdDNK5PI6Jj9ag3LWP2.jpg

    《巴人涉水》,宣纸,294cm x 63cm,1938年

    现实生活中的山城,喝水是一大问题。当时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迁至现在的沙坪坝重庆大学任教,每日往返路途见 “棒棒军”在山间肩挑百斤水场景,随即在宿舍楼创作了《巴人汲水图》。画面高300厘米,宽却62厘米,颇显细高。悬挂起来,与嘉陵江的百丈悬崖相一致的,使其场景更显陡峭与惊险。画面将重庆人取水的宏大场面分解为舀水、让路、登高前行3个场景,描绘了男女老幼不同动作的7个人物。场景一舀水,左下一癞痢头、一身结识肌肉,着黑色短裤,持熟练舀水动作,右紧接男子动作的是一身着褴褛的赤足妇女,正把舀满的水提到岸边,一男一女形成了一个舀水的连贯动作。

    sSkVEGpaMn8AnqAWAGNCHBKOIHlOUF64ud6evYor.jpg

    《巴人涉水》场景一

    场景二为让路,由于山路狭窄,白衣男子只能侧身在悬石上稍息,才能让身体弯成弓的男子通过。这个白衣男子便是徐悲鸿本人。

    1evfRHcOavBmzMbMEyVI6P9r9dKGM8HYTfA3f7Ym.png

    《巴人涉水》场景二

    第三场景为登高远行,3名挑水工克服地心引力,爬完了艰险的陡梯,开始迈开大步,比较轻松地急行。长卷将一条石阶把三个场景串联在一起,为了突出江岸的高与陡,有留白,用江岸的岩石和层层的石阶融汇贯通,拉大了第二个画面与第三个画面的距离。在第二、三场景之间还特别的添加了一丛翠竹和几枝怒放的梅花,使画面的技法有较多的变化,构思、创意、技法等方面都充满了新意。

    g9mVpxwQffSorVJ9SBeG45yolT5Ey1WOjHOjgoD9.jpg

    《巴人涉水》场景三

    佳作自然免不了奇闻轶事。这幅画取材于上下课的路边场景,画中还有徐悲鸿的身影。该画1938年在香港展出时,印度驻华公使极为喜欢,希望以重金购买,徐悲鸿不愿割爱,又连夜为公使重绘一幅。这幅“姊妹篇”在2010年的北京瀚海拍卖“庆云堂近现代书画”中拍出了1.71亿元的好成绩,刷新了以往的中国画拍卖纪录。

    sm9S2h2f544KUCLU69E684aGBBjabTCaHgUXDvb4.jpg

    《天马》,徐悲鸿,宣纸,98.7cm x59.4cm ,1944年

    采西画而融之 创百余幅佳作而登峰

    回过头来说,4年的石家花园生活,在徐悲鸿58年的生命中并不算太长。那么,每每回忆起那段山城岁月时,他到底在怀念什么?关于这点,徐悲鸿没有做过解释,史料也没有太多记载。我们只能从他的人生轨迹和艺术道路出发,大胆地做出揣测。

    m3ADDkqt20Ec0iF8ziDn4Zi8QCgY5xuD8tOl3T5n.jpg

    牧童与牛,徐悲鸿,宣纸,84.5cm x56.5cm ,1938年

    在艺术上,徐悲鸿的理想追求最让人注目的有三:一是在中西艺术之间不断寻求突破;二是在众多年轻的艺术生命中不断寻找优苗;三是在西学东渐、中西文化融合碰撞、艺术世界激烈辩论的语境中探究学理。今天看,或许可以说,其追求一生的此三点于一身的“理想国”,在重庆,在石家花园,在中国美术学院得到了实现。

    9RJcsyvFoNJ9C6JrCqoki660rtBVAEmU6mHcuIkr.jpg

    《追风》,宣纸,66cmx43cm,1942年

    TTIO02NJbzPwXaHZt49uprj2SduYsvqDhfZ1Qeo8.jpg

    李斛,关汉卿,宣纸,64cmx46cm,1962年

    TN8aV9edBTbtudu4Vn97xTeHQ3AqndhI7BWLXXGs.jpg

    李可染,桂林山水,宣纸,80cmx48cm,1988年

    be4rK0ltSg1lr6DHEWZsi9fAzuOqzQxCou0WW66x.jpg

    李可染,三牛图,宣纸,66cmx96cm,1987年

    除了徐悲鸿在重庆的创作取得突破外,石家花园的日子所以重要,还在于中国美术学院那自然、宽松的美术氛围。这所徐悲鸿以个人之力创建的学院,最好地实现贯彻了他的研究、创作与教育理念,给了他最大的自由来支持和提携符合其理念的艺术家与学生。他并不要求院内研究院全勤在岗,所以当时齐白石在北平搞“衰老变法”,张安志在广西推行美术教育,冯法祀长期随抗敌演剧队四队在广西宣传抗日。这样的创作环境在当代艺术院校中亦是少见的。

    w00DdbbobuXZ4oTC8EDwdN2YFxGL4dguKyrLjjt4.jpg

    宗其香,三重堂,宣纸,57.5cm x 68.5cm,1944年

    vW7OpZfnPdNHeLurSGDq9ontofKcNBJGFabfRGK6.jpg

    宗其香,磐溪,宣纸,68.5cmx45cm,1983年

    6AKjR3fv0otCQcSTVaoHUT2jkkt45Hz0beotqdAX.jpg

    张安治,都江堰口,水彩纸,32.1cm x29cm ,20世纪40年代

    报得经年凌云志 偷得浮生数载闲

    徐悲鸿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壮阔大事,为后辈留了太多太多感动和可兹回味的故事。也许,恰恰是因为他有太多的精彩,太多的坎坷,才令他忘不了这段闲暇、悠然的山城时光。

    hZHCqcuzAdS9uvEKAZbkUxErswe1Ers7X6rKzlfN.jpeg

    1945年在重庆磐溪,背景为中国美术学院,左起为廖静文、徐悲鸿、张葳、周千秋、佚名、张安治、张苏予、宗其香等

    不为尘务所累,专心创作探索,以己之愿践行美育理想……石家花园里的徐悲鸿自在、安宁。他还在这里遇到了此生挚爱——廖静文。徐悲鸿在为重庆中国美术学院招聘图书资料员时,与廖静文相遇。在协助徐悲鸿创办中国美院的岁月里,廖静文对这位备尝艰辛苦难而坚持为人生而艺术的先生敬佩有加,由同情而生爱慕,几年中对他照顾有加。在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处中,二人终于携手而行,结为伉俪。

    s9phAOXc6xqJGap7XbX1jTjtIpLB3HlaMipirA5x.jpg

    1946年,徐悲鸿与廖静文参加宗其香画展

    徐悲鸿很爱廖静文,他不止一次对她说:“我真正找到了我所爱的人!除了你,没有人能对我有这样真诚、坚定、纯洁、无私的爱情,我用什么来报答你?”为此,徐悲鸿不仅在许多画上题写“静文爱妻保存”,更是把十分珍爱且较为满意的部分作品,送给了廖静文。

    w9RBPHvPRXMrHDYHVhxsWYRP9xJfnRydKsoy1siz.jpg

    1973年 李斛创作《三峡夜航》

    QeOX3rsXwSeI5hZZhqQOEv3E07KxtfQuGHvZ7Sjt.jpg

    1946年,来到北平的李可染经徐悲鸿引荐拜齐白石为师

    zTMk9u7bcxHLq5xIHYj90TG09EasM0l7BvyMXepl.jpg

    李可染在街头绘制抗日宣传画

    佳人为伴,丹青傍身,培馨育美,世事拂尘…在重庆,徐悲鸿以至心、至性与最朴素,最本真的生活相遇。 少年之路是贫苦的,留洋之旅是艰难的,抗战之道是悲愤的,南洋之行虽“春风得意”,但总无法兼顾创作、美育及研理。唯有这段时光,既有春水煎茶般温润,亦有松花酿酒般的清醇…

    试问,如此闲情,怎能不让人心生眷念?

    注:除展出作品均为原作外,徐悲鸿的“以美育代宗教”;其有家国情怀和广交友朋;其与廖静文的爱情;其在学生眼中的印象等都在此次开馆展中有所体现。文中部分文字参考自《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与民族美育的时代理想》,徐骥主编。展览现场图由鲜卓恒拍摄,作品图均来自徐悲鸿美术馆(重庆馆)。专稿,非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观须知:大众观展请关注江北文旅纵横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进入微信公众号后,点击“观展预约”,即可预约观展日期和时段。

    关键字:宣纸,北平,艺术,场景,石家,展览,
    内容标签: 宣纸 北平 艺术 场景 石家 展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