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子部->风俗通义佚文、附录

风俗通义校注

 

风俗通义佚文

   声音

  相,拊也,所以辅相于乐。奏乐之时,先击相。( 御览五八四)

  器案:礼记乐记:“治乱以相, 讯疾以雅。”郑玄注:“相即柎也,亦以节乐。柎者, 以韦为衣,装之以糠,糠一名柎,因以名焉。今齐人或 谓糠为相。”孔颖达疏:“相即柎也,所以辅助于乐, 故谓柎为相。”孔疏即本之应说。

  雅,形如漆筒,有椎。礼云:“讯疾以雅”是也 。(御览五八四)

  击壤,形如履,长三四寸,下僮以为戏。( 路史后纪十)

  壤,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未 戏先侧一壤于地,远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故曰击 壤。(罗氏识遗九)

  古琴歌曲有五,如鹿鸣、驺虞之类;操有十二, 如将归、拘幽、履霜、别鹤之类;引有九,如烈女、湘 妃、霹灵、思归、走马之类;又有二十一章,如阳春弄 、连珠弄之类。(类说三六)

  九引:烈女(楚樊妃),伯妃(鲁伯妃),思归 (卫女),霹雳(楚商梁),走马(樗里牧恭),箜篌 (霍子高,即公无渡河),琴引(秦屠门高),楚引( 楚龙丘子)。(合璧事类前五七、小学 绀珠四)

  清角、黄帝之琴,号钟、齐桓公琴,绕梁、楚庄 王琴,绿绮、司马相如琴,焦尾、蔡邕琴,凤皇、赵飞 燕琴。(天中记四二)

  梧桐生于峄阳山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以为琴, 声清雅。(事类赋二五、御览九五六、 桐谱下器用篇又杂说篇、苏轼次韵和王巩诗施注、天中 记五一)

  十月谓之应钟何?应者,应也;钟者,动也;言 万物应阳而动,不藏也。(意林、御览 二七、合璧事类前十四)

  器案: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五行篇:“十月谓 之应钟何?应者,应也;钟者,动也;言万物应阳而动 ,下藏也。”“下藏”,风俗通作“不藏”,疑“不” 字是,谓时至十月,一阳复生,故不藏也。

  十二月律,谓之大吕何?大者,太也;旅,拒也 ;言阳气欲出,阴不许也。吕之言拒也,旅拒难之也。 (意林、御览二七)

  器案:“旅抑”,原作“依即” ,钱大昕、卢文弨俱疑“即”当作“抑”。器案: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 通五行篇:“十二月律,谓之大吕何?大者,大也;吕 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不许也。吕之为言拒也,旅 抑拒难之也。”字正作“旅抑”,今据改正。 

   祀典

  太山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云中。( 文选赠白马王彪诗注、又刘桢公宴诗注、又谢朓之宣城 诗注)

  器案:续汉书祭祀志上注、通典 礼典引应劭汉官仪:“马第伯封禅仪记曰:‘仰视岩石 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

  谨案:自郊貙膢,春秋飨射,天子射麑掩雉,献 诸宗庙,扶阳发滞,养老致敬,化之至也。( 御览三三)

   四夷(器案:苏颂记风俗通义 存佚篇名及其次第,云“第八并篇名亦亡”,以今所辑 佚文观之,即四夷也,今辄代拟之。)

  东方曰夷者,东方仁,好生,万物抵触地而出。 夷者,抵也,其类有九: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 骊,四曰满饰(一作蒲饰),五曰凫臾,六曰索家,七 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南方曰蛮者,君臣同川 而浴,极为简慢。蛮者,慢也,其类有八:一曰天竺, 二曰垓首,三曰僬侥,四曰跂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 ,七曰狗轵,八曰旁脊。西方曰戎者,斩伐shaa生,不得 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一曰侥夷,二曰戎夷, 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北方曰狄 者,父子叔嫂,同穴无别。狄者,辟也,其行邪辟,其 类有五:一曰月支,二曰秽貊,三曰匈奴,四曰单于, 五曰白屋。(礼记王制疏、尔雅释地疏 、罗氏识遗一0、郑樵尔雅注、通鉴三三注)

  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 ,万物柢地而出。”(后汉书东夷传文,注云:“见风 俗通”)

  羌乃三苗,姜姓之裔。(通鉴释 文一0)

  器案:同卷又引“裔”作“别” 。

  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字从羊人, 因以为号。无君臣上下,健者为豪,不能相一,种别部 分,强者陵弱,转相抄盗,男子战死以为吉,病终者谓 之凶。(御览七九四)

  诸羌种落炽盛,大为边害。(文 选谢灵运传论注)

  氐言抵冒贪饕,至死好利。乐在山溪,本西南夷 ,别种号曰白马,孝武皇帝遣中郎将郭昌等引兵征之, 降服,以为武都郡。(史记匈奴传索隐 、御览七九四、通鉴释文一0、又一三、纲目集览一八 、又二0)

  器案:史记索隐:“西接氐、羌 ,案风俗通云:‘二氐,本西南夷种。’地理志云:‘ 武都有白马氐。’”

  貊者,谨案:春秋传:“大貊、小貊。”貊,略 也,云无礼法,不知送往劳来,无宗庙粢盛,赋敛轻薄 也。(御览七八0)

  胡者,谨案:汉书:“山戎之别种也。”又胡者 ,互也,言其被发左衽,言语贽>,事殊互也。殷时曰 獯粥,改曰匈奴。(史记匈奴传索隐、 通鉴六注)

  器案:水经河水注二:“应劭曰 :‘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

  楼烦,故楼烦胡地也。(史记匈 奴传正义)

  器案:索隐引应劭曰同。

  春秋传曰:“狄本山戎之别种也,其后分居,号 曰赤翟、白翟。”(史记晋世家正义)

  器案:此据会注考证本。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 ,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 ,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 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 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 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 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 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 ,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 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 。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 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衣服,制裁皆有 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诸子,衣裳斑兰 ,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 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 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曰精夫,相 呼为姎徒。(后汉书南蛮传文,注云: “此已上,并见风俗通。”)

  器案:槃瓠神话,又见搜神记十 四、水经沅水注、后汉书南蛮传注及御览八七五引魏略 ,荒诞不稽,可无录也。史通书事篇曰:“范晔博采众 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及诸 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槃瓠,言虽迂诞,事 多诡越,可谓美玉之暇,白圭之玷,惜哉,无是可也。 ”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 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十月,产子男十人, 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 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 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 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 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 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 龙文,衣皆着尾。(后汉书西南夷传文 ,注云:‘自此以上,并见风俗通也。’)

  器案:九隆神话,又见华阳国志 四南中志永昌郡、御览三六一引益部耆旧传。

  巴有賨人,剽勇。高帝为汉王时,阆中人范目说 高祖募取賨人,定三秦,封目为阆中慈凫乡侯,并复除 目所发賨人卢、朴、沓、鄂、度、夕、袭七姓,不供租 赋。阆中有渝水,賨人左右居,锐气善舞,高祖乐其猛 锐,数观其舞,后令乐府习之。(文选 蜀都赋注)

  器案:华阳国志一巴志:“汉高 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 知帝必定天下,说帝,为募发賨民,要与共定秦。秦地 既定,封目为长安建章乡侯。帝将讨关东,賨民皆思归 ,帝嘉其功,而难伤其意,遂听还巴,谓目曰:‘富贵 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徙封阆中慈乡侯,目固辞 ,乃封渡沔县侯,故世谓亡秦范三侯也。目复除民罗、 朴、昝、鄂、度、夕、龚七姓,不供租赋。阆中有渝水 ,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 喜舞,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 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后汉书南蛮传载板楯七 姓作罗、朴、督、鄂、度、夕、龚。罗、卢一声之转。 文选注引孙盛蜀谱:“朴音浮。”三国时有巴东太守朴 胡。沓、昝、督三字,疑当从昝为是。袭、龚二字,或 则以为作“龚”者误也。汉书礼乐志:“巴俞鼓员三十 六人。”师古曰:“巴,巴人也,俞,俞人也,当高祖 初为汉王,得巴、俞人,并趫捷善斗,与之定三秦,灭 楚,因存其武乐也。巴俞之乐,因此始也。巴即今之巴 州,俞即今之渝州,各其本地。”

  槃瓠之后,输布一匹二丈,是谓賨布。廪君之巴 氏,出幏布八丈。(文选魏都赋注)

  廪君乘土船,下至夷城,石岸曲,水亦曲,廪君 望之如穴状,曰:“我既道穴中,又入此柰何。”石岸 为崩,广三丈余,陛级之。廪君行至上岸,上岸有平石 ,广长五丈,休其上投算,投算处皆有石,因立城其旁 。(书钞一五八)

  器案:书钞一六0引蜀录同。又 御览三七引世本:“禀君名务相,姓巴,与樊氏、晖氏 、相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以土为舡,雕文画之,而 浮水中,其舡浮,因立为君。它舡不能浮,独禀君舡浮 ,因立为君。”

  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士犯罪,亡依鲜卑山, 后遂□息;今皆髡头衣赭,亡徒之明效也。( 书钞四五、御览六四七)

  器案:论衡寒温篇:“亡秦之路 ,赤衣比肩。”

   古制(以下略本苏颂所列次第, 就其可识别者而汇辑之。)

  周礼:“五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为州。”州,畴也;畴,类也。州有 长,使之相周足也,字从重川。尧遭洪水,居水中高土 曰州。(类聚六、玉烛宝典一二、御览 一五七、止观辅行传弘决四之三、天中记一三)

  周制:天子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郡者 ,群也。故左氏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至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县,平也。( 意林、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类聚六、御览一五七、天 中记一三)

  器案:此说与说文郡下、吕氏春 秋季夏纪、季冬纪高注合。左氏传云云,见哀公二年。

  周礼:“百里曰同。”所以奖王室,协风俗,总 名为县,县,●也,首也,从系倒首,与县易偏矣。言 当●静,平徭役也。(水经河水注二、 御览一五七、玉海二0、天中记一三)

  卢文弨曰:“案:‘首也’疑当 从意林作‘平也’,‘●’与‘
平’,皆与‘县’声相谐合,下方 云‘倒首’,上必不以首为正释,且‘从系’亦当作‘ 从●’,与说文自别。下云‘●静平傜役’,正申说● 也平也之义,‘首也’之训,殊无意理。”器案:“与 县易偏”,今从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天中记同,盖谓县 之为字,与首倒易其偏旁也。他本作“举首易偏”,非 是。又案:司马法:“地方百里为一同。”(左传昭公 二十三年注同)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礼着录军礼司马法百 五十五篇,今存者仅一卷,盖其残余耳。

  周礼:“五家为邻,四邻为里。”春秋国语:“ 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里有司,司五十 家,共居止,春秋通其所也。(续汉书 百官志五注、广韵六止、御览一五七、希麟续一切经音 义一、又三、事文类聚续四、群书通要甲一0、天中记 一六)

  器案:“春秋通其所也”,宋本 后汉书“春秋”作“旧欣”。引春秋国语者,齐语文也 。又案:汉书异姓诸侯王表注引应劭说闾阎,疑风俗通 亦当有此文,文云:“周礼:‘二十五家为闾阎。’音 檐。门闾外旋下荫谓之步檐也。”

  gguuoojiia制度,大率十里一乡。(续 汉书百官志五注)

  谨案:春秋国语:“疆有寓望。”谓今之亭也, 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也。汉家因秦,大 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县有亭长。又语有亭待,盖 行旅宿食所馆也。亭亦平也,民有争讼,吏留平处,勿 失其正也。亭吏旧名负弩,改为亭长,亭长者,一亭之 长率也。陈、楚、宋、魏谓之亭父,齐谓之师。( 原本玉篇高部、汉书高纪上注、续汉书百官志五注、书 钞七九、御览一九四、营造法式总释上、职官分纪四二 、大事记解题三、玉海一七五、天中记一四)

  器案:“平处”一作“辨处”, 今从原本玉篇。平、辨古通,尚书尧典:“平秩东作。 ”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尚书大传作“辩秩东作”,即其 证。“疆有寓望”,见国语周语中,韦注:“境界之上 ,有寄寓之舍,候望之人。”说文高部:“亭,民所安 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此用说文义。方言三 :“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卒谓之弩父。”注 :“主儋幔弩导幨,因名。”汉书高纪上注引应劭曰: “旧时,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 ,掌逐捕盗贼。”后汉书陈忠传注引谢承后汉书:“施 延,家贫母老,周流佣赁,……后到吴郡海盐,取卒月 直,赁作半路亭父,以养其母。是时,吴、会未分,山 阴冯敷为督邮,到县,延持□往,敷知其贤者云云。” 与应氏所言“亭父掌开闭扫除”合,是亭父乃赁作。楚 、东海之间,亭卒谓之弩父,盖即求盗,俱以父名,其 义一也。风俗通谓“陈、楚、宋、魏谓之亭父”,“父 ”字恐讹。

  中人城北四十里有左人亭,鲜虞故邑。( 御览一六一)

  器案:水经滱水注引应劭曰:“ 左人城,在唐县西北四十里。”

  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题乡亭壁,岁补正, 多有阙误。永建中,兖州刺史过翔,笺撰卷别,改着板 上,一劳而久逸。(御览五九三)

  拾补曰:“‘过翔’,广韵八戈 作‘过栩’。”

  器案:汉时诏令皆奏可施行,成 帝初置尚书员五人掌之,故谓之五曹诏书,见后汉书应 劭传。

  shaa青书可缮写。谨案:刘向别录曰:“shaa青者, 直治青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 ,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之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汗 也。吴、越曰shaa,shaa亦治也。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 ,二十余年,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 也。由是言之:shaa青者竹,斯为明矣。今东观书,竹素 也。(书钞一0四、初学记二八、文选 张景阳杂诗注、又刘孝标重奏刘秣陵沼书注、事类赋二 四、御览六0六、九六二、王荆文公诗注三三、黄山谷 谢郑闳中惠高丽画扇诗任注)

  案:刘向别录义曰:“周宣王太史作大篆也。” (文选魏都赋六臣本注)

  案: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 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 ”(文选魏都赋注、慧琳一切经音义七 七)

  拾补曰:“‘怨’同‘冤’。”

   姓氏(案四库全书风俗通义有 附录一卷,乃从永乐大典“通”字韵中所载马总意林节 本姓氏篇裒集而成者。嗣后,朱筠、钱大昕、卢文弨、 严可均、张澍、顾櫰三、姚东升、徐友兰、陈汉章、王 仁俊,俱有辑补,而张澍并为之注焉;则应书此篇虽亡 ,经后人之钩沉辑佚,庶几可复旧观矣。然诸家俱以四 声为次,固非应氏之旧,虽失本真,此亦无可如何者, 吾亦时且从众焉。至其自相抵牾之处,亦颇为之是正, 夫岂故为薄古哉,亦将以之信今云耳。篇名旧引多歧出 ,今从苏颂所见,定为姓氏,盖汉人亦习称姓某氏云。 )

  万类之中,惟人为贵。春秋左氏传:“官有世功 ,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讥卫灭邢,论语贬昭公 娶于吴,讳同姓也。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谥, 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 ,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夏、殷也;以 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 国,齐(一作“
曹”)、鲁、宋、卫也;以官,司马、司徒、司寇、 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 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 、五鹿、青牛、白马也。(北史高构传 、姓纂二十三元、御览三六二、广韵五支、十虞、十二 齐、六豪、十四清、十姥、一送、十九代、四十一漾、 一屋、姓解一、三、古今姓氏书辨证五支、十二齐、通 志氏族略、古今源流至论后七、困学纪闻二0、小学绀 珠七、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一、五、 二二九)

  器案:广韵十二齐、姓解三、古 今源流至论后七俱引作风俗通氏姓篇序。春秋左氏传: “官有世功云云。”见隐公八年。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十 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卫侯毁何以名? 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又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 ?讳娶同姓,盖吴女也。”论语述而篇:“陈司败问: ‘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 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君子亦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乎?君取于吴 ,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 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齐、鲁、宋、卫四族,齐为之长。( 姓解三)

  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姓解三)

  器案:广韵十阳引作:“风俗传 :‘张、王、李、赵,黄帝赐姓也。’”

  东方氏,伏羲之后,帝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 因以为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能改斋漫录 五、辨误录下、类稿五七、路史后纪一、五、合璧事类 续三0、通鉴注一七)平原厌次,汉太中大夫东方 朔。(能改斋漫录五)

  东郭氏,东郭牙,齐大夫,咸阳,其后也。( 史记平准书索隐)

  东陵氏,东陵侯邵平,子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东关氏,晋东关嬖五之后,汉有将军北亭侯东关 义。(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僮氏,汉有交址刺史僮尹。(广 韵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六二、卮林四 )

  铜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铜鞮,晋之别邑也。 (通志氏族略)

  中氏,汉有少府卿中京。(广韵 一东、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中行氏,穆子后。(路史后纪九 下)

  中垒氏,刘向为中垒校尉,支孙以官为氏。(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冲氏,汉有博士冲和。(姓解一 、古今姓氏书辨证一)

  终古氏,桀内史终古,后氏焉。(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二)

  器案:吕氏春秋先识篇:“夏太 史令终古,出其图法 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淮南泛论篇:“
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 三年而桀乃亡。”此应氏所本,通志讹为“纣内史”, 钱大昕以下诸家悉据之,而不知是正,所谓以讹传讹也 。

  钟离氏,钟离,子国,在九江,盖其后徙于此, 吴灭之。(路史国名纪二)

  嵩氏,汉有嵩极玄子。(古今姓 氏书辨证一)

  弓氏,鲁大夫叔弓之后,汉有光禄勋弓祉。( 姓解二、卮林四)

  熊氏,黄帝有熊氏之后也。(姓 解二)

  公旗氏。(古今姓氏书辨证二引 姓源韵谱)

  公文氏,卫有公文要。(姓解三 )

  公叔氏,卫大夫公叔文子。(姓 解三)

  公乘氏,鲁有公乘子皮,见列女传。( 晋书音义六、姓源韵谱)

  公宾氏,鲁大夫公宾庚之后。( 后汉书刘玄传注、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三一)

  公族氏,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 族穆子,见左氏传。(后汉书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锢传注 、姓氏急就篇下)

  公玉氏,齐湣王臣有公玉冉,其后也。( 史记封禅书索隐、武纪索隐)

  器案:吕氏春秋审己篇、正名篇 、过理篇及新序杂事五,俱作公玉丹,此作“冉”,疑 误。战国策燕策上作公玉曰,“曰”亦是误字。

  功氏,晋大司功景子之后,晋有功景。( 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一、类稿二、姓氏急就篇上)

  蒙氏,东蒙主,以蒙山为氏,秦有将军蒙骜,骜 生武,武生恬,皆仕秦。(姓纂一、通 志氏族略、类稿二、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四、彊识 略三三)

  农氏,神农之后。(广韵二冬、 姓氏急就篇上、韵会二冬)

  龙丘氏,吴郡,汉时博士龙丘长。( 姓纂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博士”通志作“高士” ,广韵十一尤云:“汉有吴人龙丘苌,隐居不屈。”寻 后汉书循吏任延传:“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 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 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 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 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 ,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 卒。”据此,则“博士”当作“高士”。

  雍氏,周文王第十二子也,雍伯之后,以国为姓 ,今或音雍州之雍,郑大夫有雍纠,楚有雍子,齐有雍 廪,宋有雍锄,汉什邡侯雍齿,沛人也。( 通志氏族略、类稿二、急就篇补注一、合璧事类续二五 、通鉴注八)

  重氏,颛顼重黎之后,少昊时,重为南正,司天 之事,黎为北正,司地之事。(姓纂一 、通志氏族略、类稿二)

  移氏,齐公子雍,食采于移,其后氏焉,汉有弘 农太守移良。
后汉书杨震传注、广韵五支、姓解 二、容斋五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路史后纪四、又 国名纪四、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四二)

  器案:移良见杨震传。

  为氏,汉有南郡太守为昆。(广 韵五支、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随氏,随侯之后,汉有博士随何,又有右扶风随 蕃。(广韵五支、急就篇补注一)

  岐氏,岐伯,黄帝师。(类稿四 引风俗传)

  羲氏,尧卿羲仲之后。(广韵五 支、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戏阳氏,卫有戏阳速。(姓解二 )

  皮氏,周卿士樊仲皮之后,汉有皮尚,又有皮延 至孝,后汉有谏议大夫皮究。(姓纂二 、类稿三、秘笈新书别二、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 后六、彊识略三三)

  离氏,离娄,孟子门人,汉有中庶子离常之。(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

  訾氏,帝喾妃,訾娵氏女,汉有楼虚侯訾顺。(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七、急就篇补注二 、彊识略三三)

  器案:楼虚侯訾顺,见汉书景武 昭宣元成功臣表。

  卑氏,郑大夫卑谌之后,汉有北平太守卑躬,议 郎卑整。(后汉书皇后纪下注、容斋五 笔一、古今姓氏书辨证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卑谌,汉书古今人表同,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论语宪问篇作裨谌。广韵五支引胡 太傅碑有太傅椽雁门卑整,今本蔡邕集误作毕整,后汉 书皇后纪下有议郎卑整,即其人也。

  裨氏,郑有裨灶明天文。(姓解 二)

  器案:裨灶见左传昭公十七年、 十八年。

  差氏,人姓。(急就篇补注二)

  池氏,汉有中牟令池瑗。(广韵 五支、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夷维氏,故莱,夷维邑也,盖因邑为姓。( 史记鲁仲连传正义引应劭)

  师氏,师,乐人,瞽者之称,晋有师旷,鲁有师 乙,郑有师悝、师触、师蠲、师成,又师服,晋大夫也 。汉有东海师中作雅琴师氏八篇。(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类稿四、合璧事类续二 七、彊识略三三)

  器案: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乐类: “雅琴师氏八篇。”本注:“名中,东海人,传言师旷 后。”书钞一0九引别录:“师氏雅琴者,名忠,东海 下邳人,传云言师旷之后,至今邳俗犹多好琴也。”

  师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 诗经小雅节南山正义)

  鸱夷氏,本范蠡也,后人以为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三)

  资氏,资成,陈留人。(姓纂二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

  尸氏,其先封于尸乡,故为尸氏,齐相有尸臣。 (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

  伊氏,汉有议郎伊推,又伊嘉为雁门都尉,石显 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姓纂二、类稿四)

  器案:伊推见汉书儒林瑕丘江公 传,伊嘉见佞幸石显传。

  累氏,累祖之后,晋七舆大夫累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里克、丕豹 之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 三、类稿四)

  器案:类稿“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作“彪”。

  邳氏,奚仲为夏车正,自薛封邳,其后以为氏焉 ,后汉二十八将有卫尉信都邳彤。(广 韵六脂、姓解一、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通鉴注汉纪三一)

  器案:水经泗水注引应劭曰:“ 邳在薛。”又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司鸿氏,古有司鸿苟,着书,汉中大夫司鸿仪, 谏议大夫司鸿荀。(通志氏族略、姓解 三、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司功氏。(通志氏族略)

  司马氏。(通志氏族略)

  司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礼记 司寇惠子,鲁大夫。(姓纂二、广韵五 十候、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期氏,楚大夫居期思城,因以为姓。(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类稿四、姓氏急就篇上)

  期思氏,古有期思国,国人以为氏。( 广韵七之、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辨证四)

  旗氏,齐卿公孙灶,惠公孙也,生栾施,字子旗 ,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后汉有旗流甘,九江太守旗光。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四、卮林 四)

  旗思氏,楚大夫居旗思城,因以为氏。( 姓纂二)

  器案:此即前期思氏之误。

  綦毋氏,汉有廷尉綦毋参;晋大夫綦毋张,战国 策綦毋子与公孙龙争辩。(姓纂二、通 志氏族略、姓解三)

  器案:綦毋参见后汉书班勇传

  □丘氏,勇士□丘欣。(姓解二 )

  飞廉氏,飞廉国,秦所灭,因氏焉,汉书光禄大 夫飞廉安国。
姓纂二)

  器案:汉书无文,“书”疑当作 “有”。

  非氏,非子伯益之后。(广韵八 微、姓纂四、姓解三)

  器案:汉书河渠志有大司农非调 。

  肥氏,汉有肥韶、英布将肥铢,又仁恕掾肥亲。 (姓纂二、通志氏族略“铢”作“赫” )

  孙诒榖曰:“‘肥赫’即下条之 ‘贲赫’。”

  器案:孙说是。史记黥布传:“ 中大夫贲赫。”集解、索隐并云:“贲音肥。”汉书黥 布传师古注同,姓纂“赫”作“铢”,误。

  贲氏,秦非子之后,汉有贲赫,礼有县贲父。( 晋书音义六九、通志氏族略、通鉴注一一)

  器案:县贲父见礼记檀弓上。

  威氏,齐威王之后,以田氏始王,故其后以为氏 。(广韵八微、通志氏族略、姓解二、 姓氏急就篇上)

  威王氏,汉有中郎威王弼,出自楚威王后。( 广韵八微、十阳、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二)

  鱼氏,宋桓公子目夷,字子鱼,贤而有谋,子孙 以王父字为氏,汉有长安富人鱼翁俶也。( 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鉴释文二 一、二四、通鉴注晋纪二0、纲目集览四一)

  器案:长安富贾鱼翁叔,见汉书 张汤传。

  鱼孙氏,宋大夫鱼石奔楚,在国者因氏焉。( 姓纂二、路史后纪一0)

  舒氏,舒子之后,以国为姓。( 姓纂二、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

  渠丘氏,莒有渠丘公,因氏焉。( 姓纂二、路史国名纪二)

  器案:渠丘公见左传成公八年, 路史“莒”作“鲁”,误。

  余氏,秦由余之后,以国为姓,代居歙州。( 广韵九鱼、姓纂三、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二七、类稿 六、合璧事类续一六、翰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 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唐纪七三)

  器案:姓纂新安望下引此,秘笈 新书“歙”作“陕”,疑误。

  夫余氏,吴公子夫概奔楚,余子在吴者,以夫余 为氏。(广韵九鱼、姓纂二、姓解三、 通志氏族略)

  沮氏,黄帝时史官沮诵之后。( 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

  樗里氏,琴引有樗里牧恭。(姓 氏急就篇上)

  于陵氏,陈仲子,齐世家也,辞爵灌园,居于于 陵,因氏焉,汉有议郎于陵钦。(姓纂 二、姓解三、齐乘四、通志氏族略、急就篇补注二)

  诸氏,汉有雒阳令诸于。(广韵 九鱼、容斋五笔一)

  器案:南唐书:“诸佑,蕲州独 木人。”注:“诸音查。”

  诸葛氏,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非罪而诛,孝文 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三 国志吴书诸葛瑾传注、广韵九鱼、姓纂二、通志氏族略 、通鉴释文一二、姓解一、类稿五六、合璧事类续三0 、秘笈新书别三、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汉纪二0)

  储氏,齐大夫储子之后也。(后 汉书鲍永传注)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河东人也。( 姓纂三、类稿五、通志氏族略)

  屠门氏,秦屠门高。(姓氏急就 篇下)

  虞氏,凡氏之兴九事,一氏于号,唐、虞、夏、 殷是也。(广韵十虞)

  虞丘氏,晋有虞丘书为乘马御。( 姓解二)

  器案:虞丘书见左传襄公十六年 。

  驺氏,越王句践之后。(姓解二 )

  毋车氏,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 南,时人称毋车府君步主簿。(广韵十 虞、姓解三)

  巫氏,凡氏于事,巫、卜、匠、陶也,殷有巫咸 、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捷,又有巫都着养性经也。( 广韵十虞、姓纂二、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 二三、卮林四)

  瞿氏,汉有南阳太守瞿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须氏,太昊风姓之后,有须句国,又殷有密须, 并以国为氏,魏有须贾,汉有平陆侯须无,绍封传四代 。(姓纂二、广韵十虞、一切经音义九 、姓解一、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一八、姓氏急就篇上、 通鉴注周纪五)

  须卜氏,匈奴贵姓有须卜氏。( 纲目集览七)

  器案:汉书匈奴传下、王莽传下 有右骨都侯须卜当。

  区氏,欧冶子之后,转为区氏,又音欧,吴有区 景,长沙人,官至苍梧太守。(类稿八 )

  案:广韵十虞区下云:“后汉末 有长沙区景。”

  蒲氏,汉有詹事蒲昌,又有蒲遵。( 姓纂三、广韵十一模、姓解二、通志氏族略、类稿七、 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二九一)

  器案:东观汉纪马援传:“受齐 诗,师事颍川蒲昌,昌受诗于匡衡。”字作“蒲”,与 此同;而汉书则作满昌,字君都,颍川人,詹事,见沟 洫志、韦玄成传、王嘉传、王莽传中,满、蒲二字,形 近易误,如“州满”一作“州蒲”,即其明证。

  胡毋氏,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齐宣王 母弟,别封毋乡,远本胡公,近取毋邑,故曰胡毋氏也 。(后汉书献纪注、通鉴释文七、通鉴 注汉纪四八、纲目集览一七)

  壶氏,汉有谏议大夫壶遂。(广 韵十一模)

  器案:壶遂见汉书律历志、韩安 国传及司马迁传。

  徒人氏,齐有徒人费。(姓解一 )

  屠氏,汉末有屠景先。(姓纂三 、类稿五、合璧事类续二四)

  屠门氏,秦有屠门高。(姓氏急 就篇下)

  涂氏,涂山氏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涂恽,治尚书 。(后汉书贾逵传注、广韵十一模、通 志氏族略、类稿八、玉海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

  器案:涂恽,字子真,平陵人, 受尚书,见汉书儒林张山拊传,类纂作“汉有谏议大夫 涂禅,又涂子真治尚书”,既误“恽”为“禅”,又误 分为二人,不可据。

  齐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 证十二齐)

  器案:并详篇首序。

  黎氏,九黎之后,尚书:“西伯戡黎。”亦见毛 诗,左传齐大夫黎弥、黎且,字亦作犁。(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合璧事类续二四)

  器案:左传定公九年作犁弥。

  鞮氏,晋铜鞮伯华之后也。(姓 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稽氏,稽黄,秦贤人也。(姓纂 三、通志氏族略、类稿八)

  西乡氏,宋大夫西乡错之后,尸子有隐者西乡曹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四、 路史后纪十)

  洼氏,汉有大鸿胪洼丹。洼音圭。( 后汉书儒林传注、广韵十二齐)

  枚氏,六国有贤人枚被。(通鉴 注一七)

  裴氏,伯益之后。(后汉书桓纪 注)

  案:姓解三引作“非氏,有非子 者,伯益之后也”。

  哀氏,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汉有哀章。( 后汉书刘玄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十、路史后 纪十、姓氏急就篇下)

  台氏,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焉,汉有侍中 台崇。(后汉书献纪注、姓氏急就篇上 )

  器案:台崇即见献纪。

  来氏,楚有来英,汉功臣表:‘轪侯来苍。’( 通志氏族略、类稿九)

  器案:软侯黎苍有作来苍者,此 亦其证。

  真氏,汉有太尉长史真佑。(姓 纂三、广韵十七真、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一二、 卮林四)

  器案:姓纂作真俗,疑误。

  新垣氏,魏将新垣衍,毕公高之后,汉书文帝时 ,新垣平善望气。(通志氏族略)

  神氏,神农之后,汉有骑都尉神曜。( 姓纂三、广韵十七真、类稿一一、路史后纪四、姓氏急 就篇上、卮林四)

  申公氏,申公巫臣之后,汉太子傅申公。( 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六)

  申徒氏,本申屠氏,随音改为申徒,尸子:“申 徒狄,夏贤人也,汤以天下授之,耻以不义闻,己自投 于河。”庄子:“申徒嘉,兀者,郑人也。”汉有西屏 将军申徒建。胜屠,即申徒也。(史记 酷吏传索隐、姓纂三、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 、急就篇补注二)

  器案:申屠建更始西屏将军,见 汉书游侠原涉传、王莽传下,后汉书刘玄传,“西屏” 或作“西平”,非是。

  秦氏,氏于国。(古今姓氏书辩 证十二齐)

  频氏,汉有酒泉太守频畅。(姓 纂三、广韵十七真、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 、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云:“一云名旸。”

  淳于氏,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一号 州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姓纂三、 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一七、类稿五六)

  器案:汉书地理志:“北海郡淳 于。”注:“应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传曰:淳于 公如曹。’臣瓒曰:‘州,国名也,淳于,公国之所都 。’”左传见桓公五年。

  伦氏,黄帝乐人伶伦氏之后。( 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六、类稿一 一、姓氏急就篇上)

  春氏,楚相黄歇号春申君,子孙氏焉。(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

  钧氏,楚大夫元钧之后,汉有御史钧喜。( 姓纂三、广韵十八谆、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一、姓氏急 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广韵作“侍中钧喜”。

  文氏,周文王支庶,以谥为氏,越大夫文种。( 姓纂三、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二、合璧事类续二七、翰 苑新书后六、秘笈新书别二)

  闻人氏,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其后遂以闻人为 氏,汉有太子舍人闻人通汉、沛人,治后氏礼。( 后汉书灵纪注、通志氏族略、姓解一、类稿五七、合璧 事类续三0、通鉴注汉纪四八、通鉴纲目集览二二、二 八)

  器案:闻人通汉字子方,见汉书 儒林孟卿传,类稿作“闻人通”,脱“汉”字。

  芸氏,晋大夫芸贤,见战国策。( 姓纂三、类稿一二)

  器案:类稿作芸质。

  云氏,祝融之后。(姓纂三、类 稿一二)

  芬氏,晋大夫芬贤。(通志氏族 略)

  顾櫰三曰:“疑‘芸贤’之伪。 ”案:广韵二十文芸下无文,芬下云:“又姓,战国策 晋有大夫芬质。”则未必“芬”误而“芸”是也。

  殷氏,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 急就章补注二)

  勤氏,鲁有大夫勤成。(通志氏 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

  元氏,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 汉书地理志魏郡元城注引应劭)

  器案:姓纂四:“元氏,左传卫 大夫元咺之后,其先食采于元,因氏焉。”说与此异。

  垣氏,垣,秦邑,因以为氏,秦始皇有将垣齮, 汉有西河太守垣恭。(后汉书公孙述传 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七、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钱大昕曰:“今本史记作‘桓齮 ’。”

  园氏,姓于所居,城、郭、园、池是也。( 姓纂四、类稿一四、姓氏急就篇上)郑穆公之子圈 ,其后为姓,至秦博士逃难,乃改为园。( 齐东野语五)

  轩氏,轩辕之后,汉有谏议大夫轩和。( 姓纂四、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四)

  轩辕氏,轩辕,即黄帝也,姓公孙,或言姓姬。 (通志氏族略)

  器案:张澍据路史收入轩丘氏。 寻路史国名纪三:“轩丘,楚文庶子采邑。”不言出风 俗通。汉书梁孝王传有轩丘豹。

  孙阳氏,秦穆公时孙阳伯乐善相马,汉有侍御史 孙阳敖。(古今姓氏书辩证七)

  器案:姓纂四引风俗通孙阳氏一 条,文大误,说详后栎阳氏条。

  尊氏,太昊诸侯尊卢氏之后。( 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路史前纪八、姓氏急就篇上)

  尊卢氏,太昊之世侯者。(路史 前纪八)

  屯氏,汉有常山太守屯莫如。( 急就篇补注二、困学纪闻一二、卮林四)

  困学纪闻曰:“儒林传‘毛莫如 少路’,宋景文公引萧该音义:‘案风俗通姓氏篇。混 沌氏,太昊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守。’案此 莫如姓非毛,应作屯,音徒本反。愚案:沟洫志云:‘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颜师古 注:‘屯音大门反。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 乃置毛州,失之甚矣。’以此语之,则屯、毛之相混久 矣。屯之为氏,于此可考。广韵云:‘后蜀录有法部尚 书屯度。’”案:汉书杜钦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 者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李寻传:“光录勋平当 、光禄大夫毛莫如与御史中丞、廷尉杂治。”儒林施雠 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府,……莫如至常山太守。 ”字皆误作“毛”,自宋祁以来,多有质言其误者矣。

  盆成氏,盆成括仕齐,孟轲知其必死,其子逃难 ,改氏成焉。
广韵二十三魂、姓解三、古今姓氏 书辩证七)

  贲氏,鲁有贲浦。(通志氏族略 、类稿一四、合璧事类续二一、通鉴注汉纪四)

  根牟氏,根牟子,六国时贤者,着书七篇。( 广韵二十四痕、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七、类稿一四 、姓氏急就篇下)

  陆玑草木虫鱼疏:“孔子删诗授 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 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 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 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恩氏,陈大夫成仲不恩之后。( 广韵二十四痕、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七、类稿一四 、姓氏急就篇上)

  韩氏,韩之先出于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 于韩原,因以为氏。(姓解三)

  邯郸氏,因国为姓,汉有卫尉邯郸义。( 广韵二十五寒、姓解一、路史国名纪二、通鉴注六一)

  丹氏,晋有大夫丹木。(广韵二 十五寒、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

  安氏,汉有安成为太守。(姓纂 四、广韵二十五寒、通志氏族略、类稿一六、合璧事类 续一五、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类稿俱无“为太守 ”三字。汉书艺文志诸子略novelxiaoshuo家:“待诏臣安成未央 术一篇。”应劭注:“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当即其人。

  莞苏,楚大夫,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为御史 中丞。(宋景文公笔记中、急就篇补注 一)

  卢文弨曰:“莞路,见汉书儒林 颜安乐传中,宋所见本是艸下完,故引为证。萧该音丸 ,又音官,与师古云‘亦管字’异。但吕氏春秋长见篇 作‘苋嘻’,苋或莞字之误欤?莞苏,见新序一,作莞 苏。”陈汉章曰:“案新序杂事一正本吕氏春秋,苋、 莞字古通,非字之误。周易夬:‘九五,苋陆。’释文 :‘苋字一作莞。’集解引虞翻注:‘苋,说也,读夫 子苋尔而笑之苋。’论语阳货篇:‘夫子莞尔而笑。’ 释文作苋,云:‘本今作莞。’说文艸部有苋有莞,又 部首苋字云:‘山羊细角者,从苜,从兔足。’唐韵: ‘胡官切。’与莞字同纽,据萧该所引应劭所见吕氏春 秋古字,与刘向所见同,故称莞苏为莞氏祖。张氏删之 ,非也。”器案:说苑君道篇作“莞饶”,潜夫论慎微 篇作“管苏”,后汉书宦者传论:“勃貂、莞苏,有功 于楚、晋。”以莞苏为宦者,未详所本。

  冠氏,古贤者鹖冠子之后。(广 韵二十六桓、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五、姓氏急就篇上)

  瞒氏,荆蛮之后,本姓蛮,其枝裔随音变改为瞒 氏。(广韵二十六桓、古今姓氏书辩证 八、类稿一五、路史后纪六、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三 四)

  关氏,关令尹喜之后,汉长水校尉关并。( 广韵二十七删、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 八、类稿一六、合璧事类续二八、通鉴注三六、彊识录 三三)

  器案:关并,姓解作“关阳”, 寻汉书沟洫志:“长水校尉平陵关并。”师古曰:“桓 谭新论云:‘并字子阳。’”姓解作“关阳”,误。

  班氏,楚令尹斗班之后。(广韵 二十七删、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一0、姓解二)

  □氏,汉有南郡太守□秘。(卮 林四)

  山氏,古烈山氏之后,晋大夫山祈,汉有武都太 守山昱。(姓纂四、通志氏族略、古今 姓氏书辩证八、类稿一六、路史后纪四、合璧事类续二 三、排韵氏族大全二、姓氏急就篇下、彊识略三三)

  器案:益州刺史山昱,见后汉书 桓纪延熹四年及南蛮西南夷莋都夷传。

  千氏,汉有蜀郡都尉千献。(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弦氏,弦子后,左传郑有商人弦高。( 广韵一先、礼部韵略条式、姓氏急就篇上)

  田氏,陈敬仲始食采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 史记陈敬仲完世家集解、索隐引应劭)

  渊氏,齐大夫渊湫。(姓解一)

  玄氏,玄都,古诸侯国也,子孙以国为氏焉。( 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七、通鉴注晋纪二二)

  县氏,县成父,孔子门人,见史记,汉有甘陵相 县芝。(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五)

  器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县 成,字子祺。”正义:“县音玄。”广韵二十三霰:“ 县,又姓,孔子弟子县单父。”类稿从之,列入去声, 今从正义音,“成”广韵作“单”,亦非。

  鲜氏,武王封其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朝鲜,因 氏焉。(后汉书第五伦传注)

  钱氏,黄帝之后,有为文王师者,封为钱府官, 后以为氏。(姓解三)

  □氏,吴人也。(姓解三)

  绵氏,孟子有绵驹善歌。(姓解 三)

  宣氏,宋宣公之后,氏于谥,汉有宣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宣义, 后汉有宣秉、司空宣酆。(通志氏族略 、古今姓氏书辩证九、类稿一七、路史后纪一0、合璧 事类续二一、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宣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南安侯,见汉书高 惠高后文功臣表;宣义,土军侯,亦见功臣表。宣秉, 后汉书有传。宣酆,字伯应,汝南人,东阳亭侯,见后 汉书桓纪及灵纪。

  虔氏,黄帝之后,庄子有虔天根。( 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七)

  拾补云:“路史云:‘虔氏出黄 帝。’”案见路史国名纪一。类稿同卷又有天氏,云: “庄子有天根,注云:‘人姓名。’”

  骞氏,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二仙、通志氏族略、类稿一七、通鉴释文二一、通 鉴注二0三)

  圈氏,楚鬻熊之后为圈;郑穆公之子圈,其后为 姓,至秦博士逃难,乃改为园。(通志 氏族略、类稿三八、齐东野语五)

  器案:类稿列入去声。

  萧氏,宋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受封于萧 ,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氏也。( 广韵三萧、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dao氏,齐大夫竖dao之后,战国时有dao勃,汉有dao 闲,齐人,以富闻,子孙居勃海,后汉有dao韪。( 广韵三萧、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0、学林九 、类稿一八、通鉴释文一六、合璧事类续一九、彊识略 三三)

  器案:辩证“dao”作“貂”。

  聊氏,聊苍,为汉侍中,着子书。( 广韵三萧、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0 、类稿一八、学林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器案:通志、类稿云:“着书号 聊子。”汉书艺文志纵横家:“
待诏金马聊苍三篇。”本注:“赵 人,武帝时。”师古曰:“严助传作胶苍,而此志作聊 ,志、传不同,未知孰是。”器案:东方朔传亦作“胶 苍”,作“胶”者通假字。

  廖氏,古有廖叔安,左传作飂,盖其后也,汉有 廖觊,为钜鹿太守。(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类稿四八、合璧事类续二六、翰苑新书后七、秘 笈新书别三、通鉴注汉纪三0、彊识略三三)

  器案:左传见昭公二十九年。汉 书古今人表作“廖叔安”,师古曰:“左氏传作‘飂’ ,同,音力周反,又力授反。”案:类稿即从力授反之 音,收入去声。

  超氏,汉有太尉超喜。(卮林四 )

  器案:类稿一八作“汉有太仆超 喜。”未记出处。

  晁氏,卫大夫史晁之后,汉有晁错。( 广韵四宵、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七)

  焦氏,姬姓国也。按史记: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 焦,后以国为姓。左传曰:“虞、虢、焦、滑,皆姬姓 也,为晋所灭。”汉有外黄令焦贡。( 类稿一八、合璧事类续二三)

  器案:汉书京房传:“治易,事 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王 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 ”师古曰:“赣音贡。”

  饶氏,汉有饶斌,为渔阳太守。( 广韵四宵、姓氏急就篇上)

  徭氏,东越王徭,句践之后,其后以徭为姓。( 后汉书岑彭传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一0、姓氏急就篇上 )

  器案:姓氏急就篇作“摇”,与 广韵同。

  招氏,汉有大鸿胪招猛。(类稿 一八、合璧事类续二四、卮林四)

  苗氏,楚大夫伯棼之后,贲皇奔晋,食采于苗, 因而氏焉。汉有长水校尉苗浦,王莽时有苗欣。( 广韵四宵、类稿一八、合璧事类续二四、通鉴注汉纪二 九)

  器案:五威将军苗欣,见汉书王 莽传中。

  蟜氏,黄帝孙蟜极之后。(类稿 一八)

  又案:广韵入三十小,云:“汉 有跷慎。”通志氏族略引作“侨”。

  麃氏,秦始皇将军麃公之后。麃,秦邑。汉有麃 宣、麃礼。(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 一一、姓氏急就篇上)

  高堂氏,齐卿高敬仲,食采于高堂,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七、通鉴注魏纪五)

  案:路史国名纪一:“高堂,风 俗通云:‘高徯采。’”谓高徯食采于高堂也。

  皋氏,汉有司徒长史皋诲。(通 志氏族略、类稿二0)

  毛氏,毛伯,文王子也,见左传。汉有毛樗之, 为寿张令。(宋景文公笔记中引萧该音 义、姓氏急就篇下)

  陶氏,凡事于事,巫、卜、陶、匠是也。( 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一、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上)

  敖氏,颛顼大敖之后。(路史后 纪八)

  那氏,朝那,东夷也,其后单姓那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二、类稿二一、合璧事 类续二七、彊识略三三)

  阿氏,阿衡,伊尹号,言倚之如秤,其后氏焉。 (广韵七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 今姓氏书辩证一二、路史后纪四、姓氏急就篇上)

  过氏,过国,夏诸侯,后因为氏,汉有兖州刺史 过栩。(广韵八戈、姓解一、古今姓氏 书辩证一二、急就篇补注一、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过诩”,辩证作 “过羽”,卮林作“过杇”,云:“一作‘过栩’。” 案:御览五九三引本书有兖州刺史过翔,文各不同,未 知孰是。类稿二一作“过栩”,未言出何书。

  麻氏,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光为御史大夫,又 麻达注论语。
广韵九麻、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类稿二一、路史国名纪三、通鉴释文二二、合璧事类续 一八、通鉴注九五)

  器案:麻光,治历,大司农中丞 ,见汉书历律志。麻达,后汉人。

  车氏,舜之后也,陈敬仲奔齐,称田氏,至汉丞 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号车丞相, 子孙以为氏。(姓解二)

  器案:车丞相云云,见汉书车千 秋传。

  蛇丘氏,济北有蛇丘惑,为河内太守。( 姓解二)

  器案:姓纂五:“蛇邱,济北, 河(误)汉河内太守蛇邱惑生重,济北太守,女适羊续 。”姓纂此文多误,“羊续”或是“羊续祖”,则“河 汉”当是“后汉”。

  佘丘氏,有佘丘炳。(姓解二)

  家氏,汉有家羡,为剧令。(广 韵九麻、类稿二一、合璧事类续二二、姓氏急就篇上)

  瑕丘氏,鲁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子孙氏焉。( 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二)

  器案:张澍据氏族略补“项羽纪 :‘汉有瑕丘申阳’。”考申阳,瑕丘人,张说误。

  巴氏,汉有太常巴茂。(姓解三 )

  又案:巴茂,北海人,见后汉书 丁鸿传。

  沙氏,晋有沙广。(姓纂五、姓 解一)

  牙氏,周穆王大司徒君牙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九麻、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 辩证一二、类稿二一)

  阳成氏,阳成胥渠,晋隐士也,汉有谏议大夫阳 成公衡。(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 证一四)

  器案:阳成胥渠,见吕氏春秋爱 士篇。御览八一五引桓谭新论:“阳城子张名衡,蜀郡 人,王翁与吾俱为讲乐祭酒,及寝疾,预买棺椁,多下 锦绣,立被发冢。”论衡对作篇有阳成子张作乐,超奇 篇又云:“阳成子长作乐经。”又续史记者有阳城衡, 见后汉书班彪传注(史通古今正史篇作“卫衡”,非是 。),当即此人。元和姓纂十:“伯成氏,风俗通:‘ 伯成咠渠,晋隐士。谏议大夫伯成衡,功臣表吾侯伯成 延,传封六代。成或作城,王莽时伯成修献符命。’” 案:姓纂此条“伯成”实“阳成”之误,“伯成咠渠” 即“阳成胥渠”之误,据吕览胥渠固晋人也。汉书功臣 侯表有梧齐侯阳城延,无吾侯伯成延,功臣侯表,延子 敬侯去疾,去疾子靖侯偃,偃子戎奴,延六世孙注梧公 士,元康四年诏复家,所谓传封六代也。又王莽传下有 即阳成脩献符命。皆与姓纂所引风俗通合,足征“伯成 ”为“阳城”之误。

  梁氏,伯益治水,封于梁。(路 史后纪八)

  商丘氏,卫大夫食邑于商丘,因以为氏,汉有御 史大夫秺侯商丘成,又有商丘子胥,高邑人,见列仙传 。(韵谱)

  器案:“侯”字原脱,姓纂五亦 脱,大鸿胪御史大夫秺侯商丘成,见汉书功臣侯表及百 官公卿表。

  章氏,秦有将军章邯。(姓解三 )

  昌氏,黄帝子昌意之后。(通志 氏族略、类稿二六、合璧事类续一四、彊识略三三)

  疆氏,晋有大夫疆剑,汉有疆华,又汉阳太守疆 释之。(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七、通鉴 注汉纪三二)

  张氏,张、王、李、赵,皆黄帝赐姓也。又晋国 有解张、高张侯,自此晋国有张氏。( 广韵十阳、姓解二、通鉴注一)

  器案:广韵作“风俗传”。

  穣氏,田穣苴,诸田之族,穣,所食之邑,因以 氏焉。(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七)

  方氏,方雷氏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三、类稿二六、合璧事类续一四 、排韵氏族大全四、彊识略三三)

  器案:大全“雷”误作“霄”。

  襄氏,楚大夫襄老之后。(后汉 书襄楷传注、姓氏急就篇上)

  将匠氏,汉官有将匠少府,因为氏。(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

  常丘氏,常丘崎。(姓解三)

  尝氏,齐孟尝君之后。(广韵十 阳、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三、姓氏急就篇上)

  匡氏,鲁邑也,句须为之宰,其后氏焉,汉有匡 衡。(广韵十阳、通鉴注汉纪二0)

  王人氏,王人子突之后,因氏焉,汉有安平太守 王人宰公。(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 辩证一四)

  王史氏,周先王太史,号王史氏。(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四)

  芳氏,汉有幽州刺史芳乘。(广 韵十阳、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四、 类稿二七、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三、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芳乘敷”,辩证 作“芳华敷”,寻广韵十阳:“
风俗通云:‘汉幽州刺史芳乘。’ 敷方切。”姓解、辩证妄以反切音属上读,非是。辩证 “乘”作“华”,亦形近之误。

  堂氏,堂,楚邑,大夫五尚为之,其后氏焉。( 广韵十一唐、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续事始、彊识略 三三)

  器案:姓解云:“风俗通:‘楚 伍尚为堂邑大夫。’即棠溪也。今扬州liuhe县是其地。 伍尚时,有以棠为氏者,后人写字讹,乃有堂姓。”案 :左传昭公二十年作“棠”,“棠”、“堂”古通,见 鲁峻碑。

  唐溪氏,吴夫概王奔楚,封唐溪,因以为氏。( 后汉书延笃传注)

  器案:李贤注云:“‘唐’与‘ 堂’同也。”

  苍氏,八凯苍舒之后,汉有江夏太守苍英,子孙 遂为江夏人。
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七)

  仓氏,黄帝史官仓颉之后,春秋时,周有仓葛。 (合璧事类续二五)

  器案:广韵十一唐:“仓,又姓 ,黄帝史官仓颉之后。”不言出处。苍葛见左传僖公二 十五年。

  皇氏,三皇之后,因氏焉。左传,郑大夫皇颉、 皇辰,宋有皇氏,世为上卿,本皇父充石之后,以字为 氏,汉有琅邪相皇运。(通志氏族略、 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五、类稿二七)

  臧孙氏,鲁有臧孙辰。(姓解二 )

  横氏,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后为氏。( 广韵十二庚、通志氏族略、姓解二、类稿二八、姓氏急 就篇下)

  京氏,郑武公子段,封于京,号京城大叔,其后 氏焉。汉有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后推律自定为京氏 。(广韵十二庚、姓解三、姓氏急就篇 上、通鉴注汉纪二一)

  荆氏,汉有九江太守荆修。(容 斋五笔一)

  卿氏,赵相虞卿之后,战国有卿秦为魏将。或云 :项羽将卿子冠军宋义之后,后汉有卿仲辽。( 广韵十二庚、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六、类稿 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卿秦,燕王喜将,此作魏 将,非是。史记燕召公世家:“
今王喜四年,……卒起二军,车二 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云云。”“卿秦”,战 国策燕策作“庆秦”,卿、庆古通。又卿仲辽,见后汉 书文苑黄香传。

  甥氏,晋大夫吕甥之后。(广韵 十二庚、姓解三、类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类稿有黥氏无甥氏,并引 此文于黥氏之下,非是。

  行氏,汉有行佑为赵相。(后汉 书光武纪注、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衡氏,衡,阿衡也,伊尹官也,见诗传,子孙以 衡为氏。一云:鲁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衡 咸,讲学祭酒。(广韵十二庚、通志氏 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八、宋景文笔记中引萧该音义 、类稿二八、合璧事类续二六、彊识略三三)

  器案:衡咸字长宾,传梁丘易, 王莽讲学大夫,见汉书儒林传。

  营氏,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汉有京兆尹营郃。 (广韵十四清、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 书辩证一六、类稿二八)

  婴氏,晋大夫季婴之后。(广韵 十四清,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六、 类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辩证、类稿作“晋 大夫赵婴齐之后”,姓解作“齐大夫晏婴之后,遂有单 姓者”。徐友兰曰:“案‘晋’、‘齐’通用,易、春 秋有之。此当赵婴齐是,盖应以赵婴为复姓。”

  城氏,姓于氏者,城、郭、园、池是也。( 广韵十四清、姓解一、类稿二八、姓氏急就篇下)

  名氏,楚大夫彭名之后也。(姓 解一)

  青氏,青史善着书。(示儿编一 五)

  器案:类稿二九云:“青阳氏之 后亦为青氏。”

  青乌氏,汉有青乌子善数术。( 广韵十五青、姓解三、五百家注柳先生集一三孙注、姓 氏急就篇下)

  青阳氏、青阳,黄帝子也,始得姓焉,见国语。 汉有东海太守青阳愔,又东海王国中尉青阳精。( 广韵十五青、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七、路史 后纪七、永乐大典六三八0)

  器案: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 七引。

  青牛氏。(广韵十五青)

  青史氏。(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分 门集注)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novelxiaoshuo家 着录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篇引青史氏之记。

  丁若氏,齐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七)

  器案:姓纂五:“丁若氏,晋遂 兴令丁若贤,字宏固。”孙星衍、洪莹校云:“案风俗 通:‘齐丁公子懿伯食采于若,因氏焉。’原本作‘子 若’,当是‘丁若’之误。”

  灵氏,齐灵公之后,或云宋公子灵围龟之后,晋 有饿者灵辄。
广韵十五青、姓解一、姓氏急就篇 上)

  伶氏,周有大夫伶州鸠。(后汉 书灵纪注)

  泠氏,黄帝时典乐泠伦之后。( 通志氏族略)

  器案:通鉴三三注:“古者乐工 谓之泠人,因以为氏。”

  冥氏,冥,侯国,姒姓,禹后,见史记,汉书有 冥都,为丞相史。(广韵十五青、汉书 儒林传、宋祁笔记、卮林四)

  器案:汉书儒林传,冥都,泰山 人。

  瓶氏,汉有太子少傅瓶守。(广 韵十五青、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七、姓氏急就篇 上、卮林四)

  器案:姓解作“瓶中”,“中” 字恐误。

  乘氏,楚大夫子乘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又乘睢 ,古贤人。(通志氏族略、类稿二九)

  胜屠氏,汉有河东太守胜屠公。( 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胜屠公,见汉书宁成传。

  弘氏,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有宦者弘恭,为中书 令。(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一 七、类稿二九、合璧事类续二六)

  恒氏,楚大夫恒思公之后,见世本,汉有东安长 恒裴,子孙因居之。(姓纂五、通志氏 族略)

  猷氏,卫有猷康。(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八、姓氏急就篇下)

  由章氏,由余,秦相也,见史记,汉有由章至, 长沙太傅。(宋景文公笔记中、姓解三 、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解作“长沙太守”。汉 书儒林瑕丘江公传:“丁姓至中山太傅,授楚申章昌曼 君,为博士,至长沙太傅。”李奇曰:“姓申章,名昌 ,字曼君。”宋祁曰:“萧该音义曰:‘晋灼作“由章 ”。’予案风俗通义姓氏篇云:‘由余,秦相也,见史 记。汉有由章至,长沙太傅。’今宜作由章阳夏公。” 案:广韵十七真有“申章昌”,“申”当为“由”之误 。

  牛氏,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马文渊为太守,羊 喜为功曹,凉部云:“三牲备具。”( 广韵十八尤、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广博物志 七)

  犨氏,晋大夫郤犨之后。(广韵 十八尤、姓氏急就篇上)

  周生,姓也。(后汉书冯衍传注 )

  州氏,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 氏。(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二、通鉴注 魏纪七)

  丘氏,鲁左丘明之后,又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 以地为氏,世居扶风,汉末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 ,遂留江左,居吴兴也。(广韵十八尤 、兼明书五引唐韵、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上、通 鉴注魏纪十、又隋纪四)

  器案:史记楚元王世家索隐引应 劭曰:“丘,姓也。”

  谋氏,周卿士祭公谋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五、广韵十八尤、姓解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 篇上)

  牟氏,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汉有太 尉牟融。(广韵十八尤、通志氏族略、 姓解二、类稿三二、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三七)

  侯叟氏,飂叔安之后。(路史后 纪八)

  侯史氏,董狐为晋侯史官,因氏焉。汉桑弘羊故 吏侯史吴匿弘羊子迁,后汉侯史干为东莱太守,因家焉 。(姓纂五、通志氏族略、宋本辩证十 九侯)

  器案:侯史吴见汉书杜延年传。

  娄氏,邾娄之国,子孙或以娄为氏,或以邾娄为 氏,左传齐大夫娄禋。(姓纂五、通志 氏族略、类稿三二、合璧事类续一九)

  畴氏,挚畴,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挚氏、畴 氏,或即任姓之挚,以国为氏。(类稿 三二、路史国名纪六)

  林氏,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号十德 之门,又居九门,见戚苑。(姓纂五、 广韵二十一侵、秘笈新书别三、翰苑新书后七、合璧事 类续一九、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二三七)

  斟灌氏,夏诸侯也,子孙氏焉。( 通志氏族略)

  箴氏,卫大夫箴庄子。(广韵二 十一侵、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作“针 庄子”,“箴”、“针”古通,左传宣公四年有“箴尹 克黄”,定公四年有“针尹固”,即其证。

  金氏,少昊金天氏之后。(姓纂 五、类稿三三、合璧事类续一二)

  阴氏,阴康氏之后,周有阴不佞,阴里人也,管 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后汉光武阴皇后, 其先则宣帝时祀灶者阴子方之后也,弟将军阴识,识弟 兴。(广韵二十一侵、通志氏族略、姓 解二、类稿三三、路史前纪九、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 注汉纪三二)

  器案:阴不佞,见左传昭公二十 四年。

  岑氏,古岑子国之后,汉有岑彭。( 广韵二十一侵、通鉴释文五、姓氏急就篇上、纲目集览 八)

  南氏,楚大夫南遗。(姓解三)

  堪氏,八元仲堪之后。(广韵二 十二覃、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上)

  甘氏,甘,夏时侯国也,以国为氏。( 类稿三三、合璧事类续二四)

  澹台氏,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汉有博士 澹台恭。(通志氏族略)

  顾櫰三曰:‘澹台恭,即杜抚弟 子澹台敬伯也。’器案:后汉书儒林薛汉传:“弟子犍 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顾秋碧 以为杜抚弟子,非是。

  三乌氏,凡氏于职,三乌、五鹿,有三乌大夫, 因氏焉,汉有三乌郡为上都计。(通志 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下、永乐大典二三四六、卮林四)

  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七引, 卮林作“沛上计三乌群”。文苑英华四八二引张柬之对 策:“应氏着书,具表三乌之始。”

  三伉氏,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三伉,支 孙氏焉,汉有少府三伉充宗,代郡有阳县有三伉氏。( 姓纂五)

  陈汉章曰:“‘有阳’当作‘阳 原’。”

  聃氏,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之后。( 通志氏族略)

  兼氏,卫公子兼之后。(广韵二 十五添、姓纂五、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三)

  函氏,汉有豫章太守函熙。(卮 林四)

  董氏,本飂叔安之裔子,董父实甚好龙,帝舜加 焉,赐姓曰董。(姓解二)

  被氏,汉有牂柯太守被条。(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三四)

  委氏,汉太原太守委进。(广韵 四纸、姓解一、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李氏,李伯阳之后。(广韵六止 )

  俟氏,有俟子,古贤人,着书。( 姓纂六、广韵六止、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 辩证二二、类稿三四)

  器案:姓纂、通志、类稿作“六 国时人”;姓解云:“着书八篇。”汉书艺文志儒家有 “俟子一篇”,注云:“李奇曰:‘或作侔子。’”

  子氏,左传有子锄商,郑大夫子人九。( 姓纂六、类稿三四)

  孙星衍、洪莹校刻姓纂注云:“ 左传:‘叔孙氏之车子锄商。’杜注:‘车子,微者, 锄商名。’此文附会不合。”陈汉章曰:“此校大误。 汉书古今人表中下明着子锄商,应劭同时人服虔注左传 亦云:‘车,车士,微者也,子姓,锄商名。’其后王 肃注家语辨物解同服虔,安得以杜预一说而疑应劭附会 ?特‘子人九’与左传称‘子人氏’不合耳。”

  子仲氏,鲁宣公子仲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二)

  陈汉章曰:“案辩证引作‘陈宣 公子子仲之后’。而引诗‘子仲之子’辨其误,然诗又 有公孙子仲,陈士元姓□引姓苑亦云:‘陈宣公子后。 ’又引姓源:‘宋司马子仲皇野后。’是子仲氏所自出 非一,不独鲁公子慭字子仲也。”

  子献氏,齐大夫子献之后也,楚文王之时,子献 辽为大夫。(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几氏,宋大夫仲几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通志氏族略)

  舋氏,鲁大夫舋夏。(姓解三)

  鬼谷氏,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史记苏秦传集解、通鉴注周纪二、通鉴纲目集览一)

  旅氏,周大夫子旅之后,汉高功臣昌平侯旅卿, 传封六代。(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六)

  器案:汉书功臣表作“昌圉侯” ,此误。

  处氏,史记赵有辨士处子,故有处姓也。汉有北 海相处兴,又有陈留相处就。(史记孟 荀列传集解、后汉书酷吏李章传注、姓纂六、广韵八语 、容斋五笔一、姓解二、类稿三六、姓氏急就篇上)

  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法家:“处 子九篇。”师古曰:“史记云:‘赵有处子。’”寻史 记孟荀传作“剧子”,古通。处兴,即见李章传,云“ 太守处兴”,姓纂作“北郡太守”,误。

  所氏,宋大夫华所事之后,汉有谏议大夫所忠。 (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后汉书独行刘 茂传注、姓纂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三、 类稿三六、急就篇补注一、姓氏急就篇下、困学纪闻七 )

  器案:通志、类稿“华所事”作 “所华”,钱大昕曰:“按左氏传有‘华御事’,未见 名‘所事’者。”

  楚氏,芊姓,鬻熊封楚,以国为姓,左传鲁有楚 尹、楚丘,赵襄子家臣楚隆。(姓纂六 、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类稿三六)

  禹氏,禹支庶以谥为姓。(姓纂 六、路史后纪一三)

  甫氏,甫侯之后。(广韵九麌、 类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下)

  府氏,汉有司徒掾府悝。(广韵 九麌、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三、类 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武氏,宋武公之后,氏于谥,秦末武臣自立为赵 王,项羽之客有武涉,魏将武满,汉有武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武让、武 勃。(广韵九麌、急就篇补注一、姓氏 急就篇上)

  器案:武臣见汉书高纪及陈胜、 陈余、蒯通、严安等传,武涉见汉书项籍、韩信、蒯通 等传,武满见汉书高纪,武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见汉书功臣表,武让见汉 书翟方进传,武勃见后汉书冯异传。

  武强氏,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为氏。( 广韵九麌、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

  武成氏,赵平原君胜,封武城,因氏焉。( 姓纂六、通志氏族略、路史后纪七)

  器案:“封武城”,通志、路史 作“封武成君”,误,史记平原君传:“封于东武城。 ”今从姓纂。

  辅氏,智果以智伯刚愎必亡,其别辅氏,汉有辅 狠为尚书令。
姓纂六)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案汉有 尚书令辅粮,此作狠,不同,粮亦俗字,疑误。”器案 :战国策赵策上:“智过见君之不用也,言之不听,出 更其姓为辅氏。”

  鲁氏,凡氏于国,齐、鲁、宋、卫是也。( 广韵十二齐、急就篇补注一)

  古氏、周有古公□父,其后氏焉,晋平公时有舟 人古乘。(后汉书东平王苍传注、姓纂 六、通志氏族略、合璧事类续一七、彊识略三三)

  古成氏,即苦成之后,随音改焉,汉有广汉都尉 古成云。(姓纂六、通志氏族略)

  陈汉章曰:“三家辑本并据通志 入上声,与五鹿、五王氏并列,不知其误始郑樵也。潜 夫论志氏姓云:‘苦成,后人书之或为枯,不喜枯、苦 之字,则更书之曰古成氏。’广韵十四清云:‘汉有广 汉太守古成云。古音枯。’然则古成读为平声,应劭必 同王符说,三家并失考。”

  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氏,汉有合浦太守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旗,其先八元伯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之后。 (广韵十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容 斋五笔一、类稿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扈氏,赵有扈辄。(广韵十姥、 礼部韵略十姥、姓解一、类稿三七、合璧事类续二六)

  苦氏,苦成,越大夫,汉苦均为会稽太守,苦音 库。(姓纂六)

  器案:通志氏族略:“风俗通云 :‘苦成,乃言音变为库成。’”

  五王氏,齐自威、宣、湣、襄至建五王,因以为 氏。(通志氏族略)

  五鸠氏,赵有将军五鸠卢。(姓 解二)

  五鹿氏,五鹿,卫邑也,晋公子重耳,封舅犯于 五鹿,支孙氏焉,汉有少府五鹿充宗。( 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四、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

  邸氏,汉有上郡太守邸杜。(广 韵十一荠、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四、容斋五 笔一、类稿三四、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通志、类稿“杜”作“社 ”。

  辨氏,汉有度辽将军辨皓。(广 韵十五海、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姓纂六:“汉渡辽将军辨 皓,见英贤传。”

  尹氏,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周有尹吉甫 、尹喜,汉尹咸、尹赏、尹齐,后汉尹敏。( 姓纂六、类稿三八、西溪丛语下、合璧事类续一六、彊 识略三三)

  尹公氏,卫有尹公佗。(姓解三 )

  隐氏,汉有隐翁、河间太守隐□。(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上)

  蹇氏,汉有蹇兰,为交趾刺史。(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八)

  圈氏,楚鬻熊之后,一本云,本姓□氏,郑穆公 之后,秦末为博士,逃难改为圈氏。( 类纂三八)

  混沌氏,少昊氏之良佐,汉有屯莫如,为常山太 守。(宋景文公笔记中引萧该汉书音义 、路史前纪四、急就篇补注二、姓氏急就篇下、困学纪 闻一二、卮林四)

  管氏,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管虢, 为西河太守。
宋景文公笔记中、急就篇补注一)

  器案:“汉书儒林颜安乐传:“ 疏广授琅邪管路,路为御史中丞。”宋祁曰:“萧该音 义:‘案草下完,音丸,又音官。’今汉书本却作草下 完。风俗通姓氏篇有管、莞二姓,云:‘莞苏,楚大夫 ,见吕氏春秋,汉有莞路,为御史中丞。’即此是也。 又有管姓,云:‘
管夷吾,齐桓佐也,见论语,汉有 管虢,为西河太守。’今莞路是草下完,非竹下完及竹 下官,由来读者多惑,检风俗通乃知。”

  满氏,荆蛮有瞒氏,音舛变为满,汉有满昌。( 广韵二十四缓、通志氏族略、通鉴释文七、类稿三八、 合璧事类续三六、通鉴注三四、彊识略三三)

  器案:满昌见汉书沟洫志、及韦 玄成、王嘉、后苍、王莽等传。

  铣氏,升平中,钩弋有鲜卑人御史中丞铣管。( 姓解二)

  器案:升平为东晋穆帝年号,此 文有误。

  典氏,汉有校尉典韦。(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八)

  显氏,显甫为周卿。(广韵二十 七铣、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显甫见诗大雅韩奕。

  衍氏,宋微仲衍之后。(通志氏 族略、类稿三八)

  勉氏,汉有上郡太守勉昂。(姓 解三、姓氏急就篇下)

  矫氏,晋大夫矫父之后。(后汉 书逸民矫慎传注、姓氏急就篇下)

  昊氏,昊英氏之后,一云少昊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

  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左传宋有老佐,论语老 彭即彭祖也,或云,老氏,老聃、老莱子之后。( 姓纂七、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姓解一)

  我氏,我子,六国时人,着书号我子。( 姓纂七、类稿三九)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墨家“ 我子一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为墨子之学。 ’”

  下门氏,晋大夫下门聪。(姓纂 三)

  社南氏,其先齐倡,徙居社南,因以为氏。( 广韵三十五马、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六、姓氏急 就篇下)

  器案:姓纂六引风俗通:“祖南 与社南,皆齐倡也,汉高惕娶扶风祖南氏。”说与广韵 异,今附于此。

  社北氏,凡氏于职,社北、五鹿,有社北大夫, 因氏焉,汉有社北郡为沛郡上计。(姓 纂七)

  器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 今姓氏书辩证二六、姓氏急就篇下作“社北氏,与社南 皆齐倡,后有居社北者,自称社北氏。”

  蒋氏,周公之裔。(广韵三十六 养、通鉴释文四)

  壤驷氏,息公子边为大夫氏焉,汉有光禄大夫宜 陵侯壤驷射。
姓纂七)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案:家 语孔子弟子有壤驷赤,秦人。”

  广氏,广成子之后。(姓纂七、 通志氏族略、类稿三九、合璧事类续二七、排韵氏族大 全七、彊识略三三)

  丙氏,齐有大夫丙歜。(广韵三 十八梗、姓解三)

  景氏,景凤。(姓解一)

  隐氏,汉有隐翁、河间太守隐□。( 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一)

  靖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氏,一云,齐田氏之 族,靖郭君之后。(姓纂七、广韵四十 静、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有氏,有巢氏之后,仲尼弟子有若,鲁人,汉有 有禄。(元和姓纂七、通志氏族略、姓 解三、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姓解、姓氏急就篇作“汉 有光禄勋有光。”

  又案:汉书百官公卿表光禄勋有 “有禄”,作“有光”疑误。

  糗氏,汉有糗宗,为嬴长。(广 韵四十四有、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辩证三 四、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咎氏,汤司空咎单,左传咎犯,即舅字也。( 姓纂七、类稿四0、姓氏急就篇上)

  酉氏,黄帝之后,见国语。(类 稿四0)

  寿氏,吴王寿梦之后,吴大夫寿于姚,汉末兖州 牧寿良。(后汉书方术传注、册府元龟 八七六、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四、类稿四0 、排韵氏族大全七、合璧事类续二五、通鉴注宋纪一二 )

  郈氏,鲁大夫郈昭伯食采于郈,因氏焉。( 姓纂七、类稿四0)

  耦氏,宋卿华耦之后,汉有侍中耦嘉。( 姓纂七、广韵四十五厚、通志氏族略、类稿四0、姓氏 急就篇下、卮林四)

  奄氏,奄,国号也,尚书云:“成王既践奄。” 左传秦大夫奄息,其后也。(姓纂七、 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八、类稿四一)

  仲氏,汤左相有仲虺,孔子弟子仲由,汉有廷尉 仲定。(广韵一送、姓解一)

  赵明诚金石录十六廷尉仲定碑: “定,汉史无传,惟风俗通、元和姓纂具载姓名官爵, 今案姓纂云:‘汉有廷尉仲定。’此当同也。”

  用氏,古有用国,见毛诗,汉有高唐令用虬、名 士录有高士用羽之。(姓纂八、通志氏 族略、容斋五笔一、类稿四二、路史国名纪六)

  孙星衍、洪莹校注曰:“毛诗有 用国,未详。”孙星衍平津馆文稿上用国考:“应劭云 :‘出毛诗’者,桑中篇有‘孟弋、孟庸’,毛传以弋 、庸为姓,孔氏正义不能言其所出。钱少詹大昕,以古 书‘
庸’与‘阎’通,左氏传‘阎职’ ,史记齐世家作‘庸职’是也。嘉靖山东通志:“古用 国,在今高唐州地,故有用姓,引名士录有用羽之,盖 以国为氏。太平寰宇记:‘古高唐城,在禹县城南五十 里。’盖汉县在今高唐、禹城交界,庸职正是齐人。古 庸、用亦通字,是孟庸、庸职、用虬、用羽之、当为一 族,其故城在禹城、高唐之间,既可释毛诗,亦可补方 志之缺。卢学士文弨辑风俗通逸文,删‘见毛诗’三字 ,盖不知其指孟庸也。禹城县旧志古迹,不载用国,因 据嘉靖通志增入之,而为之考。”陈汉章曰:“风俗通 所谓‘古有用国,见毛诗’者,即毛诗鄘国也。古鄘与 庸通,汉书地理志:‘诗风邶、庸、卫国。’师古注: ‘“庸”字或作“鄘。”’说文:‘鄘从邑庸声。庸从 用从庚。’故庸又与用通,尧典‘征庸’,疏:‘庸声 近用,故为用。’皋陶谟:‘帝庸作歌。’史记夏本纪 作‘帝用作此歌’,又‘五刑五用哉’,后汉书梁纯传 作‘五庸’,皆其证也。鄘国之为用姓,正犹雝国之变 为雍姓矣。”

  雍氏,周文王第十三子雍伯之后,以国为姓,今 或音雍州之雍,汉雍齿,沛人。(姓纂 八、广韵三用、大金集礼二三、急就篇补注一、通鉴注 八)

  类稿四二:“雍,本于龙反,俗 呼去声,今附上平声。”案:左传桓公十一年雍姞,释 文:“音于龙反。”

  被氏,汉有牂柯太守被条。(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三四)

  义氏,义伯阳卿也,汉有南阳太守义纵。( 姓纂八、类稿四二)

  义渠氏,狄国,为秦所灭,因氏焉,汉有光禄大 夫义渠安国。
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古今姓氏书 辩证二九)

  器案:义渠安国见汉书赵充国传 。

  挚氏,挚畴,古诸侯也,见毛诗,周有挚荒。(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二、路史国名纪六)

  器案:挚荒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

  挚畴氏,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 路史国名纪六)

  遂氏,虞后,商人窴之遂。(路 史后纪十一)

  备氏,宋封人备之后。(广韵六 至、姓氏急就篇上)

  利氏,汉有利干,为中山相。( 广韵六至、通鉴注十一)

  肆氏,宋大夫肆臣之后,汉渔阳太守肆敏,子孙 因居之。(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类稿四二)

  懿氏,齐懿公之后。(通志氏族 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四二)

  季连氏,晋有棠邑大夫季连齐。( 姓解二)

  嗣氏,卫嗣君之后。(广韵七至 、类稿四二、姓氏急就篇上)

  食氏,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汉有食子公 ,为博士。食音嗣。(唐写唐韵卌一职 、广韵二十四职、通志氏族略、宋景文公笔记中、姓解 二、类稿五二、卮林四)

  器案:广韵“子”误“于”,通 志、类稿“公”作“通”。食我,见韩非子说林上。食 子公,见汉书儒林赵子传。

  忌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广韵七至、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二九、类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贵氏,陆终之后,汉有贵迁为庐江太守。( 姓纂八、广韵八未、通志氏族略、容斋五笔一、类稿四 二、姓氏急就篇上)

  既氏,吴夫概王之后,因避仇,改为既氏,汉有 安南长史既凉。(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二)

  器案:通志作“汉有长安长既长 ”,未可据。

  御氏、汉有司空史御长卿。(史 记殷本纪索隐)

  器案:史记殷本纪集解:“皇览 曰:‘汤冢在济阴亳县北东郭,去县三里,冢四方,方 各十步,高七尺,上平处平地。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 空御史长卿,案行水灾,因行汤冢。’”索隐:“长卿 ,诸本多作劫姓,按风俗通有御氏,为汉司空御史,其 名长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弥,不得为御史。”洪颐烜 读书丛录十七曰:“案‘大司空’下,不得言‘御史’ ,劫、御声相近,此本作‘大司空史御长卿’,传写者 误乙作‘御史’,而因以劫为姓。水经汳水注引皇览作 ‘大司空史却长卿’,‘却’即‘御’字之讹。”张文 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舒艺室续笔十九曰:“集解‘御史’当作‘史御’, 索隐‘司空’下‘御’字衍。”

  御龙氏,陶唐氏之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夏孔甲, 赐氏曰御龙氏。(通志氏族略)

  遇氏,汉有遇冲,为河内太守。( 姓纂八、广韵十遇、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容斋五笔一 、古今姓氏书辩证十遇、类稿四三、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辩证、类稿“河内 ”作“东安”。

  铸氏,铸国也,尧后也,在济北蛇丘县,左传, 臧宣叔娶于铸。后世以国为氏。(姓纂 八、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十遇、类稿四三)

  傅氏,说筑于傅岩,因以为姓。( 古今姓氏书辩证三0)

  露氏,汉有上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都尉露平。(唐 写本唐韵十一暮、广韵十一暮、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三 、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后汉书鲍永传有上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都尉 路平,姓纂八露、路分为二氏,风俗通作露平,疑误。

  布氏,赵有布子,善相马。(通 志氏族略、类稿四三)

  库氏,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汉文、景时 有仓氏、库氏,后汉窦融传有辅义侯库钧。( 姓纂八、广韵十一暮、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一暮、类稿四 三、合璧事类续二七、姓氏急就篇上、疆识略三三)

  器案:姓纂作“后汉窦融传有库 辅、库义、库侯”,误。

  库成氏,本亦苦成也,方言音变为库成。(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一暮)

  步氏,汉有步邵为下邳主簿,车伯琦为明府,时 人为之语曰:“
车府君,步主簿。”(姓解一)

  帝畴氏。(路史前纪四)

  □氏。(玄应一切经音义三、慧 琳一切经音义九、又三五)

  器案:汉书王莽传下有中常侍□恽 ,韦昭音徒计反。

  第八氏,亦齐诸田之后,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 ,因氏焉,王莽时有讲学大夫第八矫。(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

  计氏,汉计子勋为司空掾。(姓 纂八)

  蓟氏,汉有蓟子训为司空。(宋 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二霁)

  桂氏,汉有扬州刺史桂褒。(通 志氏族略、类稿四三)

  昋氏,彭城昋景以为计掾。(晋 书音义七九)

  器案:姓纂八:“昋音桂,或作 炅,汉卫尉昋横,彭城,汉上计掾昋景云,见姓苑。城 阳,后汉陈球碑:‘城阳炅横被诛,有四子守坟墓,改 姓炅氏;一子居徐州郡,云之先也,姓昋氏;一子居幽 州,姓桂氏;一子居华阴,姓炔氏;皆九画,以避难也 。’”类稿“云”作“昙”,云一作“云”。又“华阴 ”作“华阳”。汉书儒林师丹传有博士炔钦,师古注引 苏林曰:“炔音桂。”

  厉氏,齐厉公之后,汉有魏郡太守义阳侯厉温。 (通志氏族略、姓解三、类稿四三、合 璧事类续二四、姓氏急就篇下)

  励氏,后汉魏郡太守义阳侯励温,见功臣表。( 姓纂八)

  器案此二条,实为一姓。考汉书 功臣表有匈奴厉温敦,降封义阳侯,即此文所本,则其 全名为厉温敦,各书所引,俱脱“敦”字。又“义阳侯 ”有作“美阳侯”,“汉”有作“后汉”者,俱误。至 谓为“齐厉公之后”,尤属臆测之言,盖厉温敦本匈奴 人,焉得为齐厉公之后也。

  世氏,战国时有秦大夫世钧,汉有世宠,又世硕 着子书。(广韵十三祭、类稿四三)

  器案:“世硕着子书”,原误为 “世顾者子书”,今校正。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 世子二十一篇。”本注:“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 子。”案王充论衡本性篇:“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 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 ,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 子作养书一篇。”

  太史氏,汉有尚书郎太史禀。( 姓解三)

  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氏,卫大夫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速。(姓纂 八)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左传 为戏阳速。”

  艾氏,庞俭母艾氏。(姓纂八、 广韵十四泰、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四泰、姓 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晋纪二四)

  大氏,大庭氏之后,又大填、大山稽,黄帝师, 大颖为颛顼师。礼记曰:“大连,东夷之子。”( 姓纂八、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四泰、类 稿四四)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古今 人表‘颖’作‘款’。”案:类稿作“款”。

  大庭氏。(路史前纪六)

  会氏,陆终之子会乙之后,汉有武阳令会相。( 姓纂八、类稿四四)

  器案:“会相”,类稿作“会炳 ”,广韵十四泰云:“汉有会栩。”字又作“栩”,疑 不能明也。古今人表女溃注云:“会乙也。”

  赖氏,汉有交址太守赖先。(唐 写本唐韵十二泰、广韵十四泰、姓解一、容斋五笔一、 姓氏急就篇下、通鉴注六六)

  蒯氏,晋大夫蒯得之后,见左传、礼记,汉有蒯 彻。(姓纂八、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四 、合璧事类续二八、彊识略三三)

  快氏,汉有快钦。(姓解一)

  器案:此当即“炔钦”之误,已 见上文“昋氏”下,姓纂八、类稿四四俱云:“汉书: ‘齐人快钦治尚书。’”亦误。

  内史氏,周内史叔兴之后,因官氏焉,周又有内 史过。(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载氏,姬姓之后,春秋有载国。( 广韵十九代、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九代、路史后纪十 、姓氏急就篇上)

  陈汉章曰:“广韵十九代注引风 俗通但云:‘姬姓之后。’姓氏急就篇又引‘春秋有载 国’。三家不复分别,而引路史。张氏又引郑樵云:‘ 疑即戴姓之讹。’不知载、戴二字古通,春秋之戴姓, 出自宋之子姓,非即姬姓之国。春秋隐公十年:‘宋、 蔡、卫伐戴。’公羊、谷梁经并作‘伐载’,汉书五行 志亦作‘戴’,师古注:‘读者多误为载,故隋置载州 。’此国与宋无涉。杜预释例、顾栋高大事表并失考风 俗通,何论郑樵。”

  信氏,魏公子信陵君之后。(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二、类稿四四)

  信都氏,张敖尚汉鲁元公主,封于信都,因氏焉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胤氏,夏时侯国,子孙氏焉。(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路史国名纪六)

  遴氏,遴到,为韩大夫,着遴子三十篇。( 姓纂九)

  慎氏,慎到,为韩大夫,着慎子三十篇。

  器案:史记孟荀列传:“慎到, 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故着十二论。”汉书艺文志诸 子略法家:“慎子四十二篇。”本注:“名到,先申、 韩,申、韩称之”此作三十篇,疑有误。又此条与上遴 氏条文全同,疑作遴者亦因音近而改,犹昋氏之比也。

  晋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为晋侯,传 国二十代,为韩、魏、赵所灭,子孙以国为姓。( 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二)

  靳氏,楚大夫靳尚,汉有信武侯靳歙,又汾阳侯 靳强。(姓纂九、类稿四四、合璧事类 续二二)

  器案:“靳尚汉有信武侯”七字 原脱,今据孙星衍、洪莹校补。

  建氏,楚太子建之后,汉有建公,见元后传。(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五)

  献氏,晋献公之后,有秦大夫献则,战国时有献 渊。(姓纂九、广韵二十五愿、通志氏 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五愿、类稿四五、姓氏 急就篇上)

  顿氏,顿子国,今南顿是也,后为楚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汉有顿肃。(姓纂九、类稿 四五)

  灌氏,斟灌之后,子孙以国为氏焉,汉丞相颍阴 侯灌婴,婴孙贤汝阴侯,又太仆灌夫父张孟尝为婴舍人 ,易姓灌氏,列仙传有灌光。(姓纂九 、通鉴注九、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九换、类稿四五 )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汉书, 贤封临汝侯。”

  段氏,段干木之后,姓段,名干木。( 史记老子列传集解、广韵二十九换、路史国名纪二、齐 东野语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九段氏下引三辅决录 云:“段氏,李老君之自出,段干木之子隐如入关,去 干为段氏。”孙星衍、洪莹校曰:“案段干氏,罗泌谓 ‘初邑段,后邑干,因邑为氏。’魏世家有段干子,田 世家有段干朋,风俗通以为姓段名干木,盖以吕氏春秋 ‘干木富于义’,魏都赋‘干木之德自解纷’之言误之 ,唐表遂谓‘封段为干木大夫’,疏矣。又木子名同, 为赵相,无隐如名。此云‘入关为段氏’,亦属傅会。 且春秋时以段名者,如郑印段、公孙段,宋褚孙段,或 其后以名为氏,亦未可知,未必定为共叔后也。”

  谏氏,周礼有司谏氏,因以为氏,汉有持书侍御 史谏忠。(唐写本唐韵卅谏、广韵三十 谏、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二、类稿四五、姓 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类稿无“侍”字,广韵、 通志、姓氏急就篇作“治书侍史”,辩证、卮林作“治 书御史”。

  晏氏,汉司隶校尉晏称,汉书御史晏忠。( 姓纂九)

  器案:“晏称”原作“晏南”, 类稿四五引姓纂作“晏称”,今据校正,后汉书张酺传 有司隶校尉晏称。

  贱氏,汉有北平太守贱琼。(唐 写本唐韵卅三线、姓纂九、广韵三十三线、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三十三线、类稿四五、容斋五笔一、通志氏族 略、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姓纂、类稿“北平”上有 “左”字,当是“右”字之误。

  变氏,辽东人姓也。(姓解三)

  孝氏,齐孝公之后。(唐写本唐 韵卅六效、广韵三十六效、姓氏急就篇上)

  豹氏,八元叔豹之后。(唐写本 唐韵卅六效,广韵三十六效、姓解二、路史前纪九、姓 氏急就篇上)

  到氏,汉有东平太守到质。(容 斋五笔一)

  暴氏,暴辛公,周诸侯也,秦有将军暴鸢、汉御 史大夫暴胜之。(姓纂九、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五、路史后纪九下、合璧事类续二三、排韵氏 族大全八、诗地理考三)

  器案:暴胜之见汉书武纪、百官 公卿表及刘屈厘、王欣、□不疑、孝元王皇后等传。

  播氏,播□武,商末贤人。(姓 纂九、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十九过、类稿四五)

  谢丘氏,周宣王支子食采谢丘,因氏焉,汉书古 今人表鲁有谢丘章。(姓纂九、通志氏 族略)

  夜氏。(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

  ●氏,新郑人,杨●村,在县西二十五里邢山东 。(姓纂九、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六)

  畅氏,出姜姓。(古今姓氏书辩 证三三)

  匠氏,凡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古有 匠石。(广韵四十一漾、通志氏族略、 姓解三、姓氏急就篇上)

  望氏,齐太公望之后。(通志氏 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类稿四六)

  伉氏,汉有伉喜为中大夫。(唐 写本唐韵卌二宕、广韵四十二宕、姓解一、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四十二宕、姓氏急就篇上)

  抗氏,卫大夫三抗之后,汉有抗喜为汉中太守。 (后汉书桓纪注、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 、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伉、抗实一姓,故王应麟 两存之,邓名世、孙星衍、洪莹皆以为“伉”当作“抗 ”。

  旷氏,师旷之后。(通志氏族略 、类稿四六、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三)

  敬氏,陈敬仲之后,后汉有扬州刺史敬歆。( 唐写本唐韵卌五敬、广韵四十二映、通鉴注一一五)

  陈汉章曰:“案集古录、金石录 跋汉扬州刺史敬使君碑并云:‘
姓苑载风俗通有敬歆。’三家并未 考及。”

  庆忌氏。(姓氏急就篇下)

  令氏,楚令尹子文之后。(史记 文纪索隐、通鉴注汉纪七)

  救氏,汉有谏议大夫救人。(唐 写本唐韵卌九宥、广韵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姓解三 、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九宥、类稿四八、姓氏急就 篇上、卮林四)

  器案:“广韵、姓解、辩证、姓 氏急就篇、卮林“人”作“仁”,古通,通志、类稿作 “乂”,形近而误。

  昼氏,齐大夫食邑于昼,后因氏焉。( 姓纂九、唐写本唐韵卌九宥、姓解三、宋本古今姓氏书 辩证四十九宥、通志氏族略、类稿四八、路史国名纪六 、姓氏急就篇上)

  副氏,周公忌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九)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魏志 副吕氏改为副氏,又为吕氏,此言忌父后为副氏,当有 脱误。”

  富氏,汉有富留人为公田使者。( 姓纂九)

  廖氏。

  器案:或列入去声,今列入平声 ,已见前。

  寇氏,苏忿生为武王司寇,后以官为氏,后汉有 寇恂。(广韵五十候、通志氏族略、姓 氏急就篇上)

  窦氏,夏后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 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汉有窦婴。( 唐写本唐韵五十候、广韵五十候、通鉴注汉纪五、姓解 一)

  窦公氏,魏文侯时,有乐人窦公氏献古文乐书一 篇。(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四)

  器案: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六 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 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师古注引桓谭新 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曰 :‘
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 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 ”

  监氏,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后氏焉。( 姓纂九、广韵五十九鉴、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宋本古 今姓氏书辩证五十九鉴、类稿四八、姓氏急就篇上)

  谷梁氏,谷梁名赤,子夏门人。( 经典释文叙录、意林、容斋续笔一四、玉海艺文四0)

  器案:孝经序疏引“门人”作“ 弟子”。

  禄氏,殷纣子武庚字禄父,其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九、合 璧事类续二七、永乐大典一九六九五、彊识略三三)

  器案:永乐大典见纯常子枝语三 七引。

  鹿氏,汉有巴郡太守鹿旗。(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容斋五笔一、通鉴注晋纪二 0)

  卜氏,凡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春秋鲁 大夫卜齮,鲁庄公车右卜国。(古今姓 氏书辩证三五)

  濮阳氏,长沙太守濮阳逸。(姓 解一)

  沐氏,汉有东平太守沐宠。(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下 、通鉴注汉纪四六、卮林四)

  宓氏,宓康公之后,以国为氏,史记仲尼弟子宓 不齐字子贱,鲁人。(姓纂十)

  器案:密康公事见周语及列女传 ,字俱作密,姓纂引风俗通,以子贱为康公之后,则子 贱之姓,当音美笔切,广韵一屋虙字下云:“
又姓,虙子贱是也。”则音房六切 。颜氏家训书证篇谓“伏生为子贱之后,子贱为虙戏之 后”,与此所言迥异。

  鞠氏,汉有尚书令鞠谭,或为曲氏,音讹转改, 汉有曲衍。(唐写本唐韵一屋、姓纂十 、广韵一屋、通志氏族略、姓解二、通鉴释文四、姓氏 急就篇上、卮林四)

  祝其氏,宋戴公之子公子祝其为大司寇,因氏焉 ,见世本,汉有清河都尉祝其承先。(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一屋)

  鄐氏,汉有东海太守鄐熙。(容 斋五笔一)

  宿氏,汉有雁门太守宿详。(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下 、通鉴注魏纪四)

  牧氏,汉有越嶲太守牧根。(唐 写本唐韵一屋、广韵一屋、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牧根”,广韵以下诸书 俱误作“牧稂”,今从唐韵。后汉书南蛮西南夷邛都夷 传云:“王莽时,郡守枚根。”御览七九一引后汉书及 注俱作“枚根”,汉书西南夷传亦作“枚根”,与风俗 通不同。

  牧师氏。(广韵六脂、姓氏急就 篇下)

  沃氏,太甲子沃丁之后。(唐写 本唐韵二沃、姓纂十、广韵二沃、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 二沃、通志氏族略、类稿四九、合璧事类续二七、姓氏 急就篇上、彊识略三三)

  督氏,宋大夫华父督之后,晋有督戎,栾盈臣, 汉有五原太守督瓒。(唐写本唐韵二沃 、姓纂十、广韵二沃、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 沃、容斋五笔一、通志氏族略、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唐韵“督瓒”作“督□” ,姓解作“督琼,一名●”,辩证作“督琼”,姓氏急 就篇作“督●”。

  仆氏,汉有浑梁侯仆多。(广韵 二沃,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器案:“辉梁”当作“辉渠”, 辉渠侯仆多见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及卫青传、汉书功 臣侯表及霍去病传,功臣侯表“仆多”作“仆朋”,形 近之误,姓氏急就篇因之而沿误。

  顼氏,颛顼之后。(姓纂十、类 稿四九)

  蓐氏,蓐收之后。(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三烛、类稿四九、路史国名纪二、通志氏族略 )

  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汉有大司空逯并。( 后汉书郅恽传注、唐写本唐韵三烛、通志氏族略、姓解 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三烛、类稿四九、路史国名纪 六、合璧事类续二八、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大司空”通志作“大司 马”,与汉书王莽传中合。逯并,见汉书王莽传中、翟 方进传及恩泽侯表、后汉书郅恽传,唐韵作“
逯普”,类稿、合璧事类作“逯石 ”,俱误。

  续氏,汉有续相如。(姓解二)

  器案:续相如使西域,封承父侯 ,见汉书功臣侯表。

  亍氏,河东亍氏,楚有大夫亍衡。( 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

  濯氏,汉有濯辑。(唐写本唐韵 四觉、广韵四觉、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路史 国名纪六、姓氏急就篇上)

  郅氏,郅,商时侯国也,见毛诗,子孙氏焉,汉 有济南太守郅都。(姓纂十、通志氏族 略、类稿五0、通鉴注一六)

  孙星衍、洪莹校曰:“案:毛诗 郅国未详。”

  器案:类稿无“见毛诗”三字, 当据删。

  吉氏,周尹吉甫之后,汉有汉中太守吉恪。( 通鉴注六八)

  室中姓。(史记高祖功臣表索隐 )

  单行本索隐作“窒中”,器案: 汉书功臣侯表亦作“室中”,作“窒”者疑误。姓纂十 云:“汉书艺文志有室中周,着书十篇,王莽时,室中 公避地汉中,汉功臣表清简侯室中同。”

  密氏,密康公之后,以国为氏。( 类稿五0)

  密须氏,姞姓之国。(史记周本 纪集解引应劭)

  乙氏,汉有南郡太守乙世。(姓 解三、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

  屈侯氏,魏贤人屈侯鲋,汉有郎中令屈侯豫。(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七、路史国名 纪三)

  述氏,鲁大夫仲述之后。(唐写 本唐韵六术、广韵六术、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六)

  恤氏,鲁有恤由。(姓解一)

  阙氏,古阙者,官为姓。承阙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童子之后,纵横 家有阙子着书,汉有荆州刺史阙翊。( 后汉书献纪注、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 三七、合璧事类续二七、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五 二)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纵横家 :“阙子一篇。”刘勰新论九流篇作“阚子”,非是。

  谒氏,古有谒者官,因以为氏,汉有汝南太守谒 涣(一作“琼”),又张汤小吏谒居。( 广韵十月、通志氏族略、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七 、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后汉书方术廖扶传作“谒 焕”,华阳国志巴志亦作“谒焕”。

  勃氏,宋左师勃之后也,晋有寺人勃鞮。( 通志氏族略)

  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着 书。(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通志“贤”误“賨”,“鹖”误 “褐”。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 “鹖冠子一篇。”本注:“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 ”师古曰:“以鹖鸟羽为冠。”

  葛氏,葛天氏之裔,子孙氏焉。夏时葛伯,嬴姓 国也,亦为葛氏。汉有颍川太守葛兴。(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路史前纪七、合璧事类续十四、 翰苑新书后七、秘笈新书别三)

  滑氏,汉有詹事滑典。(唐写本 唐韵十四黠、广韵十四黠、姓氏急就篇上、卮林四)

  颉氏,苍颉,古之贤人,颉卫,古之贤者。( 唐写本唐韵十六□、广韵十六□、通志氏族略、姓解一 、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七、姓氏急就篇上)

  列氏,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子孙氏焉,郑有隐者 列御寇着书八篇,号列子。(姓纂十, 姓解一、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十七薛、类稿五三、路史 后纪八、姓氏急就篇上)

  列山氏。(路史后纪四)

  列仙氏。(路史前纪四)

  舌氏,越有大夫舌庸。(姓解一 )

  鄀氏,春秋时鄀国,以国为氏。( 类稿五一)

  铎氏,汉有廷尉铎政。(姓纂十 、通志氏族略)

  幕氏,舜祖幕之后,支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左传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一、 路史后纪一二、合璧事类续二六、彊识略三三)

  落氏,皋落氏,翟国也,此赤翟别种,以国为姓 ,见左传,汉有落下闳,巴郡人,撰太初历。(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一)

  落下氏,汉有落下闳。(文选公 孙弘传赞注)

  作氏,周公之子胙侯,子孙因避地改为作氏,汉 有涿郡太守作显。(姓纂十、通志氏族 略、容斋五笔一)

  薄氏,卫贤臣薄疑,汉高帝薄夫人生文帝,夫人 弟昭,封轵侯,官至车骑将军,子戎奴嗣。(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一、合璧事类续二四、通 鉴注周纪四)

  器案:戎奴见汉书恩泽侯表,姓 纂作“戍奴”,误。

  博氏,汉有博子劳,善相马,望出淮南广平。(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八、类稿五一)

  器案:辩证作“汉有博劳吉,善 相马”,广韵十九铎云:“博,又姓,古有博劳,善相 马也。”疑博劳即伯乐之转音。

  郭氏,氏于居,城、郭、园、池是也。( 广韵十四清)

  白马氏,微子乘白马朝周,因氏焉。一云,公孙 瓒在幽州,乘白马,因以为氏。(姓纂 十、广韵三十五马、通志氏族略、姓解三、宋本古今姓 氏书辩证二十陌、路史后纪十、姓氏急就篇下)

  白象氏,白象先生古隐者。(通 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三九)

  白鹿氏,白鹿先生古贤人,着书。(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帛氏,楚有帛州黎。(姓解三)

  伯氏,嬴姓伯益之后,晋大夫伯宗生州犁,仕楚 。(姓纂十、类稿五二)

  百里氏,秦大夫百里奚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 里,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

  柏氏,柏皇氏之后,又柏亮父为颛顼师,柏招帝 喾师,柏冏为周太仆。柏国在汝南西平县,为楚所灭, 子孙以国为氏。汉有柏始昌、柏英为大鸿胪,秦大将军 柏直。(姓纂十、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 二十陌、类稿五二、合璧事类续一三)

  器案:柏直乃魏将,见汉书高纪 上,此云“秦大将军”,误。柏始昌见汉书西南夷传。

  柏成氏,伯成子高,尧时诸侯也。( 通志氏族略)

  笮氏,楚有笮伦。(姓解一、姓 氏急就篇上、通鉴注汉纪六一)

  器案:姓解作“●”,云:“又 作‘笮’,注在竹部。”

  赫氏,赫胥氏之后。(姓纂十、 类稿五二、路史前纪七)

  器案:“胥”,姓纂误作“咠” ,类稿误作“骨”,今从路史。

  赫胥氏。(路史前纪七)

  获氏,宋大夫猛获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二)

  鬲氏,偃姓,咎繇后。(水经河 水注五引应劭)

  昔氏,周大夫封昔,因氏焉,汉有昔登为乌伤令 。(唐写本唐韵十九昔、姓解一、宋本 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二昔、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二、路 史国名纪六、容斋五笔一)

  器案:唐韵、姓解“伤”误“阳 ”。

  赤氏,帝喾师赤松子之后,见神仙传,单姓赤。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宋本古今姓氏 书辩证二十二昔、类稿五二)

  析氏,齐大夫析归父。(广韵二 十三锡)

  栎阳氏,汉景丹封栎阳侯,丹曾孙分,避乱陇西 ,因封为氏焉。(姓纂四、通志氏族略 )

  器案:姓纂引作‘景母封孙阳侯 ,丹曾孙汾,避乱陇西,因封为氏’,文多讹误,今据 通志改正;通志‘陇西’误作‘栎阳’。景丹封栎阳侯 ,见后汉书本传。

  职氏,汉有山阳令职供。(唐写 本唐韵卌一职、广韵二十四职、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 书辩证二十四职、容斋五笔一、姓氏急就篇上)

  器案:“供”,广韵、姓解、容 斋五笔、姓氏急就篇作“洪”,今从唐韵及辩证。

  啬氏,古啬夫,子孙因氏焉。(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二)

  即氏,汉有单父令即费,其先食采即墨,因以命 氏。(唐写本唐韵卌一职、姓纂十、广 韵二十四职、通志氏族略、姓解二、宋本古今姓氏书辩 证二十四职、姓氏急就篇下)

  器案:“费”,唐韵作“贵”, 广韵、容斋五笔作“卖”,今从姓纂等作“费”。

  即墨氏,汉有即墨威为咸阳令。( 姓解二)

  稷氏,后稷之后。(唐写本唐韵 卌一职)

  墨夷氏,宋大夫有墨夷须、墨夷皋。( 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四0)

  墨胎氏,伯夷之国也,其君姓墨胎氏。( 史记伯夷列传索隐引应劭)

  北唐氏,晋有高人隐于北唐,因氏焉,汉有北唐 子真治京氏易。(急就章注)

  器案:姓纂十引英贤传作“晋有 高人越者隐者,隐于北唐,因氏焉,汉有北唐子真治京 氏易者”。

  习氏,习,国名,汉有习响为陈相。(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三、合璧事类续二六、通 鉴注魏纪四、彊识略三三)

  袭氏,賨人七姓有袭氏。(姓氏 急就篇上)

  集氏,汉有外黄令集一。(广韵 二十六缉、宋本古今姓氏书辩证二十六缉、容斋五笔一 、姓氏急就篇上、通鉴注魏纪九)

  拾补曰:“通鉴注‘集’作‘习 ’,疑彼误。”

  汲氏,卫宣公太子伋之后,居汲,因以为氏。(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三、合璧事类续二二)

  沓氏,賨人七姓有沓。(姓氏急 就篇上)

  纳氏。(急就章注)

  叶氏,楚沈尹戌生诸梁,字子高,食采于叶,因 氏焉。(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翰苑新 书后七、秘笈新书别三、合璧事类续二四)

  捷氏,邾公子捷灾之后,汉艺文志有捷子二篇, 六国时人。(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 稿五三)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 “捷子二篇”本注:“齐人,武帝时说。”王念孙读书 杂志以“武帝时说”四字,乃涉下条注“武帝时说于齐 王”而误。器案:证以应氏此文,王说良是。

  辄氏,卫出公辄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辄终 古。(姓纂十、通志氏族略)

  器案:姓纂又云:“史记:‘钱 塘辄终古封御儿侯。’”孙星衍、洪莹校曰:“案:史 记作‘辕终古。’”器案:汉书功臣表、闽粤王传亦作 “辕终古”,此疑误。

  荚氏,荚成僖子,晋大夫,见世本。( 通志氏族略)

  甲氏,太甲之后,一云郑大夫石甲之后。( 姓纂十、通志氏族略、类稿五三)

  邺氏,汉有梁令邺风。(唐写本 唐韵卅三业、广韵二十三叶、姓解一、古今姓氏书辩证 四0、类稿五三、姓氏急就篇下、卮林四) 

   讳篇

  汝南主簿应劭议,宜为旧君讳,论者皆互有异同。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注云:“事在风 俗通。”)

  彭城孝廉张子矫议云:“若君臣不得相袭作名, 周穆王讳满,至定王时,有王孙满,厉王讳胡,庄王之 子名胡。”(意林)

  周广业意林注曰:“三国志:‘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弱冠为孝廉,与王朗共论旧君讳 事。’裴松之注云:‘时汝南主簿应劭议,宜为旧君讳 ,论者皆互有异同,事在风俗通。昭着论略曰:周穆王 讳满,至定王时,有王孙满者为大夫,是臣协君也。厉 王讳胡,庄王之子名胡,其比众多。’”器案:左传成 公十年疏:“汉末有汝南应劭作旧君讳议云:‘昔者, 周穆王名满,晋厉公名寿满,又有王孙满,是同名不讳 。’”“寿满”,史记晋世家作“寿曼”,王劭读书志 、史通五行志杂驳篇作“州满”,“州”“寿”、“曼 ”“满”,音近相通。左传成公十年,经、传及杜注作 “州蒲”,释文云:“本或作‘
州满’。”案作“蒲”者,“蒲” “满”形近之误。

  茂才,旧言秀才,避光武讳称茂才。( 汉书武纪元封五年诏注引应劭)

   释忌

  不举并生三子。俗说:生子至于三,似六畜,言其 妨父母,故不举之也。谨案:春秋国语:“越王句践, 令民生二子者,与之饩;生三子者,与之乳母。”三子 不能独养,故与乳母,所以人民繁息,卒灭强吴,雪会 稽之耻,行霸于chinazhongguo也。古陆终氏娶于鬼方,谓之女嬇 ,是生六子,皆为诸侯。今人多生三子,子悉成长,父 母完安,岂有天所孕育而害其父母兄弟者哉?( 意林、御览三六一)

  器案:“卒灭强吴”,道藏本意 林作“遂灭强吴,何害之有”。本书正失篇:“今俗间 多有禁忌,生三子者……以为妨害父母。”与此可以互 证。开元占经一一三引天镜:“妇女一时生三男,不出 三年,外国来伐;生三女,国有阴私。”与此文所载俗 说,正复一脉相承。

  不举寤生子。俗说:儿堕地便能开目视者,谓之 寤生;举寤生子,妨父母。谨案:春秋左氏传:“郑武 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 氏,因名寤生。”武公老终天年,姜氏亦然,安有妨其 父母乎?(御览三六一、西溪丛话上、 困学纪闻六、群碎录)

  不举父同月子。俗说:妨父也。谨案:左氏传: “桓公之子,与父同月生,因名子同。”汉明帝亦与光 武同月生。(意林、御览三六一)

  周广业意林注曰:“后汉书张奂 传:‘武威郡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日生子,及与父母同 月生者,悉shaa之。’”器案:东观汉记:“光武皇帝建 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帝生。”又:“建武四年夏五月 甲申,帝(明帝)生。”据此,则“十二月”、“五月 ”,必有一误,非“十二”误分“五”为二,即“五” 误合“十二”为一也。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故田文 生而婴告其母勿举,且曰:“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史记孟尝君传索隐、芦浦笔记一 )

  器案:本书正失篇:“今俗间多 有禁忌,……五月生者,以为妨害父母。”论衡四讳篇 :“四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shaa父 与母;不得已举之,父母祸死。”通典六九引田琼四孤 议:“有俗人五月生子妨忌之,不举者。”此俱东汉时 之言不举五月子者。至具事例,则有如正失篇言田文事 者,又有西京杂记言:“王凤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 举,其叔曰:‘以田文推之,非不祥也。’遂举之。” 又有世说新语言:“胡广本姓黄,五月五日生,父母恶 之,置之瓮中,投于江。胡公闻瓮中有儿啼,取之,养 为己子,遂登三司。”(御览二一、三一引)

  不举生鬓须子。俗说:人十四五,乃当生鬓须, 今生而有之,妨害父母也。谨案:周书:“灵王生而有 髭,王甚神圣,克修其职,诸侯服享,二世休和。”安 在其有害乎?(御览三七四、天中记二 二)

  不宜归生。俗云:令入衰。案:妇人好以女易他 男,故不许归。(意林)

  卢文弨曰:“案句末疑脱一‘生 ’字。”周广业注曰:“出嫁女不宜归母家生子。”

  宅不西益。俗说: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 也。原其所以西上者,礼记:“南向北向,西方为上。 ”尔雅曰:“西南隅谓之隩。”尊长之处也。不西益者 ,难(一作“恐”)动摇之耳。审西益有害,增广三面 ,岂能独吉乎?(类聚六四、御览一八 0、天中记一四)

  器案:淮南人间篇:“鲁哀公欲 西益宅,史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许注:“西益宅 ,筑旧居之西,更为田宅。”论衡四讳篇:“
俗有大讳四:一曰讳西益宅。西益 宅谓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相惧如此,故世莫敢西益 宅。”案:新序杂事五、家语正论解又有“东益宅不祥 ”之说。

  祝、阿不食生鱼。俗说:祝、阿凡有宾婚吉凶大 会,有异馔,饭食自极至蒸鱼也。(书 钞一五一)

  俗说:临日月薄蚀而饮,令人蚀口。谨案:日, 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之精,君之象也,日有蚀之,天子不举乐。里语: “不救蚀者,出行遇雨。”恐有安坐饮食,重惧也。( 御览八四九)

  俗说:雷鸣不得作酱,雷已发声作酱,令人腹内 雷鸣。谨案: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死,卫人醢 之,孔子覆醢,每闻雷,心恻怛耳。( 书钞一四六、开元占经一0二、白帖五、御览一三、八 六五、事类赋三、天中记四六)

  器案:“作酱”,事类赋作“盖 酱”。御览一三引论衡:“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 ,亲涉卫难,结缨而死;孔子闻而覆醢,每闻雷鸣,乃 中心恻怛。故后人忌焉,以为常也。”今本论衡四讳篇 有云:“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一人不食,欲使人急作 ,不欲积家逾至春也。”不知御览所引为是论衡此篇脱 文,抑复他处佚文也。书钞一五二引论语说:“子路感 雷精而生,尚刚好勇,亲涉卫难,结缨而死;孔子闻而 覆醢,每闻雷鸣,乃中心恻怛。故后人忌焉,以为常也 。”则此亦汉人习传之说。又案:李济翁资暇集中云: “人间多取正月晦日合酱,是日偶不暇为之者,则云时 已失,大误也。又案:昔者,王政趋民正月作酱,是日 以农事未兴之时,俾民乘此闲隙,备一岁调鼎之用,故 绐云:‘雷鸣不作酱,腹中当鸣。’所贵今民不于三二 月作酱,恐夺农事也。今不躬耕之家,何必以正晦为限 ,亦不须避雷,但问菽趋得法否耳。”盖亦本风俗通为 言。

  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斗争。”案:刘君阳 为南阳牧,尝上朔设盛馔,了无斗者。( 御览八四九)

  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今年有茂才除萧令 ,五月到官,破日入舍,视事五月,四府所表,迁武陵 令。余为营陵令,正触太岁,主余东北上,余不从,在 事五月,迁太山守。(意林)

  钱大昕曰:“‘免’似‘死’字 ,或‘老’字。”器案:“武陵令”当作“武陵守”, 汉有武陵郡无武陵县,“令”字盖涉下文“营陵令”而 误;由萧令迁武陵守,正犹劭之由营陵令迁太山守也。 北齐书宋景业传:“或曰:‘阴阳书:五月不可入官, 犯之,卒于其位。’”则此谬说至北齐时犹然。又案: 后汉书赵典传注:“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 府也。”

  俗说:二人共澡手,令人斗争。良无异器,当共 澡者,其祝曰:“人相爱,狗相啮。”言狗斗时,洒之 以水,便自解也。(御览四九六)

  坐不移樽。俗说:凡宴饮者,移转樽酒,令人斗 争。(御览四九六、七六一)

  器案:“令人斗争”,御览七六 一作“令人讼诤”。

  俗说:帷帐不可作衣,令人病疠。( 书钞一三二、御览七00)

  俗说:卧枕户砌者,鬼陷其头,令人病颠。( 白帖三、御览七三九)

  钱大昕曰:“‘陷’疑‘蹈’。 案淮南泛论训云:‘枕户橉而卧者,鬼神跖其首。’跖 、蹈义同。”器案:玉篇木部:“楚人呼门限曰橉。”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谨案:易、月令,五月纯 阳,姤卦用事,齐麦始死。夫政趣民收获,如寇盗之至 ,与时竞也。除黍稷,三豆当下,农功最务,间不容息 ,何得晏然除覆盖室寓乎?今天下诸郭皆讳秃,岂复家 家五月盖屋邪?俗化扰扰,动成讹谬,尼父犹云“从众 ”,难复缕陈之也。(颜氏家训书证篇 、玉烛宝典五、初学记四、白帖一、御览三一、记纂渊 海二、岁华纪丽二、岁时广记三一、书林事类韵会五四 、群碎录)

  器案:酉阳杂俎十一广知:“俗 讳五月上屋,言五月人蜕上屋,见影,魂当去。”则此 俗讳,至唐代又有所发展。

  五月五日,不得曝床荐席。(白 帖一、岁华纪丽二、记传渊海二、书林事类韵会五四)

  器案:御览二二引荆楚岁时记: “俗忌五月曝床荐席。”又引异苑:“新野庾寔尝以五 月曝席,忽见一小儿死在席上,俄失之,其后寔子遂亡 。或起于此。”又:“或问董勋曰:‘俗五月不上屋, 云五月人脱上屋,见影,魂便亡。’勋答云:‘盖秦时 王自为之,禁夏不得行,汉、魏未改。案月令:仲夏可 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郑 玄云:顺阳在上也。今云不得上屋,正与礼反。敬叔云 :见死小儿而禁曝床席。何以异于此乎?俗人月讳,何 代无之,但当矫之归于正。’”案玉烛宝典五:“董勋 问礼,俗云:五月望,礼有乘高为良,曰即其义也。世 称恶月者,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 ;止声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节嗜欲。’案异苑:‘新野庾寔家常以五月 曝荐,忽见一小儿死于席上,俄失所在,其后寔女子遂 亡,故相传以为忌。’”宝典与御览引董勋问礼,互有 详略,故并存之,以其可以取证应说也。

  俗说:正月长子解浣衣被,令人死亡。谨案:论 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补更小事,何乃成□? 源其所以,正月之时,天甫凄栗,里语:“大暑在七, 大寒在一。”一谓正月也。人家不能羸袍异裳,脱着身 之衣,便为风寒所中,以生疹疾,疹疾不瘳,死亡必矣 。或说:正月,臣存其君,子朝其父,九族州闾,礼贤 当周,长子务于告庆,故未以解浣也。谚曰:“正月□ ,二月初,自□妃女煞丈夫。”不着洁衣,尔后大有俗 节戏笑。(玉烛宝典一)

  徒不上墓。俗说:新遭刑罪原解者,不可以上墓 祠祀,令人死亡。谨案: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曾子病困,启手足以归全也。”今遭刑者,髡首剔发 ,身被加笞,新出狴犴,臭秽不洁。凡祭祀者,孝子致 斋贵馨香,如亲存也,时见子被刑,心有恻怆,缘生事 死,恐神明不歆承,当不上墓耳。(御 览六四二)

  器案:论衡四讳篇“二曰:讳被 刑为徒,不上丘墓。…实说其意,徒不上丘墓者有二义 ,义理之讳,非凶恶之忌也。徒用心以为先祖全而生之 ,子孙亦当全而归之。故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开 予足,开予手,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重 慎,临绝效全,喜免毁伤之祸也。孔子曰:‘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弗敢毁伤。’孝子怕入刑辟,刻画身体, 毁伤发肤,少德泊行,不戒慎之所致也!愧负刑辱,深 自刻责,故不升墓祀于先。古礼庙祭,今俗墓祀;故不 升墓,惭负先人。一义也。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 ;祭祀之礼,斋戒洁清,重之至也。今已被刑,刑残之 人,不宜与祭供侍先人;卑谦谨敬,退让自贱之意也。 缘先祖之意,见子孙被刑,恻怛憯伤,恐其临祀,不忍 歆享,故不上墓。二义也。”仲远所通,与仲任之意合 。

  汝南陈伯敬,行必矩步,坐必俨然,目有所见, 不食其肉。(书钞一四五、御览三九三 、八六三)

  钱大昕曰:“案:后汉书郭躬传 云:‘司徒河南吴雄,少时,家贫丧母,营人所不封土 者,择葬其中,丧事趣办,不问时日,医巫皆言当族灭 ,而雄不顾。司隶校尉下邳赵兴,亦不恤讳忌,每入官 舍,辄更缮修馆宇,移穿改筑,故犯妖禁,而家人爵禄 ,益用丰炽。汝南陈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呵 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凶, 便解驾留止,还触归忌,则寄宿乡亭,年老寖滞,不过 举孝廉;后坐女婿亡吏,太守邵夔,怒而shaa之。时人罔 忌禁者,多谈为证焉。’此条疑风俗通之文,御览所引 ,即是此事,而词意未完。”器案:论衡辨祟篇:“涂 上之暴尸,未必出以往亡;室中之殡柩,未必还以归忌 。”则归忌为当时恶俗明矣。

   服妖(拾补作“灾异”,云: “续汉书五行志:‘故泰山太守应劭,给事中董巴、散 骑常侍谯周,并撰建武以来灾异。’故知当有灾异一篇 。”其余诸家辑佚文者,亦作“灾异”。器案:苏颂所 见意林引作“服妖”,今从之,并依五行志引序其次第 焉。)
桓帝元嘉中,京师妇人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 步、龋齿笑。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 啼痕;堕马髻者,侧在一边;折腰步者,足不任体,龋 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始自梁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 放效之。天戒若曰:将收捕冀,妇女忧愁,踧眉将啼也 。(后汉书梁冀传注、意林、御览三六 五、又四八八)

  钱大昕曰:“案‘天戒’以下, 语意未完,续五行志云:‘天戒若曰:兵马将往收捕, 妇女忧愁,踧眉啼泣,吏卒掣顿,折其腰脊,令髻欹斜 ,虽强语笑,无复气味也。’”

  延熹中,中常侍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 ,在帝左右,纵其奸慝,时人为之语曰:“左回天,徐 转日,具独坐,唐应声。”言其信用甚于转圆也。( 御览三九三、又四九六)

  延熹中,京师长者,皆着木屐。妇女始嫁至,作 漆画屐,五采为系。谨案: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事始发,传诣黄门北寺, 临时惶恐,不能信天任命,多有逃亡不就考者,九族拘 系,及所过历,长幼妇女,皆被桎梏,应木屐像矣。( 原本玉篇系部、书钞一三六、北户录三、御览六四四、 又六九八、倭名类聚钞四、天中记四八)

  孝灵帝建宁中,京师长者,皆以苇辟方笥为妆, 其时有识者窃言:苇方笥,郡国谳箧也,今珍用之,天 下皆当有罪,谳于理官也。后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锢皆谳廷尉,人名悉苇 方笥中,斯为验矣。(书钞一三五、御 览七一一、天中记四九)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京师皆竞为之;后董 卓拥胡兵掠宫掖。(御览六九九、又七 0七、王荆文公诗注三0、净土三经音义二、倭名类聚 钞六、事始、古今事物考七、天中记四九)

  汉灵帝好胡舞。(书抄一0七、 事始)

  灵帝于西园宫中驾四白驴,躬自操辔,驰驱周旋 ,以为大乐;于是公卿贵戚转相仿,至乘轩以为骑从, 价与马齐。凡人相ma曰死驴,丑恶之称也。董卓陵虐王 室执政皆如死驴。(意林、御览九0一 )

  灵帝数以车骑将军过拜孽臣内孽,又赠亡人,显 号加于顽凶,印绶污于腐尸;昔辛有睹被发之祥,知其 为戎,今假号云集,不亦宜乎!(续汉 书五行志一注引应劭)

  灵帝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酒酣之后, 续以挽歌。魁□,丧家之乐;挽歌,执绋相偶和之者。 天戒若曰:gguuoojiia当急殄悴,诸贵乐皆死亡也。自灵帝崩 后,京师坏灭,户有兼尸,虫而相食,魁□挽歌,斯之 效乎!(续汉书五行志一注、御览五五 二、事物纪原九)

  器案:后汉书周举传:“阳嘉六 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 。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 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即其事也,可以互证。

  桓帝世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 侯。”梁冀欲树幼主,李固欲立清河王,梁冀遂奏李固 ,死于狱中,曝尸路边。如钩,梁冀;如弦,李固。( 意林)

  桓帝之初,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 言征灵帝者,轮班拥节,入河间也。( 续汉书五行志一注)

  桓帝初,京师谣曰:“游平卖印自有评,不避豪 强及大姓。”
通典三九、通考五七)

  桓帝之末,京都童谣曰:“茅田一顷中有井,四 方纤纤不可整。嚼复嚼,今年尚可后年譊。”于时,中 常侍管霸、苏康,憎疾海内英哲,与长乐少府刘嚣、太 常许永、尚书柳分、寻穆、史佟、司隶唐珍等,代作唇 齿。史佟,左官偷进者也。(续汉书五 行志一注)

  京师谣歌曰:“乌腊,乌腊。”案:逆臣董卓, 滔天虐民,穷凶极恶,关东举兵,欲共诛之,转顾望, 莫肯先进,处处停兵数十万,若乌腊虫相随,横取之矣 。(续汉书五行志一注)

  中平中,京师歌董逃。董卓以董逃之歌,主为己 发,大禁绝之,死者千数。灵帝之末,礼乐崩坏,赏刑 失中,毁誉无验,竞饰伪服,以荡典制,远近翕然,咸 名后生放声者为时人。有识者窃言:旧曰世人,次曰俗 人,今更曰时人,此天促其期也。其间无几,天下大坏 也。(续汉书五行志一注)

  器案:古今注中音乐:“董逃歌 ,后汉游童所作也。后汉有董卓作乱,率以逃亡。后人 习之,以为歌章;乐府奏之,以为儆戒焉”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此董卓字也 。青青,暴盛之貌。(意林)

  灵帝光和七年,陈留济阴诸郡,西及成皋、阳武 ,城郭路边草生,作人状,操持矛弩,牛马万状,一一 备具。后关东义兵,先起于宋、卫之郊。东郡太守桥瑁 负众怙乱,陵蔑同盟,忿嫉同类,以殒厥命。陈留、济 阴迎助,谓为离德,弃好即戎,吏民歼之。草妖之兴, 岂不或信。(续汉书五行志二注、后汉 书灵纪注、御览九九四、事类赋二四)

  拾补曰:“五行志作‘中平元年 ’。”

  夏禹庙中,有梅梁忽一春生枝叶。( 御览九七0、事类赋二六)

  中平中,怀陵上有雀万余乱斗shaa,头县着树也。 (御览九二二)

  光和中,雒阳男子夜龙,从兄阳求腊钱,龙假取 繁数,颇厌患之;阳与钱千,龙意不满,欲破阳家,因 持弓矢射玄武东阙,三发,吏士呵缚,首服。因是遣中 常侍、尚书、御史中丞、直事御史、谒者、卫尉、司隶 、河南尹、雒阳令,悉会发所。劭时为太尉议曹掾,白 公邓盛:“夫礼设阙观,所以饰门,章于至尊,悬诸象 魏,示民礼法也。故车过者下,步过者趋。今龙乃敢射 阙,意慢事丑,次于大逆,宜遣主者参问变状。”公曰 :“府不主盗贼,当与诸府相候。”劭曰:“丞相邴吉 ,以为道路死伤,既往之事,京兆、长安,职所穷逐, 而住车问牛喘吐舌者,岂轻人而贵畜哉?顾念阴阳不和 ,必有所害,掾史尔乃悦服,汉书嘉其达大体。今龙所 犯,然中外奔波,邴吉防患大豫,况于已形昭晰者哉? 明公既处宰相大任,加掌兵戎之职,凡在荒裔,谓之大 事;何有近目下而致逆节之萌者?孔子摄鲁司寇,非常 卿也,折僭溢之端,消纤介之渐,从政三月,恶人走境 ,邑门不阖,外收强齐侵地,内亏三桓之威;区区小国 ,尚于趣舍,大汉之朝,焉可无乎?明公恬然谓非己, 诗云:‘仪刑文王,万国作孚。’当为人制法,何必取 法于人。”于是公意大悟,遣令史谢申,以铃下规应掾 自行之,还具条奏。时灵帝诏报,恶恶止其身,龙以重 论之,阳不坐。其后,车骑将军何苗与兄大将军进部兵 ,还相猜疑,对相攻击,战于阙下,苗死兵败,shaa数千 人,雒阳宫室内人烧尽。龙者,阳类,君之象也;夜者 ,不明之应也;此其象也。(续汉书五 行志五注)

  洪亮吉四史发伏曰:“盛以中平 元年四月为太尉,至二年五月罢,则龙事当属中平中, 非光和中也。”器案:邓盛字伯能,弘农人,见后汉书 桓纪、灵纪及邓彪、王允等传。

  光和元年,司徒长史冯巡马生胡子,问养马胡苍 头,乃奸此马以生子。(续汉书五行志 五注)

  熹平二年六月,雒阳民讹言,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贲寺东壁中有黄 人形容,须眉良是,观者数万,省内悉出。劭时为郎, 故往视之,何在其有人也,走漏污处,腻赭流漉,壁有 他剥数寸曲折耳。谨案:季夏土,黄中行用事,又在壁 中,壁亦土也,以见于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贲寺者,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贲,国之秘兵,扞 难御侮。必示于东,东者,动也,言当出师,行将天下 摇动也。天之以类告人,甚于影响也。( 续汉书五行志五注)

  光和四年四月,南宫中黄门寺,有一男子,长九 尺,服白衣,中黄门解步呵问:“汝何等人?白衣妄入 宫掖。”曰:“我梁伯,夏后,天使我为天子。”步欲 前收取,因忽不见。谨案:尚书、春秋左传曰:伯益佐 禹治水,封于梁。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 多归之,帝舜嘉之,赐姓董氏。董氏之祖,与梁同焉。 到光熹元年,董卓自外入,因闲乘衅,废帝shaa后,百官 总己,号令自由,shaa戮决前,威重于王。梁本安定,而 卓陇西人,俱凉州也。天戒若曰:卓不当专制夺矫,如 白衣无宜兰入宫也。白衣见黄门寺,及卓之末,中黄门 诛灭之际,事类如此,可谓无乎?(续 汉书五行志五注、开元占经一一三、路史后纪八)

  器案:刘昭注又引云:“见中黄 门曹腾之家。”占经“我梁伯、夏后”作“我梁伯忧” ,误以“夏后”二字合为“忧”字。

  灵帝光和二年,洛阳上西门外,女子生儿,两头 异肩,四臂共胸,俱以为不祥,因弃去。朝廷瞀乱,上 下无别,二头之象也。(开元占经一一 三)

   丧祭(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

  礼,臣子无爵谥君父之义也,故群臣累其功美,葬 日,遣太尉于南郊告天而谥之。(后汉 书明纪注)

  天子新崩,未有定谥,故且称大行皇帝,以别嗣 主。(隋书礼仪志三、通典七九、后汉 书安纪注、文选元皇后哀策文注、合璧事类前六二、癸 辛杂识后集、纲目集览五0)

  宫车晏驾。谨案:史记曰:“王稽谓范睢曰:‘ 夫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柰何者。一旦宫车晏驾,是事 不可知也;君虽恨于臣,是无可奈何。’谓秦昭王以天 年终也。”昔周康王一旦晏起,诗人以为深刺。天子当 夜寝早作,身省万机,如今崩殒,则为晏驾矣。( 文选竟陵王行状注、又恨赋注)

  器案:史记范睢传集解、汉书天 文志注引应劭说晏驾同。艺文类聚三五、初学记一九引 张超诮青衣赋:“周渐将衰,康王晏起。毕公喟然,深 思古道,感彼关雎,德不双侣,得愿周公,妃以窈窕, 防微消渐,讽喻君父。孔氏大之,列冠篇首。”以关雎 为刺诗,与应说合。又案:意林引“秦昭王太后始临朝 也”句,疑在“秦昭王以天年终也”句下。

  梓宫者,礼,天子敛以梓器,宫者,存时所居, 缘生事亡,因以为名。凡人呼棺,亦为宫也。( 后汉书明纪注、文选齐敬皇后哀策文注、又宋孝武宣贵 妃诔注、御览五五0、纲目集览一八)

  葬之郭北,北首,求诸幽之道。( 文选古诗十九首注、又咏怀诗注)

  俗说:凡祭祀先祖,所以求福。方者,兴旭;相 者,所以威厉鬼,驱罔像;方相欲以惊逐鬼魅。( 书钞九二)

  器案:续汉书礼仪志中注、通志 礼引汉旧仪:“方相帅百隶及童女,以桃弧棘矢土鼓, 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洒之。”

  俗说:亡人魂气飞扬,故作魌头以存之,言头体 魌魌然盛大也。或谓魌头为触圹,殊方语也。( 书钞九二、御览五五二)

  器案:魌即荀子非相篇之倛,杨 倞注:“倛,方相也。”又引韩侍郎(愈)曰:“四目 为方相,两目为倛。”酉阳杂俎十三曰:“世人死者有 作伎乐,名为乐丧。魌头,所以存亡者之魂气也。一名 苏,衣被苏苏如也;一曰狂阻;一曰触圹。四目曰方相 ,两目曰僛。据费长房识李娥(一曰“俄”)药丸,谓 之方相脑。则方相或鬼物也,前圣设官象之。”

  墓上树柏,路头石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周礼:“方相氏,葬日入 圹,驱魍象。”魍象好食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 立于墓侧以禁御之,而魍象畏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与柏,故墓前立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与柏 。或说: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将献之, 道逢二童子,谓曰:“此名为蝹,常在地中食人脑,若 shaa之,以柏东南枝插其首。”由是墓侧皆树柏。( 封氏闻见记六、事类赋二五、御览九五四、天中记五一 )

  器案:周礼夏官“驱魍象”作“ 驱方良”,释文:“方良:上音罔,下音两。”

  谨案:礼,臣有大丧,三年不呼其门。( 御览五四六)

  葬小儿必于道边,伤其人道未成,故置于道侧, 使视chengren之道也。(书钞九二)

  慎终悼亡。(文选潘安仁悼亡诗 注)

   宫室(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

  论语:“夫子宫墙数仞。”礼记:“季武子入宫, 不敢哭。”由是言之:宫,室,一也。秦、汉已来,尊 者以宫为常号,下乃避之云室耳,已前贵贱无别。弟子 职曰:“室中握手。”论语曰:“譬如宫墙。”由此言 之:宫其外,室其内也。(意林、御览 一七四、初学记二四、营造法式总释上、事物纪原八、 急就篇补注三、天中记一三)

  顾櫰三曰:“不敢者,杜氏,非 武子,事载檀弓。大抵诸家所引,类多讹脱。”

  殿堂宫室,象东井形,刻作荷菱,荷菱,水物也 ,所以厌火。
类聚六二、六三、文选西京赋注、 初学记七、广韵三十二霰、御览一七六、一八八、九七 五、礼部韵略三十二霰、释氏要览下、净土三经音义一 、嘉泰会稽志十二、纬略六、王荆文公诗注二九、陶山 集六庙制议、埤雅十五、事文类聚续五、倭名类聚钞三 、天中记十三)

  鲁昭公设两观于门,是谓之阙,从门●声。( 水经榖水注、营造法式总释上)

  屋,止也。(广韵一屋)

  闬,城外郭内里门也。闬,捍也,言为人藩屏以 捍难也。(御览一八二、天中记十五)

  钥施悬鱼,鱼翳伏渊源,欲令楗闭如此。( 御览一八四)

  钱大昕曰:“‘渊源’疑‘深渊 ’。”

  府,聚也,公卿牧守府,道德之所藏;府,私府 ,赋贿之所聚也。(左传隐公七年疏、 原本玉篇广部、意林、广韵九麌、一切经音义九、四六 、通鉴注汉纪七)

  器案:“赋贿”左传疏作“财货 ”,此从原本玉篇。

  廷,平也,又正也,言县廷、郡廷、朝廷,皆取 平均正直也。
后汉书郭太传注、广韵十五青、通 鉴注周纪二)

  寺,司也,廷之有法度者也,诸官府所止曰寺。 光武尝从皇考至南顿,故识官府寺舍。今尚书侍御史谒 者所止,皆曰寺。故后代道场及祠宇皆取称焉。( 文选吴都赋注、西征赋注、又刘桢赠徐干诗注、又应玚 与岑文瑜书注、又在怀县作诗注、后汉书光武纪注、和 纪注、又张湛传注、慧苑音义下、玄应一切经音义十四 、五九、礼部韵略七志、通鉴注汉纪二三、又汉纪三五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癸一)

  顾櫰三曰:“案道场、祠宇,不 类仲远语,恐有阑入。”案:道场、祠宇,仅见礼部韵 略及翰墨大全。

  皇后居椒房,以椒涂房,取其温且香也。( 文选曹子建求通亲亲表集注残本钞引)

  器案:后汉书皇后纪下注引汉官 仪:“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诗云:‘椒聊之 实,蕃衍盈升。’”

  案:天子有外屏,令臣下屏气息。( 意林)

  器案:荀子大略篇:“天子外屏 ,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淮南子主术篇:“天子外屏,所以自障也。”高诱 注:“屏,树垣也。尔雅曰:‘门内之垣谓之树。’论 语曰:‘围君树塞门。’诸侯在内,天子在外,故曰所 以自障也。”(据治要引)

  屏,卿大夫以帷,士以帘,稍有弟以自鄣蔽也, 示臣临见自整,屏气处也。(广韵四十 静、御览一八五、急就篇补注三)

  钱大昕曰:“弟,古第字。”器 案: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解诂、礼记郊特牲正义、仪礼 觐礼疏引礼纬斗威仪:“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 夫以帘,士以帷。”说帘帷与此互易。

  汉顾成庙设投老钩栏。(事文类 聚别六、群书通要己四)

  器案:汉书文纪注引应劭曰:“ 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不 日成之,故曰顾成。贾谊曰:‘因顾成之庙,为天下太 宗,与汉无极。’”又案:古今注上:“枸栏,汉成帝 顾成庙有三玉鼎、二真金鑪、槐树,悉为扶老枸栏,画 风云龙角虚于其上。”据此,则“投老”当为“扶老” 之误;而古今注之“成帝”,则又“文帝”之误也。

  门户铺首。谨案:百家书云:“公输般之水上, 见蠡,谓之曰:‘开汝匣,见汝形。’蠡适出头,般以 足画图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得开,般遂施之门户, 欲使闭藏当如此周密也。(类聚七四、 历代名画记四、御览一八八、营造法式总释上、演繁露 六、日闻录、古今事物考七、天中记五七)

  拾补曰:“蠡音螺,‘匣’一作 ‘头’,‘施’一作‘设’。”器案:说文金部:“铺 ,箸门户铺首也。”水经渭水注十九:“渭桥旧有忖留 神像,此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 很丑,卿善物容,我不能出。’班于是拱手与言曰:‘ 出头见我。’忖留乃出,班于是以脚画地,忖留觉之, 便没水,故置其像于水,惟背以上立。”盖即此神话而 异传。又案: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条亦引百家书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novelxiaoshuo有百家百三十九卷,当即此书 。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百家言黄帝。’”又 甘茂传:“学百家之说。”又范睢传:“百家之说,吾 亦知之。”皆指是书也。

  案世本:“鲧作城、郭。”城,盛也,从土盛声 。郭,大也。
意林、水经河水注二)

  城之为言□,郭之为言廓,谓宽廓□受也。( 慧苑华严音义上)

  案:慧琳音义二一载慧苑音义, “□”作“盛”。

  郭亦谓之郛,郛者亦大也。(初 学记二四、御览一九三、天中记十三)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 慧苑音义上、又下)

  汉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闲置之也。今吏 邮书传府督邮职掌此。(后汉书郭太传 注、续汉书舆服志上注)

  器案:汉书文纪注:“如淳曰。 ‘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闲惠晓事,即为文无害都 吏。’”汉曹全碑、中部碑有邮书掾。

  传舍。案:诸侯及使者有传信,乃得舍于传耳。 今刺史行部车,号传车从事督邮。(意 林、文选范云赠张徐州诗注、又任昉哭范仆射诗注、又 册魏公九锡文注)

  器案:汉书平纪注,如淳引律: “诸当乘传及发驾致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 史大夫印章,其乘传参封之。参,三也。有期会累封两 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也。乘置驰传,五封也,两端各 二,zhoongyaang一也。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也。”

  南北曰阡,东西曰陌。河东以东西为阡,南北为 陌。(原本玉篇□部、史记秦本纪索隐 、意林、初学记二四、文选籍田赋注、又曹子建送应氏 诗注、又陆士衡答张士然诗注、又江文通杂体诗注、御 览一九五、草堂诗笺三0、朱熹开阡陌辨、困学纪闻十 六、通考一、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乙七、天中记十 六)

  里语云:“越陌度阡,更为客主。”( 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注、史记秦本纪正义)

  阡陌,田间道路也。(纲目集览 六)

  京师有长寿街、万岁街、士马街,若此非一。街 者,□也,离也,四出之路,□离而别也。( 意林、御览一九五、广韵十三佳)

  “士马”下原脱“街”字,今据 孙诒谷校补。后汉书刘隆传:“
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 ”

  菀,蕴也,言薪蒸所蕴积也。( 意林、初学记二四、御览一九六、锦绣万花谷别二四、 天中记十五)

  拾补曰:“‘菀’与‘苑’同。 ”器案:锦绣万花谷作“苑”。荀子富国篇杨倞注:“ 宛读为蕴,暑气也。”

  囿者,畜鱼鳖之处也。囿犹有也。( 御览一九六、天中记十五)

  园,援也,从囗,袁声,四皓园公,亦本园者。 (御览八二四)

  秦筑长城,土皆紫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谓之紫塞。南徼土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丹, 谓之丹徼。塞者,壅塞夷、狄也。徼,绕也。( 事文类聚别六,群书通要己四、纲目集览九)

  器案:古今注上:“秦所筑长城 ,土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皆紫,汉亦然,故云紫塞也。塞者,塞也,所以 拥塞夷、狄也。南方徼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赤,故谓之丹徼。徼,绕也, 所以绕逆蛮、夷,使不得侵入chinazhongguo也。”

  池者,陂池,从水也声。(左传 隐公三年正义)

  孙子云:“金城汤池而无粟者,太公、墨翟,不 能守之。”(意林)

  孙子有金城汤池之说,后人因此开地为池,以养 鱼鳖。(书钞一五九、初学记七、事文 类聚续九、事物纪原八)

  海,一云朝夕池,一云天池,亦云大壑、巨壑。 (初学记六)

   市井(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 竭也。久不渫涤为井泥,易云:“井泥不食。”不停污 曰井渫,易云:“井渫不食。”涤井曰浚井,水清曰洌 井,易云:“井洌寒泉。”甃,聚砖修井也,易云:“ 井甃无咎。”(书钞一五九、初学记七 、御览一八九、营造法式总释下、记纂渊海八、草堂诗 笺十六、天中记一0)

  雍丘县夏后公祠有神井,能致雾。( 锦绣万花谷后二)

  器案:“夏后公祠”语有误。

  市,恃也,养赡老少,恃以不匮也。亦谓之市井 。俗说:市井者,谓至市鬻卖者,当于井上洗濯,令其 物香洁,及自严饰,乃到市也。谨案:春秋井田记:“ 人年三十,受田百亩,以食五口,五口为一户,父母妻 子也。公田十亩,庐舍五亩,成田一顷十五亩,八家而 九顷二十亩,共为一井。庐舍在内,贵人也;公田次之 ,重公也;私田在外,贱私也。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 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 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诗陈风东门正义、后汉书循吏刘宠传注、初学记二四、 御览一九一、八二七、事文类聚续三、合璧事类别十、 文昌杂录五、草堂诗笺十八田舍注、天中记十六)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是故 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 母妻子,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十一而税也。 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八家而九顷,共为 一井,故曰井田。庐舍在内,贵人也;公田次之,重公 也;私田在外,贱私也。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 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财货。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当亦本春秋井田记为 说。

  市者,百步为亩,秦孝公以□百卌步为亩,半为 廛也。(原本玉篇广部)

  器案:慧琳音义七七引风俗通云 :“秦孝公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详下篇)则此条阙 文当是“二”字。

  数纪(拾补作“论数”,云:“ 御览引风俗通论数曰:‘踦者,奇也。’论数当是篇名 。”钱大昕、严可均说同。器案:苏魏公集校风俗通义 题序作“数纪”,今从之,应氏亦自言“其数可纪”也 。)

  十十谓之百,十百谓之千,十千谓之万,十万谓 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垓,十垓谓 之秭,十秭谓之选,十选谓之载,十载谓之极:有物者 有事者,纪于此矣,过此往者,则其数可纪,其名未之 或闻也。夫数,一为特、侯、奇、只,二为再、两、偶 、双,三为参,四为乘。(术数纪遗注 、原本玉篇系部、慧琳一切经音义三、六、九、十六、 二七、三0,玄应一切经音义三、六,妙法莲华经释义 上、御览七五0)

  器案:慧琳音义二七、三0,玄 应音义六“经”作“京”。又慧琳音义二七、三0、玄 应音义三、六引“垓”下尚有“垓犹大数也”五字。拾 补云:“‘秭’本讹‘捕’,下同。案孙子算经改;但 下云:‘京生秭,秭生垓。’又不同。”又云:“‘侯 ’疑。”

  千生万,万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 生垓,垓生壤,壤生沟,沟生涧,涧生正,正生载。载 ,地不能载也。(翻译名义集三、广韵 五旨)

  贾谊书曰:“数度之遗,以六为法。数度之始, 始于微细。有形之物,莫细于豪,是故立一豪以为度, 十豪为发,十发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备于六,故先王以为天下用也。”( 御览七五0)

  涉始于足,足率长十寸,十寸则尺,一跃三尺, 法天地人,再跃则涉。(文选四子讲德 论注、急就篇补注三)

  器案:后汉书赵典传:“于易: ‘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注: “易大过上六曰:‘过涉灭顶,凶。’”涉义与此同, 拾补作“步”,非是。

  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史记屈 贾列传集解及汉书贾谊传注引应劭)

  秦孝公以二百四十步为亩,五十亩为畦。( 慧琳一切经音义七七) 

  踦者、奇也,履舄之一也。(御 览六九七)

  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 锱则两也。(慧琳音义一00、玄应音 义二0、七五)

  圭,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 之也。(汉书律历志上注引应劭)

  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同上 )

  斛者,角也。庾,三斛四斗;秉,二十四斛。( 御览八三0)

   新秦(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秦昭王听田贵之议,遣李冰为蜀郡太守,开成都两 江,溉田万顷,无复水旱之灾,岁大丰熟。江水有神, 岁取童女二人以为妇,不然,为水灾。主者白出钱百万 以行聘,冰曰:“不须,吾自有女。”到时,装饰其女 ,当以沈江水,径至神祠,上神坐,举酒酹曰:“今得 傅九族,江君大神,当见尊颜,相为进酒。”冰先投杯 ,但澹澹不耗,冰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 拔剑,忽然不见,良久,有两苍牛斗于岸旁,有闲,冰 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极,当相助也,若欲知 我,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乃刺shaa北面者, 江神遂死,后无复患。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 冰儿。(水经江水注一、类聚九四、书 钞七四、一五六、史记河渠书正义、事类赋二二、御览 二六二、六八二、八八二、八九九、大事记解题四、纪 纂渊海九八、天中记九、七国考二)

  器案:太平广记二九一、三一三 引成都记,与此同。

  秦昭王听田贵之议,以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 ,造兴溉田,万顷以上,始皇得其利以并天下,立其祠 也。(书钞七四)

  秦政并吞六国,苞宇宙之弘敞。( 文选齐敬皇后哀策文注)

  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脯,二世不觉。( 文选西征赋注、天中记四六)

  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 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 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 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 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文选潘岳西征赋:“野 蒲变而为脯,苑鹿化以为马。”张铣注:“赵高欲为乱 ,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以蒲为脯,以鹿为马,献于 二世,群臣言鹿言脯者皆诛之。”书钞一四五引古今注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用事,乃先献蒲脯、鹿马,以 验群臣也。”金楼子箴戒篇:“秦二世即位,自幽深宫 ,以鹿为马,以蒲为脯。”

   狱法(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谨案:律者,法也。皋陶谟:“虞始造律。”萧何 成以九章,此关诸百王不易之道也。时主所制曰令,汉 书:“着于令甲。”夫吏者,治也,当先自正,然后正 人,故文书下“如律令”,言当承宪履绳墨,动不失律 令也。(唐律疏议名例篇、文选陈琳檄 豫州文注,类聚五四、书钞四五、翻译名义集四、御览 六三八、事始、事物纪原十、考古质疑四、演繁露二、 路史后纪七、玉海六五、书林事类韵会一00、吏学指 南)

  拾补曰:“‘关诸’二字疑,书 钞无。”器案:“此关”二字,书林事类作“比开”。

  汉令:“蛮、夷、戎、狄,有罪当殊。”殊者, 死也。(史记苏秦传集解)

  易:“噬嗑为狱。”狱,十月之卦,从犬言声, 二犬,亦所以守也。廷者,阳也,阳尚生长。狱者,阴 也,阴主刑shaa。故狱皆在廷北,顺其位。诗云:“宜犴 宜狱。”犴,司空也。周礼:“凡万民之有罪过,未离 于法者,桎梏以上,坐诸嘉石,役诸司空。”令平易道 路也。(意林、御览六四三)

  拾补曰:“意林云:‘狱字,二 犬守,言无情状,犬亦得之。’与此所引小异。”器案 :今诗小雅节南山作“宜岸宜狱”,释文:“
‘岸’,韩诗作‘犴’。”三家诗 字多同,此亦鲁诗也。说文:“狱,司空也。”汉书儒 林王式传:“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服 虔注曰:“道家以儒法为急,比之于律令也。”案汉以 司空主狱,故贾谊亦云“输诸司空”也。

  周礼:“三王始作狱。”夏曰夏台,言不害人, 若游观之台,桀拘汤是也。殷曰羑里,言不害人,若于 闾里,纣拘文王是也。周曰囹圄,囹、令,圄、举也, 言令人幽闭思愆,改恶为善,因原之也。今县官录囚, 皆言举也。(意林、玉烛宝典二、初学 记二0、慧琳一切经音义六、希麟续一切经音义二、御 览六四三、事物纪原十、海录碎事二一、书林事类韵会 九0、古今事物考八)

  案:汉书礼乐志注引应劭曰:“ 囹圄,周狱名也。”

  自辛为罪,令其辛苦忧之也。秦皇谓罪字似皇, 故改为罪。(意林、御览六四一)

  盗,逃也,言其昼伏夜奔,逃避人也。( 诗小雅南山之什巧言疏)

  囚,遒也,言辞穷情得,以罪诛遒也。礼:“罪 人窴诸圜土。”故囚罪人置诸圆土,故囚字为囗中人, 此其象也。(意林、初学记二0、御览 六四二)

  械,戒也,所以警戒,使为善也。桎,实也,言 其下垂至地,然后吐情首实。(御览六 四四)

  顷者,廷尉多墙面,而苟充兹位;治书侍御史, 不复平议谳当纠纷,岂一事哉!里语曰:“县官漫漫, 冤死者半。”昔在清平之世,使明恕君子,哀矜折狱, 尚有怨言,况在今时耶!(意林、御览 二二六、四九六、职官分纪一四、翰苑新书二二)

  意林注云:“应劭三国时人,当 时有此语。”拾补曰:“‘冤’,意林作‘怨’。”器 案:御览四九六亦作‘怨’。“冤”六朝、唐人别字作 “惌”,故“冤”多讹“怨”。

   折当(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目录云:“泰山太守臣劭再拜上书曰:‘秦皇焚书 坑儒,六艺缺亡;高祖受命,四海乂安,往往于壁柱石 室之中,得其遗文,竹帛朽裂,残阙不备。至gguuoojiia行事 ,俗间流语,莫能原察;故三代遣輶轩使者,经绝域, 采方言,令人君不出户牖而知异俗之语耳。’”( 苏颂苏魏公文集六六校风俗通义题序)

  苏颂曰:“此其自叙如此,势当 在卷首或卷末,今乃云第十,以此又知庾、马所载篇第 ,未必当然。”

  汝南王叔汉,父子方,出游二十余年不还,叔汉 作尚书郎,有人告子方死于汝南,即遣兄伯三往迎丧, 叔汉即发哀,诏书赙钱二十万。即而子方从苍梧还,叔 汉诣阙乞纳赙钱,受虚妄罪。灵帝诏将相大夫会议之, 博士任敏议云:“凡人中寿七十,视父同侪亡,可制服 也。子方在远,人指其处,不可验也,罪不可加焉。” 诏书:“还钱,复本官。”(意林)

  济北李登,为从事史,病,得假归家,复移刺延 期,后被召,登自嫌不甚羸瘦,谓双生弟宁曰:“我兄 弟相似,人不能别,汝差类病者,代我至府。”宁曰: “府君大严,得毋不可。”登曰:“我新吏耳,无能识 者,我自行见主,必死。”宁诣府,主不辨,后为人所 言,事发觉,时相弊久,弟大怒曰:“济北尔乃欲相为 也。”遂shaa登。(书钞三二、御览六三 四)

  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伯 喈曰:“我今日妆宁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 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牵伯喈曰:“今 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盖亲 密无过夫妇,然尚如此,况于初未相见而责先识之乎?
类聚三二、御览三九六、四九一、 类说三六、渊海五八、黄山谷蜡梅诗任注)

  器案:“喈”,一作“阶”,一 作“偕”。暌车志载向汲事同。

  陈留有富室翁,年九十无子,取田家女为妾,一 交接,即气绝;后生得男,其女诬其淫佚有儿,曰:“ 我父死时年尊,何一夕便有子?”争财数年不能决。丞 相邴吉出殿上决狱,云:“吾闻老翁子不耐寒,又无影 ,可共试之。”时八月,取同岁小儿,俱解衣裸之,此 儿独言寒;复令并行日中,独无影。大小叹息,因以财 与儿。(意林、书钞三六、四四、御览 三八八、八三六、职官分纪三、合璧事类前三二、锦绣 万花谷前十八、群书类编故事六、古今事物考一、天中 记二三、稗史汇编七四)

  器案:通典一六八、折狱龟鉴三 亦载此事,不言出何书。

  沛郡有富家公,资二千余万,小妇子年裁数岁, 顷失其母,又无亲近,其大妇女甚不贤;公病困,思念 恶□争其财,儿判不全,因呼族人为遗令云:“悉以财 属女,但遗一剑与儿,年十五,以还付之。”其后儿大 ,姊不肯与剑,男乃诣郡自言求剑。谨案:时太守大司 空何武也,得其辞,因录女及□,省其手书,顾谓掾史 曰:“女性强梁,□复贪鄙,其父畏贼害其儿,又计小 儿正得此财,不能全护,故且俾与女,内实寄之耳,不 当以剑与之乎?夫剑者,亦所以决断也;限年十五者, 度其子智力足以自活,此女□必不复还其剑,当闻县官 ,县官或能证察,得以见伸展也。凡庸何能思虑强远如 是哉!”悉夺取财以与子,曰:“弊女恶□温饱十五岁 ,亦以幸矣。”于是论者乃服,谓武原情度事得其理。 (书钞四四、又一二二、御览六三九、 八三六、折狱龟鉴八、棠阴比事下、困学纪闻十二)

  器案:通典一六八亦载此事。

  南郡谳:“女子何侍为许远妻,侍父何阳,素酗 酒,从远假求,不悉如意,阳数ma詈,远谓侍:‘汝公 复ma者,吾必揣之。’侍曰:‘共作夫妻,柰何相辱, 揣我公者,搏若母矣。’其后阳复ma,远遂揣之。侍因 上堂搏姑耳三下。司徒鲍宣决事曰:‘夫妇所以养姑者 也,今□自辱其父,非姑所使;君子之于凡庸,尚不迁 怒,况所尊重乎?当减死论。’”(书 钞一二0、御览八四六)

  陈国有赵佑者,酒后自相署,或称亭长、督邮; 佑复于外骑马将绛幡,云:“我使者也。”司徒鲍宣决 狱云:“骑马将幡,起于戏耳,无它恶意。”( 书钞一二0、御览八四六)

  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相戏,张妙缚 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鲍昱决事云: “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宜减死。”( 意林、御览八四六)

  周广业意林注曰:“昱字文泉, 永平年汝南太守,后为司徒,奏定辞讼七卷,决事都目 八卷,后书有传。”又曰:“案抱朴子(疾缪篇)云: ‘俗有戏妇法,于稠众中,问以丑言,或蹙以楚挞,系 脚倒悬,酒客酗醟,不知限齐,至有踒折支体者,非峻 刑不能止也。’观张妙之事,则汉末已然,薄俗成风, 可叹也。”器案:群书治要引仲长统昌言:“今嫁娶之 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 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闲,污风诡俗,生淫长□,莫此 之甚,不可不断者也。”仲、应二氏所言,实后世闹房 恶俗之由始。

  临淮有一人,持一匹缣到市卖之,道遇雨而披戴 ,后人求共庇荫,因与一头之地;雨霁,当别,因共争 斗,各云:“我缣。”诣府自言,太守丞相薛宣劾实, 两人莫肯首服,宣曰:“缣直数百钱耳,何足纷纷,自 致县。”呼骑吏中断缣,各与半;使追听之。后人曰:“
受恩。”前撮之。缣主称冤不已。宣曰:“然,固知 当尔也。”因结责之,具服,俾悉还本主。( 意林、白帖十三、御览四九六、六三九、八一八、折狱 龟鉴六、渊海六四、天中记二七)

  器案:通典一六八、棠阴比事下 俱载此事。

  汝南陈公思,为五官掾,王子佑为兵曹,行会食 下亭。子佑曾以官事考shaa公思叔父斌,斌无子,公思欲 为报仇,不能得,卒见子佑,不胜愤怒,便格shaa之,还 府归死。时太守太傅胡广,以为招罪人也,陈公思追念 叔父,仁勇愤发,手刃仇敌,自归司败,便原遣之。( 书钞七七、御览四八二)

  颍川有富室,兄弟同居,两妇皆怀任,数月,长 妇胎伤,因闭匿之;产期至,同到乳舍,弟妇生男、夜 因盗取之,争讼三年,州郡不能决。丞相黄霸出坐殿前 ,令卒抱儿,去两妇各十余步,叱妇曰:“
自往取之。”长妇抱持甚急,儿大啼叫;弟妇恐伤害 之,因乃放与,而心甚自凄怆,长妇甚喜。霸曰:“此 弟妇子也。”责问大妇,乃伏。(意林 ,书钞四四、御览三六一、六三九、折狱龟鉴六、棠阴 比事上、天中记二七)

  平原郡谳:“胡谭取周碧为妻,谭阴阳不属,令 碧与李方、张少奸通,冀得其子。”( 类聚三五)

  巴郡宋迁,母名静,往阿奴家饮酒,迁母坐上失 气,奴谓迁曰:“汝母在坐上,何无仪适?”迁曰:“ 肠痛,误耳,人各有气,岂止我母。”迁ma奴,奴乃持 木枕击迁,遂死。(御览八四六)

  扶风苏不违父为司隶李皓所逮,皓迁司农,不违 穿府北垣,径上听事,听皓卧具,皓一宿数迁。( 御览七0八、天中记四六)

  器案:不违父苏谦为司隶李皓所 逮,死狱中,见后汉书苏不韦传。不违即不韦,犹吕不 韦一作吕不违也。

   恕度(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汝南周霸,字翁仲,为太尉掾,妇于乳舍生女,自 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无男,时屠妇比卧得男,因相与私货易,裨钱数万。 后翁仲为北海相,吏周光能见鬼,署为主簿,使还致敬 于本郡县,因告光曰:“事讫,腊日可与小儿俱上冢, 去家经十三年,不躬烝尝,主簿微察知,相先君宁息, 会同饮食忻娱否?”往到于冢上,郎君沃酹,主簿俛伏 在后,但见屠者弊衣蠡结,踞神坐,持dao割肉,有五时 衣带青墨绶数人,仿徨阴堂东西□,不敢来前。光怪其 故,还至,引见,问之,乞屏左右,起造于膝前,白事 状如此。翁仲曰:“主簿出勿言。”因持剑上堂,问妪 :“女何以养此子?”妪大怒曰:“君常言儿体质声气 喜学似我,老公欲死,为作狂语。”翁仲具告之,曰: “祀祭如此,不具服,子母立截。”妪辞穷情竭,泣涕 具陈其故。时子年已十八,呼与辞决曰:“凡有子者, 欲以承先祖,先祖不享血食,无可奈何。”自以衣裘僮 仆车马迎取其女;女嫁为卖□子妇,后适安平李文思, 文思官至南阳太守。翁仲便养从弟子熙,为高邑令。神 不歆非类,明矣,安得养他人子乎?( 意林、书钞一四四、御览三六一、八八三、太平广记三 一七)

  拾补曰:“‘蠡结’即‘螺髻’ 。”案道藏本意林作“褴缕”。

  赵孝以父田禾将军任为郎,每告归,白衣步担。 尝从长安还,欲止邮亭;亭长闻孝当过,洒扫待之。孝 既到,长不肯内,因问曰:“
田禾将军子何时到?”孝曰:“寻到矣。”显宗皇帝 闻孝名,诏拜谏议大夫,迁卫尉。(广 博物志十六)

  器案:此全本后汉书赵孝传,疑 广博物志误引。

  将作大匠陈国公孙志节,有苍头地余年十七,情 性聪惠,仪状端正,工书疏。志节为户曹史,令地余归 取资用,因持车马亡去,到丹阳,自云姓王名斌,字文 高,遂留为诸曹史。志节拜扬州刺史,郡选曹史衣冠子 弟,皆出斌下,乃用之。斌乞屏左右,叩头涕洟,曰:“
斌即明使君地余也。”斌后为苍梧太守。( 类聚三五、初学记十九、御览四八二、五00、天中记 十九、广博物志十七)

  杨范,字文端,齐人。齐、宋之乱,母在贼中, 采椹藏于地,夜取之进母,如是非一。忽于地中得米十 斛,上有字云:“米十斛,赐孝子杨范,以资给母。” (御览四一一、天中记二四、五一)

   情遇(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作乐,所赁澣妇,自言知音, 呼之,搏髀援琴,抚弦而歌者三。其一曰:“百里奚, 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今日富贵忘我为。 ”其二曰:“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 鸡,今适富贵忘我为。”其三曰:“百里奚,百里奚, 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藜,搤伏鸡, 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问之,乃其故妻 ,还为夫妇也。(书钞一二八、乐府解 题、乐府诗集六0、事类赋十一、御览五七二、群书通 要乙二、古诗纪四)

  器案:又见汉书邹阳传注引应劭 。

  司农黄昌为蜀郡太守,得所失妇,便为正室,使 后妇下之。(通典八九虞眕议引)

  器案:后汉书酷吏传、书钞七六 引谢承汉后书、御览三七二引会稽典录,水经沔水下注 :“江水又东迳黄桥下,临江有汉蜀郡太守黄昌宅,桥 本昌创建也。昌时为州书佐,妻遇贼相失,后会于蜀, 复修旧好。”

  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亡失 其父,时俭三岁,弟才繦抱耳,流转客居庐里中,凿井 ,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 苍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 。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 助厨,窃言:“堂上老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 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诘其由 ,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 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痴,小儿曰越子,时 为县吏,为人所略卖。阿横右足下有黑子,右腋下赤志 如半栉。”母曰:“是汝公也。”因下堂相对啼泣:“ 儿妇前,为汝公拜。”即洗浴身,见衣被,遂为夫妇如 初。俭子历二千石刺史七八人。时人为之语曰:“庐里 诸庞,凿井得铜,买奴得公。”子孙羞之,言:“我先 人初居庐里者兄弟二人,家买奴得公尔。”( 类聚三五、白帖六、初学记十八、事类赋十、御览一八 九、四七二、五00、八三六、蒙求旧注下、合璧事类 外六一、天中记十七)

  蜀郡任嘉,年三四岁时,父腾,为诸生,于汉中 就师,有盗贼,道路断绝,蜀亦覆没,转客长沙,为州 郡吏;后嘉为长沙太守,腾为奏曹掾,默知嘉实其子也 ,嘉母语次谓嘉曰:“奏曹任掾,则汝父也,但差老耳 。”嘉曰:“天下岂独蜀有一任,夫人何以老更生邪意 ?”母曰:“咄,我守养汝数十年,无嫌讥,岂以垂没 更失计哉?顾实真父,不可弃捐。”后嘉问掾:“声音 何类太守?何州里邪?”掾曰:“本犍为武阳人,蓬转 流宕到此。”母察审谛,又识左耳前赘,因出抱持,对 之流涕。嘉自拔榻,歔欷哽咽。(御览 二五九、天中记三四)

  陈留太守泰山吴文章,少孤,遭忧衰之世,与兄 伯武相失,别二十年,后相会下邳市中,争计共斗,伯 武殴文章,文章欲报击之,心中凄怆,手不能举,大自 怪也,因投杖于地,观者咸笑之;更相借问,乃亲兄也 ,相持涕泣。观者复曰:“兄校弟,不得报兄。”向者 所笑,乃其义也。(御览五一六、八二 七、东坡物类相感志卷四、类林一下)

  器案:水经泗水注:“昔泰山吴 伯武,少孤,与弟文章相失二十余年,遇于县市,文章 欲殴伯武,心神悲恸,因相寻问,乃兄弟也。”

   辑事(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彭祖寿年八百岁,犹恨唾远。(御 览三八七)

  器案:楚辞天问王逸注:“彭铿 即彭祖,……至七百岁,犹曰:‘悔不寿,犹恨杖晚而 唾远。’”

  荆鳖令死,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得也。鳖令 至岷山下,已复生起,见蜀望帝,帝使鳖令凿巫山,然 后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如,以国禅与鳖令,为蜀王 ,号曰开明。(御览五六)

  拾补曰:“案:怪神篇虽有鳖令 事,而语不详,当别为一条。”器案:水经江水注一引 来敏本蜀论:“荆人鳖令死,其尸随水上,荆人求之不 得,鳖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者,杜宇 也,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 曰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巫山峡而蜀江不流,帝 使鳖令凿巫峡道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以 国禅,号曰开明。”又案:后汉书张衡传注、文选思玄 赋注、事类赋六、御览八八八、九二三引扬雄蜀王本纪 :“
荆人鳖令死,其尸流亡,随江水上 ,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为相。时玉山出水 ,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令决玉山,民得安处 。鳖令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 不如鳖令,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令即位, 号曰开明帝。”据此,则“巫山”当是“玉山”之误。 华阳国志蜀志言“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玉山即玉 垒山也。蜀中名胜记八:“金堂,峡口,相传鳖令所凿 。”读史方舆纪要:“金堂县,县东二十里,高山拱峙 ,河流其中,相传望帝鳖令所凿,宋转运使韩琦续修之 ,以通舟楫,亦曰峡口。”四川通志十从之。

  齐人不食而死也。(御览八四七 引檀弓黔敖事,注引风俗通此文)

  器案:愆礼篇言:“昔黔敖忽于 嗟来,然君子犹以为其嗟可去,谢可食。”亦本檀弓为 言。

  伯鱼之生适有馈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 字伯鱼。(御览九三五、事类赋二九)

  吴王夫差,大败齐于艾陵,还,诛子胥,取其身 流之江,抉其目东门,曰:“使汝视越之人吴也。”( 匡谬正俗八)

  吴王夫差羞见子胥,以帛幕面而死,故后人因之 制面衣,以为常则也。(事物纪原九、 事始)

  天下之女白,不如越溪之女肌皙。( 杜甫纳凉遇雨诗注)

  器案:杜甫壮游诗:“越女天下 白。”当亦本此。

  颍川张钦孟孝,吴、楚反,与亚夫常为前锋,陷 陈溃围,傍人观曰:“壮哉此君!”钦闻自矜,遂死军 。(御览三八六)

  汝南周勃,辟太尉清诏,使荆州。( 后汉书第五种传注、通鉴五四注)

  器案:第五种传:“永寿中,以 司徒掾清诏,使冀州。”李贤注引风俗通此文,并释之 曰:“盖三公府有清诏员,以承诏使也。”又范滂传: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

  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 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书积如丘山 ,传业浸众,枝叶繁滋,经说百万言,盖利禄之路然也 。(御览六0七)

  文选为范始兴求立太宰碑表注引 七略:“孝武皇帝敕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 书积如丘山。”此文本之。

  张仲春,武帝时人也,善雅歌,与李延年同时, 每奏新歌,莫不称善,然不知休息,终至于败亡,以谕 人之进退,当有节奏。(御览五七二)

  昭帝时,大官上食,羹中有发,切中有土,令丞 坐不谨敬,皆论。(御览八六一、天中 记四六)

  徐友兰曰:“疑‘饭’烂为‘切 ’。”

  昭帝时,蒙人焦贡为小黄令,路不拾遗。诏迁贡 ,百姓挥涕守阙,求索还贡;天子听增贡之秩千石。贡 之风化犹存,其民好学多贫,此其风也。( 广博物志十七)

  侯霸,字君房,为淮平大尹,政理有能名,及王 莽败,霸保固自守,卒全一郡。更始元年,遣使征霸, 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 愿乞侯复留期年”。民乃诫乳妇,勿复举子,侯君当去 ,必不能全。使者虑霸就征,临淮必乱,不敢授玺书, 而具以状闻。(天中记三四)

  器案:此后汉书侯霸传文,疑天 中记误引。

  案:明帝起居注:“上东巡泰山,到荥阳,有乌 飞鸣乘舆上,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贲王吉射中之,作辞曰:‘乌乌哑哑, 引弓射,洞左腋,陛下寿万岁,臣为二千石。’帝赐钱 二百万,令亭壁悉画为乌也。”(文选 赭白马赋注、初学记三0、御览七三六、九二0、天中 记五九)

  何敞为鬼苏珠娘按诛亭长龚寿。( 南村辍耕录十四)

  器案:搜神记十六、法苑珠林七 四引冤魂志亦载此事。御览一九四引谢承后汉书:“仓 梧广信女子苏娥,行宿鹊巢亭,为亭长龚寿所shaa及婢, 致富取财物埋置楼下。交址刺史周敞行部宿亭,觉寿奸 罪,奏之,shaa寿。”(列异传云:“鹄奔亭。”)则以 为周敞。

  陈龟迁京兆尹,民有疾病,则给医药,常使户曹 巡行。(书钞七六)

  东海王兴宗议曰:“晏平仲以齐君奢,故澣其朝 冠,振其鹿裘。”(御览八二六)

  颍川黄子廉者,每饮马,投钱于水中。( 初学记二七、御览一八九、四二六、八三六、事类赋十 、纪纂渊海四九、困学纪闻十八)

  拾补曰:“案愆礼卷载郝子廉事 ,绝相类,此云颍川黄子廉,唯姓不同耳,岂本一事, 而传者异与?”器案:渊海引此,与郝子廉过姊饭留钱 事,合为一条。

  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 华,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 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 者,名之为夭,菊华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司空王 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 县月送水三十斛,用之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瘳。 (类聚八一、初学记二七、御览五四、 九九六、锦绣万花谷后三八、事文类聚二九、合璧事类 别三九)

  器案:抱朴子内篇仙药,袭用此 文。

  袁汤卒时年八十六,有子十二人。( 后汉书袁安传注)

  光禄奉肸上戴就为主事。(后汉 书独行戴就传注)

  谢自然,女道士也,果州人,居金泉山,昼夜不 寐,忽有云气散漫,弥久仙去。(猗觉 寮杂记上)

  器案:谢自然,唐女道士,果州 南充人,韩愈诗集卷一有谢自然诗一首,刘商有谢自然 却还旧居诗,施肩吾有谢自然升仙诗,续神仙传、御览 六六二引三洞珠囊、太平广记五五引集仙录,俱言谢自 然为贞元时人,朱翌误记为风俗通文。

   阴教(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行媒始行明矣 。夫昏以昏时,而昏繇此;因以因娅,而因乎人。姻者 ,姻之始,媒者,姻之聚,所谓昏因姻媒如此。( 路史后纪二)

  器案:文有脱误,惜不得善本以 订补之。

  女娲,伏希之妹。(路史后纪二 )

  又案:广雅十三佳:“娲,女娲 ,伏羲妹。”说即本此。

  汉以八月算人,后家以金帛赂遗主者,以求入也 。(后汉书皇后纪注、通考帝系考四)

  列侯尚公主,国人尚翁主,以妻制夫,阳屈于阴 尔。(初学记十、御览一五四、纪纂渊 海八一、书林事类韵宝五三)

  器案:汉书王吉传:“汉家列侯 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 阴阳之位,故多女乱。”后汉书荀爽传:“今汉承秦法 ,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迷于干坤之道, 失阴阳之义。”

  六宫采女凡数千人。案采者,择也,天子以岁八 月,遣中大夫与掖庭丞相工,率于洛阳乡中阅视童女, 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长壮皎洁有法相者,因载入后 宫,故谓之采女也。(文选皇后纪论注 、慧苑华严经音义上)

  器案:后汉书皇后纪上:“汉法 ,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 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端丽 ,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迺用登御。”通典 三四文同,即用风俗通也。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 皇后,讳妠,……永建三年,与姑俱选入掖庭,时年十 三,相工茅通见后,惊,再拜贺曰:‘此所谓日角偃月 ,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其事正可取证此事。

  易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谓嫁娶之 礼曰归,归其妹于诸侯,亨终吉也。( 初学记十)

  拾补曰:“亨、享通。”

  周礼媒氏,因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冰泮鸣雁, 于是乎合。(事类赋八)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岁华纪丽三)

  两袒。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 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 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 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类聚四0、御览三八二、类说三六、天中记十八) 

   辨惑(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俗有不□□语,谓之东野之言。( 文选陈孔璋答东阿王笺集注陆善经引)

  器案:□□疑“经之”二字,东 野之言,即指齐东野人之语,见孟子万章上。

  积习而成,不敢独否。(文选王 文宪集序注)

  子不以从令为孝,后主固宜是革,浸以为俗,岂 不谬哉!(文选王融策秀才文注)

  器案:十反篇“豫章太守汝南封 祈武兴、泰山太守周乘子居”条,应劭案有“子不以从 令为孝”语。

  传曰:“后稷冬垦田,流汗而种,田不生者,人 力非不至,天时不与。(御览三八七)

  器案:汉书李寻传:“设上农夫 而欲冬田,肉袒深耕,汗出种之,然犹不生者,非人心 不至,天时不得也。”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务剧力不暇供,乃引□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 土人也,贫贱者□人也。(御览七八、 三六0、事物纪原一、广博物志九)

  拾补云:“‘力’一作‘劣’。 ”

  上古之时,草居露宿,冬则山南,夏则山北。( 意林)

  钱大昕曰:“‘上古’二句,亦 见后‘无恙’条。然马氏先引此条,后引‘无恙’云云 ,不相连属,故别出之。”

  无恙。俗说:恙,病也。凡人相见,及通书问, 皆曰无恙。谨案:易传:“上古之世,草居露宿。”多 被此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恙,噬人虫也,善入人腹,食人心,人每患苦 之,故俗相劳问者云无恙,非为病也。( 匡谬正俗八、类聚七五、史记刺客列传索隐、意林、御 览三七六、七三九、通鉴纲目集览三四)

  器案: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一引 作“恙,俗说:疾也,曰无恙疾邪?世俗相承,谓病轻 为微恙”。“微恙”之说,当是附益。戴埴鼠璞下:“ 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岁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晋顾恺之与殷仲堪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隋日 本遣使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风俗 通云:‘恙,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相劳问 曰无恙。’神异经云:‘北大荒中有兽,咋人则病,名 曰●。●,恙也,常入人室屋,黄帝shaa之。’北人无忧 病谓无恙。苏氏演义亦以无忧病为无恙,恙之字同。或 以为虫,或以为兽,或谓无忧病,广干禄书兼取忧及虫 ,事物纪原兼取忧及兽。予看广韵,其义极明,于恙字 下云:‘忧也,病也,又噬虫善食人心也。’于●字云 :‘●兽如师子,食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豹及人。’是●与恙为二字,合 而一之,神异经诞矣。”

  俗说:膊,阔大脯也。案:泰山博县十月祠泰山 ,膊阔一尺,长五分。(书钞一四五)

  器案:山泽篇言祀泰山有福脯。

  祝阿不食生鱼。俗说:祝阿凡有宾婚吉凶大会, 有异馔饭食,自极至蒸鱼也。(书钞一 五一)

  俗说:人饮如犊。人饮酒无量如犊也。( 书钞一四八)

  菟髌。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曰幸,赏 以寒酒。幸者,善祥,令人吉利也。或说:食菟髌者, 令人面免生髌,露见丑恶,今觉得之,嘉不为己疾也。 谨案:尚书:“夏禹始作肉刑。”则天象而慎其过,故 穿逾盗窃者髌。髌者,去其髌骨也。逮至暴秦,乱狱纠 纷,烹俎车裂抽胁,黔首穷愁,饮泣永叹。凡人食得菟 髌,以为佳瑞,物类相感,冀全己之髌也,所以有赏耳 。(类聚五、书钞一五五、白帖一、初 学记二九、御览三三、六四八、九0七、事类赋三三、 岁时广记三九、书林事类韵会一00)

  器案:白帖“正旦”作“正祖” 。

  元日食鸡子一枚,以炼形也。( 岁时广记五)

  器案:岁华纪丽一、御览二九引 周处风土记:“元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炼形。”御 览二九、岁时广记五又引庄子:“乃有鸡子五熏炼形。 ”注:“正旦皆当生吞鸡子一枚。”今庄子无文,盖出 庄子五十二篇本、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所谓“汉志‘庄 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诡诞, 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者也。

  元日饮桃汤及柏叶酒。(岁时广 记五)

  器案:御览二九、岁时广记五引 荆楚岁时记:“元旦服桃汤。桃者,五行之精,能厌伏 邪气,制御百鬼。”

  呼鸡曰朱朱。俗说:鸡本朱氏翁化而为之,今呼 鸡皆朱朱也。谨案:说文解字:“喌,二口为讙,州其 声也,读若祝。”祝者,诱致禽畜和顺之意,喌与朱音 相似耳。(齐民要术六、兼明书五、初 学记三0、御览九一八、事类赋十八、野客丛书十一、 事文类聚后四六、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戊七、纪纂渊海 九七、群书通要庚七)

  呼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为李耳。俗说: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本南郡中庐李氏公所化为 ,呼李耳因喜,呼班便怒。(御览八九 一、事类赋二0、天中记六0)

  器案:方言八:“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陈、魏、 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 耳。”郭注:“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食物值耳即止,以触其讳故。”

  肃肃,虾蟆掉尾。俗说:虾蟆一跳八尺,再跳丈 六,从春至冬,袒裸相逐,无他所作,掉尾肃肃。谨案 :虾蟆既处水中,其尾又短,正使能掉之,岂能肃肃乎 ?原其所以,当言夏马。夏马患蝇蚋,掉尾振击,常肃 肃也。虾蟆、夏马音相似。(类聚九三 、御览九四九、类说三六、天中记五五)

  器案:天中记“至冬”作“至夏 ”。又董仲舒葬下马陵,俗呼为虾蟆陵,音近之讹,与 此正复相似。

  户律:汉中、巴、蜀、广汉,自择伏日。俗说: 汉中、巴、蜀、广汉,土地温暑,草木早生晚枯,气异 chinazhongguo,夷、狄畜之,故令自择伏日也。谨案:汉书:高 帝分四郡之众,用良、平之策,还定三秦,席卷天下。 盖君子所因者本也,论功定封,加以金帛,重复宠异, 令自择伏日,不同于凡俗也。(类聚五 、白帖一、岁华纪丽二、御览三一、事类赋四、岁时广 记二五、书林事类韵会八八、天中记五)

  器案:户律“诸郡自择伏日”, 至魏时始改,见晋书刑法志引魏新律序。

  赤春。俗说:赤春从人假贷,皆自乏之时。或说 :当言斥春,春旧谷已□,新谷未登,乃指斥此时,相 从假贷乎?斥与赤,音相似耳。谨案:诗曰:“春日迟 迟,卉木萋萋。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月令:“衣青 衣,服苍玉。”尔雅云:“春曰青阳。”凡三春时,不 得服赤也。今里语曰相斥触,原其所以,言不当触春从 人求索也。(玉烛宝典一、御览二0)

  器案:触春,犹程晓之言触热也 。

  夏至着五彩,辟兵,题曰游光。游光,厉鬼也, 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避五兵也。案:人取新断织系 户,亦此类也。谨案:织取新断二三寸帛,缀着衣衿, 以己织缣告成于诸姑也。后世弥文,易以五彩。又永建 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 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复增题之,冀以脱 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着后缣二寸许,系户上,此其 验也。(书钞一五五、玉烛宝典五、岁 时广记二四、御览二三、八一四、合璧事类前十六、广 博物志四、天中记五)

  器案:淮南说林:“曹氏之裂布 ,蛷者贵之。”高注:“楚人名布为曹。今俗间以始织 布系着其旁,谓之曹布,烧以傅蝫蛷则愈,故蛷者贵之 。”潜夫论浮侈篇:“或裂拆缯彩,裁广数分,长各五 寸,缝绘佩之;或纺彩丝而縻,断截以绕臂:此长无益 于吉凶,而空残灭缯丝,萦悸小民。”所说盖与此相类 。文选东京赋:“殪野仲而歼游光。”注:“野仲、游 光兄弟八人,恒在人间作怪也。”案:野仲即风俗通之 野重。后汉书马融传:“捎罔两,拂游光。”注:“游 光,神也,兄弟八人。”

  五月五日,赐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 类聚四、初学记四、御览八一四、事类赋十、纪纂渊海 二、岁时广记二一)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 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 命人不病温。又曰,亦因屈原。(类聚 四、书钞一五五、初学记四、御览三一、事类赋四、岁 时广记二一、事物纪原八、锦绣万花谷后四、事文类聚 前九、书林事类韵会五四、群书通要甲七、古今事物考 一、天中记五)

  器案:御览三一、岁时广记二一 、事物纪原又引云:“五月五日,集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缯,辟兵。余 问服君,服君曰:‘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zhoongyaang,襞 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蚕功也。织麦●悬于门,以示农 工成,转声以襞为辟兵耳。’”卢文弨、钱大昕以下诸 家辑风俗通佚文者,俱收入此条。今案:此非应劭之言 ,乃裴玄之语也。玉烛宝典五引裴玄新言:“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缯谓 之辟兵。服君云:‘襞方以缀腹前,示养蚕之功也。又 织麦●,同日俱成,以悬于门,彰收麦也。谓为辟兵, 声之误。’”岁华纪丽二、天中记五引此俱作裴玄新语 ,今从之。新语、新言互出,盖传钞之误;服君,天中 记作伏君,古通。裴玄新言中,率多与河南服君问答之 语,今所见玉烛宝典一、岁华纪丽一、御览二九各另引 有“以问河南伏君”之言,则信乎其为裴玄新言之书也 。

  八月一日是六神日,以露水调朱砂蘸小指,宜点 灸,去百疾。
天中记五)

  器案:岁华纪丽三、天中记五引 荆楚岁时记:“八月一日以朱墨点小儿,名为天灸,以 厌病也。”

  八月秋穣,可以shaa瓠,取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泽而坚,类从以为 瓠死烧穣,瓜亡煮漆,即此是也。今俗畜瓠之家不烧穣 ,种瓜之家不焚漆。俗说:家人烧黍穣,则使田中瓠枯 死也。(御览九七九、埤雅十六、天中 记四六)

  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间,遁丛薄中 ,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为必无人,遂得脱 ,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人也。谨案:少皞 氏官五鸠,鸠民者,聚民也。周官罗氏:“
献鸠养老。”汉无罗氏,故作鸠杖以扶老。( 水经济水注、类聚九二、玉烛宝典一、御览七一0、九 二一、太平寰宇记五二、避暑录话上、林下偶谈一、木 笔杂钞上、天中记四八、五九)

  器案:御览二九引三齐略:“荥 阳有免井,汉沛公避项羽追,逃于井中,有双鸠集其上 ,人云沛公逃入井,羽曰:‘井中有人,鸠不集其上。 ’遂下道,沛公遂免难。后汉世元日放鸠,盖为此也。 ”太平广记一三五、说郛二五引殷芸novelxiaoshuo:“荥阳板渚 津原上有厄井,父老云:‘汉高祖曾避项羽于此井也, 为双鸠所救。故俗语云:汉祖避难时,隐身厄井间,双 鸠集其上,谁知下有人。’汉朝每正旦辄放双鸠,或起 于此。”说与此异。又汉书高纪上:“与楚战荥阳南京 、索间。”应劭注曰:“京,县名,今有大索、小索亭 。”

  禹入裸国,欣起而解裳。俗说:禹治洪水,乃播 入裸国,君子入俗,不改其恒,于是欣然而解裳也。原 其所以,当言皆裳。裸国,今吴郡是也,被发文身,裸 以为饰,盖正朔所不及也,猥见大圣之君,悦禹文德, 欣然皆着衣裳也。(御览六九六、天中 记四七)

  众口铄金。俗说:有美金于此,众人咸其诋訾, 言其不纯,卖金者欲其必售,固取锻烧以见真,此为众 口铄金。(类聚六三、史记邹阳传索隐 、御览八一一、事文类聚别二一、纪纂渊海五0、群书 通要丙七、天中记五0)

  器案:国语周语下、战国策魏策 上、鬼谷子权篇、新语辨惑篇、史记张仪传、邹阳传、 汉书中山靖王传、邹阳传、楚辞九章惜诵、论衡言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篇 ,并有“众口铄金”语。

  众心成城。俗说:人同心者,可共筑起一城;同 心共饮,雒阳酒可尽也。(类聚六三)

  器案:国语周语下:“伶州鸠引 谚曰:‘众心成城。’”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 败,其固如城也。”

  钱dao。俗说:害中有利,利旁有dao,言人治生, 卒多得钱财者,必有dao剑之祸也。案汉书曰:“王莽造 大钱,作契dao、错dao、五铢钱,凡四品并行,故称钱dao 也。”(事类赋十、御览八三六)

  器案:“案汉书曰云云”,御览 跳行另起,拾补以下诸辑本遂失之。“五铢钱”原作“ 错铢钱”,今从汉书食货志下改正。

  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 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谨案:百家书: “宋城门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 悉露见,但就取之,喻恶之滋,并中伤良谨也。”( 类聚八0、九六、意林、广韵五支、事类赋八、御览八 六九、九三五、太平广记四六六、类说三六、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线上 、群书通要丁六、通鉴注梁纪十六)

  器案:汉书艺文志诸子略novelxiaoshuo: “百家,百三十九卷。”应劭所引,当即其书。淮南说 山篇:“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惮。”

  俗说:鸱白日目无见,常隐丘藂之间,亦深窜墙 穴之内,因无得见兔鼠之无遗失于人屋下庭中。鸱贪鼠 残奸邪,众所憎疾,有此异者,令人死亡也。( 书钞一五八)

  器案:鸱,鸱俗字,见龙龛手鉴 卷二鸟部。

  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 ,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其痴騃不足也。 凡靳不施惠者曰夜籴。(御览四九0、 七三九、八二八)

  俗说:齐人有空车行,鲁人有负釜者,便持釜置 车中,行二三百里,临别,取釜,各不相问为谁;后车 家系狱当死,釜主径往募人取之,穿壁未达,曰:“极 哉!”车者怒,不肯出,釜主惭,欲与俱死。明日,主 者以事白齐君,齐君义而原之。(意林 、御览四二一、七五七、永乐大典一四九一二、天中记 二六)

  俗说:有功得赐金者,皆黄金也。谨案:孙子兵 书:“日费千金。”千金,百万钱也,陈平谏楚千金, 赠二疏五十斤,并黄金也。或云:一金亦是一万钱也。 (意林、御览六三三)

  钱大昕曰:“‘谏’即‘闲’字 ,古通用。”钟山札记三说同。

  咸如炭。俗说:咸亦与热正等,炭火不可以入口 ,人食得大咸,亦吐之。谨案:东海朐人,晓知盐法者 ,云:搅盐木多日,每燋黑如炭,非谓灶中火炭也。( 御览八六五)

  酢如蓂荚。谨案:孝经说:“古太平,蓂荚生阶 ,其味酸,王者取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 意林、御览八六六、八七二)

  顾櫰三曰:“案诗正义尚有‘涩 如杜,苦如薏’,皆汉时里语也。”器案:御览八七三 引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于地,则蓂荚生。”汉人 称经纬为经说,此亦一证。

  俗说:□马啖宾客。宴食已阙,主意未尽,欲复 饮酒,余无所施,更出脯鲝,椒姜盐豉,言其速疾如□ 马之传命。(书钞一四二、御览八四九 )

  案:方言:“豚,猪子也。”今人相ma曰孤豚之 子,是也。(文选答客难注)

  凡人相ma曰死驴,丑恶之称也。( 事文类聚后三八)

  俗说:大饿不在车饭。谓正得一车饭,不复活也 。或曰: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案:吴郡名酒杯为 ●,言大饿人得一●饭,无所益也。宁相六,不守熟。 案:蒸饭更泥谓之馏,音与六相似也。( 书钞一四四、御览四八六、八五0)

  钱大昕曰:“●字见方言、广雅 ,曹宪音又音反。”拾补云:“
‘更泥’,疑当从说文作‘气流’ 。”

  瘦马不能度绳。俗说:马羸不能度绳索,言其极 也。或云:不能度菜畦塍也。谨案:齐有绳水,裁广三 四步,言马之疲,乃不能度此水耳。( 类聚九三、御览八九七)

  器案:“绳水”疑当作“渑水” 。

  shaa君马者,路旁儿也。俗说:长吏食厚禄,刍稿 肥美,马肥希出,路旁小儿观之,却惊致死。案:长吏 马肥,观者快马之走骤也,乘者喜其言,驱驰不已,至 于瘠死。(类聚九三、御览八九七)

  器案:通志乐略一,张敞为京兆 条,文全同,汉书张敞传无文。

  卖牛者勿握角,令不售。案:恐触人,故人不敢 取也。(意林、事类赋二二、御览八九 九)

  月与星并无光,日照之,乃光耳。如以镜照日光 ,则影见壁,月初光见西方,月望后光见东北,一照也 。(御览六)

  案:御览四引刘向七略:“京房 易说云:‘月与星至阴也,有影无光,日照之乃有光, 喻如镜照日即有影见。月初,光见西方,望已后,光见 东者,日所照也。’”案:“刘向”当作“刘歆”。

  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亦喘之矣 。(事类赋一、御览四、苏轼南禅长老 和诗不已故作六虫篇答之王注、埤雅二0、事文类聚前 二、天中记一)

  器案:世说新语言语篇:“满奋 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注:“今之水牛,唯 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 一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

  桑车榆毂,声闻数里。俗说:凡人揉桑作车,又 以榆为毂,牢彊朗彻,声响乃闻数里。( 类聚八八、书钞一四一)

  俗云:乱如蕴者,粪除不洁,艸芥集众,火就烧 之,谓之蕴,言其烟气缊缊,取其希有淆乱。( 御览八七一)

  案:里语:“厚哉鲍、管,探肠案腹。”不清然 尚不盥,何共财而生喜怒也。(御览三 九五)

  今宴饮大会,皆先黍臛。(书钞 一四0、御览八五0)

  铃柄施悬鱼,鱼者,欲君臣沈静,如鱼之入水, 不可复得闻见也。(御览三三八)

  器案:芝田录:“钥必以鱼者, 取其不瞑目,守夜之意。”

  谨案:诗曰:“手如柔荑。”荑者,茅始熟中穣 也,既白且滑。(御览九九六、敬斋古 今黈拾遗四)

   嘉号(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 形,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西首而东 尾。以南方之宿象鸟,故谓之朱鸟七宿者也。( 草堂诗笺二四)

  风者,天地之号令,谴告人君,风而靡者也。( 书钞一五一)

  器案:论衡感虚篇:“夫风者, 气也,论者以为天地之号令也。”后汉书蔡邕传:“上 疏曰:‘风者,天之号令,所以教人也。’”注:“翼 氏风角曰:‘风者,天之号令,所以谴告人君也。’”

  风或清明,来久长,不摇树木枝叶,离地三二丈 者,此有龙德在其下。风或清明,不及地二三尺者,此 君子之风也。(类聚一、御览九、广博 物志三、天中记二)

  狂风曰颲,凉风曰浏,微风曰飉,小风曰飕,小 风从孔来曰●。(初学记一、御览九、 事文类聚前二、合璧事类前二、广博物志三)

  器案:事文类聚以下三书引“浏 ”作“飗”,“飉”作“●”。

  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又有霖霪,号 为梅雨,沾衣服,皆败黦。(事类赋二 六、御览九七0、岁时广记二、合璧事类别四一、海录 碎事一)

  积冰曰凌,壮冰曰冻,冰流曰澌,冰解曰泮。( 初学记七、御览六八、事文类聚前五、纪纂渊海二、合 璧事类前四、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甲一、群书通要甲五 )

  器案:吕氏春秋十一月纪:“仲 冬之月,冰益壮。”说文水部:“澌,流冰也。”

  言人清高,如冰之洁。(文选汉 高祖功臣颂注)

  夫火者,南方阳,光辉为明,圣人向之而治取其 象也。(初学记二五、锦绣万花谷续八 )

  马称匹者,俗说:相马比君子,与人相匹。或曰 :马夜行,目明照前四丈,故曰一匹。或说:度马纵横 ,适得一匹。或说:马死卖得一匹帛。或云:春秋左氏 说:“诸侯相赠,乘马束帛。”束帛为匹,与马相匹耳 。(类聚九三、史记货殖列传索隐、御 览八一八、八九七、类说三六、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卷 十七沙苑行王洙注、又分门集注杜诗沙苑行、事文类聚 后三八、天中记五五、古今事物考八)

  钱大昕曰:“文心雕龙指瑕篇云 :‘周礼井赋,旧有匹马,而应劭释匹,或量首数蹄, 斯岂辨物之要哉?原夫古之正名,车两而马匹,两称自 以并耦为用:盖车贰佐乘,马俪骖服,服乘不只,故名 号必双,名号一正,则虽单为匹矣。匹夫匹妇,亦配义 也。夫车马小义,而历代莫悟,况钻灼经典,能不谬哉 ?”器案:货殖列传索隐引韩诗外传:“孔子与颜回登 山,望见一匹练,前有蓝,视之果马。马光景一匹长也 。”此为度马纵横适得一匹之证。汉书食货志:“布长 四丈为匹。”说文:“匹,四丈。”

  车一两,谓两两相与为体也。原其所以言两者, 箱辕及轮,两两而耦,故称两耳;犹屦有两只,亦称为 两,诗云:“葛屦五两。”即其类也。( 尚书牧誓正义、诗齐风南山正义、史记货殖列传正义、 类聚七一、御览七七三、七七六、通鉴注周纪四、又汉 纪三三)

  车有两轮,马有四匹,故车称两,马称匹。( 诗召南鹊巢正义)

  黄帝战蚩尤于涿鹿,常有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云气,金枝玉叶, 止于帝上,因作华盖。(事文类聚续二 五、合璧事类外六0)

  器案:古今注上:“华盖,黄帝 所作。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云气,金枝玉叶 ,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武王伐纣,大风折盖,遂为曲盖。( 合璧事类外六0)

  器案:古今注上:“曲盖,太公 所作。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而制曲 盖焉。”

  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或云乐车,乘牛马者, 锉斩饮饲达曙,今乘者虽为劳极,然入传舍,偃卧无忧 ,故曰乐车;无牛马而能行者,独一人所致耳。( 书钞一四0、后汉书赵熹传注、御览七七五、通鉴注晋 纪二0)

  北俗三牛为一具,以备一犁。( 陈士元俚言解二)

  鎌dao自葵,积刍荛之效。(御览 七六四)

  拾补云:“‘自’疑‘刈’。”

  刻苇伤盗为gunqi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qi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qiang。(御览三五四)

  合绳为纠。(史记贾生传索隐)

  仗者,dao戟之总名也。(慧苑音 义下)

  器案:慧苑音义中两引俱作“风 俗记”,此从卷下所引,卷下亦两引也。

  匕首,其头类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也。( 史记邹阳传索隐、通鉴释文一、五、十二、二六)

  器案:文选邹阳狱中上书注、史 记黄善夫本引作“通俗文”。御览六九二引周迁舆服杂 事曰:“应仲远云:‘昔荆轲逐秦王,其后谒者持匕首 以备不虞,从此侍官执dao剑,汉高祖偃武修文,始制手 板代焉。’”

  矛长八尺谓之□。(书林事类韵 会九二)

  白鹇,古弓名。(御览三四七、 困学纪闻十三、广博物志三二)

  柘材为弓,弹而放快。(御览九 五八)

  器案:此疑是正失篇“乌号弓” 下佚文。

  耳珠曰珰。(书钞一三五、御览 七一八)

  任大椿曰:“书钞、御览引此皆 作‘风俗通’,乃‘通俗文’之误。”

  火斗曰尉。(广韵八未)

  器案:御览七一二引通俗文:“ 火斗曰●。”都穆铁网珊瑚十一汉熨斗条云:“或曰刁 斗,非也。刁斗受一斗,昼炊饮食,夜持以行,如锁鋗 而无缘,此器颇与今之所谓熨斗者无异,盖伸帛之器耳 。”

  织毛褥谓之□□。(广韵十虞、 礼部韵略十虞、押韵释疑十虞、学林八、苏轼游灵隐寺 得来诗复用前韵施注、急就篇补注二)

  丸毛谓之踘。(御览七五四)

  钱大昕曰:“以上四条,疑出服 虔通俗文。”

  笈,学士所以负书箱,如冠籍箱也。( 御览七一一)

  钱大昕曰:“题云‘风俗记’。 ”

  两角曰菱,四角曰芰,总谓之水栗。( 增修校正押韵释疑十六蒸、五窴)

  橙皮可为酱齑。(御览九七一)

  酱成于盐而咸于盐,夫物之变,有时而重。( 类聚七二、书钞一四六、白帖五、御览八六五、天中记 四六)

  菖蒲放花,人得食之,长年。( 御览九九九、事文类聚后三二、合璧事类别五五、群书 通要庚五、天中记五三)

   徽称(苏颂所见意林引有此篇)

  丞者,承也;相者,助也。(类聚 四五)

  器案: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注:“ 应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汉武帝讳彻,改曰通侯,或曰列侯。秦时,六国 未平,将帅皆家关中,故称关内侯。通侯,言其功大, 通于王室。列者,言其功德列箸,乃飨爵也。( 御览一九八)

  拾补曰:“‘箸’,古‘着’字 。”案:汉书高纪下注、文选奏弹曹景宗注、奏弹王源 注、报孙会宗书注引应劭曰:“通侯,旧曰彻侯,避武 帝讳曰通侯,通亦彻也。通者,言其功德,通于王室也 。”

  御史中丞,旧持书御史也。(御 览二二六)

  三公一岁共食万石。(通典职官 二、通考职官二)

  器案: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 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应劭注曰:“师,训也 ;傅,覆也;保,养也。”师古曰:“汉制,三公号称 万石,其俸,月各二百五十斛谷。”

  案:秦昭王太后始临朝也。牧守长不宜数易。案 :尚书有考绩,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 年有成。”子产从政三年,民乃歌之。贤圣尚须渐进, 况中才乎?数易,岂不纷错道路也?( 意林)

  此条,拾补分为二条。周广业曰 :“此条上下当有阙文。”

  巴吾县者,宋杂陈、楚地,故梁国宁陵种龙乡也 ,今其都尉印文曰种龙。(锦绣万花谷 后三六)

  尚书御史台,皆以官仓头为史,主赋舍,凡守其 门户。(续汉书百官志三注)

  有秩,则田间大夫,言其官裁有秩耳。( 续汉书百官志五注、大事记解题三、通鉴注周纪五)

  啬者,省也;夫,赋也;言消息百姓,均其役赋 。(续汉书百官志五注、急就篇补注四 、通鉴注汉纪五、又汉纪四四)

  器案:后汉书第五伦传:“为乡 啬夫,平徭赋,理怨结,得人欢心。”

  乘者,单夫之高爵。(书钞四八 )

  器案:此盖指公乘。

  大夫衣凑带,不为正卫。(书钞 四八)

  古制本无奴婢,奴婢皆是犯事者,或原之。奴者 ,劣;婢者,卑陋;臧者,被臧罪,没入为官奴婢;获 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类聚三 六、白帖六、意林、初学记十九、御览十九、翻译名义 集二、净土音义二、李壁王荆文公诗注二、合璧事类前 五四、群书通要乙九)

  器案:汉书司马迁传注引应劭曰 :“扬雄方言云:‘海、岱之间,ma奴曰臧,ma婢曰获 ,燕之北郊,民而□婢谓之臧,女而妇奴谓之获。’”

  易云:“利见大人。”大人与圣人,其义一也。 (意林)

  圣者,声也,通也,言其闻声知情,通于天地, 条畅万物,故曰圣也。(类聚二0、唐 写本唐韵卌七劲、广韵四十五劲、天中记二四)

  器案: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圣人篇:“圣人者 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 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 神合吉凶云云。”又案:左传文公十七年:“葬我小君 声姜。”公羊作“圣姜”,古今人表卫声公,索隐作“ 圣”,则二字同声通用。

  贤者,坚也,坚中廉外。(御览 四0二)

  论语曰:“君子上达。”臧孙纥曰:“后有达者 ,将在孔丘乎。”(意林)

  周广业曰:“此左传孟僖子述臧 孙之言,以明今之达者将在孔子,非全是臧孙言也。”

  儒者,区也,言其区别古今,居则玩圣哲之词, 动则行典籍之道,稽先王之制,立当时之事,纲纪国体 ,原本要化,此通儒也。若能纳而不能出,能言而不能 行,讲诵而已,无能往来,此俗儒也。( 后汉书杜林传注、又贾逵传注、通鉴注汉纪十九)

  章帝时,以贾逵为通儒,时人语曰:“问事不休 贾长头。”(意林)

  礼云:“群居五人,长者必异席。”今呼权贵作 长者,非也。
意林)

  春秋之末,郑有贤人者着书一篇,号郑长者,谓 年长德艾,事长于人,以之为长者也。( 翻译名义集二、慧苑音义下、净土音义一)

  器案:韩非子外储右上,两引郑 长者言,又难二引郑长者言,汉书艺文志道家:“郑长 者一篇。”本注:“六国时,先韩子,韩子称之。”师 古曰:“别录云:‘郑人,不知姓名。’”

  管子云:“先生施教,弟子则之。”非知古之道 ,是师者之称。诸生,弟子学者非一,故曰诸。先生者 当如醒,学者譬如醉,言生俱醉,独有醒者。( 意林)

  钱大昕曰:“‘非知古之道,是 师者之称’,此二语疑有讹,大意谓古者以先生为师之 称也。”周广业曰:“韩诗外传:‘古之谓知道者曰先 生,何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冥于得失,眊 眊乎其犹醉也。’应氏语盖本此,而文有脱误,不可强 解。”器案:钱说未审,此文以为师者之称,非知古之 道而已,周引韩诗外传解之,是也,文见韩诗外传六, 贾子新书先醒篇说同。

  祭酒,礼云:“饮酒必祭,尊其先也。”孙卿在 齐,最是老师,故三称祭酒。(意林)

  周广业曰:“‘老师’,旧作‘ 师老’,据史记及类聚改。御览作‘孙卿在齐襄时,最 是老师,三为祭酒’。”又曰:“‘三称祭酒’之‘称 ’当作‘为’,史记索隐云:‘择席中之尊者当祭酒也 ,后因以为官名,吴王濞为刘氏祭酒是也。’”器案: 史记淮南王安传集解引应劭曰:“礼,饭酒必祭,示有 先也。故称祭酒,尊也。”本书穷通篇亦言荀卿三为祭 酒事。

  士,诗云:“殷士肤敏。”髦士俊秀,雅士博达 ,列士有不易之分,处士隐居放言。( 意林、文选曹子建杂诗注、又补亡诗注、又鹦鹉赋注、 又酒德颂注、草堂诗笺二三)

  器案:汉书异姓诸侯王表注引应 劭曰:“孟轲云:‘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 ’”又案:“列”一作“烈”。

  易曰:“师贞,丈人吉。”非徒尊老,亦须德行 先人也。传云:“杖德莫如信。”言其恩德可信杖也。 (意林、后山诗注一)

  卢文弨曰:“案左传无‘德’字 ,此所说亦别解。”案:左传见襄公八年。

  礼云:“十尺曰丈,chengren之长也。”里语:“八 尺男子。”夫者,肤也,言其知能肤敏弘毅也,故曰丈 夫。(意林、杜甫徐卿二子歌集千家注 )

  论语曰:“匹夫匹妇。”传曰:“一昼一夜成一 日,一男一女成一室。”案:古人男女作衣用二匹,今 人单衣,故言匹夫。(意林)

  周广业曰:“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庶人称 匹夫者,匹,偶也,与其妻为偶,阴阳相成之义也。一 夫一妇为一室,如chengren不当使男女过时,无正偶也。’ 论语曰:‘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赵岐孟子注:‘匹夫 ,一夫也。’文心雕龙云:‘古名车以两、马以匹者, 车贰佐乘,马匹骖服。服乘不只,故名号必双,由是虽 单,亦名匹矣;匹夫匹妇,犹此义也。’案:古者,士 以上皆有妾媵,虽庶人无之,夫妇合而成家,故举匹为 名,因之呼单丁只妻亦云匹。”器案:引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见爵篇 。

  夫人当龙变云起,不系乡里;若止系风俗,见善 不徙,故谓之俗人。(意林)

  “起”上原脱“云”字,周广业 曰:“疑脱‘云’字,汉书叙传:‘云起龙襄,化为侯 王。’”今据补正。又道藏本意林,“夫”字上接上条 末“匹夫”为一条。

  礼言:“简不肖。”案:生子鄙陋,不似父母, 曰不肖。(意林、文选报任少卿书注)

  器案:汉书刑法志:“夫人宵天 地之□。”注:“应劭曰:‘宵,类也,头圜象天,足 方象地。’师古曰:‘宵义与肖同,应说是也。故庸妄 之人,谓之不肖,言其状□,无所象似也。□,古貌字 。’”

  方言:“人不事事而放荡,谓之无赖。”不可恃 赖也。犹高祖谓太上皇云:“大人以臣无赖也。”( 意林)

  器案:汉书高纪下:“始大人常 以臣亡赖。”注:“应劭曰:‘
赖者,恃也。’”

   心政及其它(苏颂所见意林引有 心政篇。别有无所比附者,缀于其次。)

  天地遵化。(书钞十、御览七七)

  器案:书钞“遵”作“尊”。

  易说:“天先春而后秋,地先生而后凋,日月先 光而后幽,是以王者则之,亦先教而后刑。三皇结绳, 五帝画象,三王肉刑,五霸黠巧,此言步骤稍有优劣也 。”(御览七七、天中记一一)

  拾补曰:“‘黠巧’二字疑。”

  大禹阙百品之羞,而菲庖厨;殷汤寐寝黄屋,驾 而乘露舆。(御览四三一、天中记二七 )

  拾补曰:“‘阙’疑。”案:论 语泰伯篇:“禹……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

  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厚,所顾盼若以亲密也。( 文选嵇叔夜赠秀才入军诗注)

  器案:十反篇:“惟颜之厚,薄 而俗矣。”

  汉书注:“沛人语初发声皆言其。其者,楚言也 ,高祖始登帝位,教令言其,后以为常。”( 史记高祖本纪集解)

  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gguuoojiia之为 强弱也。建武之初军役亟动,牛亦损耗,农业颇废,米 石万钱,天爱斯民,扶助圣主,事有征应,于是旅谷弥 望,野茧被山。(类聚八五、御览八三 七、天中记四五)

  丁壮小犊,跳梁弄角,饮水数石,生刍十束,当 风路夜,至死不曲。(御览八九九)

  拾补曰:“‘路’、‘露’通。 ”器案:此疑是易林文,而御览误引,或应劭引用其文 ,而御览佚其通之之文也。今本易林家人之震云:“黄 牛骍犊,东行折角,云云。”艮之屯云:“蹇牛折角, 不能载角,云云。”文俱与此相似。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类聚八 五、事类赋二四、御览九九五)

  器案:荀子劝学篇:“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此文本之。文又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说苑谈丛、论衡程材、率性二篇。

  舟漂泛似散莲花。(书钞一三七 )
 
 
 

附录

   范晔后汉书应劭传

  劭字仲远,少笃学,博览多闻,灵帝时,举孝廉, 辟车骑将军何苗掾。中平二年,汉阳贼边章、韩遂,与 羌胡为寇,东侵三辅,时遣车骑将军皇甫嵩西讨之,嵩 请发乌桓三千人。北军中候邹靖上言:“
乌桓众弱,宜开募鲜卑。”事下四府,大将军掾韩卓 议,以为“乌桓兵寡,而与鲜卑世为雠敌,若乌桓被发 ,则鲜卑必袭其家,乌桓闻之,当复弃军还救,非唯无 益于实,乃更沮三军之情;邹靖居近边塞,究其态诈, 若令靖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劭驳之曰:“
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之帅,庐落之居, 而天性贪暴,不拘信义,故数犯障塞,且无宁岁,唯至 互市,乃来靡服,苟欲chinazhongguo珍宝,非为畏威怀德,计获 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往者 ,匈奴反叛,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发鲜卑五 千余骑,又武威太守赵冲,亦率鲜卑征讨叛羌,斩获丑 虏,既不足言,而鲜卑越溢,多为不法,裁以军令,则 忿戾作乱,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劫居人,钞商旅, 啖人牛羊,掠人兵马,得赏既多,不肯去,复欲以物买 铁,边将不听,便取缣帛,聚欲烧之,边将恐怖,畏其 反叛,辞谢抚顺,无敢拒违。今狡寇未殄,而羌为巨害 ,如或致悔,其可追乎?臣愚以为可募陇西羌胡守善不 叛者,简其精勇,多其牢赏;太守李参,沈静有谋,必 能奖励,得其死力,当思渐消之略,不可仓卒望也。” 韩卓复与劭相难反覆,于是诏百官大会朝堂,皆从劭议 。三年,举高第,再迁。六年,拜太山太守。初平二年 ,黄巾三十万众入郡界,劭纠率文武,连与贼战,前后 斩首数千级,获生口老弱万余人,辎重二千两,贼皆退 却,郡内以安。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 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 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shaa之于郡界。劭畏 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初,安帝时,河间人尹次 ,颍川人史玉,皆坐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当死;次兄初及玉母军,并诣 官曹,求代其命,因缢而物故;尚书陈忠以罪疑从轻, 议活次、玉。劭后追驳之,据正典刑,有可存者。其议 曰:“尚书称‘天秩有礼,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 刑五用哉!’而孙卿亦云:‘凡制刑之本,将以禁暴恶 ,且惩其末也。凡爵列官秩,赏庆刑威,皆以类相从, 使当其实也;若德不副位,能不称官,赏不酬功,刑不 应罪,不祥莫大焉。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者死,伤人者刑,此百王之定 制。’有法之成科,高祖入关,虽尚约法,然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者死 ,亦无宽降。夫时化则刑重,时乱则刑轻,书曰:‘刑 罚时轻时重。’此之谓也。今次、玉公以清时,释其私 憾,阻兵安忍,僵尸道路,朝恩在宽,幸至冬狱,而初 、军愚狷,妄自投毙。昔召忽亲死子纠之难,而孔子曰 :‘经于沟渎,人莫之知。’晁氏之父,非错刻峻,遂 能自陨其命,班固亦云:‘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传曰:‘仆妾感慨而致死者,非能义勇,顾无虑耳。 ’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耀shaa戮也,温慈和惠,以放 天之生殖长育也。是故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 异;今shaa无罪之初、军,而活当死之次、玉,其为枯华 ,不亦然乎?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 引八议求生之端;夫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岂有次、玉 当罪之科哉?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 谓代死可以生也。败法乱政,悔其可追。”劭凡为驳议 三十篇,皆此类也。又删定律令,为汉仪,建安元年, 乃奏之曰:“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也。载籍也者,决 嫌疑,明是非,赏刑之宜,允获厥中,俾后之人,永为 监焉。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 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 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逆臣董卓,荡覆王室 ,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今大驾 东迈,巡省许都,拔出险难,其命维新。臣累世受恩, 荣祚丰衍,窃不自揆,贪少云补,辄撰具律本章句、尚 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 及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蠲去复重,为之节文,又 集驳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 五、汉记四,皆删叙润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以全本体;其二十六,博采 古今瑰玮之事,文章焕炳,德义可观;其二十七,臣所 创造,岂繄自谓,必合道衷,心焉愤邑,聊以藉手。昔 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 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俗,无乃类□。 左氏实云:‘虽有姬、姜丝麻,不弃憔悴菅蒯。’盖所 以代匮也。是用敢露顽才,厕于明哲之末,虽未足纲纪 国体,宣洽时雍,庶几观察,增阐圣听,唯因万机之余 暇,游意者览焉。”献帝善之。二年,诏拜劭为袁绍军 谋校尉。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 叹息,乃缀集所闻,着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 百官典式,多劭所立。初,父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 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又论 当时行事,着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识 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凡所着述百三十 六篇,又集解汉书,皆传于时。后卒于邺。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华峤后汉书

  应奉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 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

   同上引续汉书

  劭又着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 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 记之。官至太山太守。

   晋书祖纳传

  王隐曰:“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 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不 朽。”

   刘知几史通自叙篇

  民者,冥也,冥然罔知,率彼愚蒙,墙面而视,或 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株胶柱,动多拘忌,故应劭 风俗通生焉。

   苏颂苏魏公文集校风俗通义题序

  臣所校定风俗通义,崇文先阙本,臣以私本因官书 校定,凡十卷,谨次第录。谨案:范晔后汉书:“应劭 字仲远,汝南南顿人,历太山太守,后为军谋校尉,卒 于邺。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 典,后世服其洽闻。”然传不记其篇卷,惟梁录载风俗 通义三十卷,隋书经籍志三十二卷、录一卷,唐志亦云 三十卷,而臣某所传才十卷,初疑阙其下篇,历代诸儒 ,着书引据最多,而无若庾仲容子抄、马总意林、载之 略备,今以其书校之,乃篇次不伦。然子抄但着卷第凡 三十一,而不记篇名;意林则存篇名,而无卷第。今校 其文意,粗可见者:独皇霸一篇,同为第一;其正失第 二,子抄云第六;□礼三,子抄云第八;过誉四,子抄 云第七;十反五,子抄云第九;声音六,子抄云十三; 穷通七,子抄云十五;祀典八,子抄云二十;神怪九, 子抄云三十一;山泽十,子抄云二十四。又意林以祀典 为仪礼。其余篇名可见者:曰心政,曰古制,曰阴教, 曰辨惑,曰折当,曰恕度,曰嘉号,曰徽称,曰情遇, 曰姓氏,曰讳篇,曰释忌,曰辑事,曰服妖,曰丧祭, 曰宫室,曰市井,曰数纪,曰新秦,曰狱法,其书并亡 ,而第八并篇名亦亡。又案意林于折当篇载目录云:“
太山太守臣劭再拜上书曰:‘秦皇焚书坑儒,六艺缺 亡;高祖受命,四海乂安,往往于壁柱石室之中,得其 遗文,竹帛朽裂,残阙不备。至gguuoojiia行事,俗间流语, 莫能原察;故三代遣輶轩使者,经绝域,采方言,令人 君不出户牖而知异俗之语耳。’”此其自叙如此,势当 在卷首或卷末,今乃云第十,以此又知庾、马所载篇第 ,未必当然,故不复更改,谨以黄纸缮写,藏之馆阁。

   洪迈容斋五笔卷六经解之名

  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佳名,盖各 以百数,其书曰传,曰解,曰章句而已。若战国迨汉, 则其名简雅,一曰故,故者,通其指义也;书有夏侯解 故,诗有鲁故、后氏故、韩故也。毛诗故训传,颜师古 谓:“流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小学 有杜林苍颉故。二曰微,谓释其微指,如春秋有左氏微 、铎氏微、张氏微、虞卿微传。三曰通,如洼丹易通论 名为洼君通,班固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应劭风俗通、唐刘知几史通 、韩滉春秋通。凡此诸书,唯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风俗通仅存耳。

   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二子类

  风俗通义十卷,右汉应劭撰。劭字仲远,奉之子, 笃学博览多闻,灵帝时举孝廉,仕至泰山太守。撰风俗 通,以辨物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世服其洽闻 。(据袁州刊本)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

  风俗通义十卷,汉泰山太守汝南应劭仲远撰,唐志 三十卷,今惟存十卷,余略见庾仲容子钞。

   丁黼跋

  余在余杭,借本于会稽陈正卿,正卿盖得于中书徐 渊子,讹舛已甚,殆不可读,爱其近古,钞录藏之,携 至中都,得馆中本,及孔复君寺丞本,互加参考,始可 句读,今刻之夔子;好古者或得善本,从而增改,是所 望云。嘉定十三年秋七月庚子,东徐丁黼书。

  器案:是年四月望日,丁黼刻古 今注于夔门,相距仅三月耳。丁黼,宋史卷四百五十四 有传。又案: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卷三十六有答丁大监黼 ,卷三十七有与丁制副(黼,甲午),程公许沧洲尘缶 编卷五有代上夔帅丁文伯,吴泳鹤林集卷三十褒忠庙碑 云:‘成都守臣副四川制置使丁黼赐谥立庙。’

   李晦跋

  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移风易俗在则 人,亡则书,此应劭风俗通所由作也。然汉世有其书, 后人着述,多引以为证,今罕见全本。锡学比刊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 矣,风俗通一体书也,尚缺焉,三衢毛希圣挈来横经, 锡守刘平父一见,以此勉之,遂绣梓于学。客有自锡山 来者,道广文此意,征予跋语,余深嘉至教之浃洽,异 书迭出,可为斯道贺,敬因其请而题于篇首云。大德丁 未中和节,太中大夫行都水监李果题。

  器案:拾补“李果”作“李晦” ,盖所据本漫漶不全,遂据谢居仁题辞及大德本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 张楷序所言之“耆儒李显翁晦”而臆改之,误矣。

   谢居仁题辞

  丰城双剑,张华谓“天生神物终当合”,古剑、古 书,一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与风俗通二书,并行于二千年前,不 复见久矣;余观风西浙,至无锡,有耆儒李显翁晦来访 ,云:“鲁斋许文正公之门人刘平父世常,来守吾邦, 尝刊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于学,参政恪斋严公,题于卷首,方虑未得 风俗通以完二书,未几,某之子元昭,录吴泮,得之于 馆下生,以归,郡博士遂抄之,将并刻于学,愿求着语 。”余曰:神物终合之论信然,喜而为序。大德乙巳阳 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副使谢居仁显卿题。

   郎壁金序

  尝闻汉有典司,号黄车使,其书九百四十,皆推本 于周。盖周官有诵训,掌道方志,而训方氏又训四方之 传道,及闾师、县师,各有其书,岂欲广其载记,亦欲 借以范世耳。世衰,即有名儒,未尝引藉殿中,领校秘 书,奉诏着作,独遇四海幅裂,豪杰并起,逐鹿中原, 横遭祸害;如以其身驰骛功能则不合,若博学积闻,终 老岩穴,声名腐朽,又非其心,乃创一家言,冀垂后世 ,而零坠散遗,湮烟废没,并其姓名,亦不复着者固多 矣。汉季应劭,为一时名儒,受学郑玄,位不大显,乃 昉古义作风俗通。夫四方风气,刚柔细大美丑,上下千 古,历代不移,与天地终始,音律冥符,识其情者王, 逸其轨者亡,故□皇霸;以迨季世,循环互转,无殊五 音,先王作乐;荐殷莫重祀典,朝野祭飨,亦各有属; 东西南北,神鬼所向,纷然莫纪;其与覆载同灵者惟山 泽;虽卷析为四,义归于一,良足为立政致治者之助。 予读隋书,史臣称高构工吏事,冯翊哑女,采樵生孕, 据风俗通断其姓氏;则居民上者,何必一事相符,即置 之座右,亦奚不可。家严嗜古,尝以文事饰吏治,即庭 训不惮孜孜;予小子奉其教,若独乐园司马诲,虽不及 向、歆父子,录书万卷,而锓其书以行世,经济皆从此 始,犹愈于曹氏书仓,倪氏脩羊也。天启丙寅春仲,仁 和后学郎壁金公府父题。

   朱君复诸子酌淑

  汝南应劭,博学多识,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 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今观其书,视 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不啻过之。余独取其述刘向论文、宣二帝一条, 尤古劲有法,可与子政诸疏,并绝千古。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四读风俗通义

  风俗通义三十篇,后汉末应劭所着,今所存者,皇 霸、正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 神、山泽十卷而已。其辞固无他奇,然语怪神之事,一 以理胜之,足以解流俗之弊。又载当时人品,而具评其 事,非按经受礼,不敢略于中臆之说,故至今传而不废 也。后世着书者,厌常喜异,设为诡激邪曲之辨,以为 高一时,虽可以动人,而无补于世,终不能如此书之传 者众矣。天下之物,山岳有时而崩,金石有时而毁,惟 至理之言,与天地并存;立言之士,其不可不务知道哉 !

   蔡仲光谦斋文集卷五读风俗通义

  善交友者,感其一事协于情,其余虽尽非者,仪型 其一事可也;善读书者,聆其一言审于理,其余虽尽非 者,佩服其一言可也:以此交人,故天下鲜废人;以此 读书,故天下无废书。风俗通义,东汉应劭之书,其文 质而肤疏,而锋锷不足用,数见数掩卷不即竟,及后见 刘向论文及宣治之上下于成帝之朝,有味哉,何其言之 闳深也!呜呼,此真忠臣之言哉!文帝,三代以后之令 主也,亦三代以前之令主,而三代以后未有贤能过之者 也。每读汉书,至终岁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年 而一事,未尝不叹息,诵其时,慕其德,以为后世不可 几及;矧向为宗室遗老,去文帝时未远,而顾以综核不 如宣帝少之哉?此其故不在文帝,而在成帝。当成帝时 ,gguuoojiia承累世治平之后,百姓乂安,chinazhongguo无事,蛮、夷 无不带绶来朝;然而日食星孛,岷崩江竭,无云而雷, 黄雾四塞,上天重戒,为汉灾异。而王氏之骄奢僭盛, 其先墓在济南者,则梓柱生枝,扶疏出屋,以为其征。 忠臣顾景怀忧,徘徊古今之际,权衡在心,而抑扬发为 此论,于以激成帝之懦弱,而厉其气;盖成帝以温雅宽 博之资,优游朝宁之间,而无雄断之略,不能总揽几务 ,察其变而图之,以转移危乱于未事之先,而因循以基 王氏之祸,此其天资综核之材不足,而临朝渊嘿之度有 余,法当缓文帝之宽仁,急宣帝之明察,其后成帝卒湛 于酒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无以自振,而忠臣以空言不能补救,遂赉恨以 死;而世因谓向懵于是非,岂非世懵于知向也哉!予取 风俗通义以此。

   王钺读书蕞残

  风俗通,汉应劭仲远所作。劭博览多闻,广所撰述 ;又以缀文之士,析文便辞,转相凌高,乃撰风俗通十 卷,以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汉史谓“其文虽不典 ,后世服其洽闻”。今读之,诚哉其洽闻也!劭自叙其 书,比诸画犬马之难;盖所裨在耳目之前,日用饮食之 际,固当悬诸日月,与扬雄方言、蔡邕独断,同为不刊 之书也。

   朱筠风俗通补逸题识

  辛未夏,宣室偶问赵高束脯事出何书,余据文选潘 岳西征赋注引风俗通曰:“秦相赵高指鹿为马,束蒲为 脯,二世不觉。”以对,遍检今本风俗通义十卷,实无 其文。考文献通考:“陈氏云:‘风俗通义,唐志二十 卷,今唯存十卷,余略见庾仲容子钞。’”盖此书在宋 时已非完本矣。仲容字子仲,梁尚书左丞。陈氏称“子 钞所取诸子之书百有五家”,近亦绝少传其书者,因历 举文选注及后汉书注、唐类函、事类赋注所引风俗通义 今本所无者,凡得十则,其余散见尚多,暇日便当旁搜 艺林,补缀亡阙,录为一编。古书之亡者既多,今世又 无强敏如古人张子孺辈者,虽其愚,不敢不及也。元黓 涒滩九月下澣,大兴朱筠识。

  案广韵所引风俗通义,多言姓氏者,皆今本所无 ,其十二齐注中引风俗通氏姓篇序曰:“四氏于国,齐 、鲁、宋、卫是也。”考今本十卷十篇,篇有小序,而 无氏姓一篇,乃知二十卷中,其亡十余篇矣。按隋人陆 法言韵本,自唐仪凤中长孙讷言为之笺注,后郭知元更 以朱笺三百字,宋景德、祥符中,敕命重修广韵,字虽 增,其注不改也。今应氏书,在宋时已非完本,而氏姓 篇名,独赖此韵不亡,则古书幸不幸耳。昭阳作噩如月 朔,竹君甫书。

  器案:朱氏据唐志二十卷误文为 说,非是。

  案:广韵所引风俗通义,今本所无者,凡录出百 六十六则,其中为氏姓一篇言,凡百五十五则,其不能 入此类者,仅十一则耳。盖应氏书此篇全亡,而广韵于 氏姓字义所引据最该洽,如古书之不存者,世本、姓苑 、百家谱数十种,皆赖之粗传,不独是书而已。但古人 之书,有源有委,其用意甚深至,为学甚博大,今不得 见全书,而徒撮其散失之言,一挂万漏,不足以存古人 也。序称“氏之兴九事”,得其七而亡其二,可悲也夫 !癸酉二月五日竹君氏书。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子部三十杂家类四风 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

  汉应劭撰。劭字仲远,汝南人,尝举孝廉,中平 六年,拜泰山太守,事迹具后汉书本传。马总意林称为 三国时人,不知何据也。考隋书经籍志:“风俗通义三 十一卷。”注云:“录一卷,应劭撰,梁三十卷。”唐 书艺文志:‘应劭风俗通义三十卷。’崇文总目、读书 志、书录解题,皆作十卷,与今本同,明吴琯刻古今逸 史,又删其半,则更阙略矣。各卷皆有总题,题各有散 目,题后略陈大意,而散目则先详其事,以谨案云云, 辨证得失。皇霸为目五,正失为目十一,愆礼为目九, 过誉为目八,十反为目十,音声为目二十有八,穷通为 目十二,祀典为目十七,怪神为目十五,山泽为目十九 。其自序云:“
谓之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 也。”后汉书本传称:“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识 时俗嫌疑。”不知何以删去“
义”字,或流俗省文,如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之称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史家 因之欤?其书因事立论,文辞清辨,可资博洽,大致如 王充论衡,而叙述简明,则胜充之冗漫。旧本屡经传刻 ,失于校雠,颇有讹误,如十反类中,分范茂伯、郅朗 伯为二事,而缺其断语;穷通类中,孙卿一事有书而无 录;怪神类中,城阳景王祠一条,有录而无书;今并厘 正。又宋陈彭年等修广韵,王应麟作姓氏急就篇,多引 风俗通姓氏篇,是此篇至宋末犹存,今本无之,不知何 时散佚。然考元大德丁未,无锡儒学刊本,前有李果序 ,后有宋嘉定十三年丁黼跋,称:“余在余杭借本于会 稽陈正卿,正卿盖得于中书徐渊子,讹舛已甚,殆不可 读,爱其近古,钞录藏之,携至中都,得馆中本及孔复 君寺丞本,互相参考,始可句读,今刻之于夔子;好古 者,或得旧本,从而增改,是所望云。”则宋宁宗时之 本,已同今本,不知王氏何以得见是篇,或即从广韵注 中辗转援引欤?永乐大典通字韵中,尚载有风俗通姓氏 一篇,首题马总意林字所载,与广韵注多同,而不及广 韵注之详,盖马总节本也;然今本意林无此文,当又属 缺脱,今采附风俗通之末,存梗概焉。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三子部杂家类风俗通义十 卷附录一卷

  汉应劭撰。后汉书劭本传作“风俗通”,省文也。 原本三十卷,卷为一篇,分子目一百三十四。其姓氏一 篇,自宋已佚,然散见永乐大典中,今裒为一篇,附录 于末。其书考论典礼类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纠正流俗类论衡,不 名一体,故列之于杂说。

   周广业意林注

  风俗通三十一卷,应劭。案劭字仲远,汝南南顿人 ,太山太守,建安初,拜袁绍军谋校尉,着风俗通义, 辨物类名号,时俗嫌疑,当时服其洽闻,或直称为风俗 通。隋志云:“三十一卷,录一卷,梁三十卷。”唐志 同,隋至宋时亡二十一卷,故宋志止十卷,今存,其篇 次前后,与此不同,姑据所有注之。案:陈振孙书录云 :“风俗通止存十卷,余略见庾仲容子钞。”今子钞已 亡,马氏所录又甚简,所谓存十一于千百也。但是书实 引于唐人注疏及类书者甚多,皆可藉以考见;近代着述 家亦颇引风俗通,大都因袭他书,不复问本书完阙,似 非传信之道。若明刻本直改应氏自序“方以类聚,凡一 十卷,谓之风俗通义”,王世贞名文宗亦然,则更厚诬 古人矣。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四风俗通义

  应氏风俗通义,隋书经籍志称“三十一卷,录一卷 ”,马总意林亦云“三十一卷”,而新、旧唐志俱作“ 三十卷”,宋史及晁氏、陈氏书目,皆云“十卷”,则 已失其三之二矣。今世所传,惟元大德刊本,前有行都 水监李果序,后载宋嘉定十三年丁黼跋,知其书在南宋 已难得。又言:“讹舛已甚,得馆中本及孔寺丞本,互 相参校,始可句读,今刻之夔子,好古者,或得善本, 从而增改,是所望云。”则其讹谬相承,非一日矣。卢 学士召弓尝寓书问愆礼篇载“徐孺子负●●涉齎一盘醊 ”,“●●”二字何义。予答云:“此必●字之讹,史 记郑当时传:‘其馈遗人不过●器食。’徐广云:‘● ,竹器也。’●与●同,说文:‘●,渌米籔也。’士 冠礼:‘爵弁皮弁缁衣冠各一●。’注:‘●,竹器名 。’本‘●’字,误分为两字,遂不可识矣。”予又尝 采辑应氏逸文一册,学士见而喜之,为刊入群书拾补中 ,顷岁读马总意林、僧元应一切经音义等书,续有所得 ,惜学士已逝,不及增入矣。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十六风俗通

  应奉传:“奉子劭,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识 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论曰:“劭撰着 篇籍,甄纪异知,虽云小道,亦有可观者焉。”案劭着 述今存者,惟风俗通,前明新安吴琯刻仅四卷,予所藏 有十卷,元大德丁未,无锡州守刘平父刻,系三衢毛希 圣所携本,有太中大夫行都水监李果序,比俗刻多且倍 之。然由今考之,此书卷帙甚富,此刻亦非全本,即如 李贤注所引,出于此刻外者甚多,则知佚者多矣。劭, 汉俗儒也,风俗通,novelxiaoshuo家也,蔚宗讥其不典,又云“ 异知小道”,可谓知言。王充传云:“着论衡八十五篇 ,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此与风俗通品题略同, 尤为妙解。盖两书正是一类,皆摭拾謏闻,郢书燕说也 。

   卢文弨群书拾补风俗通义

  隋、唐志皆三十一卷,录一卷,至宋始作十卷,盖 亡其二十一篇矣。今尚有仅刻四卷者,得十卷,即为足 本。余所蓄乃明胡文焕本,脱误甚多,略以程荣本少为 补缀,后又得元人刻本相校,殊无大异;乃考百家传记 ,互相参订,又得多闻强识之友,相助疏剔,始较胜于 俗本,然去古久远,断不能尽无遗憾也。至于遗文,尚 多散见,嘉定钱詹事,搜辑颇富,又经仁和孙侍御覆审 ,属为付梓,余因以所校本书先焉,倘有疏舛,更望直 友惠以教言,使得改正,是幸。

  器案:孙志祖颐谷吟稿自题深柳 勘书图:“谢承后史谁曾睹,应劭遗编仅有存;(尝辑 风俗通逸文,抱经老人采入群书拾补中。)排纂苦心忘 岁月,柳花如絮记春痕。”卢文弨风俗通义逸文识语云 :“
此十卷外之所遗也。嘉定钱詹事晓 征,采集颇富;仁和孙侍御诒谷复因其本重加订补,纵 不能尽复旧观,然碎金断璧,终可宝爱,嗜古者所不忍 遗也。”

   桂馥晚学集卷五书风俗通后

  世传风俗通,残阙太甚,见于太平御览诸书者,今 本多失载。余观书中名义,不无疏违,盖少年之作也。 裴松之注张昭传云:“汝南主簿应劭议宜为旧君讳,论 者皆互有异同,事在风俗通。昭着论驳之:‘周穆王讳 满,至定王时有王孙满,其为大夫,是臣协君也。又厉 王讳胡,及庄王之子名胡,其比众多;今应劭虽上尊旧 君之名,而下无所断齐云云。’”馥案:劭官至太山太 守,及与郑康成会袁本初坐上,又在去官之后,风俗通 为郡吏时所成,故知为少作。然其书多沿袭说文,是汉 人之好许学者。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五十六风俗通义十卷( 汉魏丛书本)

  汉应劭撰。四库全书着录,又有附录一卷,隋志作 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梁三十卷。”新、旧唐志 俱作三十卷,崇文目、读书志、书录解题、通考、宋志 ,俱作十卷,与今本同,盖亡其二十一矣。是书每卷各 为一目,曰皇霸,曰正失,曰愆礼,曰过誉,曰十反, 曰音声,曰穷通,曰祀典,曰怪神,曰山泽。每目各有 小序,又分子目一百三十九,谓之风俗通义,自序言: “通于流俗之过缪,而事该之于义理也。”后汉书本传 称其:“撰风俗通(脱“义”字),以辨物类名号,识 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又论之曰:“
劭撰着篇籍,甄纪异知,虽云小道,亦有可观者焉。 ”盖仲远汉之俗儒,学无师授,其撰是书,颇近novelxiaoshuo, 蔚宗讥其“不典”,又云“异知小道”,可谓知言。王 充传云:“着论衡八十五篇,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此与应氏书品题略同,尤为妙解。盖两书正是一类 ,皆摭拾謏闻,郢书燕说也。案是书原有姓氏一篇,久 已散佚,今馆臣从宋重修广韵及永乐大典载意林所引( 今意林本无此文),采附于末,惜不得文澜阁本以校补 之。又卢抱经群书拾补于是书校勘极精审,又附有逸文 一卷,凡类百条,皆十卷外之所遗也,碎金断璧,终可 宝爱,以之钞附是书之末,亦属美观。秘书二十一种所 收仅四卷,更非足本矣。

   张澍养素堂文集卷三补风俗通姓氏篇序

  昔春秋之时,周之史伯,鲁之众仲,郑之子羽、晋 之胥臣,楚之观射父,皆善言族姓,炎、黄以来,如指 诸掌;而以姓氏着书传后者,周则有左丘明世本之姓氏 篇,战国则有荀况之血脉谱,汉则王符潜夫论之氏族志 ,邓氏官谱,颍川太守聊谋之百姓谱,征君管宁之姓氏 歌,斯为最古,而泰山太守应劭风俗通姓氏篇继之,溯 厥所祖,推究更改,虽有附会,大致典碻;惜其篇散逸 ,不为完书。马总意林,原有风俗通姓氏之篇,今亦阙 如。予于辑世本之暇,辄搜简寻牍,粹荟成帙,复以穴 管,正其疏漏。后见抱经卢氏群书拾补,亦辑此篇,殊 多漏略,聊复刊布,贻之同好云。

   黄廷鉴元大德本风俗通义跋

  余向知二书有元人大字合刻本,间访藏书家,而鲜 有着录者。嗣于道光初元,爱日精庐购得吴门士礼居所 藏,祗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刻单本,以为得所未见,而应氏书惜已佚 。今夏,子雍明经出示近得二书元刊本,假归亟读一过 ,班书中十篇旧目,及书中同异处,足订俗本之伪者, 卢氏校勘,已着其善。至应氏书,自宋以来无完帙,惟 此十卷本仅存,而明代丛刊,讹缪滋甚;其元刻本今得 合璧者,真绝无仅有。书中自来脱误者,亦与明无刻甚 大异。然如卷一“建共”讹“楚共”(六国条),卷二 “收举”讹“取举”(袁伯服条),卷三“由讯”(“
谇”通)讹“犹止”(夏甫条),卷五“起家”讹“ 起姜”(姜肱条),又“相”讹“统”,“州家”讹“ 皇家”(李统条),卷七“出昼”字三见,未作“画” ,(孟轲条。按“画”字是,其从“昼”者,系明人补 刊所改也。)卷九“绛天”讹“绛缯”(石贤士神条) 之类,得非元刊无由证后来窜易之失。如由犹、青菁、 饰饬、京原、哲誓、齐资等字,古书多通假互用,后人 不知,辄訾缪误而臆改者,皆可据是本正定之,益信元 刊犹存古书真面,弥足宝贵矣。道光辛丑八月寒露后三 日,八十拙叟黄廷鉴识。

  又据卢氏群书拾补云,“曾见此书元刊本”,然 所录李果序文,误作“李晦”,谢居仁序末“大德乙巳 阳月中议大夫江南”十二字中脱空十字,“乙巳阳月” 误作“三阳月”,想其书漫漶不全,远逊此本矣。拙叟 又识。

   顾櫰三补辑风俗通义佚文自序

  风俗通义旧称三十卷,至宋仅存十卷,近汝上王氏 、新安汪氏、竹汀钱氏、召弓卢氏,皆有辑本,殿本并 有钞缀姓氏一篇附后。予向有补辑佚文一卷,参考群籍 ,时有改正增益,各着其所出,间与各本不同,与各本 同而刊本见存者不录。江宁顾櫰三。

   谭献复堂日记卷五

  阅风俗通义,仲远原书卅卷,今本十卷,阙佚多矣 ,不独姓氏一篇也。汉末文体疏拙,亦渐非博士家法。

   龚自珍最录汉官仪

  劭着书多,自劭以前,未之有也,皆轶不传,传者 风俗通义,小学之旁支,novelxiaoshuo之别祖也,予无所取。( chinazhongguo学报第九期)

   陆心源仪顾堂集卷二风俗通义篇目考

  风俗通义,隋书经籍志三十一卷,注云:“录一卷 。”唐书艺文志三十卷,与隋志同,盖隋志并录计之, 唐志不并录计之也。至宋已无完书,是以崇文总目所载 惟十卷。元丰中,苏魏公以官私两本互校,次为十卷, 即今所行本也(见苏魏公集卷六十六)。嗣后,郡斋读 书志、书录解题、文献通考所载,无过十卷者。但风俗 通原本虽佚,而庾仲容子抄、马总意林,宋时尚有全书 ,所录皆据三十卷本,此见于广韵、御览、通志者,所 以多出今本外也。嘉定钱晓征始有逸文之辑,仁和孙诒 谷继之,卢弨弓又加考订,刊入群书拾补中,于应氏书 逸文,搜罗略备矣。惟原书三十卷,篇各有名,今自十 篇之外,书亡而篇名亦亡,虽以钱、孙、卢三君之博洽 ,仅据太平御览、续汉书五行志,考得论数、灾异两篇 名,其他未能详也。愚以苏魏公集校正风俗通义序考之 ,皇霸、正失、□礼、过誉、十反、声音、祀典、怪神 、山泽十篇之外,其余篇名之见于意林者:曰心政,曰 古制,曰阴教,曰辨惑,曰析当,曰恕度,曰嘉号,曰 秽称,曰恃遇,曰姓氏,曰讳篇,曰释忌,曰辑事,曰 服妖,曰丧祭,曰宫室,曰市井,曰数纪,曰新秦,曰 狱法,凡二十目,合之今存十篇,适得三十篇,与唐书 艺文志合,御览所引论数,当即数纪篇,卢氏据续汉五 行志增灾异一目,恐未必然也。叙又引意林所载析当篇 云:“泰山太守臣劭再拜上书曰:‘秦皇焚书坑儒,六 艺缺亡;高祖受命,四海乂安往于壁柱石室之中,得其 遗文,竹朽帛裂,残缺不备,至gguuoojiia行事,俗间流语, 莫能原察;故三代遣輶轩使者,经绝域,采方言,令人 君不出户牖而知异俗之语耳。’”凡九十字,为群书拾 补所遗,故并录之。

  器案:陆谓原书三十卷,非是, 说详余所撰校注叙例。又“秽称”、“恃遇”二目,亦 误,今仍其旧,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考袭此沿其误,亦 非也。

   蒋国榜补辑风俗通义佚文跋

  右补辑风俗通义佚文一卷,亦江宁顾秋碧先生着。 应氏之书博综先秦古籍,为艺林瑰宝,其零章断句,散 见于他书者甚伙,张氏澍有补辑姓氏篇一卷,钱氏大昕 辑本,刻入群书拾补中;先生卢牟队文,甄采琐义,其 用力可谓勤矣。惟其引史记高祖功臣表索隐注●中姓, 案:●字字书所无,说文有●,即主字,与此不合。今 以毛氏所刻单本索隐校之,其正文为“清简侯空中同” ,注云:“‘空’亦作‘窒’,窒中姓,见风俗通。” 应氏所引本此。先生“窒”作“●”,殆所见索隐本与 今本不同与?既据索隐校改,仍存先生之真于此,以俟 大雅正之。乡后学蒋国榜。

   刘咸炘旧书别录卷四乙二风俗通义( 壬戌三月)

  是书三十一篇,今惟存十,佚篇名见于苏颂集风俗 通义序者,凡二十目,曰心政、古制、阴教、辨惑、析 当、恕度、嘉号、秽称、恃遇、姓氏、讳、释忘(当作 “忌”)、辑事、服妖、丧祭、宫室、市井、数纪、新 秦、狱法。后汉书称其书“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 。昔之评者,大都视为考证之书,推其博洽,此耳食目 论也。古之儒家,不尚繁博,考证杂记,不成家言。况 皇霸、声音、山泽诸篇,但有引据,罕下己意;六国一 节及穷通一篇,全钞古事,但加总论;怪神一篇,记琐 事而少质正;考证如此,亦何贵哉!仲远在当时,盖徒 博览而无师法者,故于儒生附会陋说,盲从而不知正, 参差异说,又宛转而不敢决,引书多芜冗,造文多晦滞 ,盖自桓谭、王充以来,俗儒不少,仲远则其着者耳。 然古人不苟着书,必有所为。此书以风俗名书,考证辨 释,皆主于正俗讹,史通自叙曰:“民者,冥也,率彼 里蒙,或讹音鄙句,莫究本源,或守株胶柱,动多拘忌 ,故风俗通生焉。”此实得其本旨。佚篇文中,尤多举 俗说,古今子家,能留意闾巷风俗者,惟此书及鸡肋篇 为善,昔人多忽之。然其佳处,犹不止是。吾读愆礼、 过誉、十反诸篇,及亡篇名目,乃知劭之宗旨,尤在论 正时风,所谓时俗嫌疑,非独名物杂事也。西汉重经学 ,诸大师以委蛇蕴藉致尊显,士习顽懦,一二清名之士 ,若王、贡、郑、严以廉洁称,而纪逡、两唐复以伪乱 之,竟致王莽之乱,班书合传王、贡诸人,盖已切致意 焉。东汉沿其遗习,日益偷薄,和、安以降,权奄执柄 ,吏多污黩,士愤而标节概,或养高山林,或广结僚友 ,多为矫行,以盗虚声,舍公事而从私谊,近成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锢之 祸,远开流品之风,当世谈匡济者,如王符、崔实、仲 长统等,皆持名法之论,欲核实整齐之,而曹操竟用其 说,盖由是也。是书愆礼篇序着“忍能矫情直意”,过 誉篇序着“讦以为直,隐以为义,枉以为厚,伪以为明 ”,其意固已明矣。其所刺讥,遍及钜公名臣,无所曲 挠。然一据典礼,不杂申、商之说,平允纯正,斯为罕 见。夫申、商之学,人皆知其悖于德教,而抑私从公, 后世多用其说者,何哉?儒行不中,矫激自异以激之也 。孟子非陈仲,盖已见之矣。论世而知其言,是书岂独 一时得失之林乎?观其论郅恽而及汝南之俗,急疾气决 ,干上怵忮,以采名誉;论赵仲让而及河内之俗,好大 言而少实行;综及土风,所以名书为风俗也。四库提要 乃谓为“大致如王充,而叙述简明,胜于充之冗蔓”, 是不知充主思测,劭主典证;充止正杂俗,劭兼议行谊 ,不可同论也。

   陈汉章风俗通姓氏篇校补叙

  风俗通有氏姓篇,或作姓氏,依史记称姓某氏例之 ,作姓氏者近是。元大德刻本风俗通十卷已佚此篇,四 库书目提要称:“永乐大典通字韵中,尚载马总意林节 本,辑为附录。”然今意林卷四,节录风俗通三十一篇 ,并无姓氏篇文,疑不能明者,一也;干、嘉间,余姚 卢氏刻抱经堂丛书,内有补风俗通佚文者,其一为氏姓 篇,以四声为次,或曰是嘉定钱氏所辑,刻入群书拾补 中(书目答问),而拾补中案语,明着文弨之名,初无 钱大昕一语,疑不能明者,二也;乌程严氏辑全后汉文 卷卅九及四十,并是此篇佚文,卷首注云:“今从群书 摘出,以四声编次为二卷。”检其文自此注外,与卢辑 本无一字异,何其符合至斯耶?疑不能明者,三也;汉 章既读卢、严二辑,旁证群书,和二辑尚未完备,将为 之补苴罅漏,而武威张氏刻二酉堂丛书,乃亦有姓氏篇 二卷,其自序称“抱经卢氏,殊多阙略”。可谓先得我 心。继读其书,仍不能免阙略之讥,复有卢、严所已拾 补者,张辑本转失之俄空焉(如广氏、阳成氏等),疑 不能明者,四也。有此四疑,故校补之为一卷。凡姓氏 已详于诸家辑本,止校其异同,不复词费,惟补诸家所 未有者,必注明某书某卷,诚恐无征不信尔。壬申岁重 九后四日,陈汉章叙。

  案:陈氏此文,实为鲁莽灭裂, 一无是处。今本意林非原书,故无姓氏篇文,苏颂校风 俗通义题序,言之详矣。群书拾补所载之风俗通义逸文 ,实本之钱大昕,卢氏已于识语中,先后两言之,其“ 垣氏”下即赫然有“大昕案”之文,何言“初无钱大昕 一语”也?潜研堂全集即收入风俗通义逸文,尤为出于 钱氏之证。至严辑全文,本出攘窃,其风俗通佚文二卷 ,亦本之钱氏,其次第出处,全然相同,不过稍稍覆检 所引之书,于卷第不同者,略加改正,并于钱氏指出“ 此条误重”之处,迳加删削而已。若陈氏不知“伯成胥 渠”即“阳成胥渠”之误,乃以阳成氏事系伯成氏下, 反讥张辑本之疏,诸如此等,于其不当疑者而疑,当疑 者而不疑,驯致疑难重重,困惑而不能自解,得不谓之 鲁莽灭裂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