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宗派内功 » 正文

新国学网:追本溯源寻千古混沌初开武当生-梁英杰王子_盘古-武当-功法-道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6 
核心提示:道家文化脱胎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巫史文化,在道家文化中最大范围地保存了漫长氏族社会时期的生活经验和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5000年左右,而人类诞生和活动的时间大大超过100万年。在那些漫长的洪荒岁月里,原始先民积累了大量对自然和自身观察、体会的经验和养生智慧,这些百万年来智慧的积累逐渐形成了阴阳、五行、八卦等道家文化的源头。先秦时期,这些经验逐渐被先哲以文字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形成《易》、《老子》等道家文化的理论


原题:追本溯源寻千古 混沌初开武当生-梁英杰 王子鹏
词频:盘古,功法,武当,文化,道家,远古,元始,鸿蒙,时期,身体,门内,宇宙,天地,虚空,灵性,真气,混沌,武术


道家文化脱胎于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巫史文化,在道家文化中最大范围地保存了漫长氏族社会时期的生活经验和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5000年左右,而人类诞生和活动的时间大大超过100万年。在那些漫长的洪荒岁月里,原始先民积累了大量对自然和自身观察、体会的经验和养生智慧,这些百万年来智慧的积累逐渐形成了阴阳、五行、八卦等道家文化的源头。

先秦时期,这些经验逐渐被先哲以文字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形成《易》、《老子》等道家文化的理论基础,同时,原始社会时期的养生技巧也以方技的形式被道家兼收并蓄,形成道家修炼学的基础。

因此,我们如果对道家修炼方术进行仔细甄别,不难发现,其中系统包含了这一漫长的“进化”过程。当然,只有正统的具有古老和严格传承的门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这一过程的痕迹。

武当太乙门是一个古老的,具有严格传承的门派,笔者在对本门内功、武术、器械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窥见整个道家文化的发展脉络。因此,笔者管见,对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进行系统整理,不仅对本门内功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道家文化的发展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鸿蒙孕薪火

 

中国先民对宇宙的认识,体现在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远古洪荒之时,天地未开,“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徐整《三五历纪》)不仅是汉族,而且在苗、壮、侗、仫佬等民族也有盘古的传说,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

在道家文化中,盘古逐渐与道教的至高神灵——元始天尊产生了直接的关联。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历世神仙体道通鉴》称:“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

这些远古的碎片不仅保留在神话和道家文化中,也体现在具体的修炼方技中。

在某种意义上,“道”即是宇宙最根本最玄奥的本源、特性甚至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而修道完整的过程则可以看做宇宙演化模型的反演,即所谓“返璞归真”,“与道合一”。但是,在具体的功法中,则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所以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宇宙演化的“正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节点莫过于“开辟鸿蒙”。

传说中,鸿蒙混沌时期宇宙虚空就像鸡蛋一样的球体,其中一点灵性孕育着盘古大帝,直至盘古大帝形满神全、破壳而出,从此天地初分、阴阳初判。天地人三才同俱,道之生一,一动生二、二而生三,从而演化出宇宙万物。而武当太乙门“盘古桩”正是体现了这一过程。

这套历来被认为密中之密的神秘功法实际有三式,又称“盘古三桩”,在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演绎着从鸿蒙混沌的混元真境开始,不断地混化孕育,一个具有无比生命力的灵性在不断地积聚、生长,到“盘古真形” 胚胎的形成,乃至内功达至大成高妙、与道相合的至微至玄境界。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中素有“万法不离混元”之说,所说的“混元”就是盘古三桩之一、武当太乙门三大古老桩法之一的“混元桩”。“混元桩”是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的生发之始、万法之宗。它标志着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从混沌鸿蒙的虚空状态初始,此虚空乃道家千古所传原始之“道”的状态,此虚空是虚空之中似“有物混成”,既非实物,也非意识,可谓“先天地而生”,这个非空非有的混化状态,在寂静的虚空之中,按着自身的混化规律,独立地存在,悄声无息地慢慢发展、混化、孕育着,周天循环运行永无止境,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道”的状态,是原始混沌之“混元真境”。

“盘古三桩”从“混元真境”开始,进入一个有序化的、混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沌无垠的虚空在特定的条件下,散乱的、微弱的灵性小溪,不断地混化、整合,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有着无比生命力的灵性。这个灵性是生命诞生的开始,通过一种特定的状态,和自身无比的强大的生命力,在无声无息的虚空中,采集、会流着各种不同能量、激化体内自身内在的潜能,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孕育成长,终于在一个适当的时候,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这个灵性开天劈地,阴阳初判、天地始成。开天辟地以后的灵性,凭借自身的能力来脚踏大地、手托蓝天,创造世界、改造世界。是道法运化的必然过程。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必然结果。

“最高内密当盘古”一句话说清了“盘古桩”在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内修方面,此套功法是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中最高深的一部分。

其象开始由腹中逐渐坚实、厚重。自感密度如金,浑厚而坚实。继而在思维意识的引领下,由丹元循经导脉周游全身,充元气与经脉,和内劲与筋骨。内外相交,相抱相溶。逐步的形成体实如铁,密如磐石之状。则自感体如灌铅,举手投足,具有浑厚坚实之感,实是气力合一,气力俱含之态。

功夫成就后,深感自身如参天大树,顶天立地的屹立在苍茫的大地上,自身脚下顿生千万根须,其盘根交错,结网成片,深入地下千尺。稳固于大地之中,此功功成后,身轻如树叶,爬山越岭如风吹树叶,轻轻飘过。行走于悬崖峭壁之巅,如履平地,赛过猿猴之灵,超越金刚之重,迈步轻如狸猫,落地则犹如沙漠之木根深蒂固。昔尹喜真人登武当绝顶非此功不足以登之。

中国传统文化中著书立说,乃至功法创建常有伪托圣贤的习惯,“武当太乙神功打手歌”中也有“大道本是自古传 先有武当后有天”,“ 溯源远古分天地至今留传盘古桩”的说法,但是如果说“盘古桩”传自盘古未免过于无稽,但是其功法内涵无疑体现了先民对宇宙和自身的经验积累,“道一以贯之”,说它是远古的碎片、鸿蒙的薪火,恐不为过。

武术及内功方术的起源,一般而言都会追溯到远古先民时期的“大舞”。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我们在对武术及内功文化的起源时期进行考察时,仅能从传说及很少的资料中管窥其一鳞半爪。但是,如果从武术及内功文化本身上体察,在与这些资料相印证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这一遥远时期存留下来的碎片,构成了目前武术内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某些功法相当完整地被保留了下来。

在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宇宙天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地上孕育着各种生灵。然而,这一时期,天地初分、阴阳初判,宇宙虚空的一切形态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定律。天地之间要么炎热无比、要么寒冷刺骨,洪水泛滥、江河横溢、大雨连绵的现象经常发生。大地因此进入了一个潮湿阴冷,湿热交替的时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活,久而久之,远古先民的身体经常会出现关节不利、身体肿胀等疾病。然而继承了盘古薪火的后人们,在如何调养身体方面有着十分惊人的基因传承,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践、总结,终于成就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舞” 。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陶唐氏(应作阴康氏,辨见《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闷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吕氏春秋》这部书诞生于战国时期。只是较为粗略的讲述了远古时期的一种锻炼模式。这是最早记录着远古时期的先人们进行自我康复的锻炼方法。在后来的《路史·前纪卷九》中称这种方法谓“大舞”。”所谓“大舞”,实际上就是一种导引的内练方法。应当说明的是,其中的内涵在“教人引舞”这四个字中。“引” 者:导引、引动之意也。舞者;动其身也。这句话实质是说;引动其身。

远古时代“巫”、“舞”同源,因此,这种“大舞”也经常被研究学者认为是远古巫文化的遗存,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在远古时期,巫师的舞蹈动作不仅有其仪式性,同样还有驱邪、祛病等功能。巫,作为远古时期最重要的氏族首领,往往是当时氏族中经验、技术、文化的传承者,掌握着当时最重要的“科技”,也就是说,在巫文化中,包含了在数百万年的历史时期原始先民的经验积累,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天文、地理和人体修炼方术。

这种“大舞”,在被后人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化成不同的方面,在中医,成为按摩和导引术的先驱;在宗教中,成为道家重要的宗教仪轨,以及禹步和导引术;在民间,则演变成为巫鬼道之类的祈神、驱邪以及自发动功;在武术中,则成为一种具有神秘性的内功及武术功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中,曾经流行过一阵“自发功”,基本上是这类功法的演变遗存。后来因为这种功法习练不当容易出偏,而逐渐退出社会舞台。

武当太乙门功法内容庞杂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功文化遗存,因此,这类功法在太乙门中不仅有比较完整地保留,从其功法本身看,太乙门内的相关内容则经过了继承和发展、提高的阶段。最著名的就是号称“六阳神功”的动功法。

 “玉虚宫内图一张,展荡掌中动毫光。

伏兔穴居寄中指,混沌劈开轮上扬。

手照肩窝成拳隙,上齐腮耳沉掌强。

山人脚摇黄河水,砥柱中流稳一桩。

反背摔出封喉印,伏在切掌腋下藏。

命门丹田壮水火,左右探身应法长。

“六阳神功”是一种充分运动身体肢体运动的一种简单而易行的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这种方法使人身体中“阳经”首开,阴经在阳经真气流动的推动下,开经导脉,循行周天。“运气如九曲珠,绵绵不断”“荡涤经络阻滞,以期筋骨强健,肌肉丰轫”

无论从内练特性的考证,还是从外在形体动作观察。其中形神诸相内涵均与《吕氏春秋》之“大舞”所描述的内涵惊人的一致。令人惊叹,令人信服!

在武当太乙门内功理论中,通常把内功从形式上分成两个部分:1、以形引气;这一类的功夫主要是通过特定的身体形状、或者身体按着某一特定的规律进行运动。来达到身体内气按着既定的目标进行循经导脉。2、以气引形,通过特定的方式,让自身内部的真气发动起来,按着某些既定的形态进行一种有一定规律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从而达到使人身体健康消除疾病的目的。第一类的功夫,就是属于类似“大舞”“引动其身”类的锻炼方法。

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中很多内功都有这个功能,但是太乙门的功法和散乱没有规律的“自发功”相比又有很大不同。它通过特定的意识活动,调动身体内部真气按着一定的规律运行,当真气发动起来后,就会带动身体有规律的进行运动,做出形态各异的动作,时而龙腾虎跃之矫捷、有仙鹤翱翔太空之悠闲、有苍鹰展翅冲霄之勇猛……在运化中,充分的展示了大自然中各种生灵的优美形态。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称这种练习方法为:太乙游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太乙门的太乙游桩在继承了“大舞”“引动其身”的核心内容的同时,又对自发动作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升华,从而由散乱变为“巡经运动”,从动作的杂乱无序变成有规律的运动。

太乙游桩在武当太乙门原有内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是武当太乙内功文化由内功内修转为外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行功中,各种各样生灵鲜活的形态的演化,均来源于体内真气沿人体经脉循经而走。真气在经脉行走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导致身体外部形态发生各种变化,古人称此现象为“太乙循经”。“太乙游桩”不但可以使人经络通畅、筋骨强健,还可以开发人的智慧,使人的先天灵性得以开发、升华。通过体察真气在身体中行经导脉、奔流不息的宏伟壮观的气势,让人感悟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生活景象,让人感到发现这种“大舞”的先祖们宏大的智慧。

通过太乙游桩的练习,可以窥测到上古天真那充满神奇魅力的玄妙境界。那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优美动作,那清晰、安静祥和的意识,和谐空灵的身体,都充分的体现了“人天合一”的道家修身境界。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