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药酒秘方 » 正文

新国学网:茵芋萆薜酒_薯蓣-蔓生-浅白-筋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2 
核心提示:茵芋萆薜酒——原名“茵芋浸酒”[药物组成茵芋萆解蜀椒(炒出汗)狗脊(去毛)桂(去粗皮)附子(炮)各一两牛膝(去苗,酒浸)石斛(去根)生姜各一两半。[功能主治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次服一盏,或二盏,酒服至半,即再添新酒,觉味淡为止。[制备方法上药切细,以绢袋贮,以酒一斗浸经三二宿。[资料来源宋·《圣济总录》、元·《御药院方》药材真伪鉴


原题:茵芋萆薜酒
词频:蔓生,切成,薯蓣,浅白,筋脉,鉴别,白色,外皮,薄片,风寒,边缘,宋史,细长,李时珍,山谷,商陆,维管束


  茵芋萆薜酒——原名“茵芋浸酒”

  [药物组成 茵芋 萆解 蜀椒(炒出汗) 狗脊(去毛) 桂(去粗皮) 附子(炮)各一两 牛膝(去苗,酒浸) 石斛(去根) 生姜各一两半 。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次服一盏,或二盏,酒服至半,即再添新酒,觉味淡为止。

  [制备方法 上药切细,以绢袋贮,以酒一斗浸经三二宿。

  [资料来源 宋·《圣济总录》、元·《御药院方》

  药材真伪鉴别

  【鉴别要点】

  绵萆薢的主要特征:多为切片,淡黄白色,有筋脉点,边缘有黄棕色外皮,周边常卷曲,质松软,似棉絮状,味微苦。而福州薯蓣亦多切成薄片,黄白色至灰白色,粉质,散有点状维管束,味微苦辛。

  粉萆薢多为不规则切片,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外皮,切面细腻平坦,黄白色,具黄色筋脉花纹,质松,易折断,味苦微辛。而多种类似品,形状类似粉萆薢。

  做萆薢药用的多切成薄片,切面大都淡黄色、粉性,味苦或苦涩。至于误用品为百合科菝葜属切片,边缘粗糙,有坚硬突起根痕,切片红棕色或红褐色,质坚韧,纤维性,味微苦。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萆薢,味苦平。主腰背痛、强骨风寒湿、周痹……生山谷。”

  2.梁·《名医别录》:“萆薢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3.陶弘景曰:“今处处有之。根似菝葜而小异,根不甚有角节,色小淡。”

萆解

  4.唐·苏恭曰:“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

  5.宋·苏颂曰:“今河、陕、汴东、荆、蜀诸郡皆有之。作蔓生,苗叶俱青,叶作三叉,似山薯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白、红数种,亦有无花结白子者。根黄白色,多节,三指许大。春秋采根,曝干。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薯而体硬,其苗引蔓,叶似荞麦,子三棱,不拘时月采根,利刀切片,曝干用。”

  6.明·《本草蒙筌》:“萆薢。盛出河、陕、荆、蜀,蔓生叶作三叉。秋月采根,状类山芋。一种茎有刺者,秋白实;一种茎无刺者,根软虚。种虽两般,白者为胜。又与菝葜小异,凡收切勿混真。盖菝葜根作块赤黄,萆薜根细长浅白。”

  7.李时珍曰:“萆薢蔓生,叶似菝葜葜而大如碗,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为萆薢,误矣。茎叶根苗皆不同……宋史以怀庆萆薢充贡。”

  8.清·《本草从新》:“萆薢,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虚软,名粉萆薢。白者良。萆薢根细长浅白,菝葜根作块而黄。”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