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方剂 » 正文

新国学网:大顺散_惠民-干姜-附子-肉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7 
核心提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顺散【处方】甘草(长寸)三十斤,干姜、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粗皮.炙),各四斤。【炮制】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不计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得。【摘录


原题:大顺散
词频:杏仁,干姜,甘草,肉桂,惠民,脾胃,附子,霍乱,脏腑,阳气,腹痛,绞肠痧,用量,摘录,相干,处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顺散

【处方】甘草(长寸)三十斤,干姜、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粗皮.炙),各四斤。

【炮制】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不计时候。

以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页首

《局方》卷二:大顺散

【别名】二宜汤

【处方】甘草(锉寸长)30斤,干姜4斤,杏仁(去皮尖,炒)4斤,肉桂(去粗皮,炙)4斤。

【制法】上先将甘草用白沙炒及8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再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隔净,后入桂,一处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中散暑。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不分,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呕吐;脏腑冷热不调,泄泻多渴,心腹烦闷,痢下赤白,腹痛后重;中阴暑,食少体倦,发热作渴,腹痛吐泻,脉沉微者。

【用法用量】二宜汤(原书卷十)。①《景岳全书》: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大顺散”。②本方改为丸剂,名“杏仁丸”(见《普济方》)。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脾胃者,喜燥而恶湿,喜温而恶寒,干姜、肉桂散寒燥湿,杏仁、甘草利气调脾,皆辛甘发散之药,升伏阳于阴中,亦从治之法也。如伤暑无寒证者,不可执泥。

2.《古方选注》:《局方》祖仲景大青龙汤,以肉桂易桂枝,而变为里法。病由暑湿伤脾也,故先将甘草,干姜同炒,辛甘化阳以快脾欲;再入杏仁同炒,利肺气以安吐逆;白沙,本草主治绞肠痧痛,用之拌炒,以燥脾湿;复以肉桂为散,俾芳香入阴,升发阳气以交中焦,去脾之湿,湿去而阳气得升,三焦之气皆顺,故曰大顺。

【摘录】《局方》卷二

页首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