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大道之行——金日龙的艺术_-绘画-作品-写实-世界-抽象-转向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pJXnOkhZCd7hmS5RXkDxdq847YFzDu2WaphZvG9P.jpg

    丁酉中秋(四) 76x174cm 丙烯 2017

       贡布里希在其晚年著作《意象与视力》中谈到20世纪初西方艺术的一个重大转向,即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间人们对于真实再现的写实性艺术的热爱逐渐淡化,许多评论家对于这种忠实再现的成就,羡慕的情绪已经相当冷却。他们的艺术趣味已偏向于原始的和古风的艺术。同时,他注意到20世纪绘画对于主观性表现的热衷:“在我们的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艺术意象,使人为之眩目,为之迷惑,其范围之广,则几乎可以与大自然的生命世界中种种创造物并驾齐驱。……总之,无非是人处于各种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气候,产生于他的梦寐和梦魇之中。”[1]这一段话指出了艺术创造的来源不仅在于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也来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来自于他对于自然社会的辩证思考,而梦想则是一种心灵状态的反映,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

    cmh6xG46ettoeIXCLxbtUa4AnYwzUdm43t9mkGwc.jpg

    东 76x348cm 丙烯 2018

       金日龙是一位来自吉林延边的优秀的朝鲜族艺术家。1982年他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奶奶》获得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金奖,一举成名,引起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的注意,当年9月,他入学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开启了梦幻般的艺术生涯。1996年至2005年,他又先后在韩国最著名的首尔大学和弘益大学先后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2006年学成归国,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任教。20多年的设计创作与教学工作,不仅没泯灭他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反而更促进了他对于平面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关联研究,从而使他的艺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曲折道路,并且收获了丰饶的果实。

    7sT65tUGRTTeQya42Bfv6vt0ptdOZ6Fg6E4HvGYy.jpg

    荷塘(二) 76x174cm 丙烯 2018

       虽然金日龙为人谦和低调,但内心深处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和投入却近乎狂热。我曾亲眼所见,在夏日炎炎的暑假,在学校办公楼的走廊空间中,他每日在画布上挥洒汗水与色彩,创作了数十件大幅抽象绘画,其数量与品质都令我刮目相看。

       近期有机会看到金日龙为筹备恭王府的个展而整理出来的历年作品,才知道这些年来,他从未间断过艺术创作,令人心生疑问,他在美院的工作如此繁忙,如何有时间画出这么多的作品?

    MvxFPn3iusfe31ccAagD0asP8JCRBcyIVqZIcu89.jpg

    荷塘(五) 76x174cm 丙烯 2018

       通观金日龙的历年作品,获得了一个有趣的印象,即他的作品从早期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性主题绘画,经历了充满象征和形式意味的人体绘画,逐渐转向现代感十足的抽象性绘画。这不仅浓缩了西方艺术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早期的从写实、印象到表现、象征、抽象的过程,也是中国绘画自1978年以来所走过的从具象写实到写意表现到抽象构成的语言发展之路。真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其实,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有许多艺术家都有过从具象写实向抽象表现的转型之路,当然,也有许多画家坚持写实道路精益求精不改初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WEJ6yAiStNZIMErXFgPyxKEj3AnCdEE4CddwMl7f.jpg

    荷塘(一) 76x174cm 丙烯 2018

       在我看来,金日龙的绘画转型自有其内在理路,不仅是因为他对于设计艺术与平面构成的驾轻就熟(众所周知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设计艺术的密切关系),更与他对内心世界的持续反思与表达有关,而抽象艺术正是关涉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而非外在的事物再现。老子《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指可以说的道,不是常道,可以命名的名,不是常名。可以说的道与可以名的名,即“指事造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这里是说,可识可说的有形象的具体事物,是道的特殊状态,而道的根本状态是不可言说,不可识别的。

    qNRTjdc5kGUA4KbuE7khjz5zTt7K5fJQOXO02HES.jpg

    灵 150x450cm 丙烯 2018

       金日龙的作品,仅从题目来看,就从早期的《石鼎》、《金钗》、《道拉吉》、《麻衣太子》,逐渐转向《望》、《立》、《血》等具有象征性的表达,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社会主题转向90年代中后期的象征人体,这些人体与背景融为一体,充满力量和热情。作品弱化了空间的纵深与透视,转向平面性的色彩人体,最重要的是呈现了一种色彩的调性意识,通过将主体形象的模糊与背景的深度融合,金日龙自然地过渡到抽象绘画无形象差别的色彩组合与结构。而前期具象作品中曾经有过的表现主义的强烈笔触与线条,也逐渐上升为绘画的主体,日常生活形象逐渐退隐,色彩线条的穿插、交织、叠压,成为充满运动感和力量感的视觉图像。

    YoviayxtJoO7AW1HgGEkS5ly6lft6U4s71cMaiNd.jpg

    念 57x76cm 丙烯 2016

       进入新世纪,从金日龙的作品题目来看,《深渊》《相存》《记忆》《修行》《祝祭》等,也可以看出画家的创作重心,转向了内心的精神世界,而作品的T型构图与中线平衡也折射出某种坚定的信仰。而2015年前后金日龙的一系列装置与影像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于人类历史的反思,也反映了他对宇宙自然的某种神秘性的感悟。总体来说,金日龙近期的作品关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具有一种对人类处境的普遍性反思。其中有青春的记忆和一些稍纵即逝的人生瞬间,以及平凡的生活所触动的内心感受。也有一些看似轻描淡写但不能忽视的东西,那些已经被时间遗忘的温暖与感动,我们只能看着近在咫尺的它,却不能触及。……还有一些几近失落的传统文化之美,它们凝结为无言的忧郁与感怀,只待成为记忆中的永恒。青春如似水年华,无论是开心的瞬间,还是忧伤的一刻,人都将在无垠的意识空间消失自己。然而,在平淡的生活中,却容易忽略那些沐浴我们的阳光和希望。金日龙作品中的梦境与想象,无论璀璨或幽邃,都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对话或独白,与其说画家在描写社会和自然,不如说是在展示内心世界最为温暖细腻的情感空间,追求现代社会中属于个体的理想情怀。

    lFzgBY4tKIJUdw7hcTRYqbPluPoUngjyo3Y2C7JB.jpg

    三重奏 76x174cm 丙烯 2018

       金日龙的作品与前辈的现实主义反映论颇为不同,表现为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他生活在我们中间,与我们一样面对日常世界,也和我们一样有世俗生活的烦恼与困惑,但他的精神却超越于现实,远观时代,“重新对焦”,我们可以从他的画作中看到不安与冲动、困惑与反思,看到他将现实与历史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人生感悟,这应该是近年来网络信息丰富庞杂而获得的一种历史“穿越”的知识模式,但也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知识困境与价值判断的多元选择。

    k2HSrkhKr4zeMQEBSxbsEvqtaVSgBMNz5VoiUuwo.jpg

    外 58x76cm 丙烯 2018

       金日龙作品中对于空间的处理,有着强烈的超现实与象征性。他努力寻找与自己情感状态相一致的东西,在混沌、复杂的色彩表象中,诞生出和日常世界不同的艺术世界。如此,事物脱离了日常生活环境和人们通常所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含义,梦想冲断记忆的锁链而呈现出自身的存在意义,在沉默的庄严里裸露世界的真实。这些充满色彩力量的创作,具有人性的温暖,给予我们新的视觉经验,让我们有可能穿越信息时代的电子图像重围,重新感受到人的双手和心灵对于艺术世界的创作主权。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解放,释放出心灵的多彩之光,将自然与人心的丰富展现为令人击节相和的抒情歌唱。

    XjUSVmLXHB1VvRjz6JFTX0bBRTFKmDfsDjNpbdKL.jpg

    西 76x348cm 丙烯 2018

       泰特美术馆馆长认为:“对艺术的着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紧密联系的,它能给人带来无休止的成功甚至可能是发展。” 意大利的语言学家莫罗曾说,达尔文把科学的态度描绘成怀疑主义和大胆设想的一种适度的结合:每一个论点,哪怕是人们最能够接受的,也还是当作一个假设来看待;而每一个假设,哪怕是最奇特的,也被看作一种可能成立的论点,并有可能加以证实和发展。展望当代艺术世界,最令人充满惊奇和期待的,就是艺术家不断创新,探索艺术语言的多种可能性。艺术家对精湛、透彻、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对专注于研究艺术语言的画家充满期待。

    7TbPix4reX7ClirDd1xGhgMf1ydY39ZPB6H6KZHU.jpg

    息脉 110.5x76cm 丙烯 2018

       对金日龙来说,抽象艺术的探索当然不能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视觉语言和形式审美,有关这一领域,其实现代设计艺术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获得了可供借鉴的丰富成果。重要的是从着力于视觉感受的“视网膜艺术”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期待金日龙的创作更趋深入,在对日常生活感受的基础上,洞察那些沉默的、不被注意的、尚未被认识的、令人惊奇的世界图景。正是在环绕着我们的平凡的空间物象中,有着为我们的文化积淀所遮蔽的神秘存在。希望金日龙给我们带来更具“陌生感”的精神之光,引导我们进入无边无际的生命隧道。

    1CerpGCKaRN9iO5eHI4QwX8ccF3nytZR2492bTNQ.jpg

    夏日 76x174cm 丙烯 2018

       注:

       [1]贡布里希:《意象与视力》,费顿出版社,1982年,第11页。转引自吴甲丰:《论西方写实绘画》,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59-60页。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术研究》主编  

    关键字:绘画,作品,写实,世界,抽象,转向,
    内容标签: 绘画 作品 写实 世界 抽象 转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