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桑枝酒
词频:桑枝,关节,黄褐色,断面,清热,白色,腋芽,用于,祛风,木部,风湿,生地黄,痹症,威灵仙,晒干,鸡血藤,药物,补骨脂,风湿热 桑枝酒——原名“桑酒”
[药物组成 桑枝(连心皮,挫细)
[功能主治 治水肿和腹泻。不泻则腹满肿胀,泻则体力虚衰。
[用法用量 一次服一升。
[制备方法 用水八升,煮取四升汁,用四升米酿酒。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营养知识
该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桑枝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5至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多数黄褐色点状皮孔及细皱纹,或有叶痕及腋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0.2至0.5厘米,皮部薄,木部黄白色,射线放射状,髓部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桑枝食疗作用:味苦、微辛,性平。归肝、肺经。
清热祛湿通络。用于风湿热痹、四肢关节疼痛。该品能祛风通络利关节,可单独重用该品(以老桑枝为宜)治疗关节红肿热痛等属热痹的关节病变,亦可配合其他药物同用。该品主要作用为祛风通络。主治风湿痹症,而尤宜于上肢痹痛。
桑枝做法指导:1、若治风湿手臂指麻者,可与威灵仙、防己、当归等同用;
2、若偏寒者配桂枝,以增温经之功;
3、若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以增清热之效;
4、若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等,以增益气补血之力;
5、此外该品能祛血中风热,对于风热入于营血所致的遍体风痒,肌肤干燥,紫癜风,则可与补骨脂、何首乌、生地黄等凉血养血祛风药配用;
6、又有生津利水之效,用于消渴,可单用煎服;用于水肿,可与赤小豆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