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常识 » 正文

新国学网:小羊桃_音名-萼片-卵形-猕猴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8 
核心提示:目录“小羊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在《*辞典》“小羊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拼音名】XiǎoYnɡTo【别名】羊奶奶【来源】猕猴桃科小羊桃ActinidiapurpureaRehd.,以根、皮、果实入药。【生境分布】江西、四川、云南、贵州。【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虚益损。吐血,慢性肝炎,月经不调:用量0.5~1两。风湿关节痛:小羊桃根1两,水煎服,另用2两煎水熏洗患处。【摘录】《全国


原题:小羊桃
词频:小羊,猕猴桃,卵形,音名,萼片,贵州,圆形,柱状,生境,分布,基部,羊奶,关节痛,浆果,无毛,果实,江西,云南,清热


目录“小羊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在《*辞典》“小羊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羊桃

【拼音名】Xiǎo Yánɡ Táo

【别名】羊奶奶

【来源】猕猴桃科小羊桃Actinidia purpurea Rehd.,以根、皮、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酸、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虚益损。

吐血,慢性肝炎,月经不调:用量0.5~1两。

风湿关节痛:小羊桃根1两,水煎服,另用2两煎水熏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辞典》:小羊桃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Xiǎo Yánɡ Táo

【别名】羊奶奶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紫果猕猴桃的根或果实。秋季采收。

【原形态】落叶缠绕灌木,高3米左右;外皮粗糙。叶互生,有柄,在短枝上半部的叶较密聚,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紧贴的尖锯齿,下面脉腋间有星状毛丛。花杂性,白色,成腋生聚伞花序,或单生;萼片卵圆形。浆果卵圆形至矩圆形,径2~2.5厘米,有喙,紫色。

【生境分布】生于岩山石缝中。分布贵州、四川、云南、湖北、江西等地。

【性味】酸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虚益损。

【附方】①治吐血:小羊桃根或果实一两。捣绒,加酒少许,冲水,澄清后去渣取水服。

②治月经病:小羊桃根一两,加高梁秆炖肉吃。

③治慢性肝炎:小羊桃根、酸汤秆根各五钱。煨水服。

④治风湿关节痛:小羊桃根一两,煨水服;另用二两煨水熏洗患处。

【摘录】《*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小羊桃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Xiǎo Yánɡ Táo

【英文名】Root or fruit of Purple Actinidia

【别名】羊奶奶、软枣猕猴桃、圆枣子、牛奶果、牛奶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紫果猕猴桃的根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idia arguta(Sieb.et Zucc.)Planch.ex Miq.car.purpurea(Rehd.)C.F.Ling[A.pur purea Rehd.]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紫果猕猴桃 藤本,长7-20m。小枝无毛或幼时具细柔毛,来年枝灰褐色;髓隔片状,白色至淡褐色。单叶柄长3-5cm,无毛,稀具绒毛;叶片纸质,卵形至长方椭圆形,长8-13cm,宽4.5-8cm,先端尖,基部圆形、阔楔形、截平形至微心形,两侧通常不对称,边缘具细小上渐尖的锯齿,背面脉腋上有少量?毛,侧脉5-7对,向上弯曲,近边缘分叉而互相网结。聚伞序腋生,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常为3花;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片5,卵形,无毛或撒生细柔毛,干后基部变为黑色;花瓣5,淡绿色或白色,阔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干后变为蓝色;雄蕊多数,花药紫黑色或棕褐色;子房瓶状,无毛,长约6mm,花柱长3.5mm。浆果柱状卵球形,长1.5-3.5cm,直径1.5-2cm,成熟时紫红色或深紫色,无毛,先端有喙。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3600m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浆果柱状卵圆形,长2-3.5cm。表面皱缩,紫红色,先端有喙,萼片早落。气微,味酸、涩。

【性味】酸;涩;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虚益损。主风湿性关节痛;慢性肝炎;吐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肠,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页首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