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内功法门 » 正文

新国学网:开天门的方法_天门-佛家-呼气-感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3 
核心提示:一、如何天开门开天门又叫开顶。天门是指以前顶穴为中心(后至百会,前至囟会)的头顶部的一块地方,俗称天灵盖。在传统气功里对开天门所指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丹道功练至结胎以后的所谓“婴儿出窍”的开天门,天门开后,天门部位(以前顶穴为中心的直径为3~5公分的圆形面)的颅骨的钙质骨消失,呈现与婴儿时期向门未闭合的近似状态。二是佛家密宗颇瓦法的开天门,多称开顶,指在百会穴前至前顶穴之间的部位,通过练功或特殊手法打开穴道,可插入吉祥草(在


原题:开天门的方法
词频:天门,感知,部位,开天,感觉,佛家,呼气,指尖,吸气,反复,练功,念咒,意念,掌心,发音


一、如何天开门


开天门又叫开顶。天门是指以前顶穴为中心(后至百会,前至囟会)的头顶


部的一块地方,俗称天灵盖。在传统气功里对开天门所指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结


为三类:一是丹道功练至结胎以后的所谓“婴儿出窍”的开天门,天门开后,天


门部位(以前顶穴为中心的直径为3~5公分的圆形面)的颅骨的钙质骨消失,呈


现与婴儿时期向门未闭合的近似状态。二是佛家密宗颇瓦法的开天门,多称开顶,


指在百会穴前至前顶穴之间的部位,通过练功或特殊手法打开穴道,可插入吉祥


草(在头顶部插入头颅内,约1~1.5寸深)。三是通过气功师(佛家密宗叫上师)


的特殊手法(传统功门中称作“钥匙”)来开天门。每个人所开的部位不尽相同,


有的人开的部位近百会穴,有的人开的部位近上星穴。至于如何决定每个人要开


的具体部位,在传统功法中是师傅凭功夫察知所要开的部位,而检查方法各功门


也不完全相同,对此不拟详述。当找到要开部位后,依手法开天门。开后最容易


出现的现象是天门穴有跳动感,或感觉冒气,或感觉天门穴上方呈现气柱感,也


有少数人出现两顶骨裂缝增宽或凹陷,这统称作开天门或点通天门。


智能气功的开天门属于后一种,但可以不由师傅点开,而是通过自己练开,


或用集体组场的办法来开天门。具体操作:先自己用中指尖摸头顶部的两顶骨相


联结的中缝,从百会穴直至上星穴,留心比较该中缝的宽度与深度。经过2~3


次的抚摸,找到中缝的宽度与深度最大的地方,用中指尖轻轻点住,然后端身正


坐或站立,收下颊,舌尖抵上腭,用意念把舌尖点的上腭部和中指点的头顶部连


接起来。同时,闭目内视中指所点部位,两耳也集中精力听着中指所点部位,静


静地呼吸3~5次。吸气时,意引气由顶外经天门入于内;呼气时,意引气由颅内


经天门出于外。点于天门的中指随着吸气下按,边按边振颤;随着呼气上提,同


时意想天门部位裂开。呼气时发“嘎儿”音,此音是从喉、上腭向上冲,发音时


注意舌尖点住上腭勿松,两唇微内收。3~5次呼吸发音后,自然吸气,意注天门;


呼气时默念“神机凌空”,随着默念意想神气从头颅正中冲出天门而入天空之中,


形成一气柱直向上延伸,当头上气柱明显后,吸气时意念透过天门守整个气柱,


呼气时再向上延伸,练18个呼吸后,就静静意守天门至气柱顶5~10分钟后,意


念收回颅内并下降到混元窍中,静养3分钟即可收功。天门很快即开。


以前开天门都是师傅一一灌顶,单个开顶,手势多用“金刚指”(手势同前)


或“三清混元手”(手势:左手4 、5 指屈向掌心,4 指尖点于劳宫穴,大、食、


中指三指尖相接,三指甲有如一品字。三指均自然弯曲。右手食指屈如环,指甲


抵于大指根的食指侧,中指伸直,4 、5 指屈向掌心,4 指尖点于劳宫穴,大指


尖点于中指中节正中的“中魁”穴),(如图10)也有以掌心抚于天门灌顶者。


多配合念咒,佛家最多的是念嗡啊吽三字,也有念嗡兰二字者,也有念唵、嘛、


呢、叭、咪、吽六字大明神咒者。道家所念咒词各有不同,且字句较多,这里不


录。


现在智能功改变过去单个开顶方法,采用组场开顶法,这是组场的又一应用。


组场方法与一般组场同,先共同喊口号:“刻苦练功,完美身心,造福人类”,


每一句连喊三遍,以形成三田共振。上述的喊口号是对过去念咒发音法的积极扬


弃。在未正式组场前先让大家找自己的天门所在位置(方法同前),找好后,以


中指点住天门。喊口号后,组场者发出开天门的意识指令,口中大声反复念“天


门开”,学员要积极配合想天门被冲开。同时以中指一边振颤,一边按天门穴,


并有把天门分开的意识;然后令大家发“啊”的拔音,边发音边按天门,反复几


遍,天门即开。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向天门、混元窍贯气,可配合用掌心向天门


拉气,向上拉起10公分,然后下降覆于天门,反复进行,次数不限。


天门开后,有些人即时就具有了感知功能,但多数人还没有,还需要进一步


练习。


二、感知功能的锻炼


天门开后,有的人就能感到头脑内异常地清明,似乎透明度非常高。但多数


人仍感觉模糊,或感觉黑暗,或感到雾气沼沼;这时练功要专心一意,似守非守


地注意天门,当感觉到天门的气充足之后,虽然还看(实际是体察)不到看的内


容,但要积极地想,头内外被浓浓的气所笼罩,就像晨间大雾那样,然后默念“雾


要收”,并想这些雾倏然消散而变成清明。反复练习,头内外就会变得非常清明。


再把这清明景象扩展至无限远,并与虚空结合,然后收回颅内,反复练习即可形


成感知功能。应用此功能时,只要宁神定气,使头脑呈现虚灵明净的状态,也可


用智能动功预备势八句口诀的前六句:顶天立地,形松意充,外敬内静,心澄貌


恭,一念不起,神注天空。当意念和太空相合后,只要意念一思索目的物,意识


里就出现概念性答案。比如你查对方是什么病,头脑里即可出现结论性答案,答


案和施术者的功能与知识有关。有的人可能是非常确切的答案,如十二指肠球部


溃疡;有的人则可能是比较笼统的答案,如胃口痛、吐酸水之类。虽然被查对象


的病是同一的,由于每个人的参照系的内容不同,所以结果也就有了层次上的不


同。不过这些结论都是对该患者的真实反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头脑里出现的


这些概念性结论,到底是对患者的真实反映呢?还是自己的主观臆想呢?这一方


面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印证,即当感知到结果时,要询问患者进行核实,多次印


证即可摸到规律,从而能够分辨出两者的差异。另外,从练功状态中也可提供一


些线索,一是查病时要虚静(但要注意,切勿执着地守着虚静,否则就成了顽空,


对什么也不起反应,也就查不出结果),查的念头一动,就出结果,第一念也往


往就是正确的。当应用纯熟后,稍一定神即可感知,这是感知诊断法的基本方法,


也可称之为纯意识感知法。


除此之外,还有“空人感知法”。这种感知法首先是施术者用目光将被查对


象罩住。罩一会后,把眼睛闭上,脑子里出现被查“空人”立于面前,此时施术


者对被查者自上至下逐一部位进行过滤。禁忌眼睛盯着眼前被查者的形体或形体


的任何部位。遇到有的器官或部位出现异样感觉就表示着该处不正常。这种异样


感觉,会因人而异。有人感到正常器官清楚、光亮而舒服;遇不正常的器官则感


到模糊,或色泽暗淡不适等;有的人遇到有病器官形状改变或思路杜绝,过滤不


通。如病人不在,可以遥诊,将被查者的“空人”调到面前来查。“空人”感知


法的原理也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同,其实质都是意识感知。


第三种方法是摸气感知法。此法比较简单、易练。方法是以手摸气感知,手


不接触形体,在病人体外弧拉,便可以探知身上的病灶。因为人体周围有气而且


这种气与空间之气不同,病灶部位周围的气与正常人体周围的气也不同,如摸到


肝的部位,觉得气与周围的气有异样的感觉,一般说就是肝有病。但是施术者每


人对病部位的气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可以有酸、麻、凉、热、胀、扎手等感觉出


现,从而能感知出病位。这是意元体的超常接收功能和手的感觉结合到一起的变


相感知,这种感知法比较好,它不伤气,又简单易行。需要经常练拉气,多实践、


多体会,很快便能掌握。开始练此法可按三心并站庄法两手拉气,两手气感明显


以后,可用一只手超距体会另一只手的气,然后体会两臂的气,头面部的气,如


果一下体会不到气,就以手指对鼻根(离皮肤2~4公分),不一会儿就可出现头


晕脑胀的感觉,然后对该部轻轻拉气,或对该部轻轻转动,就可以产生气感,然


后再慢慢移向头面或躯干,逐渐就能变不敏感为敏感。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