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王谦:书家谭延闿_民国第一混吃高官竟是颜楷大家_楷书-谭延闿--国民政府-楷书-湖南-黄埔军校-两广-刘墉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XE1iBk8Nu0Kxt82UUIDGnE2aeO0sUx4wb8RFeAPZ.jpg

    书家谭延闿(1880—1930)

    谭延闿,号无畏、切斋,字组庵,祖籍湖南茶陵,生于浙江杭州。在清末,他称得上风流乃至风云人物。其一,论其诗酒风流,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又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其二,作为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谭氏履历可谓不凡,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院长。

    这样一位官阶显赫的大官人,同时又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书艺别出一格,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

    Gt7ONKQjHq6mlrZjQY9VZLBGjmocEa4Wx62BeWpn.jpeg

    谭延闿的家世算得上十分优越,其父谭钟麟字云觐,号云卿,是清末著名文人、官员,于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考中二甲第十名进士,授散馆授编修,后官至两广总督,谥文勤。谭延闿自幼聪颖好学,5岁入私塾。父亲规定他三天作一篇文章,五天提交一首诗,每天临习几页大小楷字帖。11岁学制义文学,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见而惊为“奇才”。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考中秀才。此后,谭延闿一边陪年迈父亲安度晚年,一面跟从各地名师学习时文。1904年,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这番科举成就虽不如其父过硬,却填补了有清二百多年湖南科举界的一个空白,因为湖南出过许多位状元、榜眼、探花,而考中会元(会试第一名),谭延闿还是第一人。

    打量一番谭氏一生的政界起伏,可说是亦有为亦无为。他三次督湘,三次被赶下台。第三次督湘,被部下赵恒惕、程潜赶下台后,他心灰意冷,索性到上海做寓公,竟因缘际会而结识孙中山。此前谭家与孙中山也有渊源,谭钟麟做两广总督曾缉拿过孙中山,谭延闿第三次督湘时,孙中山曾写信动员他参加北伐,他执意湖南要自治。上海相识,谭延闿对孙中山理解渐深,逢人就讲:“革命领袖非孙公莫属!”并把自己变卖田地的钱拿出五万光洋给孙中山作军饷。

    从此之后,谭氏立定脚跟跟随孙中山,也颇受重用,做过内政部长、北伐军总司令。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黄埔军校就是谭延闿奉孙中山之命而筹建。谭延闿在湖南时办过教育,加之黄埔军校的用地也是谭延闿率领湘军给整平的,大家都认为他是校长的不二人选,不料谭延闿认识到办普通学校和办军校不是一回事,果断地把校长的位子让给了蒋中正。老话说雁过留痕,却也不假,黄埔军校的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字就是谭延闿题写的。

    kLXfhnSGHPdzG3F8JIBxvM1cTLY8e6nwEaZZKbIR.jpg

    谭延闿《致山父》书札 来自中国历代书风系列《谭延闿书风》(重庆出版社)

    npRg9jkxmX06uXIRxoaY2jhAW4OsN0xMVnT1VWnn.jpg

    谭延闿《致邠斋书札》札 来自中国历代书风系列《谭延闿书风》(重庆出版社)

    XcgLLm1MNDpqArkgjJ9KU0tg43HQPujHn9VupfTe.jpg

    谭延闿《致邠斋》书札 来自中国历代书风系列《谭延闿书风》(重庆出版社)

    说到书法,民国时期,政界有“四大金刚”之说,即于右任的草书、吴稚晖的篆书、胡汉民的隶书和谭延闿的楷书。四人均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又是影响广泛的文人。四人中,于右任、谭延闿二人最为出色,有“南谭北于”之誉。

    颜真卿的楷书被”宋四家”中的米芾批为“恶札之祖”后,几百年未再成为书坛主流,宋、元、明三代均未出善写颜体的大家,到了清初,则基本是董其昌书法一统天下。清中叶,刘墉、钱沣、何绍基、翁同龢等出,颜书得以复兴。钱沣是一时名家,学颜字得其神趣,气象浑穆,但横平竖直处时显板硬,缺乏颜字之灵妙。但视诸同时代及后世,颜楷领域内,钱沣的成就已称得上独一无二。说起来,楷书颇能显示书家的真功夫如何,而且叫人难以藏拙,点画之间稍有偏差,不用说书法行家,就算是百姓也大抵看得出来。时代发展到谭延闿这里,就发生了变化,他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在他的书法实践中,善书诗联,擘窠榜书、蝇头小楷均极精妙。

    谭氏专习颜体,是从立之年开始,参以钱沣笔法,以《麻姑仙坛记》为日课。此碑他一生通临过220余遍,仅只1929年4月,他在上海养病期间就临写203通。谭氏所临《麻姑仙坛记》锋藏力透,气格雄健,酷似钱沣,而笔画更为厚重,其雄浑较钱氏更甚,点画间特具挺拔之气。他在结字上追求严正精卓,主张“上不让下”、“左不让右”。学鲁体之外,他还泛学百家,兼涉篆隶,40岁后居广州,于古法帖无所不临。极纵肆之奇,生平书学至此乃大变。谭延闿曾在1926年以行楷背临古帖,诸如黄山谷、苏东坡、米襄阳、赵松雪、文衡山、祝枝山、董其昌诸家,其临帖神速与笔画之工,常人难及。

    于右任在评论时人书法时,曾说:“谭组庵是有真本领的。”马宗霍有段文字讲到谭氏书法的成长道路:“组庵早岁仿刘石庵,中年专意钱南园、翁松禅两家,晚参米南宫,骨力雄厚,可谓健笔。”确实,观其所作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竖画多用悬针法,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貌丰骨劲。其行书将刘墉与钱沣熔于一炉,点画之丰满圆润、挥洒从容乃似刘墉,浑健苍劲、体势开阔又似钱沣。其书法统而观之,功力深厚,变化灵巧,笔笔中锋,笔锋于纸能藏锋力透,大气磅礴,一扫流行于清代的馆阁体之柔媚气息。时人以“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之语称誉谭延闿。有论者称,谭延闿是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学养丰厚,吸收前人翰墨营养的同时,能够形成自己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此谓百学不能至也。

    YbiY5Uugo47V92jKX7H3NyFuailBYVvfP4aaCfiq.jpg

    ​中国人每说“字如其人”,在谭延闿这里,其作书便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可列为其代表作。

    从谭延闿晚年的书法追求看,应当是并不满足于既成的颜楷面目。他在生命最后几年,曾致力章草,访求石刻旧拓,欲借以丰富书法的变化,来寻找自己书法的表现语言。只可惜天不假年,刚过知天命之年,便遽尔病逝。尽管以通常寿命计,尚未到人书俱老之境,但他的颜楷书迹已自成法度,同时代人所难以企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谭延闿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诗古文辞是当年的童子功,虽从政大半生,毕竟文人本色,写诗填词就跟当下小盆友玩微信发微博一样轻松平常,论其诗词质量在民国诗人中亦属上乘。在民国时期,即有《讱庵诗稿》、《组庵诗集》、《非翁诗稿》、《慈卫室诗草》等诗集,皆为手稿影印,俾读者亦赏其诗又可品味书迹之美。

    不过,谭延闿的从政风范,世人却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民国完人”,说他是“休休有容,庸庸有度”的大政治家,有人称他为“党国柱石”、“药中甘草”,也有人十分确凿地给予“差评”,称他是八面玲珑的“水晶球”、“伴食画诺的活冯道”。令他获得差评的事迹有许多件,比如他曾奉行的“三不主义”。那是北伐胜利后,蒋中正登上最高权力宝座,谭延闿很知趣,让出国民政府主席职位,改任行政院院长。面对蒋氏独裁,谭氏抱定“三不”的对策: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绝少开口进言。他深知在蒋介石手下办事不易,情愿无所事事,乐得自在,做一个伴食宰相,办事也只相当于一枚橡皮图章。平心而论,甘草并不名贵,但素有“百药之王”之誉,有调和百药的功能。也有人把他处世总结为一个“混”字,他对此也公开承认,并声称“混之为用大矣哉”。

    f2Dz97kO142qHgfQUJdQXTiqEyGeLRKNBQdJv3lW.jpeg

    既决意远离权力中心,他唯一的嗜好便是下馆子。南京所有有名的饭店都让他吃遍了。他吃得异常考究,吃得让权力欲极强的蒋总裁十分放心和安心。吃着吃着,谭氏自己就成了著名的美食家,以至享有“民国第一吃家”之美称。著名的“组庵湘菜”即是由谭延闿及其家厨所创立,以“原材料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的美食理念驰誉中国食坛大半个世纪,被称为“湘菜之源”。有人说,如没有谭延闿,就不会有现在湘菜的面貌。

    据传,谭延闿本有缘与著名的宋美龄结为连理,他却主动推辞,而蒋中正与宋美龄能够成为一家子,全赖谭延闿之助。原来,谭延闿的母亲是丫环而成为如夫人,生前在家族内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谭延闿有感于此,誓不纳妾。而谭妻生下一子三女,很早就去世了,临终前嘱咐谭延闿,望他不再婚娶,要将几个子女带好。谭延闿在孙中山落难之际全力扶救,孙、谭关系相当密切。宋美龄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孙中山曾将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不料谭氏以“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为由而拒绝。

    htFHmj4j3pVlvtwvbRBD2EilaU80YsoZHQ7DnOCO.jpg

    《行楷书七言联》 台北国立国父纪念馆藏

    孙中山去世后,谭延闿与蒋中正关系日渐密切。在谭氏大力促成之下,1927年,蒋中正与宋美龄成婚。1930年,谭延闿患脑溢血,临终前嘱蒋氏夫妇在青年军官中为女儿谭祥择婿。他去世后,国民政府实行国葬,将墓建在孙中山陵墓的东面数公里处。生前好友胡汉民撰挽联云:“景星明月归天上,和气春风生眼中”,所称许的即是谭氏为政的中和之道。后来,蒋、宋夫妇认真为谭祥择婿,使她嫁与陈诚。陈诚日后扶摇直上,成为蒋氏“三鼎甲”之一,并升任台湾国民政府“副总统”之职。

    李一师在诗跋中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评价谭延闿与其弟谭泽闿的书艺成就。谭泽闿(1889—1947),字祖同,号瓶斋。兄弟俩同为民国时期颜体楷书名家,成就难分伯仲,如要细辨两人书风差异,可以见出泽闿作品更显伟劲开张。两位的人生之路甚为不同,谭泽闿一生淡于仕途,鬻书谋生。他生前在上海卖字,润格一向订得较低,即便求者甚众,亦不涨价。他以行楷见长,尤善榜书,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四字巨匾即为其手笔。至今上海、香港两地的《文汇报》报头仍沿用他当年的题名,可谓馨香久远矣。

    2017.1.23

    (注:原标题为《书家谭延闿(1880—1930):民国大官人,颜楷称大家》,现标题为编者自拟。)

    王谦简介:

    王谦,教授,美术学博士。山东曲阜人,现供职于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为美术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与技法研究,导师李一先生)。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0余篇。博士论文《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获首届“沈鹏民生奖学金”特等奖。《沈曾植碑帖题跋札记辑释译论》2020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更多内容尽在[王谦专栏]

    关键字:国民政府,楷书,湖南,黄埔军校,两广,刘墉,书法 楷书 谭延闿
    内容标签: 国民政府 楷书 湖南 黄埔军校 两广 刘墉 书法 楷书 谭延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