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婴育命基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新国学网:如何做到不打骂孩子又能培养出责任心强的孩子_家规-打骂-犯错-情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9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国学网公众号本文非新闻类内容,拥有理论知识产权著作权。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等同于认可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甚至改造者,等同于认可向本站支付不低于5万元的费用,版权详情查看

核心提示:01、在打骂下成长的孩子性格特征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小视频——一男子在超市暴打7岁女儿。场面令人触目惊心!手段残暴冷血,无法想象一位父亲会对自己亲生女儿施加如此恶行。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教育孩子的使命是什么?是在于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孩子如何实现自我教育?依靠感觉认知,建立健全人格。可是,当每次孩子犯错、不听话时,

原题:如何做到不打骂孩子,又能培养出责任心强的孩子?
词频:孩子,打骂,犯错,家长,教育,家规,情绪,惩罚,父母,影响,病态,威严,家庭教育,会在,暴力,错误,长大


01、在打骂下成长的孩子性格特征

前些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小视频——一男子在超市暴打7岁女儿。

场面令人触目惊心!手段残暴冷血,无法想象一位父亲会对自己亲生女儿施加如此恶行。

波兰作家显克维支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们教育孩子的使命是什么?是在于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孩子如何实现自我教育?依靠感觉认知,建立健全人格。

可是,当每次孩子犯错、不听话时,我们不加思考就打骂一顿,他们对世界和家庭的感知是怎样的?我们又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曾有研究报告显示,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出现以下特征:

a.影响智力发展

b.具有攻击性

c.不懂感恩、冷漠

d.变得懦弱、自卑

e.经常撒谎

f.影响孩子择偶,容易爱上有暴力倾向的人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渗透。

当家长以暴力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是在给孩子传递一种处事理念——遇事用拳头或情绪解决。这样的教育,除了破坏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给孩子造成一种畸形的处世观,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甚至将孩子逼上绝路。

举几个例子:

1.前两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公益视频中,少年罪犯唐亮,从小在打骂中长大。犯罪起因仅是因为一次在饭馆里,遭到竞争对手骂他“丢人”,联想到这些年被父亲辱骂的耻辱,恼羞成怒,回后厨拿了一把斧头,把对方砍了。

2.上个月,一名17岁男孩小斯高考后自杀,他在遗书中控诉:

考98分要被骂;手机不给买,游戏不给玩,看到QQ在线要被骂;吃饭打嗝要被打;夹菜姿势不对也要被打······我的尸体,不要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

对父母的错误教育的积怨得有多深,才足以泯灭一个人的理智和对生命的厌恶!

美国政治家肯尼迪说:一个受了不良教育影响的孩童等于走失了方向。

父母没有及时给出正确的引导,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他们面对的世界只有迷茫、冰冷和黑暗,甚至会在拳头和责骂中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种感觉是很难堪,很绝望的。

02、家庭教育暴力存在的根源

据中国官方媒体公布的一项由教育和法律界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有9.2%的人产生过轻生念头,18.1%的人想离家出走,8.4%的人想和父母打一架,甚至还有6%的孩子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已将近20年,为什么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教育仍然如此广泛,甚至深受部分家长的推崇?

娇妈根据相关的资料和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总结了以下几种原因:

1.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事实上,已有无数的事例和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棍棒+粗口”的原始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2.自我情绪管理差,拿孩子发泄

有些家长自我情绪管理很差,平时在工作中受了气,或者遇到了挫折,因为无处发泄,看到孩子有一丁点不顺眼,就会瞬间爆发,把所有的气都撒在孩子身上。

虽然事后会后悔和愧疚,但是因为情绪管理能力差,下次出现相同的情况,仍然会重蹈覆辙。

3.树立父母的所谓威严

很多父母认为威严的形象才能让孩子听话。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如果错误理解“威严”,以严肃、不可侵犯的姿态面向孩子,只会让孩子恐惧,甚至让孩子反感而故意挑战这种所谓的“威严”。

真正的家长“威严”,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

4.教育上偷懒或不懂得如何教育引导

有些家长在教育理念上是支持“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可是仍然会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打孩子。问他为什么,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忍不住啊,孩子太不听话了······”

其实,人的一切愤怒都来源于对自身无能的愤怒。

忍不住打孩子?往往都是因为不会讲道理,不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说服孩子,所以只能打,试图通过打骂来向孩子证明“你是错的”。

可惜,这种方式永远不会得到孩子心悦诚服的顺从。

03、如何做到不打骂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会提出质疑:谁还没个脾气?真的能做到从不打骂孩子?

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如何做到不打骂孩子这件事上,家长要时刻进行“自我教育”。

1.时刻提醒自己,要解决问题,不发泄情绪;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听不听话啊!这孩子怎么这样啊!”

“你不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面对孩子出错,有些家长往往只盯着结果,接着发泄情绪,而忘记了问题根源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育思维很容易导致自己在结果中情绪失控,进而打骂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时刻告诉自己,犯错本身就是成长的必修课,允许孩子犯错的权力。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先找个地方自己处理一下情绪,等冷静之后再和孩子沟通。思考孩子犯错的原因是什么,帮助他总结经验,并一起想办法克服,避免下次出现。

2.“打骂”无法解决问题,影响孩子未来;

天底下的父母,无论以什么教育方式,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幸福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家长有必要知道,“打骂”教育是与“幸福”道路渐行渐远的。

认识一个女孩,她从小在打骂中长大,对于父亲,她一直是充满矛盾的情感——又恨又爱。

她曾发誓,长大后绝不找父亲这种男人,甚至看到和父亲长得像的人,她都觉得恐惧和厌恶。

可是奇怪的是,无论她怎么找,在朝夕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对方有暴力倾向,轻则对她恶语相向,重则拳打脚踢。

龙应台曾在《家问》中说过,在家暴中长大的孩子彼此具有病态的吸引力。

而从心理学上来讲,这些孩子更有可能是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上这种病症的孩子会对施虐者产生依赖。当她脱离家庭暴力之后,她会在潜意识中去寻找另一个施暴者。更可怕的是,就算她找的那个人从没有施暴经历,也会在她病态的相处模式中激发施暴因子。

如果这种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扼制,这些在病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将会不可避免地将这种模式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想清楚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孩子的影响,时刻提醒自己断绝这种病态模式,想一想孩子的未来,你会克制自己伸向孩子的“手”。

3.孩子犯错时,一定要给予孩子解释机会

弗洛伊德说: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

孩子有时候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有他自己的逻辑,只是你不清楚这个“病根”,所有就认为孩子“无药可救”。

举个例子,《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林永健看到儿子林大竣拿了多瓶酸奶,瞬间暴怒,认为孩子太贪婪和自私,在责骂一顿后,孩子流着眼泪委屈地解释,自己拿那么多瓶不是自己喝,是想分给其他小伙伴。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在看到孩子“犯错”时,给予他解释的机会,就可以避免一场误会的责骂或暴打教育,更可以避免自己内心对孩子充满愧疚而说句“打在孩身,痛在爹娘心”来掩饰。

4.制定家庭规矩,代替情绪教育

成功的家庭教育从建立良好的家教开始,家教的制定就是家规。

家长们可以分级罗列,犯了哪些错误,就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处罚。比如,不好好吃饭睡觉属于一级错误:三天不能喝饮料;偷东西撒谎属于二级错误:当月没有零花钱并要做某些家务等。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合理的家规制度,既可以避免被情绪操控伤害孩子,又可以让孩子在家规中养成信守承诺、有担当的品格。

5.坚持科学惩罚三原则

林格说,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我们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遵循这三条原则。

A. 惩罚孩子时要让孩子明白惩罚的原因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规则而忘记孩子的立场。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时并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家长一定要耐心解释,在孩子明白之后再对其进行惩罚。不然孩子对家规只会恐惧和厌恶,不会心甘情愿地遵守。

B. 尊重地惩罚,不要旧事重提,不要人生攻击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念叨“你这傻孩子,上次明明说过,这次又错了”,这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而导致叛逆。

其实孩子重犯旧错的时候,自己内心已经很不好受了,这时家长保持沉默,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 一定要遵循家规处罚

家规既然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出来的,彼此就要去遵守,不要随意改变。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受不了孩子撒娇耍赖而降低对孩子的惩罚标准,这其实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和树立家规的权威,更会让孩子失去契约精神。

04、打骂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打骂教育其实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人生观的刻复,别让孩子以为,暴力是解决一切不妥协事物的唯一方式;更别让孩子被迫成长为一个冷漠、缺乏同情心甚至有攻击性的人。

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我们要斩断这种病态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脱离粗暴残酷,在爱和理解之下长大。

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是的,在孩子令人觉得讨厌可恨,一点也不值得爱的那一刻,他更需要爱。

你的一点点理解和体谅,会让他在黑暗深渊里看到曙光,他会追随这束光,走向你期待他去走的路……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www.sinology.cn)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New Sinology Website(This Website-sinology.cn)'s New Chinese Studies Theory & New Chinese Learning Enlightenment & Ideal Social & Cultural Organisation (except for the section on news, which is not marked with a copyright statement), articles are copyrighted and protected. (use/quote theory) Please also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double word "New Sinology and Cosbu". Those who reprint without consent and authorization will be deemed to agree to pay the remuneration/copyright usage fee of not less than RMB 500,000 per article. The fee for reading 100 yuan per click is charged. Those who use/quote but do not indicate the source will also be subject to legal blame as appropriate. Anyone who causes disputes due to reprinting/citing/using, because we and the site has already stated first, it is deemed that the defendant agrees that we and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ated personnel had gained the rights to choose the place of prosecution and the court of jurisdic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prior agreement.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