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常识 » 正文

新国学网:鳙鱼头_臀鳍-侧线-音名-捕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7 
核心提示:【拼音名】YōnɡYúTóu【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鳙鱼的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ichthysnobilis(Richardson)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捞后,取其头部,除去鳃,洗净,鲜用。【原形态】鳙鱼,体侧扁,稍高。腹鳍基底至肛门处有狭窄的肉棱。口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吻圆钝。眼小,下侧位,在头侧正中轴下方。鳃耙状如栅片,但不愈合,有鳃上器,耙数随个体增大而数量增多。鳞很小,侧线鳞99-115,背鳍3,7,很


原题:鳙鱼头
词频:臀鳍,侧线,音名,捕捞,分布,动物,胸鳍,背鳍,生境,尾鳍,腹鳍,拉丁,黑色,起点,珠江,基部,黄河,基底,灰白色


 

【拼音名】Yōnɡ Yú Tóu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鳙鱼的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捞后,取其头部,除去鳃,洗净,鲜用。

【原形态】鳙鱼,体侧扁,稍高。腹鳍基底至肛门处有狭窄的肉棱。口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吻圆钝。眼小,下侧位,在头侧正中轴下方。鳃耙状如栅片,但不愈合,有鳃上器,耙数随个体增大而数量增多。鳞很小,侧线鳞99-115,背鳍3,7,很短,起点于腹鳍起点之后,胸鳍大而延长,末端起过腹鳍基部。臀鳍3,12-13。尾鳍深叉状,上下约等长。体灰黑色,背面和上侧面暗褐色,具黑色细斑。腹部银白色。各鳍条呈灰白色,并有不少黑斑。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淡水中上层鱼类,行动迟缓,性情温和,以浮游动物为主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流域。现全国大部地区有人工饲养。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虚;散寒。主头晕;风寒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个。

【摘录】《中华本草》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