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常识 » 正文

新国学网:龙骨莲_龙骨-音名-卵形-根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0 
核心提示:目录“龙骨莲”在《*辞典》“龙骨莲”在《中华本草》 《*辞典》:龙骨莲【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LnɡGǔLi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白色,有螺旋状排列的黑色叶迹。叶漂浮,卵形至广卵形,长约8厘米,宽6~8厘米,先端圆,全缘,基部深心形,质厚,两面光滑无毛,下面密布点状突起;叶柄细长,扁而中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萼片5,花冠状,黄色,广卵形,长


原题:龙骨莲
词频:卵形,龙骨,贵州,根茎,音名,长约,生于,萼片,花柱,花梗,池沼,生境,雄蕊,分布,叶柄,柱头,子房,基部,浆果


目录“龙骨莲”在《*辞典》“龙骨莲”在《中华本草》

 

《*辞典》:龙骨莲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Lónɡ Gǔ Lián

【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白色,有螺旋状排列的黑色叶迹。叶漂浮,卵形至广卵形,长约8厘米,宽6~8厘米,先端圆,全缘,基部深心形,质厚,两面光滑无毛,下面密布点状突起;叶柄细长,扁而中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萼片5,花冠状,黄色,广卵形,长约2厘米,宿存;花瓣多数,矩形,先端凹陷,长约6毫米;雄蕊多数;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极短,柱头有12个缺刻。浆果。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塘。

【性味】性凉,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附方】治阴虚弱痨:鲜龙骨莲根(去须)二两,炖肉吃,早晚各一次。

【摘录】《*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龙骨莲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Lónɡ Gǔ Lián

【英文名】Rhizome of Bornet Cowlily,Bornet Cow lily

【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

【来源】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贵州萍逢草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uphar bornetii Le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细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贵州萍逢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茎横卧,白色,有螺旋状排列的黑色叶迹,根纤维状。叶漂浮,草质,圆形或心状卵形,长6-8cm,宽4.5-7cm,先端圆钝,边缘波状,基部弯缺深达全叶片的1/3,两侧裂片靠拢或重合,上面无毛,下面微有柔毛且密布点状突起;叶柄细长,扁而中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萼片5,花瓣状,黄色,广卵形,长约2cm,宿存;花瓣多数,宽线形,先端凹隐,长约6mm,宽约2mm;雄蕊多数;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极短,柱头有12个缺刻。浆果含多数种子。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水塘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贵州等地。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主劳伤虚损;阴虚发热;盗汗;外敷

【用法用量】内服: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页首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