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南北山楂的区别方法与要点
词频:棕红,果肉,球形,北山,山楂,南山,伪品,果核,残迹,厚片,基部,浅黄,果实,主产,湖北,等地,河北,河南,酸涩,山东,斑点,沂水
山楂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新修本草》。具有消食化积、去痞散瘀的功能。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等病症。 产地与分布 1.北山楂:主产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以山东临朐、沂水及河北安国等地产品质优,行销全国并出口。 2.南山楂:主产浙江、江苏、湖南、河南、四川、贵州、湖北、江西等地。此外,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亦有分布。 鉴别要点 北山楂与南山楂形状迥异。 北山楂为圆形厚片。外皮红棕色,具皱纹,有灰白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横切面有浅黄色种子,气微香,味酸微甘。 南山楂则为球形果实(或压扁),棕红色,具纵纹及宿萼残迹,质坚,果肉薄,有果核5粒,味酸涩。 类似品伪品山林果、湖北山楂,类似北山楂而肉质较枯瘪,气味略淡。伪品形性不同,可资区别。 快速鉴别 1.北山楂:果实呈球形或梨形,直径l~2.5cm。表面鲜红色至紫红色,上面满布灰白色细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残痕。药用山楂通常切成2~3mm厚片,多卷边或皱缩不平,果肉绿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浅黄色种子5~6粒,有的已脱落,质坚硬。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2.南山楂:果实呈类球形,直径1~1.5cm(有的压成破裂的饼状)。表面棕红色,有细皱纹;顶端具圆形的宿萼残迹,中央凹陷,周边凸起,基部有果柄残痕。质坚硬。剖开后果肉薄,棕红色,有果核数粒。气微,味酸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