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姜附酒
词频:干姜,咳喘,泄泻,附子,脾胃,呕吐,用于,艾灸,姜饼,等同,呃逆,细辛,遗尿,治疗,创面,麻-黄,白术,阴虚,顽固不化 [药物组成 干姜60g 制附子40g
[功能主治 心腹冷痛,呃逆呕吐,泄泻,痢疾,顽固不化,寒饮喘咳,痰白而清稀,肢冷汗出。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每次温饮一二杯。
[制备方法 —亡二味药,共研细,置净瓶中,同黄酒0.5L渍之,封口,经七日后开取。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火热腹痛及孕妇不宜用。
[资料来源《药酒验方选》

干姜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 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4、治疗外伤化脓性感染:用生姜自然调入干姜粉敷于创面,以无菌敷料覆盖,每日换药2~3次。(《道医杂志》1989;30(2):41)
5、治疗遗尿:用干姜15g,加入200ml水,煎至100ml滤渣取液和面粉调成糊状,摊于3块2寸见方布上,晒干即成,选中极、三阴交将此姜饼置于穴上,艾灸,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3天为1疗程。(《陕西道医》19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