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杨卫:杜炜先生和他的水墨画_杜炜-水墨--张家界-创作-画展-写生-自己的-美术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0AeDFD0SjanperfbXPKIza7vWn3fwNAEKIjiRk47.jpg

    按:惊闻杜炜先生于2020年3月3日晚在广东佛山仙逝,不禁潸然泪下。杜炜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虽并未给我直接授课,但先生当年在校时对我的影响,不亚于我的任课老师们。因此,我一直默认杜炜先生为老师。2015年9月,杜炜先生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得其器重,我成了他个展的策展人。此文即是当时所写,如今斯人已逝,我把它修改后发表出来,以示对杜炜先生的纪念。

    笔墨纯化与语言创新——杜炜先生和他的水墨画

    文/杨卫

    作为一种民族艺术的象征样式,20世纪以来的水墨画,在中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语境。首先,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打破了原来的天下中心观,使中国的水墨画家不得不脱开传统文脉,做出一系列形式革新,来回应滥觞于西方的现代化潮流:一方面把现代价值内化成一种文化动力,来促进自我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以吸收民间的美术样式,如白描、插图、年画等,来改造传统“文人画”,使其既能够与现实接壤,又可以传达现代人的意识与观念。这即是“新中国画”观念的由来。画家杜炜就是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走上艺术之路,并从中脱颖而出的。

    杜炜1941年出生于广东南海,自幼习画,1958年考上广东省佛山艺术专科学校,1961年毕业,同年又考取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继续深造。受多年的学院教育,杜炜打下了深厚的造型基础,尤其是在广州美院近六年时间的学习,为杜炜奠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与风格特征。广州美院是“岭南画派”的策源地,该画派强调写实、求真等观念,以及注重写生的方法,对杜炜日后的美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炜一生坚持写生,风雨无阻,既是践行了“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也是在发展“岭南画派”的人文精神。

    1966年,杜炜从广州美院毕业,分配至湖南益阳资江瓷厂工作,从事实用美术与陶瓷设计。谈论杜炜的艺术,离不开这段社会实践。因为正是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杜炜接触到了学院之外的民间美术,这无疑开阔了他的视野,为他日后的水墨画创作打开了空间。事实上,杜炜在从事设计之余,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实用美术与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引入绘画的创新之中。早在1973年,他创作的连环画《智捕的鲟鱼》,就是在这方面的有效尝试。因为这幅作品融入了许多新观念与新手法,初次亮相,便受到了业界的好评,后来还被选送至“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展”,并荣获二等奖。

    挖掘杜炜的水墨画,会发现连环画是他的基础,或者说,现场写生与不断吸收民间美术的因素,构成了杜炜水墨画创新的不二法门。1978年,杜炜离开资江瓷厂,调入湖南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任教,成了一名美术教师。这种专业身份的确立,使杜炜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作中,从而加速了他绘画风格的形成。也是从那时候起,杜炜开始寻访张家界,几乎每年都会带学生去那里写生。他画面中出现的一些变化,形成一种焦墨与泼墨相融合的风格,就是受到了张家界自然风貌的启发。可以说,是张家界的奇峰异石孕育了杜炜的绘画,当然,也是他的绘画赋予了张家界以神韵。

    1986年,杜炜以写生手法创作完成了26米的焦墨长卷《张家界》,此作成为杜炜的焦墨画力作,使他在该领域异军突起,不仅赢得了业界的认同,也令焦墨画大家张仃先生连连称道。本来,杜炜可以沿着这个探索轨迹继续走下去,在焦墨画领域铸成大器。然而,勇于探索的性格,使杜炜没有止于眼前的成功,而是更加激励和鞭策他去创新、去拓展。于是,他埋首画斋,潜心贯注,在完成了一系列焦墨和泼墨相融的力作之后,又一次凤凰涅磐,开始了艺术的变法。于是,一种被称之为“白粉画”的风格,鱼贯而出,跃然纸上。

    中国画向来注重笔墨,将墨分为五色,即以焦、浓、重、淡、清,来替代青、赤、黄、白、黑五色;或用浓、淡、干、湿、黑,来象征红、绿、紫、碧、流黄五种间色。其中,“墨”是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无论是大山大水,还是小花小草,全靠墨来渲染,而对于画面中的“白”,往往都会小心控制。可是,杜炜却反其道而行,把“白”当“墨”来使用,让“白分五彩”对接“墨分五色”,不仅引白色入画,而且还用它来铺陈、布局和造型,从而形成一种别开生面的清墨画或称素墨画,既丰富了水墨画的表现力,同时,也释怀了自我。用杜炜自己的话说,画这样的画,总觉得“有一股清雅之气溢出心底,十分舒心畅怀。”

    dbvkgXKf5H2FnnnGsCZmyNuBWDLHkVKl0BlACEK0.jpg

    1rklbWlVBW5MWzJXfly66Tdv6a2ckfyvEq2SEePQ.jpg

    cUcpJvsDQZmFJ5wBoXmXeE2B58kQvNGsQtG6CVs7.jpg

    0Ndue3PEUnyG4c6ffr1kJRs3EYpHc0k7FwV3JZaA.jpg

    1uLRQqIMfO4lRKcWwNjT2k0jsuk12TOjKRq9nWJp.jpg

    艺术是心灵的传感器,也是时代的晴雨表。杜炜一生信奉求真的艺术原则,走到哪里,就会把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带到哪里。1991年,杜炜离开生活、工作多年的湖南,调回了自己的原籍广东。这次举家迁徙,虽然改变了杜炜的人生轨迹,但他的艺术却始终如一,不改初衷。这之后的杜炜,仍会不时地回湖南采风和写生,且一直把三湘四水作为自己的艺术母题加以挖掘,创作完成了许许多多大气磅礴,且又清新典雅的精美之作。自此,杜炜在水墨画界另辟蹊径,开了一方天地。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走向世界的滚滚洪流中,中国画家对传统绘画的改造,可谓呕尽心血,也走出了不少新径。但是,由于受到时代潮流的裹挟,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制约,许多画家的探索都是止于形式,流于表面。而杜炜却承接着“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将自己的绘画深深植根于现实,从写生和民间美术中吸取营养,将其转换为创新的能量和动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启示,同时,也扩充了水墨画的现代表现力。

    2015.8.21于通州

    2020.3.5改于通州

    (注:文章来源杨卫微信公众号“城门开开”,现作者授权转载。)

    杜炜:1941年生于广东南海,2020年病逝于广东佛山。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从艺年表:

    1958年——1961年广东省佛山艺术专科学校学习

    1961年——1966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

    1973年创作《智捕大鲟鱼》参加全国中国画连环画展

    1974年《人民画报》第一期和第二期全篇连载发表《智捕大鲟鱼》,1978年《智捕大鲟鱼》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二等奖,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78年——1991年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任教

    1984年创作《长青》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完成26余米《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焦墨手卷创作,并由张仃先生题签《武陵源览胜——杜炜同志焦墨山水佳作》

    1989年创作《雨潇潇》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被广东省南海博物馆收藏

    1991年——2001年广东省佛山科技学院任教

    2002年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2——2009年创作《奇峰叠翠》、《高峡平湖》、《寒山雪韵》三组共六十米余米焦墨长卷

    2009年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白.墨——杜炜中国画精品选》,《武陵源焦墨图卷集》

    2010年在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在亚洲博鳌论坛年会上举办个人画展

    2015年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关键字:张家界,创作,画展,写生,自己的,美术,中国画 杜炜 水墨
    内容标签: 张家界 创作 画展 写生 自己的 美术 中国画 杜炜 水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