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婴育命基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新国学网: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需要上兴趣班吗?_认知-钢琴-家长-父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5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国学网公众号本文非新闻类内容,拥有理论知识产权著作权。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等同于认可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甚至改造者,等同于认可向本站支付不低于5万元的费用,版权详情查看

核心提示:很多父母都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这也是家庭的一大笔支出,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要砸钱去学吗?这会不会造成父母很大的压力!OK妈说:最近我一个表妹在朋友圈隔几天就发一个带儿子上兴趣班的照片,都是不一样的课,表妹是当地知名公办幼儿园的老师,钢琴10级都是打底的,自己也读到了幼儿教育的硕士,我很好奇于自己也算是育儿专家了,为啥还那么热衷送娃去兴趣班。她说自己目前是到处在试课,她对于子的兴趣培养还是非常看中,找到一个兴趣并且大人要努力地坚持

原题:普通家庭的孩子,也需要上兴趣班吗?
词频:孩子,认知,爱好,家长,钢琴,学习,父母,智商,幼儿园,老师,兴趣,家庭,研究,证书,父亲,成绩,音乐,都有


很多父母都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这也是家庭的一大笔支出,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要砸钱去学吗?这会不会造成父母很大的压力!

OK妈说:

最近我一个表妹在朋友圈隔几天就发一个带儿子上兴趣班的照片,都是不一样的课,表妹是当地知名公办幼儿园的老师,钢琴10级都是打底的,自己也读到了幼儿教育的硕士,我很好奇于自己也算是育儿专家了,为啥还那么热衷送娃去兴趣班。

她说自己目前是到处在试课,她对于子的兴趣培养还是非常看中,找到一个兴趣并且大人要努力地坚持下去,这对孩子的未来影响会很大。想到之前有很多妈妈来问过我兴趣班有没有必要上,我一直觉得这个话题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虑,刚好看到下面这篇文章在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去研究什么是影响孩子未来有成就的因素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就被列为是途径之一,当中的思考会给大家一些帮助。

文章有些长,但内容很干,最后关于要不要上兴趣班的建议也很中肯,做了一些整理后分享给大家一起阅读。

先说一个故事,有点长,但看完会有感悟。

L君与S君,出生在80年代中后期的二线城市。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S君出身殷实,父母大学教授+生意人,对于S君的未来期望,是学界精英与商界精英二选其一;L君家境普通,母亲银行职员,父亲音乐教师,自从觉察到L君的音乐天赋,他就开始立志让儿子成为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

他们从3-4岁就开始展现对音乐的敏感,S君4岁学琴,L君5岁进入同一钢琴班学习,二人成为好友,共同玩耍、暗中较劲。他们学习速度极快、技艺过人、乐感超群,深受启蒙老师赏识,周围人纷纷夸赞这两个孩子乃音乐奇才。

到了小学,S君凭借家庭资源,求师于当地钢琴大师门下,与L君渐行渐远。L君父亲心有不甘,辞去工作、带着家当,与孩子进京拜师。从此,二人命运分道扬镳。

S君自恃天赋过人,加之周围亲朋鼎力称赞,日渐膨胀,无心刻苦练习。即使跟随大师学艺,也常常旷课偷懒,琴艺久久不见长进。其父母并不要求S在钢琴方面取得太高的成绩,也就不做太多要求,由着孩子高兴。

因此S君的琴艺犹如推磨一般,父母推一把、琴艺上一层,他的老师也常无奈苦笑:“孩子,你真真是在浪费你的天分啊”。S君却毫不在意,他心比天高,自知家境优越、路途宽广,即使高考失利,出国读个书也并非难事。

因此学琴只当个炫技机会,在众人面前演奏,学校里演演节目,给父母长长脸即可,初中毕业之前,他就彻底荒废琴艺,父母也只得无奈作罢。周围人谈及S君幼时过人琴技,无不摇头慨叹:“伤仲永啊,可惜了。”

L君这边,又是另一幅光景。

他与父亲从小城赴京以后,一边住出租房里刻苦练琴,一边四处拜师学琴,其父利用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辅导琴童赚取生活。历经邻居威胁、小偷光顾,还有因没钱送老师红包而遭到的嘲讽和冷眼。

在求师无门的那段时光,L君父亲笃信只要技艺足够纯熟,就一定可以打动老师。因此他不断命令L君增加练习时间,甚至到了严苛与无情的程度,对疲惫的儿子毫不心软。

他对于儿子前途的孤注一掷,既寄托了扭转家庭命运的希望,也隐藏着自己年轻时期怀才不遇的遗憾,这种私心大于父爱的偏执,在某一阶段,占据了他的头脑与理智。

L君内心充满彷徨,虽然对父亲的偏执与顽固心有恨意,但从小目睹父亲为自己拜师时的艰辛与付出,也深知此行再无退路,只有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钢琴上。

终于在一个老乡的帮助下,L君被一名著名音乐家收至麾下,L君也逐渐摆脱了父亲的专制管教,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精进。

加上自小炼成的高度自律,与数九寒天的刻苦练习,他从14岁就开始频频在国际上得奖,并受到国际音乐大师垂青。L君跟随的老师越来越有名,参加的比赛越来越高端,直到17岁时在全球一举成名,此时,他已经日复一日毫不间断地练了12年钢琴。

正如欧美国家很多出身底层,希望孩子在体育领域苦练出头的家长一样,L君的父亲把所有宝都押在孩子身上,拿出绝境求生的势头帮孩子争取机会。所幸L君心中对钢琴的热情从未熄灭,天赋加上刻苦练习和名师指点,他最终在一路付出中熬出了名堂。

20岁那年,L君与S君在美国相遇,彼时L君正忙于全球巡回演出,S君正在美国某华人众多的大学读商科。L君彬彬有礼、举止成熟有风度,S君也出落成青年才俊,略带玩世不恭,偶尔炫炫琴技泡妞交友。

两人相谈甚欢,L君羡慕S君有过的完整童年和青春趣事,S君暗想自己也可能会拥有的乐界盛誉。世界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寥寥无几,在美国读商科的年轻人却一抓一大把。

从L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子弟突破局限、杀出血路的有效因素——父母有远见、能决断,孩子有爱好、肯吃苦,同时有导师、贵人相助,得以进入好平台深造。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在这些因素里面,没有“成绩好、智商高”或者“考名校”等和认知能力相关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引伸就是,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关键的东西?是学习好,还是发展出一套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能力集合重要?

这也是一个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家长圈中,颇有争论性的议题。

成功的人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成绩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倚赖于认知能力,也就是可以在IQ测试中测得出来的智力水平,以及各种学习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就是尽早让孩子开始付诸练习。

不过,“认知能力决定成功”的观点已经随着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神经科学家对于人类发展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开始被广泛地质疑。

大量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孩子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我们在儿童时期给他们大脑灌注进去的知识,和发展出的认知能力,而是我们可以帮他发展出的一系列应对未来社会的综合能力——由坚持力、自控力、好奇心、自省力、Grit、自信心、社交能力组成的“非认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也叫作个人特质或者性格。

1. 美国的GED项目说明,仅有知识不足以让底层孩子实现人生提升。

来自于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Heckman曾经参与两个对认知假设的研究。

美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发起了一个针对高中辍学者的培训项目,叫做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GED项目)。

这个项目专门针对来自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的高中辍学者,无需读完三年高中,只要得到GED项目的知识培训,再通过一系列学术测试,只要成绩合格获得GED证书,美国官方就假设他们获得了一个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认知能力。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用很短时间获得相当于高中文凭的GED证书,之后就可以进入大学或者去找工作了。

按照常理,既然这些辍学了的孩子通过了考试、得到了GED证书,那么他们的智商水平和认知能力理应与正常高中毕业者相同,未来发展也不应该有什么不同。

可是事实令所有人意外,在对获得GED证书的孩子做了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即使这些辍学孩子获得了GED证书,依然只有3%的孩子进入四年制大学或获得大专文凭,而正常高中毕业者有46%进入大学。

不仅如此,在日后的年收入、失业率、离婚率、吸毒率方面,持有GED证书的孩子,与高中辍学、且没有获得GED证书的孩子毫无二致。

这就是说,通过GED测试后获得的证书,并没能帮助辍学孩子获得更好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仅有知识不足以让底层孩子实现人生提升。

2. 佩里幼儿园的实验说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不能给贫困孩子们长期的智商提升,但可以提供非认知技能,让孩子未来更容易成功。

获得了知识的孩子,为什么还会一路堕落到底?

Heckman教授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获得GED证书,却依然很堕落的孩子,其实都是聪明却缺乏非认知能力的孩子。他们虽然能够通过认知能力测试,却无法为自己长远考虑、为一件事坚持到底,也无法做到自律自控。缺失非认知技能,才是他们失败的根源。”

为了验证“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重要”这一论点,Heckman教授又参与了一项研究。

这项研究开始于1960年,在美国底特律市的老工业区,一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黑人区招募了一些低收入、低智商的家长和他们3-4岁的孩子,这个实验主要想观察,低收入家庭儿童经过高质量幼儿园的教育,认知能力是否会得到提高,因为佩里幼儿园是一所两年制、高质量的幼儿园。

这些孩子被分为两组,一组孩子进入实验者选择的Perry Preschool(佩里幼儿园),另一组则被自然放养。研究者对两组儿童展开长期跟踪调查,直到当时的小孩子成为40多岁的中年人,Heckman教授在实验中期加入研究组。

研究结果令科学家们十分不解。

在刚开始的阶段,进入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毫无疑问地得到了能力的提高,他们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获得了更高的成绩。不过意外的是,这种“智商收益”并未持久,到了孩子们都进入三年级的时候。读过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智商测试成绩与被放养的那组孩子毫无二致。就是说,一段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并未给贫困孩子们长期的智商提升。

又跟踪了数十年,他们发现,虽然进入佩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获得持续的智商提升,但与另一组被自然放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高中毕业率、成年后就业率更高,在40岁的年收入高于$25,000,且犯罪率更低、拿低保几率也更低。

这证明,经过两年高质量早期教育的孩子,终究还是拥有更好的人生。不过, 如果帮他们过得更好的原因不是智商提升,而是从佩里幼儿园学到的这些非认知技能。

研究者们发现关键信息在于小学老师对两组孩子“个人行为”和“社交发展”能力的评估。“个人行为”记录孩子骂人、撒谎、偷窃、缺勤和迟到的频率;“社交发展”记录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些和IQ无关的元素称为“非认知技能”。

“非认知能力比认知能力重要”这件事,有了确凿的实证基础。

3. 优秀学生、历史名人都有非认知能力上的共同特点。

并非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不重要,但我们无需过于强调智商、认知,而忽略了同样至关重要的非认知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拥有坚毅品格、自律自控,并能时刻保持好奇心、专注力,不拖延、社交强,那么学业出众、工作优秀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你去查看跨越身份、阶层逆袭成功的人物传记,就会发现他们都有非认知能力上的共同特点。

与此同时,主创团队抽样调查了国内2008~2016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在与这些学生、毕业生的访谈中,我们也觉察到,这些孩子都有极其自律、善于自省、高度计划、好奇心强,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的共同点。

结论:

当我们在谈论普通孩子如何成功时,不应该仅仅抛给他“好好学习”四个字,而是要认真考虑,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帮助孩子们获得宝贵的非认知技能。

练习一门爱好,可以磨炼非认知能力

未来孩子与孩子的区别,就在于谁的家长意识到了非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并及早开始培养这些能力。

其中,进行一项爱好的练习,就是培养非认知能力的不错途径之一。

为什么要把爱好放在第一项呢?

这是因为,“努力学习、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前进路径。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我们需要另辟蹊径,找办法提高孩子的非认知能力。其中,练习爱好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1. 坚持下来的人,成绩更好、能力更佳

根据多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拥有兴趣爱好,再加上练习和坚持,可以对孩子的成绩、性格、能力、学历,甚至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曾有一项实验(Eccles,2003),收集了美国密歇根市来自10所学校的1800个六年级学生的数据,并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到21-22岁、25-26岁,研究发现:

那些发展了爱好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未来各个年龄段行为问题更少,吸烟、酗酒、吸毒、逃课几率更小,而且更能够享受校园生活、厌学情绪较少,并且大学升学率更高,也比没有爱好的孩子更愿意追求高学历,未来职业成就更高。

此外,有爱好的孩子社交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更强,在校内外更受欢迎;遭遇逆境时情绪更稳定,韧性更强,抑郁几率更小,精神状态更好;自制力、自尊心、自信心更强,对于自我认知也更为成熟和清醒。

2. 有爱好的孩子在学业、社交、性格方面发展得更好

一方面,音乐、艺术、体育等项目的学习,的确有助于开发大脑潜力,也就是获得认知性的“硬实力”。

这是因为,0-12岁时孩子大脑的“黄金窗口期”,除了基本的思维、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艺术的学习也能事半功倍地增强大脑灵活性。

有研究表明,学习并掌握一门乐器的孩子,普遍在数学方面的表现更好。此外,大脑中掌管音乐和语言的区域有所重叠,音乐和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韵律、音调和节奏,所以孩子对于音乐的学习、感知能力,又会促进他们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

还有研究表明,学习音乐可以增强空间感知、逻辑计算能力,对于科学、地理、历史、英语、物理等学科,也会帮助孩子增强理解。

同时,由各种激烈活动(庆祝、比赛、演出等)引发的激烈情绪,通常有助于激发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又可以帮助激活学习活动所需的记忆力。

所以,有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不是坏事,不应遭到家长的打压,如果你的孩子喜爱运动,体育类的爱好可以增强孩子记忆力,不妨试一试。

另一方面,学习、练习爱好的过程中,孩子能发展出非认知性的“软实力”。

孩子能够从中获取自制力、尝到成就感、得到自尊自信,并发展出一些为人处事中基本的价值理念,比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全力去赢的拼搏感,以及应对失败的韧性锻炼,在应对枯燥训练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出非凡的坚持能力。

那些需要竞争的兴趣活动,能够培养出领导力、沟通力、表达力,还有竞争意识和人性洞察力。

3. 普通家庭的孩子,究竟要不要坚持爱好?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练习爱好,并非培养非认知能力的唯一途径,通过爱好加强非认知能力,只有在满足“孩子喜欢练,家长供得起”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如果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家长就需要进行再次权衡。

第一个条件是,“孩子喜欢练”。

每个孩子可能都会在遇到困难、感觉乏味的时候,对爱好失去兴趣,那么这时候,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继续鼓励练习,而什么样的孩子,就应该适可而止、放弃练习呢?

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有情绪抵触,但通过家长给予放松时间、进行兴趣引导后,孩子依然愿意练习,或者孩子本身就希望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平台期,鼓励他们坚持不懈、继续练习,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坚毅力。

然而,假如孩子对于学习的乐器非常抵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一提起乐器就火冒三丈、怒发冲冠的地步,那么与其让练习爱好影响亲子关系,不如果断放弃,让孩子通过运动、读书,或坚持其他事情,加强孩子的自控力、坚持力。

第二个条件是,“家长供得起”。

就好比钢琴,不知从何开始,钢琴似乎成为了中产家庭的标配,仿佛不然孩子学个钢琴,那么就彰显不出这个家庭的高雅品味,也无法让人看出父母对孩子不遗余力的培养。

于是,“学钢琴”便成为了无数孩子童年的家常便饭,当然也是部分孩子的童年阴影。

就像文章开头的故事,S君家里有钱,父母供得起,学钢琴不会太影响家庭财产状况,而S君不想练的时候,其父母面对“钢琴费用、学费、时间”等高昂的沉没成本,做出了“及时止损”的选择,而没有因为过多的沉没成本,而继续做出无谓的投入。

不过,对于很多工薪家庭来说,钢琴的学习费用,着实占了家庭预算的一大部分,如果再想找更好的老师,恐怕预算更加吃紧。

而对于这样的家庭,如果孩子像故事中的L君一样,天赋异禀、吃苦耐劳、懂事听话,再招老师喜欢,那么家长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牺牲掉自己的事业机会,忍受着孩子对自己的厌恶,用严苛到不近人情的手段,逼迫孩子练习,那么我们无话可说。

但如果孩子自身天赋平平,家庭负担过重,父母就不应该再紧盯着沉没成本的可惜,也不要为了营造一种“富足中产、高雅品味”的假象,而持续在钢琴上做无谓投入,更不应该以“我都花了这么多钱”为理由,逼迫孩子练习。

这就和明明年入10万,却一定要让孩子读一年20万的贵族学校一样,也许你表面上让孩子进入了一个精英环境,但20万只是学费,要想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孩子可能还需要每年几次国外旅行、参加各种烧钱的生日派对,再多学习几门“贵族爱好”,这些你确定都能负担得起吗?

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不被高层圈子所接受。

结论:

练习爱好,家长需要以平常的心态,接受孩子可能天赋平庸的事实,并做好投入打水漂的心理准备。

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那么家长可以投入足够多,爱好应该也可以成为孩子人生的一大亮点;但倘若两个条件有一个不满足,那么就应该再三权衡;而若是两个条件都不满足,那么就果断放弃,人生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www.sinology.cn)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New Sinology Website(This Website-sinology.cn)'s New Chinese Studies Theory & New Chinese Learning Enlightenment & Ideal Social & Cultural Organisation (except for the section on news, which is not marked with a copyright statement), articles are copyrighted and protected. (use/quote theory) Please also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double word "New Sinology and Cosbu". Those who reprint without consent and authorization will be deemed to agree to pay the remuneration/copyright usage fee of not less than RMB 500,000 per article. The fee for reading 100 yuan per click is charged. Those who use/quote but do not indicate the source will also be subject to legal blame as appropriate. Anyone who causes disputes due to reprinting/citing/using, because we and the site has already stated first, it is deemed that the defendant agrees that we and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ated personnel had gained the rights to choose the place of prosecution and the court of jurisdic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prior agreement.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