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医药学 » 中药方剂 » 正文

新国学网:牛黄上清丸_黄柏-牛黄-赤芍-荆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7 
核心提示:《中国药典》:牛黄上清丸【处方】牛黄2g薄荷30g菊花40g荆芥穗16g白芷16g川芎16g栀子50g黄连16g黄柏10g黄芩50g大黄80g连翘50g赤芍16g当归50g地黄64g桔梗16g甘草10g石膏80g冰片10g【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功能


原题:牛黄上清丸
词频:牛黄,冰片,黄柏,赤芍,荆芥,黄连,川芎,黄芩,白芷,连翘,薄荷,处方,肿痛,栀子,桔梗,甘草,清热,止痛,雄黄,成药


《中国药典》: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牛黄上清丸

【处方】黄连24克 生石膏120克 黄芩75克 薄荷45克 莲子心60克 白芷24克 桔梗24克 菊花60克 川芎24克 赤芍24克 当归75克 黄柏15克 荆芥穗24克 栀子75克 大黄120克 甘草15克 连翘75克 朱砂18克 明雄黄18克 牛黄3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药中朱砂、雄黄、牛黄、冰片分别研细,黄连等十七味药轧为细粉,与上四味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蜡皮封固,阴暗干燥处保存。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三焦火盛,头痛目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一至三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方以牛黄清心肝实火为君;配菊花、薄荷、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桔梗、甘草轻清上浮,疏风清热为臣;佐以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苦寒燥湿,清热解毒;加石膏清泄气分实热,冰片辛凉散火,通窍利咽;又以大黄苦寒泄下,荡涤瘀热;赤芍、当归、地黄清热凉血散瘀。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功效。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页首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