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方剂 » 正文

新国学网:理中化痰丸_干姜-白术-化痰-茯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7 
核心提示:《明医杂着》卷六:理中化痰丸【处方】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温中化痰。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滚汤下。【摘录】《明医杂着》卷六页首《明医杂着》卷六:理中化痰丸【处方】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


原题:理中化痰丸
词频:化痰,干姜,白术,茯苓,脾胃,甘草,用量,摘录,处方,梧桐,呕吐,用法,页首,功能主治,饮食,上为,健脾


《明医杂着》卷六:理中化痰丸

【处方】人参 白术(炒)干姜 甘草(炙)茯苓 半夏(姜制)

【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温中化痰。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滚汤下。

【摘录】《明医杂着》卷六

页首

《明医杂着》卷六:理中化痰丸

【处方】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滚汤送下。

【摘录】《明医杂着》卷六

页首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