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常识 » 正文

新国学网:红果楠_红果-凉药-音名-柔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1 
核心提示:目录“红果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果楠”在《*辞典》“红果楠”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果楠【拼音名】HnɡGuǒNn【别名】凉药、小楠木、红果黄肉楠【来源】樟科红果楠Actinodaphnecupularis(Hemsl.)Gamble,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性味】辛,凉。【功能主治】解毒,消炎。主治烫火伤,脚癣,痔疮。【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摘录】《


原题:红果楠
词频:红果,凉药,花被,柔毛,雄蕊,卵形,音名,贵州,患处,脚癣,生境,分布,楠木,脱落,适量,生于,陕西,广西,湖北,雄花


目录“红果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果楠”在《*辞典》“红果楠”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果楠

【拼音名】Hónɡ Guǒ Nán

【别名】凉药、小楠木、红果黄肉楠

【来源】樟科红果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主治烫火伤,脚癣,痔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辞典》:红果楠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Hónɡ Guǒ Nán

【别名】凉药、小楠木

【来源】为樟科植物红果黄肉楠的根、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灌木,高2~3米。小枝细,灰褐色。叶轮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5~2.7厘米,两端渐尖,上面绿色稍有光泽,下面稍苍白色,有微柔毛,后渐脱落,具羽状咏,中脉上面常凹下,中、侧脉下面隆起;叶柄长5~8毫米。花于枝上簇生;苞片于开花时脱落;雄花花梗密生褐色长柔毛;花被片6,卵形,几相等,长3毫米,花被管短于花被片;能育雄蕊9,成3轮,花药椭圆形,4室,均内向瓣裂,花丝长约4毫米,退化雄蕊细小。果实卵形,红色,生于杯状花被上。

【生境分布】生于丛林中。分布广西、贵州、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地。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附方】①治烫伤:凉药根适量,泡水搽。

②治脚癣:凉药根和叶适量,煨水洗患处。

③治痔疮:凉药根一两,煨水洗患处。

【摘录】《*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红果楠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Hónɡ Guǒ Nán

【英文名】Root of Redfruit Actionodaphne

【别名】凉药、小楠木、粉天台、老鹰茶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果黄肉楠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Litsea cupularis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除去呢土杂质,洗净,晒干。

【原形态】红果黄肉楠,灌木,高2-3m。小枝细,灰褐色。叶轮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1.5-2.7cm,两端渐尖,上面绿色稍有光泽,下面稍苍白色,有微柔毛,后渐脱落,具羽状脉,中脉上面常凹下,中、侧脉下面隆起;叶柄长5-8mm。花于枝上簇生;苞片于开花时脱落;雄花花梗密生褐色长柔毛;花被片6,卵形,几相等,长3mm,花被管短于花被片;能育雄蕊9,成3轮,花药椭圆形,4室,均内向瓣裂,花丝长约4mm,退化雄蕊细小。果实卵形,红色,生于杯状花被上。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地。

【性味】辛;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降逆止呕。主水火烫伤;脚癣;痔疮;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搽、洗患处。内服:煎汤,6-9g;或磨汁服。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页首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