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婴育命基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新国学网:孩子一哭你就妥协这些无形的溺爱你占了吗?_溺爱-家庭教育-儿子-父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5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国学网公众号本文非新闻类内容,拥有理论知识产权著作权。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等同于认可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甚至改造者,等同于认可向本站支付不低于5万元的费用,版权详情查看

核心提示:从溺爱开始/到怨恨结束冬天的一个晚上,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里后,皮鲁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果不见了。那块糖果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果。发现糖果没有了之后,皮鲁着急地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安慰他,并承诺第二天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但是,皮鲁没有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皮鲁打着滚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出动,沿着回来的路进行“拉网式”搜寻。

原题:孩子一哭你就妥协,这些无形的溺爱你占了吗?
词频:孩子,父母,溺爱,儿子,教育,家庭教育,尊重,哭闹,家长,妈妈,怨恨,替他,包办,吃饭,事情,点评,您的


从溺爱开始 / 到怨恨结束

冬天的一个晚上,妈妈带着3岁的皮鲁去朋友家串门。回到家里后,皮鲁突然发现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块糖果不见了。那块糖果是妈妈的朋友给的,他家没有这样的糖果。发现糖果没有了之后,皮鲁着急地哭了起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来安慰他,并承诺第二天给他买他最喜欢的玩具。但是,皮鲁没有妥协:“我要!我要!!我一定要!!!”

皮鲁打着滚哭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得实在心疼,便带上照明工具,“倾巢”出动,沿着回来的路进行“拉网式”搜寻。眼看到了午夜12时,糖果还是没有找到,妈妈看到因绝望而死去活来的孩子,终于硬着头皮敲响了朋友家的门……

经历小小的失望就这样歇斯底里,预兆了未来灾难的来临……

皮鲁长大了,想找一个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滚哭闹,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医院里,皮鲁被抢救过来了,但是他却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对他说:“你想把我们急死?不就是一个女孩吗?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说:“我就想要她!要她!一定要她!!”

从一块糖果开始,皮鲁被无休止的满足温柔地包围着,直至失去了理性……

何为溺爱?其名词解释就是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但在哈哈酱看来,溺爱是父母失去理智,会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不要觉得哈哈酱说得过于夸张,自古“慈母多败儿”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文章《溺爱的心理真相》中,讲到溺爱分两种——包办型溺爱和放纵型溺爱。包办型溺爱已够糟糕了,但与包办型溺爱相比,放纵型溺爱的危害更为严重。

这是因为,一般来讲,包办型溺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尊重父母,尊重别人,也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是丧失了自我。但相反,放纵型溺爱会培养出“他人的地狱”和“社会的敌人”,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想肆意而为。

可以这样讲,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复制品,而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们是孩子的手和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在放纵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惟命是从。

这是一种颠倒的爱,是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爱。

曾经有家长在后台很急切地留言:我家孩子沉迷网游怎么办?我根本管不了他,说什么都不听!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迷恋电子产品,沉迷网游怎么办?方向是肯定的——立即终止,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但是现在的家长很难做到这些,因为家里只要一拔网线,或者是不给手机,孩子就绝食,跳楼,闹自杀,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全做个遍,甚至很多孩子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停在了这里。

家长就心软,就妥协,最后以孩子胜利告终。等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待父母毫无人情,除了要钱没有其他任何交集时,他们才后悔:我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孩子呢?

我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孩子呢?

然而,孩子管不住,往往是从这样一些事情开始:不按照孩子意图来,孩子就哭闹;父母再不满足,他们就不吃饭;然后发展到生气、吵架,最后到绝食、自杀。为什么?因为在孩子和成人的交流试探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大人的一个死穴——父母们教育的功利性过于强烈,常常为了眼前小的目标,而将一些原则性东西给忽略了。

比如一个最小的问题——吃饭,你看很多妈妈做得很辛苦,孩子吃饭她们捧着饭碗追着孩子喂,从楼上到楼下,从屋里到屋外。我亲眼看见一个妈妈,捧着饭碗追了半个小时,孩子还是没有把饭吃完。孩子不仅不吃啊,还撒着娇说要这要那。“宝贝乖,吃一口啊,就吃一口。”为了孩子的健康,她们就只有求孩子了。孩子一时高兴,就上来吃一口,不高兴,妈妈又没辙了。到最后,都用一个简单而愚蠢地办法和孩子讲条件:如果宝宝把饭吃完了,我们就……

其实,孩子不吃饭,这不是一个条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只要孩子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吃不下饭,我们就不必要求孩子。我们首先得让孩子明白:身体是你们自己的,吃饭是你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到了一岁半左右,你们必须自己吃饭;不吃饭,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弥补,到时候你们肚子饿了,或者说肚子痛了,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对我们中国人最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那么低声下气,吃饭还用得着求孩子吗?他们从来就不央求,开饭的时间到了,孩子高兴就跟着父母一起吃饭,时间过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因此他们的孩子,不吃就饿着,甚至饿出病来,家长也不追着喂。因此在美式教育下的孩子,无论是因为营养不良枯瘦如柴的,还是因为过吃过饱肥胖臃肿的,他们很早就知道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父母们却硬不下心肠这么做。因此,尽管我们的孩子吃得比人家老美的好,营养也很全面,可就是在自立、负责上,总比不上人家。这怪谁呢?

关于溺爱的真实事例

76岁的老人杀死了自己儿子

2003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首播的一个调查——《他为什么杀死儿子》。调查里说一个76岁的叫惠世全的老人,3年前把自己亲生儿子惠力杀死了,因此惠世全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五年执行。

《社会记录》记者问他:“您把儿子杀了觉得后悔吗?”

他充满怨恨地说,这一辈子,不是他杀死儿子,就是儿子要杀死他。

在惠世全身上有五处伤痕,其中有三处刀伤是儿子惠力留下的,比战争留在他身上的痕迹还多。惠世全是一位老红军,从13岁起他就参加革命,是当年的红小鬼,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谓身经百战。一个从小参加革命历经无数战斗的老人,可能怎么也没料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恶战会爆发在他和他的亲儿子之间。

2005年惠世全进监狱服刑了,那时候他是79岁。等三年刑满释放的时候,他已经满82了,他说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我们无法想象,这位被孤独和悔恨陪伴着的父亲今后会怎么生活,也不知道除了悔恨,他还会想些什么?在谈话中他不愿意在这上面多停留,一谈到儿子的死,他就会背过脸。

央视记者深入调查了惠力的成长过程,发现祸根其实是在惠力小时候就酿下了。据邻居们说,惠力从小就不缺钱,直到成年了,只要他肯去上班,他的妈妈就会给他每天五块钱以兹奖励,后来又涨到每个月六百块钱。从每个月给成年的儿子600块钱的零花钱,也不知道这对父子俩究竟是谁在赡养谁?一次次的家庭斗争,一次次的经济妥协,儿子对父母亲的虐待却是变本加厉。直到发生凶杀案件的那天晚上,二十多年来的家庭战争才终于结束。

失败的家教,往往就是这样以溺爱开始,到怨恨结束。这是我们中国很多家庭教育悲剧血的教训,可惜,惠世全仍然没有能够跳出这个怪圈。

做民警的爸爸枪杀了亲儿子

2005年6月20日《太原晚报》 刊发了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公安民警谭文新因持枪杀死亲生儿子,被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7年。

回想起儿子的教育,谭文新承认是自己埋下了悲剧的伏笔。他痛心地说:“我的失败是在孩子启蒙时没打好基础。我想,自己童年吃了不少苦,现在条件好了不能亏待儿子!只要儿子要什么,我和妻子都满足他。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天,妻子喊正在看动画片的儿子吃饭,话音还没落,儿子突然转身狠狠地将遥控器摔在妻子身上。现在想起来,我们应该对他提出批评,可当时我们却不以为然,认为儿子看电视太专注了。以后儿子再看动画片时,我们则小心翼翼地坐在旁边,连话也不敢说。”

在教育的问题上,妥协是一个最不应该使用的武器。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家长采取妥协的方式处理的话,以后,我们就将用更大的代价,来换取孩子对父母的些许默认。可惜,谭文新采取的是妥协的教育方法,他们陪在儿子身边,连话也不敢说。溺爱儿子到了这个地步,怎么不让儿子嚣张呢?

我仔细研究了这个时间问题,小学三年级,如果6岁开始读书的话,这时候孩子正是9岁——这恰好符合我们现在已经发现的规律:孩子管不住,3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刚出生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管不住的,可是到里后来,就开始难管了。具体的时间规律是:3岁的时候,6岁的时候,9岁的时候,12、3岁的时候,16、7岁前后的时候,21岁的时候——几乎是三年一个变化——在这些特殊的年龄阶段,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开始管不住了。

曾有人说过,中国式家教是治病式家教。家庭教育没有出问题,我们的家长就对孩子的教育掉以轻心。

他们要在什么时候,才对家庭教育引起重视呢?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的时候!

对,在他们开始管不住孩子的时候,在他们和孩子斗架失败的时候,在孩子最终举起屠刀砍向父母身上的时候,他们开始后悔,我怎么就生出了个这样的孩子呢?这时候,他们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方法,才意识到自己有很重要的一课没有学。

溺爱=过度保护+过度限制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溺爱中长大的人容易有一个连环反应:

1、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门;

2、躲在家中后,他们的脾气很大,很容易对着父母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对父母拳脚相加。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较苦,他们对此很不甘心,于是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顾孩子,发誓不让孩子吃苦。看起来,他们是不让自己现实的孩子吃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吃苦。

在严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离开家势必会遇到大问题。在家中,他们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颐指气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

然而,他童年的经历告诉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么,要做什么,他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恋爱吗?更不可以!

于是,这个孩子会产生深深的受挫感。受挫感的产生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种种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长大的孩子会坚信,尽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实现他的愿望,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习惯以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在家以外,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会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去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这时,他会渴望逃回家中,毕竟在这里,还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

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婴幼儿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已无法替他实现了。帮一个16个月的蹒跚学步的孩子拿一个10米外的球,对于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帮一个16岁的孩子交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很难做到的事情,而帮一个26岁甚至36岁的大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成了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这时,这个大孩子的世界就会崩溃。

一旦崩溃后,他容易对父母产生很大的怨恨。不过,这个怨恨其实不是现在才产生的,而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了,当父母非要喂他吃饭时,当父母非替他穿衣时,当父母以安全的理由而非限制他的活动时……这种怨恨早已经产生了。

如何才能避免悲剧发生呢?

马卡连柯讲过一句很精彩的话:“正确的教育导向幸福的晚年,不幸的教育将带来我们未来的痛苦和辛酸,甚至于对社会和国家是一种犯罪。”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好,最终导向的不仅是孩子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而是几代人的幸福和安全。

而从溺爱开始到怨恨结束的家庭教育,绝对不能够承担起这个任务。有很多家长气头上说这样的话:我不管他了。这是自暴自弃。没有完全自主的孩子,现在我们不管他们,以后他们就会成为我们心头永远的痛。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避免家庭教育怨恨周期律呢?哈哈酱觉得下面一些细节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有培养目标,但是不能够用目标绑架孩子的成长。

尤其是不要用自己的要求取代孩子的愿望。孩子的自我意识没有觉醒时,他会听您的话。当他自我意识觉醒之后,我们父母还这样要求他们,他们要么觉得很累,要么就会叛逆。毕竟,没有一个人愿意一辈子按照别人的旨意而活着。

2、真心地爱孩子,完全彻底地接纳孩子的优秀和不足。

欣赏优秀容易,接纳不足很难,尤其是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那思想和您的观念不同时,你能否尊重和欣赏,这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我的一位朋友说:如果孩子真的喜欢打游戏,能够坚持一辈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坚信,每个行业都会诞生精英;哪怕是游戏行业,也一样可以诞生传奇。问题是很多孩子坚持不下去,只能够成为别人的终端消费品,而不是行业精英。

3、原则的问题要寸步不让,非原则的问题充满关怀。

哪些是原则的事情?基本的道德底线、基本的法制底线是原则问题。孩子用自己的懵懂无知挑战父母正确的教养时,我们该拿出的反对态度要毫不犹豫。我可以接受您的错误,但是我绝对不接受您抵制和对抗教育的态度。

4、尊重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尊重不等于放纵。

尤其是那些用民主、尊重来作为放纵儿女借口的家长,总有一天您会尝到教育的苦果。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尊重他的人格和感情需要,这些尊重可以让孩子学会尊重,并且获得自信。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成长路上如果不需要参考的话,父母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要在孩子思想迷途、道德滑坡的时候,对孩子加以友善的引导和严格的要求。

5、务必不要抱怨和挑剔,这是堵塞交流的巨大障碍。

和孩子说话,这是教育的开始。我们如果和孩子连话都没有了,教育就无法承载。但是,很多失败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就不能够好好地坐下谈话,一开腔双方都能够呛死人。孩子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他都是我们的孩子。只要生命还在,教育就有机会。

6、可以新潮,但是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够轻易抛弃。

我一直认为,中国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严是爱,纵是害”,甚至于“不打不成才”,我们要深入思考里面的可取之处。不要盲目地追求西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为,不同的教育方法背后,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是对孩子教育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我确实相信一句话“当我们不能够把别人的教堂搬过来,请谨慎把别人的课堂搬过来。”

7、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都要坚持以理服人。

拳头和棍棒管得了一阵子,难以管住一辈子。即使您用拳头和棍子一辈子管住了,那个孩子也不是你想要的孩子了。孩子做错事情之后,您批评前后,能不能把孩子抱过来,平等地和他分析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能不能够把您这样教育的好处在哪告诉孩子。不要什么都不说,最后就是一耳光。孩子小,他听话,当孩子身体长大之后,他就会和您对抗了。我们把道理说清楚,说透彻,说得亲切,孩子受到的影响,将是一辈子。

8、不要一味地满足孩子要求,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坚决。

不会拒绝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要么骄纵,要么胆怯。适当地让孩子失望,会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不是以他为中心。迁就从来都不是好的教育方法,该说不的时候,语气我们可以温和,方法我们可以亲切,但是态度一定要坚决。不可动摇的态度和底线,会让孩子敬畏。

9、始终坚持正面导向,给孩子一种正面示范。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我们为人消极挑剔,孩子也就学会了挑剔。我们动辄生气,孩子也就误以为生气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空洞的说教抵不上和孩子一起动手解决一个具体的矛盾,我们正面告诉孩子,没有谁会接受您的坏脾气,生气除了让您自己受伤、让爱你的人受伤,并不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比生气更好的办法是,我们可以这样做……我相信,孩子和您以后的关系会好很多。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我还是坚信,朝向美好,朝向积极,朝向正面的教育,永远是我们家庭教育需要的。

希望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学会改变,改变自己,才能够改变孩子。

最后给大家带来10种溺爱的典型表现,看看你是不是中招了?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一切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看的,都先紧着孩子。好吃的让他\她一个人享用,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也必须有蛋糕有礼物,就像前一段热播的《欢乐颂》中,樊胜美父母对于孙子雷雷一般。

点评:

切莫把孩子捧得像是“小皇帝”一样,当孩子使性子耍无赖时,建议采用“冷三分”的办法,也就是这三分钟对孩子不看也不说的理性惩罚!

2、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 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点评:

家长对孩子的培育,一定要把握好“度”!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逆反。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点评:

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4、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她,他\她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点评: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仅导致孩子的依赖性,而且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贪心的恶习。

5、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她,陪伴他\她。家里人都要围着他\她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

点评: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切记,一定不把孩子捧上天!

6、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点评:

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

7、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点评:

对于孩子的行为举止,应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就是对,好就是好;错了就应该及时指出,不能“护犊子”!

8、生活懒散

默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点评:

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9、包办代替

由于家长的溺爱,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点评:

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

10、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她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www.sinology.cn)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New Sinology Website(This Website-sinology.cn)'s New Chinese Studies Theory & New Chinese Learning Enlightenment & Ideal Social & Cultural Organisation (except for the section on news, which is not marked with a copyright statement), articles are copyrighted and protected. (use/quote theory) Please also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double word "New Sinology and Cosbu". Those who reprint without consent and authorization will be deemed to agree to pay the remuneration/copyright usage fee of not less than RMB 500,000 per article. The fee for reading 100 yuan per click is charged. Those who use/quote but do not indicate the source will also be subject to legal blame as appropriate. Anyone who causes disputes due to reprinting/citing/using, because we and the site has already stated first, it is deemed that the defendant agrees that we and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ated personnel had gained the rights to choose the place of prosecution and the court of jurisdiction by the principle of prior agreement.
 

新国学网公众号新国学网的新国学理论&新国学启蒙运动&理想社会&文化整理四大板块(本网站中,新闻类未标注版权声明的板块除外),文章都做版权声明和保护(使用/引用观点理论者也请注明《新国学和基元学》双重字样的出处),未经同意和授权就转载者,将视为同意支付每篇文章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的稿酬/版权使用费/且收取每点击阅读一次100元的计次费。使用/引用而未注明出处者,也将视情况予以法律追责。凡是转载/引用/使用而引起纠纷者,因本站已经声明在先,故而视同被告同意由新国学网及其有关人员以约定在先原则自主便利地选择起诉地和管辖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