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婴育命基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新国学网:“打过训过哄过吓过”无奈家长就四招_尿床-棍棒-打骂-严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0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国学网公众号本文非新闻类内容,拥有理论知识产权著作权。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等同于认可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甚至改造者,等同于认可向本站支付不低于5万元的费用,版权详情查看

核心提示: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能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我儿子现在9岁上一年级,上课写作业磨蹭,课上好多小动作,回家后,学校发生什么事都不和家里人说。最近半年还特爱骂人,什么话难听说什么,比如死了,天堂了,气死你,还顶嘴。除了看动画片积极,做什么事都不积极,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两个小时也写不完。气得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

原题:“打过,训过,哄过,吓过”,无奈家长就四招
词频:孩子,教育,严厉,家长,打骂,棍棒,父母,尿床,儿童,脏话,童年,粗暴,解决,道德,惩罚,我在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能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我儿子现在9岁上一年级,上课写作业磨蹭,课上好多小动作,回家后,学校发生什么事都不和家里人说。

最近半年还特爱骂人,什么话难听说什么,比如死了,天堂了,气死你,还顶嘴。

除了看动画片积极,做什么事都不积极,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两个小时也写不完。

气得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管用,而且情况越来越糟,我打完他又后悔,但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改变

描述中,感觉你的孩子真是“坏透了”,一无是处——这正是字里行间我看到的你给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你不是好家长,你一定一直以来做得比较差,你的孩子好可怜。

当然,你愿意给我写信,说明你想要求知,想要改善,那么就从家长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改变做起吧,这是唯一的路径。

你孩子才9岁,一切都来得及,不要再打骂孩子,引导孩子阅读……

只要家长不再对孩子犯错误,孩子一定能正常成长。

我家二宝快三岁了,总是动不动发脾气,打人,一不如意就地上打滚,真的很气人,我们从小没怎么惯他,怎么脾气这么坏呢!

不大和小朋友玩,总是说人家把他玩具弄坏怎么办,动不动就攻击小朋友。

唉 ,我把所有招都用过了,打过,训过,哄过,吓过,都不管用,这孩子咋教育呢?

这位孩子的妈妈:

恰因为你“没怎么惯他”,对孩子严格要求,所以孩子才会这样。

你脑袋里一定装进了不能“溺爱”孩子的概念,你被这个伪概念忽悠了,然后用“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

你被坑了,你的孩子被伤害了。

我说过,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而你一直奉行的恰恰就是严厉。

你说你“所有的招都用过”,其实你就是四招,“打过,训过,哄过,吓过”。

你用这些垃圾招术来对待孩子,孩子如何能变得清新可人、丰盈可爱呢?

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尹建莉

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严厉教育究竟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下面一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注解。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来找我的。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

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起因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为此大惊失色,说你2岁就不再尿床了,现在都5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于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担忧,好久都没睡着。但也许是因为太紧张,也许因为前半夜没睡着,后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这下子,父母特别不高兴,说你是怎么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么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她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孩子了还尿床,褥子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多丢人。她爸爸板起面孔严肃地警告她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这两次尿床我原谅你了,再尿床我可对你不客气了。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觉,直到困得坚持不住,沉沉睡去。结果是,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吃饭喝水。虽然当天因为空着肚子睡觉,没尿床,但问题从此陷入恶性循环中,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父母可能后来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带她找医生看病,吃过很多中药西药,都没有作用,直到成年,仍不能解决。

这件事几乎毁了她一生。天天湿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里的异味,是烙进她生命的耻辱印记,她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考大学时,她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北京的名牌大学,但为了避免住集体宿舍的尴尬,第一志愿填报了当地一个学校,以便天天晚上回家。大学四年,她不敢谈男朋友,自卑心理让她拒绝了所有向她求爱的男同学。工作后,谈过两次恋爱,都是男方发现她有这个毛病后,选择了分手。

她对我说:直到上大学前,她一直认为自己这个毛病是个纯生理问题,是一种泌尿系统的慢性病。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是父母的紧张和打骂造成的后果。结束第二段恋情后,她割腕自杀,被救过来,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终于在父母面前情绪暴发,疯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积压多年的屈辱,并以绝食逼迫父母向她认错。父母似乎终于也意识到问题的来由,虽然没向她正面道歉,却在她面前无言地流了几天泪,痛悔的样子终于令她不忍,端起了饭碗。经过这件事,父母都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几天间就显得步履蹒跚了。她知道他们已受到惩罚,心中既有渲泻后的舒畅,又有报复的快感。自此,这个毛病居然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但她的生活却无法改变,周围凡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这个毛病。她像一个脸上被刺字的囚犯,丑陋的印记无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岁时选择“北漂”,来到北京,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让自己活得自在些。但骨子里形成的自卑和抑郁无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小的一点事就会让她崩溃,对于爱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触的热情和信心,对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后来她信仰了一种宗教,她说宗教是唯一让她感觉安慰并有所寄托的东西。虽然她知道自己不会再去自杀,但想到即便活到60岁自然去世,还要活将近20年,就觉得这实在太长了,太难熬了,她不知道该如何撑过这20年。

像一个医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无策一样,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样感到无可奈何。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

我还见过一个四岁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学历,奶奶曾是单位主管会计,也很能干,且非常爱干净。家长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因为吃手的问题和孩子纠缠不清。据家长讲,最初阻止孩子吃手,采用的是讲道理,告诉孩子手很脏,不能吃,他们感觉一岁半的孩子能听懂了。发现讲道理没用,就来硬的,采用打手的办法,轻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这只能起一小会儿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又把手伸进嘴里。后来,负责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缝衣针,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进嘴里,就用针扎一下,并把针挂到墙上,故意让孩子看到,但这也不能吓住孩子。后来家长还采用过给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时戴手套等各种办法,可是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并且越来越严重。听家长说,孩子还特别爱发脾气,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可以连续哭嚎两小时,甚至会用头猛烈撞墙,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险。

我见到这个孩子时,他两只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变形,两只小手布满破溃的伤口,伤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没有痛感,还在用嘴啃咬双手,用指甲抠开血痂。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现严重障碍,不会和人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基本不回应,目光总是回避开来,神情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

这个孩子的遭遇,让我震惊于家长的无知和残忍。孩子吃手是多么正常的一种现象,婴幼儿最初是用嘴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小手又是离他最近、唯一能让他自主支配的东西,所以吃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应该制止。到孩子可以动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认识世界时,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学会站着走路后,自然就不愿意爬着走了。对于这样一个自然的认知过程,家长却要想方设法阻止,而且采用打骂、针扎、抹辣椒水等做法,简直就是在刑讯逼供啊!一个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绵延不断的残酷对待,他的生命怎么能正常展开、怎么能不被扭曲呢?!

当然有的孩子对吃手表现出固执的喜好,到四五岁,甚至十来岁,还在吃,这种情况往往和孩子的寂寞或自卑有关,是其它教育问题积淀的一个后果,吃手不过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更不该制止孩子吃手。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多不多,相处方式是否和谐等等,并努力从这些方面去解决。单纯制止吃手,是对孩子自我心理安慰的粗暴剥夺。即使从表面达到了阻止的目的,但孩子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必须要找到一个出口,将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其它生理问题。

眼前这个年仅四岁的孩子,他的心理已像他的一双小手一样伤痕累累。他揭血痂、用头撞墙等自残行为,并不是不懂得痛,而是内在的痛苦难以承受,又无法陈述和渲泻,只好用肉体的疼痛来转移和缓解。

不能说他的家人有主观恶意,他们的主观愿望一定是好的,也许他们比一般的家长更希望孩子成长得完美,所以对于吃手这样一件小事也难以容忍,更何况从他们的陈述中我还了解到,在吃饭、睡觉、玩耍等几乎所有的生活小事上,家长都同样严格要求孩子。

家长希望用各种规矩培养出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而这对孩子来说,却是自由意志被剥夺,活在日复一日的冷酷对待中。他的世界一直以来太寒冷了,已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所以他下意识地要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回避和外界交流,直到失去正常的沟通能力。这是一个弱小生命对抗恶劣环境的本能反应,畸形的生态环境只能让他变态地成长。

专门研究儿童神经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说过: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教育学和心理学对于严厉教育所带来的损害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时到今日,人们对严厉教育的破坏性仍然没有警觉。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人们仍然特别愿意谈规矩,很少谈自由。哪个青少年出了问题,归结为家长管得不严,太溺爱;相反,哪个青少年成长得比较优秀,尤其在某个方面做得出色,会归功为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打骂。

这样的归结非常简单非常浮浅,但越是简单浮浅的东西,越容易被一些人接受。于是,一顿“要么好好弹琴,要么跳楼去死”的威胁可以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根鸡毛掸子随时伺候可以让孩子上北大,一通把孩子骂作“垃圾”的污辱可以逼孩子考进哈佛……诸如此类的“极品”行为最容易得到传播。甚至是一些教育专业工作者,也会一边谈尊重孩子,一边毫无愧色地宣扬棍棒教育。

在某个场合,有一位教育专家侃侃而谈,他说孩子可以打,但要艺术地打。闻此言,我当时就很想请这位专家解释一下,什么是“艺术地打”,并希望他示范,最好让他扮演那个挨打的儿童,那么别人艺术地打他一顿,他是否很受用?做人最基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谈论儿童教育时,怎么就不成立了呢?

人们不肯往深了想一想,严厉教育如果真能让孩子优秀,天下将尽是英才。成年人想收拾一个孩子还不是容易的事嘛,谁都会!既威胁不到自己,又能把孩子教育好,省心省力,痛快淋漓——可教育是件“秋后算账”的事,虽然儿童的缓慢成长给了一些人以暂时的幻觉,但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

有位家长,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她从女儿一岁多,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在家长的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被训练得很乖,按时吃饭,认真刷牙,会背很多古诗。但她发现,刚刚三岁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现得胆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里脾气又很大,且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残忍,比如虐待家里的小猫,把猫尾巴踩住用脚跺,或用沙发靠垫把小猫捂到半死,看小猫痛苦的样子,她则表现出满足的神情。一般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则对这些娃娃好像有仇,动不动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头和四肢揪下来,甚至用剪刀剪破。妈妈不能理解,她的孩子怎么这样?

儿童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太多的冷酷无情。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与平和呢?

教育中任何粗暴严厉的做法都是没来由的,它在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教育智慧中没有任何根基和来源,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任何道德基础。是否认同打孩子,是块试金石,可测验出人们在教育上的认识水平。

某次我在一所小学遇到一位获得过不少荣誉、以严厉著称的老师,她当时还没有孩子,谈到现在问题儿童越来越多,她语气恨恨地说“我不能保证我的孩子将来学习好,但我能肯定他的品行一定没问题。我绝对不会溺爱他,如果他敢不听我的,做一点点坏事,打死他!”我在那一瞬间立即为她将来的孩子担忧极了。

不少所谓的教育专家、学者、名师,他们不能把专业知识和智慧打通,尽管在口头上也提倡“尊重”、“平等”等概念,但在他们的逻辑中,儿童是无知、莽撞、没有规则的;成人则是得体、有序、正确的,所以成人有义务帮助儿童建立规则,并把他们天性中带来的毛病和错误消灭在萌芽中,防止原罪扩散——这样的认识已包含了严重的不平等,所以在他们真正面对孩子时,几乎不可能产生尊重心理,只有居高临下的控制心理。所支招术为:

第一,打孩子不能带有愤怒;

第二,不能用手打,要用棍子打;

第三,打之前要用语言交流,说明为什么打,打几下;

第四,要心怀大爱地去打。

想想啊,一个成年人怀着一腔爱,提着棍子,没有愤怒,心平气和地计着数打一个孩子——这要有多变态才能做到呢!一件事,如果大前提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小手段值得肯定,这正如有人写《做小偷的十大技巧》,写得再好,也是在露丑露怯,应该受到鄙视和唾弃。

我猜测,这位博士也是童年家暴的受害者,童年创伤深入骨髓,不平等感和自卑感成为植入他体内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至于成年后,尤其取得一定成就后,潜意识出于对不平等和自卑的反抗,必须要想办法拔高自身,甚至是缺陷的部分也努力美化为优点。童年屈辱被粉饰为方式特别的父爱母爱,家暴伤痕于是演绎成他心目中值得炫耀的纹身。即使从事了教育研究,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也褪不去严厉教育的底色,走不出粗暴教育的框架。这种情况非常多,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表现得很典型,当他们回首成长经历时,会忽略那些真正助他们成功的要素,却特别喜欢拿儿时挨打受骂来说事,并会真正地热爱上严厉教育——这真是个很有趣又令人感叹的现象。

学问和生活不接轨很多行业都存在,在儿童教育方面显得尤为突出。科技已进入到21世纪,不少人的教育意识还停留在荒蛮时代。

现在,棍棒教育的支持者动不动就用“中国传统教育”来说事,这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歪曲和糟蹋。事实上,“不打不成才”之类的说法,不过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恶俗说法,是以讹传讹的“谣言”。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圣贤说过孩子应该打。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上善若水”,提倡的做法是“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即家人之间提意见,应该和颜悦色地说,而不要声色俱厉地批评。

“棍棒教育”不过是一种精神底层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登不了大雅之堂。可以这样定义:打骂孩子是无能教育和无耻教育。

近年有人把“虎妈”、“狼爸”式的严厉教育当作中国传统教育来炒作,这除了给中国传统教育抹黑,坑一小部分糊涂家长,伤害一部分孩子,对人类进步没有任何正面贡献。低俗的街头杂耍即便搬进最有名的剧院,也不可能真正赢得观众,粗陋的表演只配得到片刻稀疏的掌声,被抛弃是必然的结果。不美的东西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放不下严厉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潜意识放不下莫名的恨意。这就是为什么从小经历了打骂教育的的人,往往正是棍棒教育的支持者,经常严厉对待孩子的老师或家长,他们自以为在“教育”孩子,其实也只是在发泄自己从童年积淀的恨意。像一位网友说的:有些人小时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长大了发誓绝对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样的。推翻父母不难,但修补父母刻在自己童年里的缺陷,非常不易。

所以,根本地说,所谓“严厉教育”,其实和教育无关,不过是成年人某种性格缺陷的遮羞布而已。振振有词地宣扬棍棒教育的人,往往是道德伪君子,道德伪善甚至把他们自己都骗了,这使得他们在对孩子施行各种惩罚时心安理得。比如有位家长,他听到自己年仅3岁的孩子说了一句脏话,抬手就给孩子一个嘴巴子,其理由是要把孩子的坏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只能说,道德伪君子往往就这样,是道德洁癖的重症患者,在面对孩子时,内心既不诚实又苛刻。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看这件事,一句脏话和一个耳光相比,到底哪一个更令人难以忍受?一个懵懂顽皮的孩子和一个恃强凌弱的成人,哪一个更让人生厌?孩子随口说句脏话和成年人随意打人,谁的道德素养更差?一位哲学家说过,“虚伪和粗暴总是结伴而行”,这句话值得所有粗暴教育的倡导者扪心自问。

孩子偶尔说句脏话需要惩罚吗?幼小的孩子甚至连什么叫“脏话”的概念都没有,模仿和尝试又是儿童的天性,所以环境中有人说脏话,孩子可能会模仿,但这和他长大会不会说脏话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女儿圆圆小时候,有一天在家突然说一句脏话,大约是跟幼儿园哪个小朋友学来的。说完了,她自己一下子不好意思,显然小小的人已经意识到这句话不太体面,羞涩地一下扎在我怀里,哼哼叽叽地不肯抬头,当时的样子实在可爱。我和她爸爸并没有追究她从哪里学来的,我们只是哈哈一笑,然后告诉她,爸爸妈妈小时候也说过脏话,没事。听我们这样说,她才释然。

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在纵容孩子,而是在用心理解孩子。童年时有几个人没说过脏话,一个情感和智力正常的孩子,自然会对各种行为的好坏慢慢形成自己判断。只要家长不说脏话,不以负面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内心平和,他不会对说脏话一直有兴趣的。或者说即使是成年人,谁能保证自己在某些情绪下永远不说一句脏话?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不切实际地要求孩子呢?

很多人虽然从小被规矩所限,被严厉教育所苦,长大了却特别害怕没有规矩,害怕宽容会把孩子惯坏。我对严厉教育的否定,使我经常遇到这样的质疑:难道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要批评?屡教不改也不要打骂吗?这样的质疑,其话语逻辑是:不批评的前提是孩子没做错事,不打骂的前提是有毛病一说就改——可是,这不叫“强盗逻辑”叫什么?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认为孩子“错了”,那是你自己错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屡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对或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他。我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解决。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家庭生活制度从一开始就得到合理的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道路。”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家庭”并非永远一团和气,而是有矛盾也总能得体地解决。不少人对我从未打过孩子表示惊讶,然后归因为我的女儿分外乖。事实是,我在和女儿的相处中,也有小冲突,但我从不在孩子面前纵容自己的情绪,经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里没好好理解孩子,自己应该如何改变,也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所以,并不是我的女儿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没有一个孩子是需要用打骂来教育的——只有成人对儿童有这样的信心,他才能放下心中棍棒,继而放下手中棍棒。

不过,“放下”二字何其难。尽管严厉教育的恶果一再显现,但人们惩罚孩子的念头却挥之不去,甚至是恋恋不舍。

现在又有人提出“惩戒教育”的概念。从字面上看,这比棍棒教育温和,又比溺爱教育严肃,介于两者中间,正是恰到好处。但在这个事上,我还是请大家往实处想一想,不妨模拟一下,谁能演示出惩戒教育与严厉教育的不同?事实上我没看到任何一个提倡惩戒教育的人对此给出准确的定义或建议,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给出得体的案例或可操作的示范,大家只是在那里喊一个新名词而已。所以我不赞成“惩戒教育”的提法,显然它也是粗糙思维的一个结果,我担心它在实际生活中不过是化了妆的棍棒教育。只要严厉的实质不变,那么它有惩罚无教育,有创伤无戒除的结果也不会变。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当然,我不希望给家长们太大的压力,大家都是凡人,偶尔火气上来了,实在忍不住,打孩子两下或骂几句,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正像一个偶尔吃多了的人不会成为大胖子一样。身体自有它的调节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并且儿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宽容,更能理解并消化父母偶尔的脾气。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经常性的严厉和苛刻。

人生万事,得体的手段能才产生良好的效果;教育更如此,没有一种错误的手段可以达到正面效果。哲学家哈耶克说过,“那些重要的道德规则是神的命令与法律,是人类应尽的义务,而且神最后会奖赏顺从义务者,并且惩罚逆反者。违反这些基本的道德,就是在和神作对。”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神的命令,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则。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间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说它是危险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www.sinology.cn)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New Sinology Website(This Website-sinology.cn)'s New Chinese Studies Theory & New Chinese Learning Enlightenment & Ideal Social & Cultural Organisation (except for the section on news, which is not marked with a copyright statement), articles are copyrighted and protected. (use/quote theory) Please also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double word "New Sinology and Cosbu". Those who reprint without consent and authorization will be deemed to agree to pay the remuneration/copyright usage fee of not less than RMB 500,000 per article. The fee for reading 100 yuan per click is charged. Those who use/quote but do not indicate the source will also be subject to legal blame as appropriate. Anyone who causes disputes due to reprinting/citing/using, because we and the site has already stated first, it is deemed that the defendant agrees that we and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ated personnel had gained the rights to choose the place of prosecution and the court of jurisdic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prior agreement.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