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四库全书道教指南茗香文斋茗香文斋-补遗轩怡文苑
> 子部->墨子卷1-5

墨子闲诂

 
    墨子闲诂卷一
      亲士第一
      脩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仪第四
      七患第五
      辞过第六
      三辩第七
    墨子闲诂卷二
      尚贤上第八
      尚贤中第九
      尚贤下第十
    墨子闲诂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墨子闲诂卷四
      兼爱上第十四
      兼爱中第十五
      兼爱下第十六
    墨子闲诂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墨子闲诂卷六
      节用上第二十
      节用中第二十一
      节用下第二十二阙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
      节葬下第二十五
    墨子闲诂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墨子闲诂卷八
      明鬼上第二十九阙
      明鬼中第三十阙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乐上第三十二
    墨子闲诂卷九
      非乐中第三十三阙
      非乐下第三十四阙
      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上第三十八阙
      非儒下第三十九
    墨子闲诂卷十
      经上第四十
      经下第四十一
      经说上第四十二
      经说下第四十三
    墨子闲诂卷十一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墨子闲诂卷十二
      贵义第四十七
      公孟第四十八
    墨子闲诂卷十三
      鲁问第四十九
      公输第五十
    墨子闲诂卷十四
      备城门第五十二
      备高临第五十三
      备梯第五十六
      备水第五十八
      备突第六十一
      备穴第六十二
      备蛾傅第六十三
    墨子闲诂卷十五
      迎敌祠第六十八
      旗帜第六十九
      号令第七十
      杂守第七十一
    墨子目录一卷
    墨子附录一卷
      墨子篇目考
      墨子佚文
      墨子旧叙
    墨子后语上
      墨子传略第一
      墨子年表第二
      墨学传授考第三
    墨子后语下
      墨子绪闻第四
      墨学通论第五
      墨家诸子钩沈第六
    附录
      墨家诸子箸录
      随巢子佚文
      胡非子佚文
      田俅子佚文
      缠子佚文
      黄跋
       
       
 

墨子闲诂卷一

   亲士第一

   毕沅云:“众经音义云:‘仓颉 篇曰:亲,爱也,近也’。说文解字云:‘士,从一, 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玉篇云:‘传曰:通 古今,辩然不,谓之士’,此与脩身篇无称‘子墨子云 ’,疑翟所着也。”案:毕说未塙。此书文多阙失,或 称“子墨子曰”,或否,疑多非古本之旧,未可据以定 为墨子所自着之书也。又此篇所论,大抵尚贤篇之余义 ,亦似不当为第一篇。后人因其持论尚正,与儒言相近 ,遂举以冠首耳。以马总意林所引校之,则唐以前本已 如是矣。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说 文子部云:“存,恤问也。”见贤而不急,则缓其 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说文 思部云“虑,谋思也。”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 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毕云: “正,读如征。”王念孙云“毕读非也,尔雅曰:‘正 ,长也。’晋文为诸侯盟主,故曰‘正天下’,与下‘ 霸诸侯’对文。又广雅‘正,君也’。尚贤篇曰:‘尧 、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凡墨 子书言正天下正诸侯者,非训为长,即训为君,皆非征 伐之谓。”案:王说是也。吕氏春秋顺民篇云:“汤克 夏而正天下”,高诱注云:“正,治也”,亦非。桓 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句践遇吴王之丑,苏 时学云:“丑,犹耻也。”诒让案:吕氏春秋不侵篇“ 欲丑之以辞”,高注云:“丑,或作耻。”而尚摄 zhongguo之贤君,毕云:“尚与上通。摄, 合也,谓合诸侯。郭璞注尔雅云:‘聂,合’,摄同聂 。”案:毕说未允。摄当与慑通,左襄十一年传云:“ 武震以摄威之”,韩诗外传云:“上摄万乘,下不敢敖 乎匹夫”,此义与彼同,谓越王之威足以慑zhongguo贤君也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 也。毕云:“犹曰安其大丑。广雅云: ‘抑,安也’”。俞樾云:“抑之言屈抑也。抑而大丑 ,与达名成功相对,言于其国则抑而大丑,于天下则达 名成功,正见其由屈抑而达,下文所谓败而有以成也。 毕注于文义未得。”案:俞说是也。太上无败,毕 云:“李善文选注云:‘河上公注老子云:太上,谓太 古无名之君也’。”案: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 居上者,不论时代今古也。毕引老子注义,与此不相当 。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言 以亲士,故能用其民也。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 财也,我无足心也。”毕云:“言不肯 苟安,如好利之不知足。”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 毕云“言自处于难,即躬自厚而薄责人 之义”。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 其情,“内”下毕增“不”字,云:“ 旧脱此字,据上文增。疚、究同,犹云内省不疚。”俞 云:“‘内’当作‘●’,即退字也。进不败其志,退 究其情,正相对成文,所谓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也。因 ‘退’从或体作‘●’,又阙坏而作‘内’,毕氏遂据 上句增入‘不’字,殊失其旨。”案:俞说近是。虽 杂庸民,终无怨心,毕云:“言遗佚不 怨。”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 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逼臣伤君 ,国语周语韦昭注云:“逼,迫也。” 逼臣,谓贵臣权重迫君。然此与“谄下”同举,而对“ 弗弗之臣”为文,则不当云逼臣。“逼”,疑“佞”之 讹。谄下伤上。毕云:“言佞人 病国与逼臣同。”君必有弗弗之臣,弗 读为咈,说文口部云:“咈,违也。”上必有詻詻 之下。广雅释训云:“詻詻,语也。” 周礼保氏郑康成注云:“军旅之容,暨暨詻詻。”庄子 人闲世篇释文引崔撰云:“逆击曰詻”。案“詻”,洪 颐烜谓与“谔”同,近是,详后。毕云:“礼记云‘言 容詻詻’,郑君注云:‘教令严也。’说文云:‘论, 讼也。’玉篇云‘鱼格切’。”分议者延延,而支 苟者詻詻,毕云:“‘支苟’二字疑误 。”洪颐烜云:“延延,长也。‘支苟’,当是‘致敬 ’之讹。詻詻,与谔谔同。言分议者皆延延以念久长, 而致敬者又谔谔以尽其诚,即上文所谓‘上必有詻詻之 下’也。”苏云:“‘支苟’二字,疑‘
敬’字之讹。”俞云:“‘支苟’ ,乃‘●●’二字之假音,说文禾部‘●,●●也。徐 锴曰,●●,不伸之意。’然则●●者詻詻,殆谓在下 位者,或为上所凌压,而不得申,亦必詻詻然自伸其意 而后已,上文所谓‘上必有詻詻之下’是也。”案:洪 谓“苟”为“敬”字之讹,是也。而以“支”为“致” ,则未塙。俞说尤误。以文义推之,“支”疑当为“交 ”,形近而讹。经说上篇“圜规写交也”,今本“交” 亦误“支”,是其证。敬读为儆。交儆,谓交相儆戒也 ,“苟”即“敬”之坏字。国语楚语“左史倚相,见申 公子亹曰:唯子老耄,故欲见以交儆子”,韦注云:“ 交,夹也。”焉可以长生保国。王 云:“‘焉’字下属为句。焉,犹乃也。言如是乃可以 长生保国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 毕云:“当为‘喑’,说文云:‘喑, 不能言也。’‘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非此义。 玉篇云:‘喑,于深切,不能言’,‘喑,于金、于甘 二切,啼极无声也’。则作‘喑’亦是。”诒让案:喑 、喑字同,尚贤下篇有喑字。晏子谏下篇云:“近臣嘿 ,远臣喑”,又云:“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 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上无闻,则吾谓之聋 ”,说苑正谏篇“晏子云:下无言则谓之喑”,“喑” 即“喑”也。又谷梁文六年,传云“下闇则上聋”,闇 与喑、喑字亦通。远臣则吟,范 望太玄经注云:“吟,犹□也”。文选苏子卿古诗,李 善注引仓颉篇云:“吟,叹也。”毕云:“与‘噤’音 义同。史记‘蒯通曰:吟而不言’,索隐云:‘吟,音 户荫反,又音琴’。”怨结于民心,苏 云:“喑、吟、心为韵。”谄谀在侧,善议障塞, 苏云“侧、塞亦为韵”。则国危 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shaa其身而丧天下。故曰 :归国宝毕云:归,读如‘齐人归女乐 ’之‘归’。”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说文金部云:“锥, 锐也。”释名释用器云:“锥,利也。”此其铦, 毕云:“史记集解云:‘徐广曰,思廉 反。骃案汉书音义曰:铦谓利’。”铦者必先挫; 有五dao,此其错,广雅释诂云:“错, 磨也”。毕云:“言磨错之利。”错者必先靡。“ ●”之假字,今省作“磨”,谓销磨也。毕云:“挫、 靡为韵,靡字麻声。”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毕云:“招与乔音相近,竭、伐为韵。 ”案:毕说是也。经说下篇,桥衡之“桥”亦作“招” ,可证。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毕 云:“灼、暴为韵。”俞云:“四‘近’字皆‘先’字 之误。上文曰‘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 dao,此其错,错者必先靡。’然则甘井四喻,正承上文 而言,亦必是‘先’字明矣。‘先’,篆书作‘●’, ‘近’字,古文作‘●’,篆书作为‘●’,两形相似 而误”案:俞说是也。意林引此二句,“近”正作“先 ”。庄子山木篇亦云:“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暴蛇 者盖以求雨。淮南子齐俗训云:“牺牛粹毛,宜于庙牲 ,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许慎注云:“黑蜧,神蛇 也,潜于神渊,能兴云雨。”春秋繁露求雨篇云:“春 旱求雨,暴巫聚蛇。”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抗 、亢,声类同。庄子刻意篇云:“刻意尚行,离世异俗 ,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释文“李颐云:‘穷高曰 亢’。”苏云:“抗,犹抗直。”孟贲之shaa,其勇 也;孟子公孙丑篇,伪孙奭疏,引皇甫 谧帝王世纪云:“秦武王好多力之人,齐孟贲之徒并归 焉。孟贲生拔牛角。”史记范雎传,集解引许慎、汉书 东方朔传颜师古注,并云孟贲卫人。案:依世纪说,则 贲在墨子后,此文盖后人所增窜。西施之沈,其美 也;苏云:“案吴越春秋逸篇云:‘吴 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其言与此合, 是吴亡西施亦死也。墨子书记当时事必有据,后世乃有 五湖随范蠡之说,诬矣。”诒让案:吴越春秋逸文,见 杨慎丹铅录引修文殿御览。吴起之裂,其事也。淮 南子缪称训云“吴起刻削而车裂”,亦见泛论训及韩诗 外传一、吕氏春秋执一篇高注。史记本传不云车裂,盖 文不具。毕云“谓事功”。苏云“墨子尝见楚惠王,而 吴起之死当悼王二十一年,上距惠王之卒已五十一年, 疑墨子不及见此事,此盖门弟子之词也。”汪中说同。 案:鲁问篇,墨子及见田齐大公和,和受命为诸侯,当 楚悼王十六年,距起之死仅五年耳。况非乐上篇说齐康 公兴乐万,康公之薨复在起死后二年。然则此书虽多后 人增益,而吴起之死非墨子所不及见,明矣。苏说考之 未审。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 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 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 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 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 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说 文谷部云“泉出通川为谷。”尔雅释水云:“水注川曰 溪,注溪曰谷。”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 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 ;毕本作“非一水之源也”,云:“旧 云非一源也,据初学记,江引此增二字,裘引此与旧同 ,艺文类聚引作‘非一水之源’,北堂书钞引作‘非一 源之水’。古无‘源’字,本书脩身云‘原浊者流不清 ’,只作‘原’,此类俗写乱之,非旧文也。”王云: “此本作‘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今本脱‘之水 ’二字,而‘一源’二字则不误。北堂书钞衣冠部三、 初学记器物部,引此并作‘非一源之水’。初学记地部 中,引作‘非一源之流’,‘流’字虽误,而‘
一源’二字仍与今本同。毕谓初学 记作‘一水之源’,误也。太平御览服章部十一,引作 ‘江河之水非一源,千镒之裘非一狐’,皆节去下二字 ,而‘一源’二字亦与今本同。其艺文类聚衣冠部引作 ‘非一水之源’者,传写误耳。”案:王说是也,今据 补正。千镒之裘,毕云:“镒, 从金,俗写。本书贵义云:‘待女以千益’,只作‘益 ’。文选注云:‘贾逵国语注曰:一溢,二十四两’。 汉书食货志云:‘黄金以溢为名’,孟康曰:‘二十两 为溢也’。”案:贵义篇本作“千盆”,非“益”字, 毕误。非一狐之白也。玉藻云: “君衣狐白裘。”淮南子说山训云:“天下无粹白之狐 ,而有粹白之裘,掇之众白也。”晏子春秋外篇云:“ 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玄豹之茈,其赀千金。”汉书匡 衡传,颜注云:“狐白,谓狐腋下之皮,其毛纯白,集 以为裘,轻柔难得,故贵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 同而已者乎?毕云:“恶读如乌,言圣 人之与士同方相合,犹江河同源相得,乌有不取诸此而 自止者。”俞云:“‘取不’二字,传写误倒,‘而’ 字当在‘取同’二字之上,‘已’当为人己之‘己’。 此文本云‘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同方, 谓同道也;同己,谓与己意同也。圣人但取其与道同, 不必其与己意同,故曰‘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 乎。’传写错误,遂不可读,毕曲为之说,非是。”案 :俞说近是。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 说文日部云:“昭,日明也。”中庸, 郑注云:“昭昭,犹耿耿,小明也。”大水不潦潦 ,毕云:“说文云:‘潦,雨大貌。’ 然此义与明了同。老子云‘水至清则无鱼也’。”大 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毕云:“说 文云‘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云: ‘尧犹峣峣,至高之貌’。”乃千人之长也。此 与上云“王德”不相冢,疑上句“者”字,当为“若” ,“若乃”连读为更端之词,下三语即承此言之。其 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 说文谷部云:“溪,山渎无所通者”, 阜部云:“陕,隘也。”俗作“□”、“狭”,非。毕 云:“说文云:‘涸,渴也’,读若狐●之●。”逝 浅者速竭,王引之云:“‘逝’‘浅’ 二字,义不相属,‘逝’当为‘游’,俗书‘游’字作 ‘游’,与‘逝’相似而误,‘游’即‘流’字也。曲 礼注‘士视得旁游目五步之中’,释文‘游’作‘游’ ,云‘徐音流’。流浅与溪陕对文。”俞云“逝当读为 澨,古字通也。诗有杕之杜篇‘噬肯适我’,释文曰‘ 噬,韩诗作逝’。然则‘逝’之通作‘
澨’,犹‘逝’之通作‘噬’也。 成十五年左传‘则决睢澨’。楚辞湘夫人篇‘夕济兮三 澨’。杜预、王逸注并曰‘澨,水涯’。澨浅与溪陕对 文,因假‘逝’为‘澨’,其义遂晦。”案:王说近是 。硗埆者毕云:“‘硗埆’当为 ‘硗确’,磬石也,见说文。俗写从土。何休公羊学曰 :‘硗埆不生五谷’。”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 出宫中,淮南子齐俗训,高注云:“淳 ,厚也。”则不能流国矣。

   脩身第二

   毕云:“脩治之字从彡,从肉者 脩脯字,经典假借多用此。”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 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俞云: “‘君子’二字衍文也。此盖以‘战虽有陈’,‘丧虽 有礼’二句,起‘士虽有学’一句,若冠以‘君子’二 字,则既言君子不必又言士矣。马总意林作‘君子虽有 学,行为本焉;战虽有陈,勇为本焉;丧虽有礼,哀为 本焉’,与今本不同。然有‘君子’字,即无‘士’字 ,亦可知今本既言君子又言士之误矣。士虽有学,与君 子虽有学,文异而义同。”案:说苑建本篇载孔子语, 与此略同。“君子”似非衍文,亦见家语六本篇。是 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置与植通, 诗商颂那“置我□鼓”,郑笺云:“置读曰植。”方言 云:“植,立也。”俞云:“‘者’,衍字也。下文‘ 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 ,无务多业;举物而闇,无务博闻’,上句并无‘者’ 字,是其证。”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 曲礼云:“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孔 颖达疏云:“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案:古多称父母 为亲戚,详兼爱下篇。此则似通内外族姻言之,与孔义 同。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尔 雅释诂云:“业,事也。”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脩者 也。见不脩行,毕读句。见毁, 毕读句。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 省而行脩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
之”,毕本讹“于”,今据道藏本 正,王校同。毕云:“玉篇云:‘
慝,他得切,恶也。’经典多此字 ,古只作‘匿’。”王云:“谮慝,即谗慝。僖二十八 年左传‘闲执谗慝之口’,是也。谗与谮古字通,故小 雅巷伯篇‘取彼谮人’,缁衣注及后汉书马援传,并引 作‘取彼谗人’。无入之耳,言不听谗慝之言也。故下 文曰‘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批扞之声, 广雅释诂云:“批,击也。”易林睽之 贲云:“批捍之言,我心不快”,批扞即批捍也。毕云 :“说文云:‘扞,忮也。’玉篇云:‘●,古安切, 又胡旦切,扰也’”无出之口;shaa伤人之孩,毕 云:“当读如根荄。”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 毕云:“说文云:‘诋,诃也;讦,面 相斥罪也。’玉篇云:‘诋,都礼切;讦,居谒切,攻 人之阴私也’。”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彊,愿 欲日逾,逾,当读为偷,同声假借字, 此与“力事日彊”文相对。礼记表记云:“君子庄敬日 强,安肆日偷,”,郑注云:“偷,苟且也。”此义与 彼正同。设壮日盛。毕云:“‘ 设壮’,疑作为‘饰庄’。”君子之道也,贫则见 廉,富则见义,毕云:“义字当为‘羛 ’,说文云:‘墨翟书“义”从弗’,则汉时本如此。 今书‘义’字,皆俗改也。”王引之云:“‘弗’,于 声义均有未协,‘弗’当作‘●’,‘●’,古文‘我 ’字,与‘弗’相似,故讹作‘弗’耳。周晋姜鼎铭, ‘我’字作‘●’,是其明证。羛之从●声,与义之从 我声,一也。说文‘我’字下,重文未载,古文作‘● ’,故于此亦不知为‘●’字之讹。盖钟鼎古篆,汉人 亦不能遍识也。”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 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 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驯,犹雅 驯。史记五帝本纪云:“不雅驯”,张守节正义云:“ 驯,训也”。案:驯、训字通。周礼地官叙官,郑众注 云:“训读为驯”,训与尔雅释训义同,谓出口者皆典 雅之言。畅之四支,说文肉部云 :“胑,体四胑也,或作肢”。支,即肢之省。易坤文 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孔颖达疏云:“四 支,犹言手足。”接之肌肤,小 尔雅广诂云:“接,达也”,亦与挟通。仪礼乡射礼, 郑注云:“古文‘挟’皆作‘接’,俗作“浃”,义并 同。吕氏春秋谕威篇云:“其藏于民心,捷于肌肤也, 深痛疾固”,高注云:“捷,养也。”案:捷、接字亦 通,高失其义。华发隳颠,道藏 本,“颠”作“巅”,非。后汉书边让传,李贤注云: “华发,白首也。”毕云:“‘隳’字当为‘堕’”。 诒让案:说文髟部云:“鬌,发堕也”,页部云:“颠 ,顶也。”堕与鬌通,堕颠即秃顶。新序杂事篇云:“ 齐宣王谓闾丘卬曰:士亦华发堕颠,而后可用耳”。而 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彊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毕 云:“文选注云:‘许君注淮南子云:果,成也。’”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 博、俞云:“遍,亦辩也。仪礼乡饮酒 礼‘众宾辩有脯醢’,燕礼‘大夫辩受酬’,少牢馈食 礼‘辩擩于三豆’,今文‘辩’皆作‘遍’,是‘辩’ 与‘遍’通用。物言遍,是非言辩,文异而义同。”辩 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毕 云:“广雅云:‘几,微也。’或‘□’字之假音,说 文云:‘□,木之曲头,止不能上也’。”王云:“尔 雅‘几,危也’,言木本不固者,其末必危也。毕引广 雅‘几,微也’,已非塙诂,又引说文,以‘几’作为 ‘□’,则失之愈远矣。”雄而不脩者毕 云:“雄犹勇”。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 信者名必秏。毕云:“旧从‘耒’,非 。玉篇云‘秏,可到切,减也,败也。’诗云‘秏斁下 士’。”又云:“耗,正作秏。”名不徒生,而誉 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 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苏 云:“图,谋也。春秋传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 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 彼智无察,毕云:“‘彼’当为‘非’ 。”在身而情,当为“惰”,形 近而误,上云“雄而不脩者,其后必惰。”反其路 者也。“路”当为“务”,即冢上“务 为智”、“务为察”而言,谓违反其所当务之事。明鬼 下篇云:“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则此反圣王 之务”,此义与彼同。毕读“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 九字句,云“言非智无察,则所欲反其道。说文云:‘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失之。善无主于心者不 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 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戴、载古通 ,春秋隐十年经“伐戴”,谷梁作“伐载”。释名释姿 容云:“戴,载也。”思利寻焉,仪 礼有司彻,贾公彦疏引服虔左传注云:“寻之言重也, 温也。”毕云:“寻,习”。忘名忽焉,可以为士 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所染第三

   毕云:“吕氏春秋有当染篇,文 略同。”苏云:“篇中言中山尚、宋康,皆墨子后事, 而禽子为墨子弟子,至与傅说并称,此必非墨子之言, 盖亦出于门弟子。汪中云:宋康之灭在楚惠王卒后一百 五十七年,墨子盖尝见染丝者而叹之,为墨之学者增成 其说耳。”案:此篇固不出墨子,但中山尚疑即桓公, 时代正与墨子相及,苏说未审。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 言”字疑衍。公羊隐十一年,何休注云:“称子冠氏上 者,着其为师也,其不冠子者他师。”列子天瑞篇,张 注云:“载子于姓上者,首章是弟子之所记故也。”染 于苍则苍,广雅释器云:“苍、青也。 ”染于黄则黄,韩诗外传云:“ 蓝有青,而丝假之,青于蓝;地有黄,而丝假之,黄于 地。”淮南子说林训云:“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 以黄,可以黑”。所入者变,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亦变,五入必, 考工记钟氏“染羽,三入为纁,五入为 緅,七入为缁”,郑注云:“玄,其六入者与?”尔雅 释器云:“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 必,读为毕。左隐元年传“同轨毕至”,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崩薨 篇,引“毕”作“必”,是其证。言五入毕,而为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也,高诱云:“一入一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毕云:“一本无‘必’字 。”而已则为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矣!毕云:“ 吕氏春秋无‘则’字,后汉书注,引作‘五入之则为五 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太平御览引作‘五入则为五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故染不 可不慎也!”治要作“可不慎耶”。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毕云 :“太平御览、吴淑事类赋,俱作‘治国亦然’,有节 文。舜染于许由、高诱云:“许 由,阳城人,尧聘之不至。”伯阳,毕 云:“高诱注吕氏春秋云:‘伯阳盖老子也,舜时师之 者也’。杨倞注荀子云:‘老子姓李,字伯阳,号聃, 着书五千言’。案:此云舜染,则非聃也。”诒让案: 吕氏春秋本味篇云:“尧、舜得伯阳、续耳,然后成” ,注云:“伯阳、续耳皆贤人,尧用之以成功也。”御 览八十一,引尸子云:“舜事亲养老为天下法,其游也 ,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续耳、伯阳、东不识、秦不 空,皆一国之贤者也。”陶潜圣贤群辅录,引皇甫谧逸 士传“舜友七子”,亦有伯阳,韩非子说疑篇作“晋伯 阳”,汉书古今人表作“柏阳”,北堂书钞四十九引尸 子,作“柏杨”。此伯阳自是舜时贤人,高以为老子, 缪。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高 诱云:“仲虺居薛,为汤之左相。”武王染于太公 、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高诱云:“ 所从染得其人,故曰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 功名蔽天地。高诱云:“蔽,犹极也。 ”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高 诱云:“称美其德,以为喻也。”夏桀染于干辛、 毕云:“吕氏春秋云:‘夏桀染于羊辛 ’,又慎大云:‘桀为无道,干辛任威,陵轹诸侯,以 及兆民’,高诱曰:‘干辛,桀之谀臣’。说苑云:‘ 桀用干莘’。班固古今人表云:‘干辛、崇侯,与之为 恶则行’。表又作‘干莘’,同说苑。”诒让案:吕氏 春秋知度篇云:“桀用羊辛。”汉书,颜注云:“干莘 ,桀之勇人也。”抱朴子良规篇亦作“干辛”。推 哆,毕云:“本书明鬼云:‘王手禽推 哆大戏’,下又云:‘推哆大戏,主别兕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指画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 ’,古今人表作‘雅侈’。”诒让案:“推哆”,晏子 春秋谏上篇、贾子新书连语篇,作“推侈”。韩子说疑 篇,又作“侯侈”,淮南子主术训,又作“推移”,惟 抱朴子良规篇作“推哆”,与此同。殷纣染于崇侯 、恶来,高诱云:“崇国侯爵,名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 恶来,嬴姓,飞廉之子,纣之谀臣。”史记秦本记云: “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 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shaa恶来。”厉王染于厉公 长父、治要作“文”,误。毕云“吕氏 春秋‘厉’作‘虢’,注云‘虢、荣二卿士’。”洪云 :“案荀子成相篇杨倞注,引墨子作‘●公长父’。吕 氏春秋当染篇‘厉王染于虢公长父。‘●’即‘虢’字 之讹,今本作‘厉’字。又后人所改。”苏云:“厉公 ,虢君谥。”诒让案:荀子成相篇云:“孰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杨注引此云“●公与孰公不同”,不 知孰是。或曰孰公长父即诗云“皇父”也,“孰”或作 “郭”。案:荀子别本作“郭”,与吕览合,是也。虢 、郭古通。洪以“●”为“虢”之讹,亦近是。苏以“ 厉”为虢公谥,未塙。竹书记年“厉王三年,淮夷侵洛 ,王命虢公长父伐之,不克。”后汉书东夷传作“虢仲 ”,今本纪年出于摭拾,未知足据否?荣夷终,吕 氏春秋当染同。国语周语“厉王说荣夷公,为卿士”, 韦注云:“荣,国名,夷,谥也。”书叙有荣伯。史记 周本纪集解,引马融云:“荣伯,周同姓,畿内诸侯为 卿大夫也。”夷公盖荣伯之后。毕云:“‘终’,一本 作‘公’,史记‘厉王好利,近荣夷公’。”苏云:“ ‘终’,或荣夷公名。”幽王染于傅公夷、治 要作“几”。苏云:“傅公夷,无考。国语,惠王时有 傅氏,注曰:‘傅氏,狸姓也,在周为傅氏’。”蔡 公谷。毕云:“‘蔡’,一本作‘祭’ 。吕氏春秋作‘虢公鼓’、‘祭公敦’。”诒让案:高 诱谓虢公鼓即虢石父,见国语晋语、郑语,未知是否? 苏云:“蔡公谷,吕览作‘祭公敦’,窃谓当从吕览作 ‘祭公’为是。祭为周畿内国,周公少子所封,自文公 谋父以下,世为卿士于周,隐元年所书‘祭伯来’者, 即其后也。若蔡,当幽王时唯有厘侯所事,不闻更有名 谷者。”案:苏说是也。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 国残身死,为天下僇。高诱云“不当者 ,不得其人。僇,辱也。”“僇”,治要作“戮”。毕 云:“此戮字假音。”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 王者。旧本“称”下脱“此”字,今据 道藏本补,与上文及治要合,吕氏春秋当染亦同。高诱 云:“称其恶以为戒也。”齐桓染于管仲、鲍叔, 晋文染于舅犯、高偃,齐桓、晋文下, 治要并有“公”字。毕云:“未详。吕氏春秋‘高’作 ‘却’,疑当为‘郤’。晋有郤氏。”王云:“‘高’ 当为‘●’,‘●’即城郭之‘郭’,形与‘高’相近 ,因讹为‘高’。贾子过秦篇‘据亿丈之●’,今本‘ ●’讹作‘高’。墨子多古字,后人不识,故传写多误 耳。左传晋大夫卜偃,晋语作‘郭偃’,韦注曰:‘郭 偃,晋大夫卜偃也’。商子更法篇、韩子南面篇并与晋 语同。吕氏春秋作‘郤偃’,‘郤’即‘郭’之讹,非 郤氏之‘郤’也。太平御览治道部一,引吕氏春秋正作 ‘郭偃’。梁玉绳云:‘高与郭,声之转也。’”俞云 :“高亦可读如郭,诗绵篇,毛传曰:‘王之郭门曰皋 门’,郭偃之为高偃,犹‘郭门’之为‘皋门’也。” 楚庄染于孙叔、左宣十一年传“ 楚令尹蒍艾猎城沂”,孔颖达疏,引服虔云:“艾猎, 蒍贾之子孙叔敖也。”洪适隶释汉孙叔敖碑云“楚相孙 君,讳饶,字叔敖”,不知何据。沈尹,毕 云:“吕氏春秋作‘沈尹蒸’,又赞能有沈尹茎,楚庄 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 ,圣人也。又尊师云:‘楚庄师孙叔敖、沈申巫’,高 诱曰:‘沈,县大夫’,新序作‘沈尹竺’。案申、尹 、茎、巫、竺皆字之误。”李惇云:“宣十二年左传‘ 邲之战,孙叔敖令尹也,而将中军者为沈尹’,注云: “沈”或作“寝”,寝,县也。’韩诗外传所载楚樊姬 事,与淮南子、新序正同,但淮南、新序并曰虞邱子, 惟外传则曰沈令尹,乃知沈尹即虞邱子。令尹者其官, 沈者其氏或食邑也。”案:李说是也。沈尹茎吕氏春秋 察传篇又作“沈尹筮”,字形并相近,未知孰为正也。 至余知古渚宫旧事,作沈尹华,以吕氏春秋去宥篇考之 ,乃楚威王臣,盖误并为一也。吴阖闾染于伍员、 “闾”,吕氏春秋当染篇作“庐”。左 昭二十七年传、史记吴世家同。此及后非攻中篇并作“ 闾”,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淮南子泰族训、吴越春秋 同。文义,当染作“文之仪”。 毕云:“吕氏春秋尊师云:‘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 仪’,高诱曰‘文,氏,之仪,名’。案:彼有‘之’ 字者,如庾公差,孟子云:‘之斯’;专诸史记云:“ ‘设诸’,音之缓急。”越句践染于范蠡、高 诱云:“范蠡,楚三户人也,字少伯。”大夫种。 毕云:“高诱注吕氏春秋云:‘大夫种 ,文氏,字子禽,楚之邹人’。”诒让案:文选豪士赋 序,李注引吴越春秋云:“文种者,楚南郢人也,姓文 ,字少禽”,太平寰宇记说同。吕览注“邹”,即“郢 ”之讹。此五君者所染当,旧脱 “者”字,今据治要增,与吕氏春秋合。故霸诸侯 ,功名传于后世。治要无“功”字。范 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治要“长”作 “张”。毕云:“吕氏春秋‘长’作‘张’,‘胜’作 ‘生’字。高诱注云:‘吉射,晋范献子鞅之子,昭子 也。张柳朔、王生二人者,吉射家臣也’。”诒让案: 左哀五年传“初,范氏之臣王生恶张柳朔,言诸昭子, 使为柏人”,此长柳朔、王胜,即张柳朔、王生,吕览 与左传同。长柳,古复姓,汉书艺文志有长柳占梦。但 据左传,则朔、生乃范氏之贤臣,朔并死范氏之难,与 此书异,或所闻不同。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彊,毕 云:“吕氏春秋作“黄藉秦”,非。高诱注云:‘寅, 晋大夫中行穆子之子,荀字也。黄藉秦高彊,其家臣。 高彊,齐子尾之子,奔晋,为中行氏之臣’。史记索隐 云:“系本:籍秦,晋大夫籍游之孙,籍谈之子’。” 诒让案:吕览注“荀子”当作“荀文子”,即寅谥也, 见定八年左传。吴夫差染于王孙雒、“ 雒”,毕校改“雄”,云:“旧误作‘雒’。”卢文弨 云:“今外传、吴语‘王孙雄’,旧宋本作‘王孙雒’ ,墨子所染篇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句践伐吴外传、 越绝请籴内传,皆作‘王孙骆’。说苑杂言篇作‘公孙 雒”,唯吕氏春秋当染篇作‘王孙雄’。史记越世家作 ‘公孙雄’,宋公序作国语补音,定作‘雄’字,且为 之说曰‘汉改‘洛’为‘雒’,疑“雒”字非吴人所名 ’。今按宋说殊误,周礼职方氏‘豫州其川荧雒’,春 秋文八年经书‘公子遂会雒戎’,传作‘伊雒之戎’, 宣三年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是汉以前本 有‘
雒’字,岂东京创制此字乎!以‘ 骆’字证之,则‘雒’字是矣。”顾广圻校同。王云: “卢说是也。隶书‘雄’字或作‘●’,与‘雒’相似 ,故‘雒’讹为‘雄’。困学纪闻左氏类引国语、吕氏 春秋,并作‘雒’。韩子说疑篇,有吴王孙□,‘□’ 即‘雒’之讹,则其字之本作‘雒’益明矣。”太 宰嚭,定四年左传云:“伯州犁之孙嚭 为吴太宰。”毕云:“高诱注吕氏春秋云:‘嚭,晋伯 宗之孙,楚州犁之子’。”诒让案:嚭为伯州犁孙,史 记吴世家、越绝书、吴越春秋、杜预春秋释例,说并同 ,唯高诱吕氏春秋当染、重言两篇注,以为州犁之子, 误也。国语吴语韦注,误与高同。知伯摇染于智国 、张武,毕云;“‘摇’,一本作‘瑶 ’。”诒让案:吕氏春秋当染,亦作“瑶”。高诱注云 :“智瑶,宣子申之子,襄子也。国、武二人,其家臣 。”国语晋语云:“三卿宴于蓝台,知襄子戏韩康子而 侮段规,知伯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韦 注云:“伯国,晋大夫知氏之族。”左哀二十三年传“ 晋荀瑶伐齐,将战,长武子请卜”。杜注云:“武子, 晋大夫。”案:知国、张武,盖即知伯国、长武子也。 长、张字通。淮南子人闲训云:“张武教智伯夺韩、魏 之地,而擒于晋阳。”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毕 云:“‘偃’,吕氏春秋作‘椻’。高诱注云:‘尚, 魏公子牟之后,魏得中山以邑之。义、长,其二臣’。 ”苏云:“中山为魏之别封,非春秋时之鲜虞也。魏文 侯灭中山而封其少子挚,至赧王二十年,为赵武灵王所 灭,其君有武公、桓公,见世本。此名尚者,当为最后 之君。”案:中山,即春秋之鲜虞。左传定四年始见于 传。其初亡于魏,文侯十七年使乐羊围中山,三年灭之 ,以其地封子击,后击立为太子,改封次子挚。后中山 复国,又亡于赵,则惠文王四年灭之,并见史记魏、赵 世家及乐毅传。据水经滱水郦道元注,及太平御览百六 十一引十三州志,并谓中山桓公为魏所灭,则尚或即桓 公,墨子犹及见之。高、苏以为魏别封,非也。至列子 仲尼篇、庄子让王篇、吕氏春秋审为篇、淮南子道应训 ,并云魏中山公子牟。高诱、张湛皆谓魏伐中山,以邑 子牟,然魏牟与赵平原君、秦魏冉范雎同时,其时中山 入赵已久,安得尚属魏?则牟所封,必非鲜虞之中山, 而尚亦必非牟后,殆无疑义。张湛又以子牟为魏文侯子 ,盖掍牟与挚为一人,其说尤谬,则杨倞已疑之矣。毕 引高说,而不审校其时代,亦其疏也。宋康染于唐 鞅、佃不礼。
佃”,道藏本作“□”,非。毕云 :“吕氏春秋‘佃’作‘田’,是,‘礼’作‘禋’, 误。”诒让案:宋王偃为齐湣王所灭,谥康,见国策宋 策。吕氏春秋作宋康王,荀子王霸篇又作宋献。佃不礼 ,荀子解蔽篇杨注引,亦作田不禋。汉书古今人表有田 不礼,则似据赵世家也。吕氏春秋淫辞篇云:“宋王谓 其相唐鞅曰:‘寡人所shaa戮者众矣,而群臣愈不畏,其 故何也’?唐鞅对曰:‘王之所罪,尽不善者也,罪不 善,善者故为不畏。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 不善,而时罪之,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宋君 shaa唐鞅。”荀子解蔽篇亦云:“唐鞅蔽于欲权而逐戴子 ”,又云:“唐鞅戮于宋”,皆其事也。史记赵世家, 载赵主父使田不礼相太子章,后为李兑所shaa事,当宋康 之末年,或即一人先仕宋而后仕赵与?苏云:“宋康之 亡,当楚顷襄王十一年,上去楚惠王之卒一百四十三年 ,此不独与墨子时世不值,且与中山之亡相距止数年, 而皆在孟子之后,孟子言方千里者九,则中山未亡;言 宋王行仁政,则宋亦未亡。若此书为墨子自着,则墨子 时世更在孟子之后,不知孟子之辟墨子,正在墨学方盛 之时,其必不然也审矣。”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 gguuoojiia残亡,毕云:“‘家’,吕氏春秋 作‘皆’。”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荀 子礼论篇云:“先祖者,类之本也。”杨注云:“类, 种也。”逸周书尝麦篇云:“殷无类于冀州。”君 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毕 云:“‘扰’,‘●’字之误,经典通用此。”必 称此六君也。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广 雅释诂云:“理,道也。”行理性于染当。毕 云:“‘性’当为‘生’,一本作‘在’,误。”诒让 案:治要及吕氏春秋并作“生”。故善为君者,劳 于论人,高诱云:“论犹择也。”而 佚于治官。“佚”,治要作“逸”。不 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 “逾”,治要并作“愈”。吕氏春秋当 染同。高诱云:“愈,益也。”此六君者,非不重 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高诱云 :“不知所行之要约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高诱云:“所从染不得其人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以后 至篇末,与吕氏春秋当染篇文绝异。其友皆好仁义 ,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 矣,毕云:“理犹治。”诒让案:理亦 道也。则段干木、毕云:“吕氏 春秋云:‘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于子夏’。”诒 让案:吕览尊师篇又云:“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 于子夏。”史记老子传集解云:“段干是魏邑名也,魏 世家有段干木本,盖因邑为姓。”风俗通氏姓注云:“ 姓段名干木”,恐或失之矣。禽子、详 公输篇。毕云:“吕氏春秋云‘禽滑厘学于墨子,许犯 学于禽滑厘’。此称禽子,则墨子门人小子之文矣”。 傅说之徒傅说,见尚贤中篇。此 与段干木、禽子并举,似不类,疑后人所增窜也。是 也。其友皆好矜奋,荀子正名篇云:“ 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又子道篇,杨注云:“ 奋,振矜也。”创作比周,左文 十八年传云:“顽嚚不友,是与比周”,杜注云:“比 ,近也。周,密也。”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dao之徒是也。苏 云:“春秋时子西有三,一为郑公孙夏,一为楚斗宜申 ,一为楚公子申。兹所举,盖斗宜申也。”毕云:“经 传或作‘竖貂’,此作‘dao’者,‘貂’省文旧作‘刁 ’,非。玉篇云‘dao,丁ㄠ切,亦姓,俗作刁’。”案 :论语宪问篇“或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集解“马 融云子西,郑大夫,或曰楚令尹子西。”此子西或亦斥 楚公子申。苏说未塙。易牙、竖dao并见公羊僖十八年传 。左僖二年传作“寺人貂”,杜注云:“寺人,奄官竖 貂也”,貂、dao字通。诗曰“必择所堪。毕 云“‘堪’当为‘●’字假音。”王云:“●训为乐, 与染义无涉。‘堪’当读为湛,湛与渐渍之渐同,说文 作‘瀸’,云‘渍也’。月令‘湛炽必洁’,郑注曰‘ 湛,渍也。’内则说八珍之渍云:‘湛,诸美酒’,注 曰:‘湛,亦渍也’。考工记钟氏‘以朱湛丹●’,注 曰:‘郑司农云:湛,渍也。玄谓湛读如渐车帷裳之渐 ’,是湛与渐同,湛、渍皆染也。楚辞七谏‘日渐染而 不自知兮’,王注曰:‘稍渍为渐,污变为染。’考工 记钟氏注曰:‘渍亦染也。’必择所湛,犹云必择所染 耳。荀子劝学篇曰:‘兰槐之根是为茞,其渐之滫中,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晏子春秋杂篇曰:‘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 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麋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 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说苑杂言篇曰: ‘今夫兰本三年,湛之以鹿醢,既成,则易以匹马,非 兰本美也。愿子详其所湛,既得所湛,亦求所湛。’义 并与墨子同。”案:王说是也。苏云:“此盖逸诗。” 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法仪第四

   毕云:“法,说文云‘□,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法今文省 。’此借为法度之义。仪,义如浑天仪之仪。说文云‘ 檥,干也’,仪与檥音相近。又说文云‘仪,度也’, 亦通”。诒让案:尔雅释诂云“仪,干也”,与说文“ 檥”说解同。管子形势解篇云“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 。此篇所论,盖天志之余义。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 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旧本脱,今据群 书治要增。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 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 ,正以县。毕云:“此县挂正字。”诒 让案:考工记舆人云“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 ,衡者中水。”庄子马 蹄篇云“ 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即此义。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俞 云:“‘五’当作‘四’,上文‘百工为方以矩,为圆 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并无五者。”诒让案:以考 工记校之,疑上文或当有“平以水”三字,盖本有五者 ,而脱其一与?巧者能中之,毕 云“史记索隐云‘仓颉篇云:中,得也。’”不巧 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毕云:“说 文云‘仿,相似也。’放与仿同。”犹逾己。毕 云“犹胜于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治 要无“所”字。下同。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 ,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毕 云:“说文云‘辩,治也。’”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当 与尝通,尝试也。详天志下篇。王引之云:“当并与傥 同。”毕云:“奚若与何如同。”天下之为父母者 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 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学谓师 也。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 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 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 法。下旧有“而可”二字。王云:“既 言莫可以为治法,则不当更有‘而可’二字,此涉下句 而衍。”案:王说是也,今据删。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 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治要作“息” 。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 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 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 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 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 爱之、兼而利之也?治要“知天”下有 “之”字。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今天下无 大小国,“大小”,治要作为“小大” 。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 莫不犓羊、毕云:“当云牛羊。”豢 犬猪,毕云:“说文云‘犓,以刍茎养 牛也’,‘豢,以谷圈养豕也。’玉篇云‘犓,则俱切 ,今作刍’。陆德明庄子音义云‘司马云:牛羊曰刍, 犬豕曰豢。’”苏云:“案:‘犓’乃‘刍’‘牛’两 字而误合为一者,文当云‘刍牛羊’。”洁为酒醴 粢盛,毕云:“‘洁’字正作‘洁’。 说文云‘秶,稷也’,‘粢,稻饼也’。然则‘粢盛’ 之字作‘齍’。以敬事天,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 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 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 之。曰shaa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shaa而天与 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旧本无 “知”字,治要同。王云:“‘是以’下有‘知’字, 而今本脱之,则文义不明。上文曰‘奚以知天之欲人之 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正与是 以知相应。”案:王说是也,今据增。而不欲人相 恶相贼也。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毕 云:“旧脱‘爱’字,以意增。”率以尊天事鬼, 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 。广雅释诂云“宾,敬也。”暴 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广 雅释诂云:“诟,骂也”。左昭十三年传“楚灵王投龟 诟天而呼”,释文云:“诟,詈辱也。”其贼人多 ,
其贼”,旧本作“贼其。”俞云: “按当作‘其贼人多’,与上文‘
其利人多,故天福之’相对。”案 :俞校是也,今 据乙。故天 祸之,使遂失其gguuoojiia,遂与队通,易震 “遂泥”。释文云“‘遂’,荀本作‘队’,俗作‘坠 ’,义同。淮南子天文训高注云“队,陨也。”身 死为僇于天下,“僇”,治要作“戮” 。大学“辟则为天下僇矣”,孔颖达疏云“僇谓刑僇也 。”荀子非相篇云“为天下大僇”,杨注云“僇与戮同 ”。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 ,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 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 矣。

   七患第五

   以下二篇所论皆节用之余义。

  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 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毕 云:“当为‘竟’。本书耕柱云:‘楚四竟之田’,只 作‘竟’。”洪云:“‘边’当是‘适’字之讹,古‘ 敌’字多作‘适’。言敌国至境,而四邻莫救,故可患 也。”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 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 仕者持禄,游者爱佼,旧本“持”讹“ 待”,“爱佼”讹“忧反”。群书治要引“待”作“持 ”,“反”作“佼”。王云:“‘待’当为‘持’,‘ 忧反’当为‘爱交’。吕氏春秋慎大篇注‘持犹守也’ 。言仕者守其禄,游者爱其交,皆为己而不为gguuoojiia也。 管子明法篇曰:‘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晏子 春秋问篇曰:‘士者持禄,游者养交’。养交与爱交同 意。今本‘持’作‘待’,‘爱交’作‘忧反’,则义 不可通。逸周书大开篇‘祷无爱玉’,今本‘爱’讹作 ‘忧’。隶书‘交’字或作‘友’,与 ‘反’相似而讹也。”俞云:“王说是矣,然以‘忧’ 为‘爱’字之误,恐未必然。古书多言持禄养交,鲜言 持禄爱交者。且持养二字同义,荀子劝学篇‘除其害者 以持养之’,荣辱篇‘以相群居,以相持养’,议兵篇 ‘高爵丰禄以持养之’,吕氏春秋长见篇‘申侯伯善持 养吾意’,并以‘持养’连文。墨子天志篇亦云:‘持 养其万民’。然则此文既云持禄,必云养交,不当云爱 交也。墨子原文盖本作‘恙交’,‘恙’即‘养’之假 字,古同声通用,后人不达假借之旨,改其字作‘忧’ ,而墨子原文不可复见矣。”案:王校是也,今据正。 “佼”即“交”,字通,今从治要正。管子七臣七主篇 云:“好佼友而行私请”,又明法篇云:“以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举官, 则民务佼而不求用”,明法解云:“群臣相推以美名, 相假以功伐,务多其佼,而不为主用”,并以“佼”为 “交”。此云爱佼,犹管子云好佼、务佼也。韩非子三 守篇云:“群臣持禄养交”,荀子臣道篇云:“偷合苟 容,以之持禄养交而已耳”,诸书并云持禄,与此书同 ,而养交之文,则与此书微异。俞校必欲改“忧”为“ 恙”,以傅合之,则又求之太深,恐未塙。君脩法 讨臣,臣慑而不敢拂,旧本“臣”字不 重,今据群书治要补。“拂”,治要作“咈”。案:“ 咈”正字,“拂”假字。说文手部云:“拂,过击也” ,口部云:“咈,违也。”荀子臣道篇云:“事暴君者 ,有补削无挢拂”,杨注云:“拂,违也。”贾子保傅 篇云:“洁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拂。拂者,拂 天子之过者也。”书尧典“咈哉”,伪孔传云:“咈, 戾也。”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 安彊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所信者不忠 ,所忠者不信,上句“信”字旧本讹“ 言”,又无两“者”字,今据群书治要补正。六患 也;畜种菽粟“畜”治要作“蓄”,字 通。毕云:“‘菽’正为‘□’。”不足以食之, 大臣不足以事之,毕云:“旧脱‘以’ 字,一本有。”诒让案:群书治要亦有“以”字。荀子 正名篇,杨注云:“事,任使也。”赏赐不能喜, 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 无”,疑当为“亡”。毕云:“国、稷为韵。”以 七患守城,敌至国倾。 云 :“城倾为韵。”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毕 云:“当、殃为韵。”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 无仰则君无养,毕云:“仰、养为韵。 ”民无食则不可事,毕云:“食 、事为韵”。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 不可不节也。“力”,毕本作为“立” ,云“立、节为韵。”案:毕本讹,今据道藏本及明刻 本正。王云:“毕说非也。古音‘立’在缉部,‘节’ 在质部,则立、节非韵。原本‘立’作‘力’,‘力’ 在职部,力、节亦非韵。”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 于主,独断云:“御者进也,凡饮食入 于口曰御”。不尽收则不尽御。白 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谏诤篇云:“阴阳不调,五谷不熟,故王者为不 尽味而食之。”毕云:“主、御为韵。”王云:古音‘ 主’在厚部,‘御’在御部,则主、御非韵。”一 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俞云 :“按旱者不雨也,不得为二谷不收之名。疑‘旱’乃 ‘罕’字之误。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罕。馑 也,罕也,皆稀少之谓。馑犹仅也,故襄二十四年谷梁 传作‘一谷不升谓之嗛’。嗛,犹歉也。然二谷不收谓 之罕,其义正一律矣。”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 收谓之馈,毕云:“汉书食货志云:‘ 负担馈饟’,师古曰:‘馈亦馈字,言须馈饷’。”邵 晋涵云:“馈与匮通。郑注月令曰:‘匮,乏也。’” 王云:“须馈饷不得谓之馈,毕说非,邵说是也。”五 谷不收谓之饥。毕云:“太平御览引作 ‘饥’,误。此饥饿字。”又毕本此下增“五谷不熟, 谓之大侵”八字,云:“八字旧脱,据艺文类聚增。谷 梁传云:‘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 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之大侵。’尔 雅云‘谷不孰为饥,蔬不孰为馑,果不孰为荒’,与此 异。”王云:“既言五谷不收谓之饥,则不得又言五谷 不熟谓之大侵。艺文类聚百谷部引墨子‘五谷不孰,谓 之大侵’者,乃涉上文引谷梁传‘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而衍,故太平御览时序部二十、百谷部一,引墨子皆无 此八字。墨子所记本与谷梁传不同,不可强合也。下文 ‘饥则尽无禄’,毕依类聚于‘饥’下增‘大侵’二字 ,亦御览所无。” 案:王说是也 。释慧苑华严经音义二,引“饥”亦作“饥”,下无“ 五谷不孰”八字。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 分之一。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 则损五分之四。饥,毕据艺文类聚增大 侵”二字,误,今不从。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禀 食,谓有稍食而无禄也。说文●部云:“禀,赐谷也。 ”周礼司士,郑注云:“食,稍食也。”又宫正注云: “稍食禄禀。”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 五,曲礼郑注云:“彻,去也。”五分 之五,义不可通,疑当作五分之三。玉藻云:“诸侯日 食特牲,朔月少牢。”此五鼎则少牢也。以礼经考之, 盖羊一、豕二、伦肤三、鱼四、腊五,五者各一鼎,彻 其三者,去其牢肉,则唯食鱼腊,不特shaa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 谏诤篇云:“礼曰:一谷不升彻鹑鷃,二谷不升彻凫雁 ,三谷不升彻雉兔,四谷不升损囿兽,五谷不升不备三 牲。”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盖据天子而言。故云三牲。大荒不特shaa, 则不止不备而已。大夫彻县,周 礼小胥云:“卿大夫判县”,郑注谓左右县。曲礼云: “大夫无故不彻县”,孔疏云:“彻亦去也。”士 不入学,周书籴匡篇云:“成年,余子 务艺;年俭,余子务穑。”是不入学也。君朝之衣 不革制,君朝之衣,天子皮弁服,诸侯 则冠弁服也。周礼司服云:“□朝则皮弁服”,郑注云 :“视朝,视内外朝之事。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 积素以为裳”,又“凡甸冠弁服”,注云:“冠弁委貌 ,其服缁布衣,亦积素以为裳,诸侯以为视朝之服”, 是也。周书大匡篇云:“大荒祭服漱不制。”朝服轻于 祭服,不制明矣。苏云:“革,改也。”诸侯之客 ,四邻之使,雍食而不盛,毕云:“‘ 雍食’,疑一‘饔’字。说文云:‘饔,孰食也’。” 王云:“‘雍食’当为‘雍飧’。周官外饔‘凡宾客之 飧,饔飨食之事’,郑注曰:‘飧,客始至之礼。饔, 既将之礼。’飧饔即饔飧也。饔、雍古字通。”案: 王说是也。籴匡篇云:“年俭,宾祭以中盛;年饥,则 勤而不宾;大荒,宾旅设位有赐”,与此略同。彻 骖騑,毕云:“高诱注吕氏春秋 云:‘在中曰服,在边曰騑。’”涂 不芸,谷梁襄二十四年传云:“大侵之 礼,廷道不除。”范宁注云“廷内道路不修除也。”毕 云:“‘涂’俗写从土,本书非攻中云:‘涂道之脩远 ’,只作‘涂’。芸,●省文。”马不食粟,婢妾 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

  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毕 云:“此‘坠’正字。说文云:‘队,从高队也。’井 读如阱。”案:阱不当云汲,毕误。其母必从而道 之。苏云:“道与导同,谓引也。”今 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疚于队,毕 云:“言重于其子。”王引之云:“‘重其子此疚于队 ’,当作‘此疚重于队其子。’疚,病也。言此病较之 队其子者为尤重也。今本颠倒,不成文义。”案:王说 是也,苏说同。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毕 云:“说文云‘●,谷孰也,故曰时年。’”案:年岁 连读,年即岁也,毕非。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 则民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句。为 者疾,食者众,则岁无丰。俞云:“‘ 疾’当为‘寡’。为之者寡,食之者众,则虽有丰年不 足以供之,故岁无丰也。今作‘为者疾’,则不可通矣 ,盖后人据大学以改之,而不知其非也。”案:俞说未 塙,此疑当作“为者疾,食者寡,则岁无凶。为者缓, 食者众,则岁无丰。”此上文咸以岁善与岁凶对举,是 其证。今本脱“食者寡”至“为者缓”十字,文义遂舛 牾不合矣。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 。故先民以时生财。礼记坊记,郑注云 :“先民,谓上古之君也。”书伊训孔疏引贾逵国语注 云:“先民,古贤人也。”固本而用财,则财足。 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 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 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毕 云:“管子权数云:‘管子曰:汤七年旱,禹五年水’ ,与此文互异。 庄子秋水云:‘ 汤之时八年七旱’。荀子王霸云:‘禹十年水,汤七年 旱。’贾谊新书忧民云:‘禹有十年之蓄,故免九年之 水。汤有十年之积,故胜七年之旱’。淮南子主术云: ‘汤之时七年旱’,又异。”诒让案:吕氏春秋顺民篇 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 以身祷于桑林。”与此书所言正合。王充论衡感虚篇亦 云:“书传言汤遭七年旱,或言五年”,是古书本有二 说也。此其离凶饿甚矣,毕云: “离读如罗。”诒让案:“凶饿”当作“凶饥”,即冢 上三谷四谷不收而言。下云“不可以待凶饥”又云“民 见凶饥则亡”,皆其证也。此涉下冻饿而误。然而 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仓”,旧本讹作“食”,俞云:“‘食’乃‘仓’字之 误,‘仓无备粟’与下句“库无备兵’文正相对,若作 ‘食’字,失其旨矣。下文云‘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 之爪也’,‘食’字即此文‘粟’字,不得据彼而疑此 文当作‘食’也。”案:俞校是也,今据正。库无 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 。要离shaa吴王子庆忌,见吕氏春秋忠廉 篇,高注云:“庆忌者,吴王僚之子也,有力捷疾,而 人皆畏之,无能shaa之者。”案:淮南子说山训高注及吴 越春秋阖闾内传,并以庆忌为王僚子,惟淮南诠言训许 注以为僚之弟子,未知孰是。毕云:“言庆忌虽勇,犹 轻出致死。昔吴王患庆忌之在邻国,恐合诸侯来伐,要 离诈以负罪出奔,戮妻子,断右手,如卫,求见庆忌, 与东之吴,渡江中流,顺风而剌庆忌。事见吴越春秋阖 闾内传。”苏云:“‘去’下,据上文当脱‘备’字。 ”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之备,故shaa。 王引之云:“御敌谓之待。鲁语‘帅大 雠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楚语‘其独何力以待之’ ,韦注并云:‘待,御也。’”桀、纣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孟 子公孙丑篇云:“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有 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 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毕云: “宝、爪、守为韵。”此三者国之具也。故曰以其 极赏,周书命训篇云:“极赏则民贾其 上,贾其上则民无让,无让则不顺”。以赐无功, 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 乐,死又厚为棺椁,毕云:“旧作为‘ 椁’,俗写。”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毕 云:“当为‘谢’。荀子王霸云:‘台谢甚高’,杨倞 曰:‘谢,榭同。’陆德明左氏音义云:‘榭,本亦作 谢’,知古无榭字。”死又脩坟墓,故民苦于外, 府库单于内,毕云:“史记云:‘王之 威亦单矣’,集解云:‘徐广曰:单亦作殚’。索隐云 :‘按单音丹。单,尽也’。”上不厌其乐,下不 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毕云:“离 读如罗。”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且 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 ,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 谓国备。”毕云:“周书云:‘夏箴曰 :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 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国无兼年之食, 遇天饥,百姓非其有也。’墨盖夏教,故义略同。”案 :毕据周书文传篇文,此文亦本夏箴而与文传小异。考 谷梁庄二十八年传云:“国无三年之畜,曰国非其国也 ”,与此文略同。疑先秦所传夏箴文本如是也。又御览 五百八十八,引古广百官箴叙云:“墨子着书称夏箴之 辞”,盖即指此。若然,此书当亦称夏箴,与周书同, 而今本脱之。

   辞过第六

   毕云:“辞受之字从受,经典假 借用此。过,谓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私五者之过也。” 诒让案:此篇与节用篇文意略同,群书治要引,并入七 患篇,此疑后人妄分,非古本也。

  子墨子曰:“古之民毕云:“太 平御览引,作‘上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毕 云:“旧脱‘室’字,据太平御览增。”诒让案:赵蕤 长短经适变篇引,亦有“室”字。礼运云:“昔者先王 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就陵阜而 居。穴而处,“穴”上疑脱一字。下 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毕云:“ ‘王’,太平御览引作‘人’。”为宫室之法,毕 云;“太平御览引作‘制’。”曰:‘
室高足以辟润湿,谓堂基之高。旧 本脱“室”字,今据群书治要补。“辟”,治要、长短 经并作“避”。“湿”字治要无。毕云:“辟,避字假 音。”边足以圉风寒,毕云:“ ‘边’,太平御览引作‘中’,非。‘圉’,李善注左 思赋引作‘御’,太平御览引作‘御’。玉篇云:‘圉 ,禁也’。”上足以待雪霜雨露,王 引之云:“待,御也。节用篇‘待’作‘圉’,圉即御 字也。”宫墙之高礼记儒行郑注 云:“宫谓墙垣也。”毕云:“太平御览引作‘墙高’ 二字。”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毕 云:“谨,仅字假音。”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 不为也。旧本脱“凡”字,今据治要补 。毕云:“此下旧接‘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云云,今移 。”役,毕云:“当云‘以其常 役’,上脱三字。”脩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 其常正,苏云:“正同征。”收 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道藏本“则民 ”作“民 则”。民所苦者非 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旧本此三十 九字在“作诲妇人治之”下,卢文弨校云:“当在此。 ”毕据移正。王云:“作敛,与籍敛同。籍,古读若昨 ,节用上篇‘其籍敛厚’。”是故圣王作为宫室, 便于生,治要作“使上”二字,误。毕 云:“太平御览引作‘以便生’。”不以为观乐也 ;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治要作“使 身”,误。不以为辟怪也。毕云 :“辟,僻字假音。”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 下之民可得而治,长短经作“故天下之 人”,无“可得而治”四字。财用可得而足。长 短经有“也”字。当今之主,长 短经作“王”。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 百姓,治要、长短经并无“作”字。暴 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 毕云:“已上六句太平御览节。”为 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长短经“ 法”下有“而”字。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 寡,“振”,旧本作“脤”,俗字,今 据治要正。故国贫而民难治也。长 短经“治”作“理”,盖避唐讳改。君实欲天下之 治而恶其乱也,“实”,治要作“诚” 。当为宫室不可不节。王引之云 :“当犹则也。”

  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毕 云:“‘衣皮’,艺文类聚引作‘衣皮毛’,非。说文 云:‘茭,干刍’。”王云:“干刍非可带之物,毕说 非也。说文‘茭,竹索也’,其草索则谓之茭。尚贤篇 曰:‘傅说被褐带索’,谓草索也。此言带茭,犹彼言 带索矣。”诒让案:礼运说上古,云:“未有麻丝,衣 其羽皮。”带茭,疑即丧服之茭带。传云:“绞带者, 绳带也。”冬则不轻而温,长短 经作“暖”。案:下文轻暖常见,似是。夏则不轻 而凊。曲礼“冬温而夏凊”,释文云: “凊,七性反,字从冫,秋冷也。本或作水旁,非也。 ”说文□部云“凊,寒也。”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 ,“情”,治要作为“温凊” 二 字,误。故作诲妇人长短经“作 ”上有“圣人”二字,与下文同。但上已云圣王,则此 不当重复,恐不足据也。治丝麻毕 云:“‘治’下旧有‘役脩其城郭’云云四十八字,今 移前。”梱布绢,毕云:“‘梱 ’字当为‘稛’。说文云:‘絭,束也。’”诒让案: 非乐上作“捆布縿”,非命下作“梱布縿”,此“梱” 或当为“捆”,亦“稛”之假字。“绢”当为“绡”, 绡与缲通,故彼二篇又误作“縿”,详非乐篇。以 为民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说 文糸部云:“练,湅缯也。缯,帛也。”毕云:“中读 去声。”案:毕说非也,中即中衣,凡上服以内之衣, 通称中衣。深衣郑目录云“大夫以上,祭服中衣用素” ,练帛即素也。诗唐风扬之水,孔颖达疏云:“中衣者 ,朝祭服之里衣也,其制如深衣。”仪礼聘礼贾疏云“ 凡服四时不同,假令冬有裘,衬身有禅衫,又有襦□, 襦□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禓衣之上有上服,皮弁祭 服之等。若夏以絺绤,絺绤之上则有中衣,中衣之上加 以上服也。”案:裼衣,亦通谓之中衣。冬或服裘,或 服袍●,皆有中衣。“中”,经典亦作“衷”。说文衣 部云:“衷,里亵衣。”谷梁宣九年传云:“或衣其衣 ,或衷其襦”,范注云:“衷者,襦在里也。”是对文 衷为里衣,散文则通言衣,故节用中篇云:“冬服绀緅 之衣,足以为轻且暖。”足以为轻且暖;毕 云:“文选注引作‘□’。”诒让案:后文“□”字两 见。说文火部暖、□并训温也。长短经仍作“暖”。夏 则絺绤之中,说文糸部云:“絺,细葛 也。绤,粗葛也。”礼家说以絺绤上加中衣,此即以絺 绤为中衣,则内衣通得谓之中也。足以为轻且凊。 ’旧本脱“暖”至“
且”十二字,毕本据北堂书钞增“ 暖夏则絺绤轻且”七个字。王云:“‘夏则絺绤轻且凊 ’,本作‘夏则絺绤之中,足以为轻且凊’,与‘冬则 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对文。北堂书钞衣冠部三, 引作‘
冬则练帛轻且暖,夏则絺绤轻且凊 ’,省文也。若下二句内,独少‘
之中足以为’五字,则与上二句不 对矣。群书治要所引上下皆有此五字,当据补。”案: 王校是也。长短经引云:“夏则絺●,足以为轻凊”, 亦有“足以为”三字。谨此则止。故圣人之为衣服 ,旧本脱“
之”字,今据治要补。适身体 ,和肌肤毕云:“北堂书钞引云:‘以 适身体,以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 民也。长短经“非”下有“以”字。当 是之时,坚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何则 ?其所道之然。故民衣食之财,家足以待旱水凶饥者何 也?得其所以自养之情,而不感于外也。“ 感”,治要同。案:当为“惑”之误。“也”字,治要 无。是以其民俭而易治,长短经 引“俭”上有“用”字。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毕 云:“吕氏春秋适音云:‘不充则不詹’,高诱曰:‘ 詹,足也。詹读如澹然无为之澹’。文选注云:‘许君 注淮南子云:澹,足也。古无,从贝字,此俗写’。” 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不然, 谓非常之变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 以奉,卫使者不然”,颜注引张揖云:“不然之变也 。”治要作“不极”,苏云:“‘不然’疑当作‘不时 ’”,并误。兵革不顿,襄四年 左传“甲兵不顿”,杜注云:“顿,坏也。”士民 不劳,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业可行于天下矣。当今之 主,旧本作为“王”,长短经同,今据 治要正,与上下文合。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冬 则轻□,治要作“暖”,下同。夏 则轻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敛于百姓,长 短经无“作”字。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锦绣文采 靡曼之衣,旧本倒作“衣之”。俞云: “‘衣之’当作‘之衣’,此十字一句读。”诒让案: 长短经正作“以为文彩靡曼之衣”,今据乙。小尔雅广 言云:“靡,细也。”汉书韩信传“靡衣偷食”,颜注 云“靡,轻丽也。”文选七发,李注云:“曼,轻细也 。”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大 戴礼记保傅篇云:“玉佩上有葱衡,下有双璜,冲牙蚍 珠,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佩”,治要作“佩” ,长短经同。毕云:“当为‘佩’,古无此字。”女工 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为身服。治要作“以身服之。 ”此非云益□之情也,俞云:“ 情,犹实也。□之情,犹言□之实。云益者,有益也。 广雅释诂曰: ‘云,有也。’‘ 此非云益□之情’,犹曰‘此非有益暖之实’,上文曰 ‘冬则轻□,夏则轻凊’,而此独言□者,衣固以□为 主耳。”单财劳力单,亦尽也, 详上篇。毕归之于无用也。旧本 脱,今据治要增。以此观之,“ 以”,长短经作“由”。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 为观好。长短经下有“也”字,是 以其民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也。夫以奢侈之君 御好淫僻之民,治要、长短经并无“好 ”字。欲国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 乱,“实”,治要作“诚”。当 为衣服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治要无“ 时”字。素食而分处,素食,谓 食草木。管子七臣七主篇云:“果蓏素食当十石。”素 ,疏之假字。淮南子主术训云:“夏取果蓏,秋畜疏食 ”,“疏”,俗作“蔬”。月令“取蔬食”,郑注云: “草木之实为蔬食。”礼运说上古,云:“未有火化, 食草木之实”,即此素食也。故圣人作诲,男耕稼 树艺,毕云:“古只作‘埶’,说文云 :‘埶,种也。从坴●。持而种之。’”以为民食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吕 氏春秋重己篇云:“昔先圣王之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 味充虚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 治。治要“故”字在“民富”上。今 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治要无“作” 字。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蒸 与烝通,毛诗小雅瓠叶,传云:“炕火曰炙。”礼记礼 运郑注云:“炙,贯之火上。”治要无“鱼鳖”二字。 毕云:“太平御览引此“炙”作“庖”,“鳖”作“鳖 ”。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毕 本作“美食方丈”,云:“旧作‘前方丈’三字,今据 文选注两引改‘美食方丈’。太平御览作‘前则方丈’ 。”案:毕据文选七命及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注所引 校也。王云:“‘美食’二字与上文相复,毕改非也。 群书治要引作‘前方丈’,则魏征所见本正与今本同。 文选注引作‘美食方丈’ 者,此 以上文之‘美食’与下文之‘方丈’连引,而节去刍豢 以下十七字,乃是约举其词,不得据彼以改此也。太平 御览治道部八,引作‘前则方丈’,句法较为完足。” 诒让案:孟子尽心篇云:“食前方丈”,赵岐注云:“ 极五味之鐉食,列于前方一丈。”目不能遍视,手 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冬则冻冰,夏则饰饐。毕 云:“饰,若覆食之□是也。饐,说文云:‘饭伤湿也 。’”洪云:“案饰饐与涷冰对文,皆言其食味之坏。 ‘饰饐’当作‘餲饐’。尔雅释器‘食饐谓之餲’,郭 璞注:‘饭秽臭。’论语乡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食饐而餲’,孔注‘饐 餲,臭味变也’。‘饰’本作‘饬’,‘餲’‘饬’字 形相近。”俞说同。张文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云:“覆食之□,义不当为 饰。饰饐。群书治要引作馂饐,是也。玉藻‘日中而馂 ’,注云:‘馂,食朝之余也。’论语,郑注云:‘食 余曰馂’,馂饐者,谓食余而致坏也。”案:洪说近是 。“饰”,治要作“馂”,则疑“酸”之借字。荀子正 名篇云:“香臭芬郁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杨注云 :“酸,暑浥之酸气也”于此义亦得通。张望文生训, 不足据。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 者奢侈,孤寡者冻馁毕云:“当为‘喂 ’,说文云:‘喂,饥也。’”虽欲无乱,毕 云:“旧本脱‘虽’字,据太平御览增。”不可得 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实”, 治要作“诚”,“治”上,王校增“之”字。当为 食饮当作“饮食”。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为知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 圣王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 毕云:“‘全’,太平御览引作‘完’ 。”诒让案:治要引,亦作“完”,意林同。可以 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 法令不急而行,“令”,治要作“禁” 。“法”上,旧本有“故”字。王云:“上‘故’字涉 下‘故’字而衍,群书治要无。”民不劳而上足用 ,毕云:“‘上’旧作‘止’,一本如 此。”诒让案:治要亦作 “上” 。“足”下,治要有“以”字。故民归之。当今之 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 全”,治要亦作“完”。“具”下有“矣”字。必 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治要作“以 为舟车饰”。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 纺织而脩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脩刻镂,故民 饥。治要作“饥”,下同。人君 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 莅。治要作“邪”。奸袤多则刑 罚深,此句首,旧本无“奸莅”二字。 王云:“旧本两‘奸莅’,脱其一,则义不可通。今据 群书治要补。”刑罚深则国乱。治 要“国”上衍“固”字。毕云:“太平御览引云:‘而 国乱矣。’”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实”,治要作“诚”。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凡回于天地之间,“回”字讹, 苏云:“当作‘同’”,亦未塙。包于四海之内, 天壤之情,阴阳之和,莫不有也,虽至圣不能更也,何 以知其然?圣人有传,天地也,则曰上下;四时也,则 曰阴阳;人情也,则曰男女;禽兽也,则曰牡牝雄雌也 。真天壤之情,虽有先王不能更也。虽上世至圣,必蓄 私不以伤行,私,谓妾媵私人。顾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故 民无怨,宫无拘女,故天下无寡夫。小 尔雅广义云:“凡无妻无夫,通谓之寡,寡夫曰索。” 左襄二十七年传云:“齐崔杼生成及彊而寡”,杜注云 “偏丧曰寡。寡,特也。”内无拘女,外无寡夫, 故天下之民众。当今之君毕云:“上俱 作‘主’。”其蓄私也,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 ,是以天下之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男女失时,毕 云:“‘女’,旧作‘子’,一本如此。”故民少 ,君实欲民之众而恶其寡,当蓄私不可不节。

  凡此五者,圣人之所俭节也,小人之所淫佚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夫妇节而天地 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

   三辩第七

   毕云:“此辩圣王虽用乐,而治 不在此。三者,谓尧舜及汤及武王也。”诒让案:此篇 所论盖非乐之余义。

  程繁毕云:“太平御览引作程子 。”诒让案:公孟篇亦作“程子”,盖兼治儒墨之学者 。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旧本 无此三字,王云:“‘圣王’上当有‘夫子曰’三字, 而今本脱之,则文义不明。下文‘今夫子曰:圣王不为 乐’,是其证。”案:王说是也,今据增。‘圣王 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钟 鼓谓金奏。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周 礼小胥云:“卿大夫判县,士特县。”曲礼云“大夫无 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孔颖达疏以为不命之士 ,若命士,则特县。若然,士大夫之乐亦有钟鼓。考贾 子新书审微篇云:“大夫直县,士有琴瑟”,公羊隐五 年何注引鲁诗传云:“大夫士曰琴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礼乐 篇云:“诗传曰:大夫士琴瑟也。大夫士北面之臣,非 专事子民,故但琴瑟而已。”曲礼疏引春秋说题辞,亦 谓“乐无大夫士制”。此书义盖与鲁诗、春秋纬略同。 农夫春耕夏耘,毕云:“说文云 :‘●,除苗间秽也,●或字’,此省文。”秋敛 冬藏,毕云“古只作‘臧’。”息 于聆缶之乐。毕云  ‘聆’当为‘瓴 ’。‘聆缶’,太平御览引作为‘吟谣’,是也。‘缶 ’是‘●’字之坏。”王云:“今本墨子作‘聆缶’者 ,‘聆’乃‘●’字之讹,‘●’即‘瓴’字也,但移 瓦于左,移令于右耳。北堂书钞乐部七缶下,钞本太平 御览乐部三及二十二缶下引墨子,并作‘吟’缶’。‘ 吟’亦‘●’之讹。盖墨子书‘瓴’字本作‘●’,故 今本讹作‘聆’,诸类书讹作‘吟’,而缶字则皆不讹 也。其刻本御览作‘吟谣’者,后人不知‘吟’为‘● ’之讹,遂改‘吟缶’为‘吟谣’耳。上文云:‘诸侯 息于钟鼓,上大夫息于竽瑟’,此云:‘农夫息于●缶 ’,钟鼓,竽瑟、●缶皆乐器也。淮南精神篇‘叩盆拊 瓴相和而歌’,盆即缶也。若吟谣则非乐器,不得言吟 谣之乐矣。”案:王说是也。说文瓦部云:“瓴,□也 ,似瓶者”。又缶部云:“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 人鼓之以节歌。”诗陈风宛丘篇“坎其击缶”,毛传云 :“盎谓之缶”,尔雅释器同,郭注云:“盆也”史记 李斯传云:“击瓮叩□,真秦之声也。”瓴、瓮同物, □即缶之俗。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 犹马驾而不税,方言云:“税,舍车也 。赵、宋、陈、魏之闲谓之税”,郭璞注云:“税犹脱 也。”毕云:“太平御览作‘脱’,同。”弓张而 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俞 云:“‘非’字衍文。”

  子墨子曰:“昔者尧舜有茅茨者,毕 云:“‘茅茨’旧作‘第期’,今据太平御览改。”俞 云:“茅茨土阶,是言古明堂之俭,不得云且以为礼、 且以为乐也。下文曰:‘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 ;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 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然则其说尧、舜 ,亦当以乐言,不当以宫室言也,疑后人不达第期之义 ,而臆改之,未可为据,仍当从原文,而阙其疑。”案 :俞说非也。若第期专以乐言,则下文不当云且以为礼 。毕校不误。诗小雅甫田,郑笺云:“茨,屋盖也”, 孔疏云:“墨子称茅茨不翦,谓以茅覆屋。”且以 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大水,苏云 :“案列女传云‘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尚书大传 云‘国君之国也,吾闻海外有人,与其属五百人去’, 与此言合。”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 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又脩九招;毕 云:“‘脩’旧作‘循’,今以意改。已上十六字旧脱 ,今据太平御览增。吕氏春秋云:‘汤命伊伊作为大护 ,歌晨露,脩九招、 六列。’” 案:道藏本虽亦有脱文,然尚有“自作乐命曰九招”七 字,则未全脱也,毕说未审,风俗通义声音篇云:“汤 作护。护言救民也”,艺文类聚帝王部引春秋元命苞云 :“汤之时民大乐其救于患害,故护者救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 义礼乐篇云:“汤曰大护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 ,公羊隐五年,何注云:“殷曰大护,殷时民乐,大其 护己也”,并与此同。周礼大司乐“护”作“濩”,汉 书礼乐志同“护”,“濩”字亦通。九招,即书皋陶谟 “箫韶九成”,舜乐也。史记夏本纪云:“禹兴九招之 乐”,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喾作九招,舜令质修之。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启始歌九招”,周礼大司乐作 “九□”。招、韶、□字并通。武王胜殷shaa纣,环 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 又自作乐,命曰象;毕云;“吕氏春秋 云:‘周公为三象’,乃成王之乐。此云象又是武王作 ,未详。”案:毛诗周颂序云:“维清,奏象舞也”, 郑笺云:“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礼记文 王世子“下管象”,郑注云:“象,周武王伐纣之乐。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云:“文王作武乐,武王作 象乐,周公作汋乐。”淮南子泛论训云:“周武象。” 高注云:“武王乐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礼乐篇云:“周公曰 酌,武王曰象者,象太平而作乐,示已太平也,合曰大 武。”此皆以象为武王所作。毕专据吕览古乐篇以疑此 书,殊为失考。周礼大司乐六乐有大武而无象,则大武 自为周之正乐,象盖舞之小者。周颂孔疏谓象舞象文王 之事,大武象武王之事,大武之乐亦为象,傅合武、象 为一,非也。左襄二十九年传云“见舞象箾南籥者”, 杜注云“象箾舞所执,文王之乐”,杜又以象为文王乐 ,史记吴世家集解引贾逵、诗周颂疏引服虔,说并同, 盖皆传闻之异。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 曰驺虞。王云:“御览引作‘周成王因 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吾’,是也。上文云:‘ 汤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护。武王因先王之乐, 又自作乐,命曰象’,即其证。今本脱去‘又自作乐’ 四字,则义不可通。困学纪闻所引已同。今本书传中, ‘驺虞’字多作‘驺吾’,故困学纪闻诗类引墨子尚作 ‘驺吾’,今作‘驺虞’者,后人依经典改 之 。”案:王说是也,今据增。钞本御览乐部三引此书,“
驺虞”又作“邹吾”,字并通。诗 召南有驺虞篇,盖作于成王时,故墨子以为成王之乐。 凡诗皆可入乐也。周礼大司乐“大射令奏驺虞”,郑注 云:“驺虞,乐章名。”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 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 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 所以治天下也。”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若 之何其谓圣王无乐也?”

  子墨子曰:“圣王之命也,命与 令义同。苏云:“此下有阙文误字。”多寡之。此 疑当作“多者寡之”。言凡物病其多者,则务寡之。食 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 而少,此亦无也。”毕云:“言人所以 生者,食之利,但必以知饥而食之,否则非智。今圣人 虽用乐而少,此亦无违于圣人。‘无’下疑有脱字。” 案:毕说非也。“因”,当作“固”,“今圣”下当有 “王”字。此言食为人之利,然人饥知食,不足为智, 若因饥知食而谓之为智,则所知甚浅,固为无智矣,以 喻圣王虽作乐而少,犹之无乐也。末句“无”下似无脱 字。
 
 
 

墨子闲诂卷二

   尚贤上第八

   经典释文叙录引郑康成书赞云: “尚者上也。”淮南子泛论训云“兼爱、上贤、右鬼、 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汉书艺文志亦作 “上贤”。毕云:“说文云:‘贤,多才也。’玉篇云 :‘有善行也。’尚与上同。”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gguuoojiia者,“ 今者”,旧本作“古者”。王云:“此谓今之王公大人 ,非谓古也。‘古者’,当依群书治要作‘今者’,义 见下文。”案:王说是也,今据正。礼运云:“大人世 及以为国”,郑注云:“大人,诸侯也。”孔疏云:“ 易革卦,大人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变,对君子豹变,故大人为天子。”相 见礼云:“与大人言,言事君”,对士又云事君,故以 大人为卿大夫。皆欲gguuoojiia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 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 ,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gguuoojiia者,不 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苏云:“‘事’ 当作‘使’,二字形近而讹。”案:事、使义同。汉书 高帝纪如淳注云“事谓役使也”。非讹字。是故国 有贤良之士众,则gguuoojiia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gguuoojiia之 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己。”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柰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 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 “后”,群书治要作“后”,下同。将 可得而众也。王引之云:“此将字犹乃 也,与上将字异义。”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 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gguuoojiia之珍,而社稷之佐 也,毕云:“‘佐’当为‘左’。”钮 树玉云:“佐字见汉刻石门颂。”亦必且富之,贵 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后”,道藏本作“后”。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旧本脱 “也”字,今据治要补。言曰:“不义不富,不义 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治要“ 不富”“不贵”“不亲”“不近”,并在“不义”上。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 ,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治要作 “避”,下并同。苏云:“辟,读如避,下同。”然 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 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疏”上 旧本有“亲”字,治要同。王云:“‘亲’字涉上文而 衍,‘不避疏’义,见上下文。”案:王说是也,今据 删。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 :‘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旧 本作“近”,治要作“远近”。王云“‘近’字涉上文 而误,‘近’当为‘远’。不辟远,见下文。”案:王 说是也,今据正。盖故书本衍一“近”字,后人误删“ 远”存“近”,遂不可通。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 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远 鄙,即下四鄙,谓都鄙县鄙也。书文侯之命孔疏引郑注 云:“鄙,边邑也。”周礼载师,杜子春注云:“五十 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又引司马法云:“王国百里 为郊。”门庭庶子,说文广部云 : “庭,宫中也。”周礼宫伯, 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郑众注云“庶子,宿卫之 官。”郑康成云:“王宫之士,谓王宫中诸吏之适子也 。庶子,其支庶也。”案:士庶子,即公族及卿大夫之 子宿卫宫中者也。新序杂事二(一)云:“楚庄王中庶 子曰;臣尚衣冠御郎十三年矣。”盖凡宿卫位署,皆在 路寝内外朝门庭之闲,故此书谓之门庭庶子。新序云: “御郎”,郎谓郎门,即路寝门也。凡宿卫子弟,已命 者谓之士,未命者谓之庶子,说详周礼正义。国中 之众、周礼乡大夫郑注云:“国中,城 郭中也。”四鄙之萌人汉书刘向 传,颜注云:“萌与甿同,无知之貌。”管子山国轨篇 ,尹注云:“萌,田民也。”一切经音义云:“萌,古 文氓同。”史记三王世家“奸巧边萌”,索隐云:“萌 一作甿。”说文民部云:“氓,民也,读若盲”,又“ 甿,田民也。”毕云:“‘萌’,氓字之假音也。”闻 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 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毕 云:“‘富’,旧作‘异’,一本如此。”有高墙 深宫,墙立既,“墙立既”,疑当作“ 宫墙既立”。“宫”字涉上而脱,“既立”又误作为“ 立既”,遂不可通。谨上为凿一门,“ 谨上”,疑当为“谨止”。辞过篇云“谨此则止”,谨 止为凿一门,“谨”与“仅”通。言于墙闲才开一门, 不敢多为门户也。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毕 云:“自入,言所从入之门。”盗其无自出。是其 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一)原误作“杂事一”,据新序改 。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小 尔雅广诂云“列,次也。”国语周语,韦注云:“列, 位次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论 语子张篇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有能则举 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礼 记乐记,郑注云:“断,决也。”谓其令必行。曰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 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 成。故当是时,治要无此二字。以 德就列,论语季氏篇云:“陈力就列” ,集解引马融云:“当陈其才力,度已所任,以就其位 。”亦释列为位。以官服事,周 礼大司徒,郑众注云:“服事,谓为公家服事者。”以 劳殿赏,“殿”,治要作“受”。毕云 :“‘殿’读如奔而殿。”俞云:“毕读非也。论功行 赏劳者当在前,安得反云殿乎?殿者,定也,殿与定一 声之转,文选江赋注曰:‘淀与淀古字通。’殿之与定 ,犹淀之与淀也。诗采菽篇‘殿天下之邦’,毛传曰: ‘殿,镇也。’镇即有定义。尔雅广言‘殿,填也’。 填与奠通。礼记檀弓篇‘主人既祖填池’,郑注:‘填 池当为奠彻’,是也。奠亦定也。周官司士职曰‘以久 奠食’,此云:‘以劳殿赏’,句法一律,殿、奠文异 而义同。”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终”,治要作“恒”。有能 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辟”,治要亦作“避”。毕云:“辟,读如辟举之辟。 ”俞云:“毕说非也。岂有私怨者,不问其贤否而概辟 举之乎?小尔雅广言‘辟,除也。’辟私怨,谓惟公义 是举,而私怨在所不问,故除去之也。又礼记郊特牲篇 ‘有由辟焉’,郑注曰:‘辟,读为弭。’此辟字或从 郑读,亦通。”此若言之谓也。王 云:“若,亦此也。古人自有复语。管子山国軏篇曰‘ 此若言何谓也?’地数篇曰:‘此若言可得闻乎?’轻 重丁篇曰:‘此若言曷谓也?’此书节葬篇曰:‘以此 若三圣王者观之’,又曰‘以此若三国者观之’,皆并 用此若二字。”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毕 云:“未详其地。‘服’与‘蒲’,音之缓急,或即蒲 泽,今蒲州府。”诒让案:文选曲水诗序,李注引帝王 世纪云:“尧求贤而四岳荐舜,尧乃命于顺泽之阳。” 疑即本此书。史记五帝本纪“就时于负夏”,集解引郑 玄云:“负夏,卫地。”孟子离娄篇“舜生于诸冯,迁 于负夏”,赵注云:“诸冯、负夏皆地名。负海也。” 案:服泽疑即负夏。赵岐云:“负海”,必有所本。授 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毕 云:“未详其地。”授之政,九州成;苏 云:“成与平为韵。”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史 记殷本记“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 俎,以滋味说汤。”毕云:“韩非子云‘上古有汤,至 圣也。伊尹,至智也,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 庖宰,昵近习亲,汤乃仅知其贤而举之。’文选注云: ‘鲁连子曰:伊尹负鼎佩dao以干汤得意,故尊为宰舍。 ’又云:‘文子曰:伊尹负鼎而干汤’。”授之政 ,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书 君奭云:“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 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伪孔 传云:“闳、泰氏,夭、颠名。”诗周南兔罝叙云:“ 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 多也。”毛传云:“兔罝,兔罟也。”毕云:“事未详 ,或以诗兔罝,有公侯腹心之诗而为说,恐此诗即赋闳 夭泰颠事。古者书传未湮,翟必有据。”苏云:“罝, 即诗所谓兔罝,当为闳夭而作。泰颠,当即太公望也。 罝属夭,则罔属颠,与太公钓渭遇文王事亦合。迨马融 注十乱,以泰颠与太公望并举,后世以为二人。然文王 诸臣,自以太公为称首。书君奭篇唯以泰颠与诸臣并举 ,而不及太公。逸周书克殷篇亦然。若使果为二人,岂 容都不道及?是颠即望无疑也。”案:罝罔通称,苏分 属二人,非也。太颠即太公,乃宋吴仁杰之谬说。考诗 大雅绵,孔疏引郑君奭注云:“不及吕望太师也,教文 王以大德谦不以自比焉。”是马、郑并以泰颠与太公非 一人。周书克殷篇有泰颠又有尚父,尤有塙证。吴说不 足据,苏从之,傎矣。授之政,西土服。苏 云:“服与得为韵。”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 之臣,莫不敬惧而施,毕云:“下疑脱 一字。”俞云:“毕非也。施当读为惕,尚书盘庚篇‘ 不惕予一人’,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号篇引作‘不施予一人’,是也 。敬惧而施,即敬惧而惕,文义已足,非有阙文。”虽 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 意”,疑当为“□”,形近而讹。“□”正字,“德” 假借字。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大 戴礼记曾子立事篇云:“使子犹使臣也,使弟犹使承嗣 也”,卢辩注云:“承嗣,谓冢子也。”孔广森云:“ 承,丞也,左传曰:请承嗣,读为司丞。司者官之偏贰 ,故弟视之臣则私臣,自所谒除也,可以子 视 之。”案:孔说是也。此云:“辅相承嗣”,中篇云: “承嗣辅佐”,承嗣亦皆非嗣子。承当与文王世子“师 保疑丞”之丞同。大戴礼记保傅篇以道、充、弼、承为 四圣,云“博闻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 承天子之遗忘者也。书益稷“钦四邻”,孔疏引郑康成 云:“四近,谓左辅右弼,前疑后承。”文王世子孔疏 引尚书大传“承”作“丞”。此承义并与彼同。故 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 旧本作“名立而功,业彰而恶不生。” 王云:“群书治要引作‘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 ,是也。功成与名立对文,恶不生与美彰对文,今本脱 ‘成’字,‘美’字又讹作‘业’,则文不对,而句亦 不协矣。‘美’‘业’字形相似,故讹。汉书贾谊传‘ 一动而五美附’,今本‘美’讹作‘业’。”案:王说 是也,今据补正。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 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王 引之云:“尚与傥同。”案:王说未塙。“尚”疑与“ 上”同,下篇云“上欲中圣人之道。”将不可以不 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尚贤中第九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人民,主社稷,治 gguuoojiia,欲脩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毕 云:“‘故’,一本作‘胡’。”苏云:“‘胡’是也 ,下同。”诒让案:下文两见,一作“胡”,一作“故 ”。卢云:“当云‘尚贤之为政本’。”王云:“卢说 非也。下文曰:‘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且以尚贤为 政之本者,亦岂独子墨子之言 哉 !’与此文同一例。则不得倒‘之’字于‘为政’上矣 。故与胡同,故下文又曰:‘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 ’管子侈靡篇‘公将有行,故不送公。’亦以‘故’为 ‘胡’。”何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曰自贵且智者 ,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 ,则乱。“愚”下。依上文亦当有“且 ”字。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 贤而任使能,不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贤者举 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 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 。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俞云:“ ‘相率而为贤’绝句,‘者’字乃‘是’字之误,属下 读。惟其相率而为贤,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也。两句 皆用‘是以’字,古人行文不避重复,今误作‘相率而 为贤者’,则是民之相率为贤,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之 故,于义不可通矣。”此谓进贤。毕 云:“‘谓’,一本作‘为’。”诒让案:“进贤”, 依上文当作“尚贤。”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 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事与 使同,详上篇,上文作“使能”。故可使治国者, 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凡所使治gguuoojiia,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贤者之治国也,毕云:“‘国’ 下,一本有‘家’字。”诒让案:道藏本“国”下有“ 者”字。蚤朝晏退,毕云:“‘ 蚤’字同‘早’。”听狱治政,是以gguuoojiia治而刑法 正。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梁 之利,以实官府,是以官府实而财不散。贤者之治邑也 ,蚤出莫入,耕稼、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 乎食。故gguuoojiia治则刑法正,官府实则万民富。上有以洁 为酒醴栥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皮,与四邻诸侯 交接,内有以食饥息劳,“饥”,旧本 作“饥”,今依道藏本正。将养其万民。俞 云:“‘将’当作‘持’。持养乃古人恒言,详见七患 篇。此作将养,形似而误。天志中篇正作‘内有以食饥 息劳,持养其万民’,可据以订正。非命上篇‘将养老 弱’,亦持养之误。”外有以怀天下之贤人。王 云:“‘外有以’三字,涉上文‘外有以为皮’而衍 。下文曰:‘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是养民与怀 贤皆内事非外事也。”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诸 侯与之,内者万民亲之,贤人归之,以此谋事则得,举 事则成,入守则固,出诛则疆。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 、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正 ,长也,义详亲士篇。此亦其法已。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术,则事犹若未成,毕 云:“若犹顺。”王云:“‘曰’者,‘有’之坏字也 。若法此法也。言既有此法,而无术以行之,则事犹然 未成也。毕以若法为顺法,失之。若与此同义,犹若即 犹然。”俞云:“王非也。‘曰’字乃‘云’字之误。 云者有也,说见辞过篇。‘既云若法’,即既有此法, 浅人不达‘云’字之义,谓是‘云曰’之‘云’,疑本 书皆用‘曰’字,此不当用作‘云’字,故改‘云’作 ‘曰’耳。”是以必为置三本。何谓三本?曰爵位 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 不畏也。故古圣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 予之令,夫岂为其臣赐哉,欲其事之成也。诗曰:‘告 女忧恤,诲女予爵,旧本“爵”误“郁 ”,卢以意改为“序爵”,毕从之。王云:“‘郁’为 ‘爵’之讹,‘予’则非讹字也。上文言‘古圣王高予 之爵,重予之禄’,下文言‘今王公大人之用贤,高予 之爵,而禄不从’,此引诗‘诲女予爵’,正与上下文 ‘予’字同义,则不得改“予”为 ‘ 序’矣。毛诗作‘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 不以濯。’今墨子两‘尔’字皆作‘女’,‘序’作‘ 予’,‘谁’作‘孰’,‘逝’作‘鲜’,‘以’作‘ 用’,是墨子所见诗固有异文也。”案:王说是也。王 应麟诗考引亦作“序爵”,卢盖兼据彼文。然王考多以 意改,未必宋本“予”果作“序”也,今不据改。毛诗 大雅桑柔,传云:“濯所以救热也,礼亦所以救乱也” ,郑笺云“恤亦忧也,逝犹去也。我语女以忧天下之忧 ,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其为之当如手持热物之用濯。 谓治国之道,当用贤者。”孰能执热,鲜不用濯。 ’诗考引“孰”作“谁”,盖亦王氏所 改。苏云:“案诗大雅桑柔篇‘孰’作‘谁’,‘鲜’ 作‘逝’,‘用’作‘以’。”则此语古者国君诸 侯之不可以不执善,承嗣辅佐也。王云 :“善,谓善待此承嗣辅佐之人,即上文所云:‘高予 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也。’盖‘善’ 上不当有‘执’字,涉上下文‘执热’而衍。”案:王 说非也。执犹亲密也。曲礼云:“执友称其仁也”,郑 注云:“执友,志同者。”吕氏春秋遇合篇云:“故嫫 母执乎黄帝”,列女传辩通篇齐钟离春传云:“炫嫁不 售,流□莫执”,执并与亲义相近。此执善亦言亲善也 。譬之犹执热之有濯也。将休其手焉。尔 雅释诂云:“休,息也。”古者圣王唯毋得贤人而 使之,“唯”,旧本作“惟”,今据王 校改。“毋”,毕本改“毌”,云“‘毌’读如贯习之 贯。”王云:“毕改非也。毋,语词耳,本无意义。唯 毋得贤人而使之者,唯得贤人而使之也。若读毋为贯习 之贯,则文不成义矣。下篇曰:‘今唯毋以尚贤为政其 gguuoojiia百姓,使国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又曰:‘然 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 。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 。为暴者可而沮也。’尚同中篇曰:‘上唯毋立而为政 乎gguuoojiia,为民正长,曰人可赏吾将赏之。若苟上下不同 义,上之所赏,则众之所非。上唯毋立而为政乎gguuoojiia, 为民正长,曰人可罚吾将罚之。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 所罚,则众之所誉。’下篇曰:‘故唯毋以圣王为聪耳 明目为?岂能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 之外哉。’非攻中篇曰:‘今师徒唯毋兴起, 冬 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 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 馁而死者,不可胜数。’节用上篇曰:‘且大人唯毋兴 师以及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 此所以寡人之道也。’节葬下篇曰:‘今虽毋法孰厚葬 久丧者言,以为事乎gguuoojiia。’又曰:‘今唯无以厚葬久 丧者为政。’天志中篇曰:‘故唯毋明乎顺天之意,奉 而光施之天下,则刑zhengzhi,万民和gguuoojiia富,财用足,百 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非乐上篇曰:‘今王公 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gguuoojiia。’又曰:‘今王 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又曰:‘今王公 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 ’又曰:‘今唯毋在乎王公大人说乐而听之,即必不能 蚤朝晏退,听狱治政’,‘今唯毋在乎士君子说乐而听 之,即必不能竭股肱之力,□其思虑之智,内治官府, 外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今唯毋 在乎农夫说乐而听之,即必不能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 聚菽粟’,‘今唯毋在乎妇人说乐而听之,即必不能夙 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缲。’以上诸篇 其字或作‘毋’,或作‘无’,皆是语词,非有实义也 。孟康注汉书货殖传曰:‘无,发声助也。’管子立政 九败解篇曰:‘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敢言兵 ;人君唯毋听兼爱之说,则视天下之民如其民,视国如 吾国;人君唯无好全生,则群生皆全其生,而生又养; 人君唯无听私议自贵,则民退静隐伏,窟穴就山,非世 闲上,轻爵禄而贱有司;人君唯无好金玉货财,必欲得 其所好,则必易之以大官尊位,尊爵重禄;人君唯毋听 群徒比周,则群臣朋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蔽美扬恶;人君唯毋听观乐玩 好,则败;人君唯毋听请谒任誉,则群臣皆相为请;人 君唯无听谄谀饰过之言,则败。’以上诸条其字或作为 ‘毋’,或作‘无’,并与墨子同义。”案:王说是也 ,洪说同,苏疑“毋”为“务”字之假借,非。般 爵以贵之,毕云:“般,读如颁赐之颁 。”裂地以封之,终身不厌。贤人唯毋得明君而事 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终身不倦。若有美善则归 之上,是以美善在上而所怨谤在下,宁乐在君,毕 云:“当为‘宁’,经典通用此。”忧戚在臣,故 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贤使能为政,效 人,谓效古人之为政也。高予之爵,而禄不从也。 夫高爵而无禄,民不信也。曰:‘此非中实爱我也,假 藉而用我也。’汉书薛宣朱博传赞“假 借用权”,宋祁校云:“‘借’,萧该谓本作‘藉’字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云:“使其臣如藉。”毕云 :“古无‘借’字,只用‘藉’。说文序有假借字,从 人,俗写乱之。”夫假藉之民,将岂能亲其上哉! 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毕云:“‘贪 ’,旧作‘食’,一本如此。“不能分人以事,厚 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祲则不分,请问天 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苟贤者不至乎 王公大人之侧,则此不肖者在左右也。不肖者在左右, 则其所誉不当贤,而所罚不当暴,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 乎gguuoojiia,则赏亦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当暴。若苟赏不 当贤而罚不当暴,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矣。是 以入则不慈孝父母,国语齐语云:“不 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王引之云:“贾子道术 篇云:‘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孝与慈 不同,而同取爱利之义,故孝于父母亦可谓之孝慈。庄 子渔父篇曰:‘事亲则慈孝’。”出则不长弟乡里 ,居处无节,出入无度,节、度义同。 非命上篇云:“坐处不度,出入无节。”男女无别 。使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倍畔,君有难则不死,出亡 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与谋事不得,举 事不成,入守不固,出诛不彊。故虽昔者三代暴王上 文云:“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 正诸侯者。”王引之云:“虽即唯也。古字通。”桀 纣幽厉之所以失措其gguuoojiia,倾覆其社稷者,王 云:“‘措’字义不可通,当是‘损’字之误。大戴记 曾子立事篇曰:‘诸侯曰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恐惟失 损 之’,损读为抎,故非命篇作 ‘失抎’,说文‘抎,有所失也。’”已此故也。 毕云:“古字‘以’、‘已’通,一本 作‘以’,非。”何则?皆以明小物而不明大物也 。周礼大司徒郑注云:“物犹事也。”

  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 一牛羊不能shaa也,必藉良宰。吕氏春秋 不苟篇“与良宰遗之”,高注云:“宰谓膳宰。”故 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王 云“‘未知’,当作“未尝不知’,义见上下文。”苏 云:“‘未知’,当作‘未有不知’。”诒让案:“未 ”疑“本”之误。逮至其gguuoojiia之乱,社稷之危,则 不知使能以治之,苏云:“‘使能’上 ,当脱‘尚贤’二字。”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 面目佼好则使之。诗陈风月出篇“
佼人僚兮”,释文云:“佼字又作 姣,好也。”毕云:“佼,姣字假音。说文云:‘姣, 好也。’玉篇云:‘姣音狡,妖媚也’。”俞云:“‘ 无故富贵’义不可通,‘无’乃衍字。‘故富贵’,谓 本来富贵者也,不问其贤否,而惟故富贵者是使,则非 尚贤之谓矣。上文曰:‘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 ,不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此云:‘亲戚则 使之’,是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父兄矣;‘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 是偏富贵而嬖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矣。后人不达‘故富贵’之义,而妄 加‘无’字,殊失其旨。下篇同。”案:“无故富贵” ,中下两篇屡见,群书治要引同。“无”,似非衍文, 俞说未塙。窃疑“故”当为“攻”,即“功”之借字。 下篇云:“其所赏者,已无故矣”,“故”亦“
攻”之讹,可以互证。夫无故 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说 文心部云:“慧,儇也。”王云:“‘智且慧’与前‘ 贵且智’‘愚且贱’,文同一例。‘慧’上不当有‘有 ’字,盖后人所加。”若使之治gguuoojiia,则此使不智 慧者治gguuoojiia也,gguuoojiia之乱既可得而知已。且夫王公大人 有所爱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而使,据下文,下当有“之 ”字。其心不察其知而与其爱。是故不能治百人者 ,使处乎千人之官,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乎万人之官。 此其故何也?曰处若官者爵高而禄厚,故爱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而使之 焉。“处若”,旧本倒。王云:“‘若 ’与‘故’义不相属,‘若处官者’,当为‘处若官者 ”,若官,此官也,言以处此官者,爵高而禄厚,故特 用其所爱也。下文曰‘虽日夜相接以治若官’,是其证 ,若与此同义,说见上文。”夫不能治千人者,使 处乎万人之官,则此官什倍也。夫治之法将日至者也, 日以治之,日不什脩,小尔雅广言云“ 脩,长也”,什脩,谓十倍其长。知以治之,知不 什益,而予官什倍,则此治一而弃其九矣。虽日夜相接 以治若官,官犹若不治,此其故何也?则王公大人不明 乎以尚贤使能为政也。故以尚贤使能为政而治者,夫若 言之谓也,王云:“夫,亦此也。”诒 让案:此夫对吾为文,疑当训彼,汉书贾谊传,颜注云 “夫,犹彼人耳。”以下贤为政而乱者,“ 下贤”下,当有“不使能”之语,而今脱之,若吾 言之谓也。“若吾言”,疑亦当作“吾 若言”。

  今王公大人中实将欲治其gguuoojiia,欲脩保而勿失, 胡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 子墨子之言哉!此圣王之道,先王之书距年之言也。毕 云:“‘距年’,下篇作‘竖年’,犹云远年。”案: 毕说未塙。传曰:‘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 国语晋语云:“裨辅先君”,韦注云: “裨,补也。”此下篇云:“晞夫圣武,知人以屏辅尔 身”,文义较详备,此约述之。裨辅不当有圣君,“君 ”盖亦“武”之讹。苏云:“伊训云:‘敷求哲人,俾 辅于尔后嗣’,与此略同。”诒让案:伊训伪孔传云: “布求贤智,使师辅于尔嗣王,言仁及后世。”汤 誓曰:‘书叙云:“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 于鸣条之野,作汤誓。”今汤誓无此文,伪古文摭此为 汤诰,谬。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汤 诰伪孔传云:“聿,遂也。大圣陈力谓伊尹。”孔疏云 :“戮力犹勉力也。”案:说文力部云:“戮,并力也 。”戮,戮之借字。以治天下。’苏 云:“今书汤诰篇无‘同心’以下六字。”则此言 圣之不失以尚贤使能为政也。“圣”下 ,当有“王”字。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 政,无异物杂焉,天下皆得其利。道藏 本作“列”。案:上篇云:“列德而尚贤”,又云:“ 以德就列”,则此云:“皆得其列”,或谓尊卑贤否皆 得其等列,无僭越也,此义亦得通。而不及作“利”之 长,故今不据改。古者舜耕历山,史 记五帝本纪同。毕云:“史记集解云:‘郑玄曰:在河 东。’水经注云:‘河东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 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二说在今山西永 济县。高诱注淮南子云:‘历山在泲阴成阳也。一曰济 南历城山也。’水经注又云:‘周处风土记曰:记云: 耕于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于山下多柞 树,吴越之闲名柞为枥,故曰历山’,与郑说异。括地 志云‘蒲州河东县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余姚 县有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 ,云生舜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处,未详 也。’案:说各不同。”陶河濒,吕 氏春秋慎人篇云:“陶于河滨”,高注云:“陶作瓦器 。”史记五帝本纪“濒”亦作“滨”。毕云:“此古‘ 滨’字,见说文。史记集解云:‘皇甫谧曰:济阴,定 陶西南陶丘亭是也。’正义曰:‘按于曹州滨河作瓦器 也。括地志云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十里,即舜所都也 ,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 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按:守节说本水经注 ,是也。雷泽则亦以山西永济说为强也。”诒让案:水 经济水注云:“陶丘,墨子以为釜丘也”,今检勘全书 ,无釜丘之文,疑古本此文或作“陶釜丘”矣。渔 雷泽,史记五帝本纪同。毕云:“太平 御览、玉海引作‘濩泽’。地理志:河东郡有濩泽,应 劭曰:‘泽在西北。’通典云:‘泽州阳城县有濩泽水 。’史记集解云:‘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 ’案:今山西永济县南四十里雷首山下有泽,亦云舜所 渔也”王云:“雷泽本作濩泽, 此 后人习闻舜渔雷泽之事,而以其所知改其所不知也。汉 书地理志河东郡濩泽县,应劭曰:‘有濩泽在西北。’ 穆天子传‘天子四日休于濩泽’,郭璞曰:‘今平阳濩 泽县是也。’濩音获。水经沁水注曰‘濩泽水出濩泽城 西白涧渠,东迳濩泽,墨子曰舜渔濩泽,又东迳濩泽县 故城南,盖以泽氏县也。’初学记州郡部,正文出‘舜 泽’二字,注曰:‘墨子曰舜渔于濩泽,在濩泽县西’ ,今本初学记作‘雷泽’,与注不合,明是后人所改。 又元和郡县志河东道下、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下、太平御 览州郡部九、路史疏仡纪,引墨子并作‘濩泽’,是墨 子自作‘濩泽’,与他书作‘雷泽’者不同。濩泽在今 泽州府阳城县西,嶕峣山下。下篇‘渔于雷泽’,亦后 人所改。”尧得之服泽之阳,服 泽,详上篇。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 之民。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诗商颂 长发,孔疏引郑康成书注云:“伊尹名挚,汤以为阿衡 ,以尹天下,故曰伊尹。”史记殷本纪云:“伊尹名阿 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 说汤”,索隐云:“孙子兵书,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 伊挚,然解者以阿衡为官名,非名也。”案:孙子用闲 篇云:“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即小司马所本也。伊 挚亦见楚辞离骚、天问二篇。毕云:“‘莘’,汉书作 为‘□’。玉篇‘□、嫀二同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臻切,有□国’。说文 云:‘吕不韦曰:有侁氏以伊尹●女。’案:吕氏春秋 本味云:‘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 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 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于是请取妇为婚 ,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高诱曰:‘侁,读曰 莘’。有莘在今河南陈留县。括地志云:‘古莘国,在 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陈留风俗传云:陈留 外黄,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或云在陕西郃 阳,非。”亲为庖人,周礼天官 庖人,郑注云:“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说文广 部云:“庖,厨也。”庄子庚桑楚篇云:“伊尹以胞人 笼汤”,吕氏春秋本味篇作“烰人”,“胞”“烰”并 “庖”之借字。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 政,治天下之民。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毕 云:“‘庸’,史记索隐引作‘佣’。孔安国书传云: ‘傅岩在虞、虢之界。’史记索隐云:‘在河东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太<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阳县 。’又夏靖书云:‘倚氏六十里,河西 岸 吴阪下,便得隐穴,是说所潜身处也。’案:今在山西 平陆县东二十五里。”诒让案:贾谊传索隐引“被”作 “衣”,“乎”作“于”,义并通。书叙云“高宗梦得 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孔疏引马融云:“高 宗始命为傅氏。”又郑康成云:“得诸傅岩,高宗因以 傅命说为氏。”说文●部,引书叙释之云:“傅岩,岩 穴也。”伪古文说命云:“说筑傅岩之野。”伪孔传云 :“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 ,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 食。”孔疏引皇甫谧云:“高宗梦天赐贤人,胥靡之衣 ,蒙之而来,且曰我徒也,姓傅名说,明以梦示百官, 百官皆非也。乃使百工写其形象,求诸天下,果见筑者 胥靡衣褐带索,执役于虞、虢之闲,傅岩之野。名说, 以其得之傅岩,谓之傅说。”水经河水注云:“沙涧水 出虞山,东南迳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谓之圣人窟。 ”史记殷本纪“傅岩”作“傅险”,音近字通。武 丁得之,举以为三公,国语楚语云“武 丁使以象梦求四方之贤圣,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 韦注云:“公,三公也。”史记殷本纪云:“武丁得而 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与接天 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此何故始贱卒而贵,始贫卒而富 ?则王公大人明乎以尚贤使能为政。是以民无饥而不得 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者。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 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 肖者抑而废之。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 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所以得 其赏何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 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爱利万民,是故天鬼 赏之,立为天子,以为民父母,万民从而誉之曰‘圣王 ’,至今不已。则此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也。然则富 贵为暴,以得其罚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纣、 幽、厉者是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其为政乎天下也,兼 而憎之,从而贼之,“贼”,旧本讹“ 贱”。王云:“‘贱’当为‘贼’字之误也。尚同篇‘ 则是上下相贼也’,天志篇‘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 ’,非儒篇‘是贼天下之人者也’,今本‘贼’字并误 作为‘贱’。此言桀、纣、幽、厉之为政乎天下,兼万 民而憎恶之,又从而贼害之,非谓贱其民也。上文云: ‘尧、舜、禹、汤、文、武之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 ,从而利之。’爱利与憎贼正相反。天志篇曰:‘尧、 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桀、纣 、幽、厉之兼恶天下也,从而贼之。’故知‘贱’为‘ 贼’之误。”案:王说是也,今据正。又率天下之 民以诟天侮鬼,贼傲万民,“贼”,旧 本亦讹“贱”。王云:“‘贱’亦当为‘贼’,‘傲’ 当为‘shaa’。说文‘敖’字本作‘●’。‘shaa’字古文 作‘●’二形相似,‘●’(一)误为‘敖’,又误为 ‘傲’耳。墨子多古字,后人不识,故传写多误。此说 桀、纣、幽、厉之暴虐,故曰诟天侮鬼,贼shaa万民,非 谓其贱傲万民也。上文言尧、舜、禹、汤、文、武尊天 事鬼,爱利万民,爱利与贼shaa亦相反。法仪篇曰:‘禹 、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 多;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 其贼人多。’故知‘贱傲’为‘贼shaa’之误。鲁问篇‘ 贼敖百姓’,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引,‘贼敖’作‘贼 shaa’,是其明证也。”案:王说是也,今并据正。是 故天鬼罚之,使身死而为刑戮,子孙离散,室家丧灭, 绝无后嗣,万民从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则此 富贵为暴,而以得其罚者也。然则亲而不善,以得其罚 者谁也?曰若昔者伯鲧,帝之元子,大 戴礼记五帝德篇云:“禹,高阳之孙,鲧之子也”,帝 系篇云:“颛顼产鲧。”史记夏本纪云“鲧之父曰帝颛 顼”,三代世表亦云:“颛顼生鲧”,索隐云:“皇甫 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 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按鲧既仕尧,与 舜代系殊悬,舜即颛顼六代孙,则鲧非 是颛顼之子。盖班氏之言近得其实。”案:小司马说, 于理近是。汉志亦引帝系,而与今本大戴礼舛异。楚辞 离骚王注引帝系,及淮南子原道训高注,说并与汉志同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亦以鲧为颛顼之后。山海经 则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则又 以鲧为黄帝之孙,诸文错互。此书云帝之元子,疑墨子 于鲧之世系,亦同世本说,未能审校其年代也。废 帝之德庸,既乃刑之于羽之郊,左传襄 二十五年,杜注云:“庸,用也。”书尧典、孟子万章 篇、史记五帝本纪,并云:“殛鲧于羽山。”晋语韦注 云:“殛,放而shaa也。”楚辞天问云:“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王注云:“言尧长放鲧于羽山,绝在 不毛之地,三年不舍其罪也。”案:此刑亦谓放,故下 云:“乃热照无有及也。”山海经云:“shaa鲧于羽郊” ,亦谓鲧放而死也。毕云:“郭璞注山海经云:‘今东 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案:在今山东蓬莱县。”诒让 案: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羽山在沂州临沂县。”乃 热照无有及也,毕云:“言其罪绩用弗 成,亦正见有所不及耳。”案:此似言幽囚之日月所不 照,毕说殊缪。帝亦不爱。则此亲而不善以得其罚 者也。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 是也。何以知其然也?先王之书吕刑道之书 叙云:“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曰:‘ 皇帝清问下民,有辞有苗。书释文引马 融云:“清问,清讯也。”伪孔安国传云:“帝尧详问 民患,皆有辞怨于苗民。”孔疏引郑康成说,亦以此皇 帝为尧。毕云:“孔书作:‘鳏寡有辞于苗。’”曰 群后之肆在下,毕云“‘肆’,孔书作 ‘逮’。”孙星衍云:“说文云‘肆,极陈也’。”诒 让案:“肆”,正字作“●”,与逮声类同,古通用。 此“肆”即“逮”之假字。伪孔传云“群后诸侯之逮在 下国。”明明不常,毕云“孔书 ‘不’作‘棐’,传云‘辅’,据此当作‘匪’。”孙 星衍云“不常,言非常明察。”案:明明,谓明显有明 德之人。不常,犹言立贤无方也。书作“棐”者,“匪 ”之假字,匪不义同。毕说得之。讹孔传云:“皆以明 明大道辅行常法”,非经义,孙说亦非。鳏寡不盖 ,今书 “群后” 以下十四字,在“皇帝清问下民”上。伪孔传云:“使 鳏寡得所,无有掩盖。”德威维威,毕 云:“孔书作‘畏’。”诒让案:“维”,孔书作“惟 ”,下同。礼记表记引甫刑,二“畏”字亦并作“威” ,与此同。德明维明。伪孔传云 :“言尧监苗民之见怨,则又增修其德。行威则民畏服 ,明贤则德明,人所以无能名焉。”表记郑注云:“德 所威则人皆畏之,言服罪也;德所明则人皆尊宠之,言 得人也。”乃名三后,名、命通 。说文口部云:“名,自命也。”毕云:“孔书‘名’ 作‘命’。”恤功于民,伪孔传 云:“尧命三君,忧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 刑。书释文引马融云:“折,智也。” 王引之云:“折之言制也,‘折’正字,‘哲’借字。 ”毕云:“孔书‘哲’作‘折’。”诒让案:伪孔传云 :“伯夷下典礼教民,而断以法。”汉书刑法志引“折 ”作“悊”,“悊”“哲”字同,与此书合。禹平 水土,主名山川。伪孔传云:“禹治洪 水,山川无名者主名之。”稷隆播种,“ 隆”,毕本依吕刑改为“降”。王云:“古者‘降’与 ‘隆’通,不烦改字。非攻篇‘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 ,亦以‘隆’为‘降’。丧服小记注‘以不贰降’,释 文‘降一本作隆’。荀子赋篇‘皇天隆物,以示下民’ ,‘隆’即‘降’字。魏策‘
休祲降于天’,曾刘本作‘休烈隆 于天’。说文‘隆,从生降声。’书大传‘隆谷’,郑 注‘隆读如厖降之降’。是‘隆’‘降’古同声,故‘ 隆’字亦通作‘降’。荀子天论篇‘隆礼尊贤而王’, 韩诗外传‘隆’作‘降’。史记司马相如传‘业隆于繦 褓’,汉书‘隆’作‘降’。淮南泰族篇‘攻不待冲降 而拔’,‘冲降’即‘冲隆’。”案:王说是也,今不 据改。农殖嘉谷。伪孔传云“后 稷下降民播种,农亩生善谷”,孙星衍云:“农者,广 雅释诂云‘勉也’;殖者,文选藉田赋注引苍颉篇云‘ 种也’。”案:孙说是也,王念孙、刘逢禄说同。三 后成功,维假于民。’毕云:“‘假’ ,一本作‘殷’。孔书亦作‘殷’。”王鸣盛云:“疑 隶变相似而误。”诒让案:伪孔传云“各成其功,惟所 以殷盛于民。言礼教备,衣食足。”此作‘假’,盖与 “嘏”通。士冠礼释文云“嘏,本或作假。”尔雅释诂 云“嘏,大也。”礼记郊特牲云“嘏,长也。”说文古 部云“嘏,大远也。”“维嘏于民”,言其功施于 民者大且远,下文所谓“万民被其利” 也。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墨子亦作“假”。则宋 本固如是,今本或作“殷”,乃据孔书改,非其旧也。 则此言三圣人者,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索 天下之隐事遗利,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毕 云:“乡,读如向。”案:乡当读为享。明鬼下篇云“ 帝享女明德”,毕读非。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 ,终身无已。故先王之言曰:‘
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则不窕,旧本 误“究”。毕云:“一本作‘窕’,非。”王云:“作 ‘窕’者是也。”诒让案:尚同中篇亦云:“大用之治 天下不窕”,今据正。管子宙合篇“其处大也不窕”, 今本亦误“究”,与此正同,说详尚同中篇。小用 之则不困,脩用之则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周颂道 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 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承与丞通 。说文●部云:“丞,翊也,从●,从●,从山,山高 奉承之义。”“若山之承”,亦言如山之高也。不 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常 ,犹言保守也。诗鲁颂閟宫篇“鲁邦是常”,郑笺云: “常,守也。”俞云:“此文疑有错误,当云:‘圣人 之德昭于天下,若天之高,若地之普,若山之承,不坼 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盖首四句 下普隔句为韵,中二句承、崩,末三句光、明、常,皆 每句协韵。‘昭于天下’句,传写脱去,而误补于‘若 地之普’下,则首二句无韵矣。又增‘其有也’三虚字 ,则非颂体矣。既云若地之普,又云若地之固,重复无 义,故知其错误也。”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 ,埴固,以脩久也。淮南子泰族训云: “勇者可令埴固。”毕云:“埴,训黏土坚牢之意。” 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

(一)原误作“敖”,据王念孙读书 杂志改。

  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正 ,长也,详亲士篇夫无德义将何以哉?其说将必挟 震威彊。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彊哉?倾者民之死也 。此冢上“将焉取挟震威疆”为问辞。 倾者,“者”当为“诸”之省,也古与邪通。汉书田蚡 传“欲以倾诸将相”,颜注云:“倾,谓逾越而胜之也 。”此云:“倾诸民之死”,亦言驱民使必死以相倾也 。民生为甚欲,死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僧屡至, 毕云:“‘屡’即‘屦’字省文。史记 或作‘屦’,汉书或作‘娄’,皆训数。”自古及 今未有尝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诸侯者也。苏 云:“上有衍字。”今大人欲王天下,正诸侯,将 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后世,故不察尚贤为政之本也 。“政”上,旧本脱“为”字,王据上 文补。故亦与胡同。毕云“当云‘不可不察’”,非。 此圣人之厚行也。”

   尚贤下第十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gguuoojiia之富也 ,人民之众也,刑法之治也,然而不识以尚贤为政其国 家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 本失尚贤为政之本也,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今若有一 诸侯于此,为政其gguuoojiia也,曰:‘凡我国能射御之士, 我将赏贵之,不能射御之士,我将罪贱之。’问于若国 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能射御之士喜,不能射御之 士惧。我赏因而诱之矣,
赏”当为“尝”,尝试也。此句为 下文发端。书中“尝”字多讹为“
赏”,详尚同下篇。曰:‘凡 我国之忠信之士,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 之。’问于若国之士,孰喜孰惧?我以为必忠信之士喜 ,不忠不信之士惧。今惟毋以尚贤为政其gguuoojiia百姓,毕 本“毋”改“毌”,云:“‘毌’同‘惯’,下同。” 案:毕校非也。毋,语词,说详中篇。使国为善者 劝,为暴者沮,大以为政于天下,毕云 :“
‘大’,一本作‘夫’。”使 天下之为善者劝,为暴者沮。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 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 下之为善者可而劝也,毕云:“高诱注 淮南子云:‘而,能也,古通’。”陈寿祺说同。王云 :“可而,犹可以也。下文曰:‘上可而利天,中可而 利鬼,下可而利民’,与此文同一例。”案:王说是也 。尚同下篇云:“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 诸侯,可而治其国矣;下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 上句作“可以”,下二句并作“可而”,可证。为 暴者可而沮也。然则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同矣。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 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 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上“于”字 旧本脱,今据群书治要增,与下文合。何以知其然 乎?治要作“也。”今王公大人 ,有一牛羊之财毕云:“同‘材’。” 不能shaa,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 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无”,疑当为‘毋’,下同。详中篇 。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 ?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 能。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罢” ,治要作“疲”,下同。案:罢、疲字同。国语齐语云 :“天下诸侯罢马以为”,韦注云:“罢,不任用也 。”管子小匡篇作为“疲马”,尹知章注云:“疲,谓 瘦也。”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考 工记弓人云:“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 ”,郑注云:“危犹疾也。”必索良工。当王公大 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 实知其不能也,“实”,治要作“诚” 。必不使。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 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逮至其gguuoojiia则不然,“ 逮至”,治要作“至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 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gguuoojiia 也,“亲”,疑并当作“视”。不 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与。下 句“其”字,治要无。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 于小,而不明于大也。毕云:“旧脱‘ 明’字,一本有。”案:道藏本、季本并有。此譬 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说文●部云:“喑 ,不能言也。”聋者而使为乐师。

  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 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是故 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当 作濩泽,说详上篇。灰于常阳毕 云:“疑即恒山之阳。”洪云:“‘灰’,当是‘贩’ 字之讹。尚书大传‘贩于顿丘’。史记五帝本纪‘就时 于负夏’,索隐‘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义 亦与贩相近。”俞云:“‘灰’疑‘反’字之误,‘反 ’者‘贩’之假字,贩从反声,古文以声为主,故止作 ‘反’也。”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 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毕 云:“仆,●也。女师,见诗云言告师氏。”王云:“ ‘仆’即‘●’之讹。此谓有莘氏以伊尹媵女,非以为 仆也。说文‘●,送也。’吕不韦曰‘有侁氏□伊尹● 女’,侁、莘同。今本吕氏春秋本味篇‘●’作‘媵’ ,经传皆作‘媵’,而‘●’字罕见,唯墨子书有之, 而字形与‘仆’相似,因讹而为‘仆’。淮南时则篇‘ 其曲●筥筐’,今本‘●’作‘扑’,误与此同。”俞 云:“‘师’当为‘私’,声之误。仆犹臣也。礼记礼 运篇‘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是臣仆一也。私仆 犹曰私臣。中篇曰‘伊挚,有莘氏 女 之私臣’。”案:王说近是。使为庖人,汤得而举 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 居北海之洲,毕云:“书正义云:‘尸 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孔传云:‘傅岩在虞、虢之 界。’‘洲’当为‘州’。”诒让案:虞、虢界近南河 ,距北海绝远,墨子、尸子说盖与汉晋以后地理家异。 圜土之上,毕云:“史记殷本纪 云:‘说为胥靡,筑于傅岩’,孔传云:‘说贤而隐, 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故此云圜土也。”诒让案:吕氏 春秋求人篇亦云:“傅说,殷之胥靡也。”周礼大司徒 ,郑注云‘圜土,谓狱也。狱城圜。”又比长注云:“ 圜土者,狱城也。狱必圜者,规主仁,以仁心求其情。 古之治狱者,闵于出之。”释名释宫室云:“狱又谓之 圜土,言筑土表墙,其形圜也。”月令孔疏引郑记崇精 问曰:“狱,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均台。”案: 周以圜土为系治罢民之狱。据此书,则殷时已有圜土之 名,不自周始矣。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 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 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 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 法其言,“惟”,治要作“唯”。用 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而,犹以 也。毕云:“‘而’同‘能’。”非。中可而利鬼 ,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为政,故书之竹帛,琢之 槃盂,尔雅释器云:“雕谓之琢。”韩 非子大体篇云:“至安之世,不着名于图书,不录功于 盘盂。”传以遗后世子孙。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 ,王曰:‘于!毕云:“孔书作‘吁’ 。诒让案:伪孔传云:“吁,叹也。”释文引马融本作 “于”,云“于,于也。”来!有国有士,孔 传云:“有国土诸侯。”毕云:“孔书‘国’作‘邦’ 。”诒让案:史记周本纪亦作“国”。告女讼刑, 段玉裁云:“讼刑,公刑也,古讼、 公通用。”毕云:“孔书‘女’作‘尔 ’,‘讼’作‘详’。”王鸣盛云:“墨子作‘讼’, 从‘详’而传写误。”案:王说是也。今书又改作“祥 ”。孔传云:“告汝以善用刑之道。”周礼大宰大司寇 ,郑注引,并作“详”。后汉书刘恺传,李注引郑书注 云:“详,审察之也。”此“讼”疑即“详”之误。在 今而安百姓,毕云:“孔书而作‘尔’ ,是。”女何择言人,毕云:“ 孔书无‘女’字,作‘何择非人’。”王引之云:“‘ 言’当为‘否’,篆书‘否’字作‘●’,‘言’字作 ‘●’,二形相似。隶书‘否’字或作‘●’,‘言’ 字或作‘●’,亦相似,故‘否’误为‘言’。否与不 古字通,故下二句云‘何敬不刑,何度不及’也。今书 作‘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非、否、不并 同义。”段玉裁云:“‘言人’,当是‘吉人’之讹, 谓何择非吉人乎?冢上苗民罔择吉人言之。”案:王说 是也。何敬不刑,何度不及。’孔 传云:“在今尔安百姓兆民之道,当何所择,非惟吉人 乎?当何所敬,非惟五刑乎?当何所度,非惟及世轻重 所宜乎?”释文引马融云:“度,造谋也。”案:以此 下文推之,则墨子训不及,为不及尧、舜、禹、汤、文 、武之道,犹言何虑其不能逮也,与孔说异。毕云:“ 孔书两‘不’字作‘非’。”能择人而敬为刑,尧 、舜、禹、汤、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 及之,于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毕 云:“竖,距字假音。”晞夫圣、武、知人,毕 云:“晞,疑当从目。”苏云:“‘晞’,当从口作‘ 唏’。唏夫,叹词,犹呜呼也。”案:毕说是也。说文 目部云“睎,望也。”圣武,谓圣人与武人也。知与智 通。逸周书皇门篇云:“乃方求论择元圣武夫,羞于王 所。”以屏辅而身。’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选 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 贵而恶贫贱。“之”,旧本讹“言”。 王云:“‘言’当为‘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 富贵而恶贫贱’,又见下文。草书‘言’与‘之’相似 ,故‘之’讹为‘言’。”案:王说是也,今据正。曰 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毕云: “辟同避。”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柰何?曰有力 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 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 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王引之云 :“安犹乃也。言如此乃得生生也。”

  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 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 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论 语子路皇侃义疏云:“焉犹何也。”颜子推家训音辞篇 引葛洪字苑云:“焉字训何,训安,音于愆反。”若 不知,使治其gguuoojiia,则其gguuoojiia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 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 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 美好者。旧本脱此八字,王据上下文补 ,今从之。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 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王校“能”上 增“而”字。使不知辩,旧本脱 “知”字,今据道藏本补。德行之厚若禹、汤、文 、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躄、喑、聋,暴为 桀、纣,不加失也。说文止部云:“● ,人不能行也。”吕氏春秋尽数篇,高注云:“躄,不 能行也。”“躄”即“●”之或体。躄、喑、聋,皆癈 疾,不宜与暴并举。且荀子非相篇称桀、纣长巨姣美, 则必无此诸疾,疑聋下脱一字,下“暴为桀、纣”自为 句。“为”又“
如”之误,二字艸书相近。“躄、 喑、聋”,言其有恶疾。“暴如桀、纣”,言其有恶行 也。又案:“聋”下或脱“瞽”字,耕柱篇亦云“聋瞽 ”。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 矣,王云:“‘故’乃‘攻’字之误, ‘攻’‘故’字相似,又涉上文‘无故富贵’而误,攻 即功字也,无功与无罪对文。”其所罚者亦无罪。 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体,毕云:“‘攸 ’,一本作‘放’。”诒让案:攸与悠通,言悠忽也。 淮南子脩务训,高注云:悠忽,游荡轻物也。”沮 以为善,垂其股肱之力“垂”义不可通 ,字当作“舍”。艸书二字形近而误。尚同中篇云:“ 至乎舍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余财不 以相分”,与此文意正同。节葬下篇亦云“无敢舍余力 ,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此以下六句,即舍 力遗利隐谋之事。而不相劳来也;尔 雅释诂云”劳来,勤也。”孟子滕文公篇云:“劳之来 之。”史记周本纪云:“武王曰:日夜劳来,定我西土 。”说文力部云:“敕,劳敕也。”劳来即劳敕。腐 臭余财,毕云:“臭,殠省文。”而 不相分资也,战国策齐策,高诱注云: “资,与也。”庄子大宗师篇,郭象注云:“资者,给 济之谓。”隐慝良道,尚同上、 中并作“隐匿良道”。毕云:“‘慝’即‘匿’字异文 。隐匿之字,亦写从心,知经典慝恶字即匿也。”而 不相教诲也。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 不得治。旧本脱此十二字,王据上文补 ,今从之。推而上之以。王云: “此五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盖涉上文‘推而上之’而 衍。”

  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 ,此即上文所谓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也 。楚辞天问云“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 吉妃是得”,王注云:“小臣,谓伊尹也。”吕氏春秋 尊师篇云:“汤师小臣”,高注云:“小臣谓伊尹。” 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闳 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并见书君奭篇。散宜生亦 见孟子尽心篇,赵注云:“散宜生,文王四臣之一也。 散宜生有文德而为相。”大戴礼记帝系篇云:“尧娶于 散宜氏之女。”散宜盖以国为氏也。毕云:“纣拘文王 于羑里,于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下之珍怪,得驺虞鸡 斯之乘,玄玉百工,大贝百朋,玄豹黄罴,青豻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 文皮千合,以献于纣。以费仲而通,纣见而悦之,乃免 其身,shaa牛而赐之。见淮南子道应训。”而天下和 ,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 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广雅释诂云“ 渐,渍也。”粒食之所养,王云 :“自‘而天下和’至此,凡三十七字,旧本误入下文 ‘gguuoojiia百姓之利’之下, 今移置 于此。”案:王校是也,今依乙正。粒食,谓食谷之人 。小尔雅广物云:“谷谓之粒。”书益稷云:“烝民乃 粒。”伪孔传云:“米食日粒。”天志上篇云:“四海 之内,粒食之民。”王制云:“西方曰戎,被发衣皮, 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 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 gguuoojiia百姓之利,王云:“自‘得此莫不 劝誉’至此,凡四十五字,旧本误入上文‘而天下和’ 之上,今移置于此。‘
得此莫不劝誉’,旧本脱‘莫’字 ,今补。‘求为上士’,旧本脱‘
上’字,今据各篇补。”案:王校 是也,今依乙补。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 也。治要作“是故尚贤之为说,不可不 察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
 
 
 

墨子闲诂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亦与“上”通,汉书艺文 志作“上同”,注“如淳云:言皆同可以治也。”赵岐 孟子章指云:“墨子元同质而违中”,亦指此。毕云: “杨倞注荀子,‘尚’作‘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道 藏本“刑”作为“形”,字通。盖其语‘人异义’ 。俞云:“此本作‘古者民始生,未有 政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中篇文同,可 据订。”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 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苏 云:“‘兹’‘滋’古通用,是书皆作‘兹’。”诒让 案:说文艸部云:“兹,艸木多益”,水部云:“滋, 益也。”古正作“兹”,今相承作“滋”。是以人 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文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 作怨恶,毕云:‘非也是’,旧作‘非 是也’字倒,今以意改。”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 之百姓,皆以水火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药相亏害,小尔雅 广言云:“亏,损也。”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尔 雅释诂云“劳,勤也。”孟子滕文公篇,赵注云:“共 井之家,各相营劳也”,即此相劳之义。腐●余财 不以相分,尚贤下作“腐臭余财”,“
臭”“●”亦声近。毕云:“旧本 ‘●’俱作‘列’,非。说文云:‘●,腐也’。”隐 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呼天下之所以乱者,说文虍 部云:“呼,哮呼也。”此借为“乎”字。生于无 政长。毕云:“‘政’当为‘正’。” 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王云:“ ‘选’下有‘择’字,而今本脱之,下文及中下二篇皆 作‘选择’。太平御览皇王部二,引此同。”立以 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 已通。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 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毕 云:“说文云:‘画,界也。’”立诸侯国君,诸 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 置立之以为正长。尔雅释诂云:“正, 长也”。书立政云:“立民长伯立政。”“政”与“正 ”同。此正长,即中篇所云左右将军、大夫及乡里之长 ,与上文正长通天子诸侯言者异。淮南子脩务训云:“ 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 逸乐其身也。为天下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 、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 之。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烛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 辅翼之。绝国殊俗,僻远幽闲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 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 ,国无遗利”,盖本此书。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 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毕 云:“而与如同。”王引之云:“而,犹与也。言善与 不善也。而、与声之转。故庄子外物篇‘与其誉尧而非 桀’,大宗师篇‘与’作‘而’。”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 ,下有善则傍荐之。毕云:“则”,“ 一本作为‘必’。”案:傍与访通,王训为遍,非也。 义详中篇。上同而不下比者,乐 记,郑注云:“比,犹同也。”此上之所赏,而下 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 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 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 ’韩非子难三篇云“明君求善而赏之, 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 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 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 宜毁罚之所及也”,与此说略同。上以此为赏罚, 甚明察以审信。“甚”,旧本讹“其” ,王云:“‘其’当为‘甚’,‘甚明察以审信’,见 中篇。”案:王校是也,今据正。是故里长者,里 之仁人也。此里为乡之属别,与周礼地 官六遂所属里异。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 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 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 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 所治何也?“所”下,据下文当有“以 ”字。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 壹”,中下篇并作“一”,字通。是以乡治也。乡 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 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 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 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 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 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 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 ,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 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 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 子”,旧本作“一”。苏云:“‘一’当作‘子’。” 俞云:“‘而’ 字乃‘夫’字之 误,‘夫’字篆书作‘●’,与‘而’相似,故误。‘ 一夫不上同于天’,谓有一夫不与天同也。尚同下篇‘ 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以一夫对天下之民言,与此 一律,可证。”戴云:“依中篇‘夫既上同乎天子’云 云,当如苏说。”案:苏、戴校是也,今据正。则 灾犹未去也。“灾”上,依中篇当有“ 天”字。毕云:“‘灾’,‘●’字之假音。灾,不耕 田也,见说文。”今若天飘风苦雨,王 云“‘今若天’,‘天’当为‘夫’。‘夫’与‘天’ 字相似,篇内又多‘天’字,故‘夫’误为‘天’。今 若夫,犹言今夫。兼爱篇曰:‘今若夫攻城野战,shaa身 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又曰:‘今若夫兼 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又曰:‘今 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 ’,鸿烈览冥篇曰‘今若夫申、韩、商鞅之为治也’, 皆其证矣。”案:王说亦通。但中篇云:“故当若天降 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 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则此 “天”字似非讹文。尔雅释言云:“迥风为飘。”诗大 雅何人斯,毛传云“飘风,暴起之风”,释文云:“疾 风也。”左庄四年传云:“春无凄风,秋无苦雨”,杜 注云:“霖雨为人所患苦。”礼记月令云:“苦雨数至 ,五谷不滋。”溱溱而至者,毕 云:“‘溱’同‘臻’。太平御览作‘臻’。史记三王 世家云:‘西溱月氏’,正义云:‘溱音臻’。”诒让 案:溱溱,言风雨之盛也。诗小雅无羊云:“室家溱溱 ”,毛传云:“溱溱,众也。”广雅释言云“蓁蓁,盛 也。”“溱”“蓁”声同字通,中篇作“荐臻”。此 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 民。俞云“‘请’字衍文。‘古者圣王 为五刑以治其民’,十一字为一句。中篇曰:‘昔者圣 王制为五刑以治天下’,是其证也。”案:“请”与“ 诚”通,此书“诚”多作“请”,详下篇,俞以为衍文 ,非。譬若丝缕之有纪,毕云: “说文云:‘纪,丝别也。’”诒让案:纪,本义为丝 别,引申之,丝之统总亦为纪。说文糸部云:“统,纪 也。”礼记乐记,郑注云:“纪,总要之名也。”礼器 云:“纪散而众乱”,注云:“丝缕之数有 纪 。”罔罟之有纲,毕云:“说文 云‘纲,维纮绳也’。”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 其上者也。”俞云“‘所’下夺‘以’ 字,‘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若无‘ 以’字,则不成义,中篇曰‘将以运役天下淫暴,而一 同其义也’,彼云将以,此云所以,文法虽异而实同。 ”

   尚同中第十二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 之时,易杂卦传云:“复,反也。”谓 反而考之古之民始生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 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 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 故相交非也。戴云:“当从上篇作‘交 相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 ,不能相和合。至乎舍余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 教,腐●余财不以相分,毕云:“‘● ’,旧作‘列’,见上。”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 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 焉。

  明乎民之无正长以一同天下之义,而天下乱也。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 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既以立矣,以为唯其耳目之请, 毕云:“‘请’当为‘情’,下同。” 顾云:“史记乐书‘情文俱尽’,徐广曰:‘古情字或 假作请,诸子中多有此比’。”洪云:“列子说符篇: ‘发于此而应于 外者唯请’,张 湛注‘请当作情’。荀子成相篇(一)‘听之经,明其 请’,杨倞注‘请当为情’。‘言’古文‘●’,与‘ 心’字篆文‘●’,字形近,故‘情’字多为‘请’。 ”不能独一同天下之义,是故选择天下赞阅贤良圣 知辩慧之人,汉书东方朔传,颜注云: “赞,进也。”太玄经,范望注云:“阅,简也。”置 以为三公,与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天子三公既已立矣 ,以为天下博大,山林远土之民,不可得而一也,是故 靡分天下,俞云:“‘靡’当为‘历’ ,字之误也。大戴记五帝德篇‘历离日月星辰’,是历 与离同义。此云‘历分天下’,与彼云‘历离日月星辰 ’,文义正同。若作‘靡’字则无义矣。非攻下篇‘禹 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天志中篇‘ 磨为日月星辰,以昭道之’,两‘磨’字皆‘磿’字之 误,‘磿’即‘历’之假字也。”设以为万诸侯国 君,使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国君既已立矣,又以为唯 其耳目之请,不能一同其国之义,是故择其国之贤者, 置以为左右将军大夫,将军谓卿也。周 礼夏官“军将皆命卿”。春秋战国时,侯国亦皆以卿为 将,通谓之将军。非攻中篇云:“晋有六将军”,即六 卿也。管子立政篇云:“将军大夫以朝”,水经河水郦 注引竹书纪年云:“邯郸命将军大夫适子代吏,皆貂服 ”,并称卿大夫为将军大夫。以远至乎乡里之长“ 远”当为“逮”,形近而误。后文云:“逮至有苗之制 五刑,以乱天下!”尚贤上篇云:“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与此文例正同。与从事乎一同其国之义。天子诸 侯之君,天子,“子”疑当作“下”。 民之正长,既已定矣,天子为发政施教曰:‘凡闻 见善者,必以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 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已有善傍荐 之,祭义云:“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 ”,郑注云:“荐,进也。”谓在位之人,己有善,则 告进之于上也。傍,当为访之借字,二字皆从方得声, 古多通用。鲁问篇云:“所谓忠臣者,上有过则微之以 谏,己有善,则访之上,而无敢以告外。匡其邪而入其 善,尚同而无下比”,与此上下文义并略同,可证。傍 荐之义,上篇亦同。王云:“‘己’字义不可通。‘己 ’。当为‘民’字之误也。傍者,溥也,遍也。说文‘ 旁,溥也’。旁与傍通,言民有善则众共荐之,若尧典 所云师锡也。上篇曰:‘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 荐之’,下,亦民也。”案:此“己”字可通,不必与 上篇同义,王失检鲁问篇文,故不得其解。上有过 规谏之。尚同义其上,“义”当作“乎 ”,下文云:“尚同乎乡长,尚同乎国君”,可证。而 毋有下比之心,管子小匡篇云:“公又 问焉曰: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 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 ”,尹注云:“下与有众者比,而掩盖之。”上得 则赏之,万民闻则誉之。意若闻见善,不以告其上,闻 见不善,亦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不能是,上之所非不 能非,己有善不能傍荐之,王云:‘己 ’亦‘民’之误”,非。上有过不能规谏之,下比 而非其上者,上得则诛罚之,万民闻则非毁之’。故古 者圣王之为刑政赏誉也,甚明察以审信。

(一)原误作“成用篇”,据荀子改 。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 罚。是故里长顺天子政,而一同其里之义。里长既同其 里之义,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 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乡长之所是,必亦 是之,乡长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乡长之 善言;去而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乡长固乡之贤者也 ,举乡人以法乡长,夫乡何说而不治哉?’察乡长之所 以治乡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乡之义,是以 乡治。

  乡长治其乡,而乡既已治矣,王 云:“旧本脱‘乡长治’三字,下文曰:‘国君治其国 ,而国既已治矣’,今据补”。案:王校是也,苏说同 。有率其乡万民,有读为又,下 并同。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 乎国君,而不敢下比。国君之所是,必亦是之,国君之 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而不 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国君固国之贤者也,举国人以法 国君,夫国何说而不治哉?’察国君之所以治国,而国 治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国之义,是以国 治。

  国君治其国,而国既已治矣,旧 本“而”下脱“国”字,今据王校补。有率其国之 万民,以尚同乎天子,曰:‘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 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 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 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之万民 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毕 云:“‘下’,旧作‘子’,一本如此。”察天子 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 义,是以天下治。

  夫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 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王云: “‘天’,亦‘夫’字之误。‘降’字则因下文‘降罚 ’而衍。”案:“天降”二字,盖通贯下文言之,王说 未塙。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道 藏本作“熟”,非。六畜不遂,国 语齐语云:“牺牲不略,则牛羊遂”,韦注云:“遂, 长也”。疾灾戾疫、汉书食货志 ,颜注云:“戾,恶气也。”案:戾疫,即兼爱下篇之 疠疫,戾、疠一声之转。毕云:“戾,沴字之假音”, 亦通。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荐 、荐同。毛诗大雅节南山,传云:“荐,重也。”尔雅 释诂云:“臻,仍乃也。”仍与重义亦同。易坎象“水 荐至”,释文引京房“荐”作“臻”。此天之降罚 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故古者圣王,明天 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而”, 旧本误“不”,今据道藏本正,天志中篇同。以求 兴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万民,齐戒沐浴,“ 齐”,道藏本作“斋”。洁为酒醴粢盛,毕 云:“本书多作‘洁’,俗从水。”以祭祀天鬼。 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洁,周 礼宫人,郑注云:“蠲,犹洁也。”吕氏春秋尊师篇云 :“临饮食必蠲洁。”牺牲不敢不腯肥,曲 礼云:“豚曰腯肥”,郑注云“腯,亦肥也。腯充貌也 。”左桓六年传云:“吾牲牷肥腯”,又云:“奉牲以 告曰:博硕肥腯。”珪璧帛不敢不中度量,珪 璧有度,若考工记玉人云:“四圭,尺有二寸以祀天, 两圭,五寸有邸以祀地之属”是也。帛有度,若汉书 食货志云:“周法,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周礼内宰 郑注引天子巡守礼云:“制丈八尺纯四●”,是也。 王制云:“布帛幅广狭不中度量,不粥于市。”春 秋祭祀不敢失时几,听狱不敢不中,毕 云:“几,读如关市讥。”俞云:“毕以‘几’字属下 ‘听狱不敢不中’读,然关市与狱讼不当并为一事,殆 失之矣,‘几’字仍当属上读。几者,期也。诗楚茨篇 ‘如几如式’,毛传训几为期,是也。不敢失时几者, 不敢失时期也。国语周语注曰:‘期,将事之日也’, 是期以日言,不敢失时,并不敢失日,故曰不敢失时几 。”分财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曰其为正长若 此,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为政长也,下 云:“天鬼之所深厚”,则此‘厚”上疑脱“深”字。 下者万民有便利乎其为政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能 彊从事焉,则王云:“自‘上者天鬼’以下至此,凡三 十八字,旧本误入下文‘入守固’之下,今移置于此。 ‘而能彊从事焉’,旧本脱‘能’字,今据下文补。” 案:王校是也,苏说同,今从乙补。天鬼之福可得也。 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彊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其为 政若此,是以谋事得,毕云:“旧脱此 字,据后文增。”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者,何 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 此。”

  今天下之人曰:“方今之时,王 云:“自‘出诛胜’以下至此,凡三十八字,旧本误入 上文‘上者天鬼’之上,今移置于此。”案:王校是也 ,苏说同,今从乙正。天下之正长犹未废乎天下也 ,而天下之所以乱者,何故之以也?”子墨子曰:“方 今之时之以正长,则本与古者异矣,譬之若有苗之以五 刑然。毕云:“‘苗’,旧作‘量’, 据下改。”昔者圣王制为五刑,书 舜典,伪孔传云:“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以治天下,毕云:“文选注引此 云:‘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疑此闲脱文。” 逮至有苗之制五刑,此即下五shaa 之刑。以乱天下。俞云:“‘之 ’衍字。”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也。是以 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毕云:“当云‘道之 ’。”案:下文两云“之道”,此疑不倒。曰:‘ 苗民否用练折则刑,毕云“孔书作‘弗 用灵制以刑’,‘灵’‘练’、‘否’‘弗’、‘折’ ‘制’音同。”钱大昕云:“古书弗与不同,否即不字 ,灵、练声相近。缁衣引作‘匪用命’,‘命’当是‘ 令’之讹,令与灵古文多通用,令、灵皆有善义。郑康 成注礼,解为政令,似远。”王鸣盛云:“古音灵读若 连,故转为练也。折为制,古字亦通。古文论语云:‘ 片言可以折狱’,鲁论‘折’作‘制’,是也。”段玉 裁云:“灵作练者,双声也。依墨子上下文观之,练亦 训善,与孔正同。”诒让案:伪孔传云:“三苗之主, 顽凶若民,习蚩尤之恶,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 三苗,帝尧 所诛,吕刑及缁衣孔 疏引书郑注云:“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于少 昊氏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 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 ,为居于西裔者三国。至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君,恶 。尧兴,又诛之。尧末又在朝,舜时又窜之。后禹摄位 ,又在洞庭逆命。禹又诛之。后王深恶此族三生凶恶, 故着其氏,而谓之民。民者冥也,言末见仁道。”又郑 缁衣注云:“命,谓政令也。高辛氏之末,诸侯有三苗 者作乱,其治民不用政令,专制御之以严刑,乃作五虐 蚩尤之刑,以是为法。”案:郑书、礼二注不同,书注 与此合,于义为长。战国策魏策“吴起云:昔者三苗之 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 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史记吴越 传作“左洞庭右彭蠡”,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据彼云: “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案古三苗国当 在今湖南、湖北境。唯作五shaa之刑,曰法。’伪 孔传云:“惟为五虐之刑,自谓得法。”毕云:“孔书 ‘shaa’作‘虐’。”孙星衍云:“虐、shaa义相同。”诒 让案:吕刑下文云:“shaa戮无辜,爰始淫为刵、劓、● 、黥”,则止四刑。书尧典孔疏,引今文夏侯等书,作 “膑、宫割、劓、头鹿□,膑一,宫割二,劓三,头鹿 □四,亦无五刑。以吕刑五刑之辟校之,惟少大辟,盖 即以shaa戮●大辟矣。则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 用刑者以为五shaa,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故遂 以为五shaa。是以先王之书术令之道曰:‘唯口出好兴戎 。’苏云:“出书大禹谟。”诒让案: “术令”,当是“说命”之假字。礼记缁衣云“兑命曰 :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 ”,郑注云:“‘兑’当为‘说’。谓殷高宗之臣傅说 也,作书以命高宗,尚书篇名也。羞,犹辱也惟口起辱 ,当慎言语也。”案此文与彼引兑命辞义相类“术”“
说”、“令”“命”,音并相近, 必一书也。晋人作伪古文书不悟,乃以窜入大禹谟,疏 缪殊甚。近儒辩古文书者,亦皆不知其为说命佚文,故 为表出之。伪孔传云:“好谓赏善,戎谓伐恶。言口荣 辱之主。”则此言善用口者出好,不善用口者以为 谗贼寇戎。则此岂口不善哉?用口则不善也,故遂以为 谗贼寇戎。

  故古者之置正长也,将以治民也,譬之若丝缕之 有纪,而罔罟之有纲也,将以运役天下淫暴,而一同其 义也。王云:“‘运役’二字,义不可 通,当依上篇作‘连收’,字之误也。‘连收’二字, 正承丝缕罔罟而言。”是以先王之书,相年之道曰 :毕云:“‘相年’,当为‘拒年’。 ”‘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论 语子罕,皇疏云:“泰,骄泰也。”王引之云:“否, 非也。”轻大夫师长,毕云:“ ‘轻’当为‘卿’。”卢云:“下篇作‘奉以卿’,字 误也。”否用佚也,维辩使治天均。’辩 辨字通。周易集解引易郑注云“辩,分也”,谓分授以 职,使治天均。王念孙释辩为遍,未塙,详下篇。诗大 雅节南山“秉国之均”,毛传云:“均,平也。”庄子 寓言篇云:“天均者,天倪也”,非此义。下篇作“治 天明”。又案:王引之尚书述闻据广雅释诂,训此辩为 使,则辞义重复,亦不可从。则此语古者上帝鬼神 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 错之也,王云:“‘佚’上有‘游’字 ,而今本脱之,则语意不完。下篇曰:‘非特富贵游佚 而择之也’,是其证。游佚,即淫佚,语之转耳。”毕 云:“错,读如举措。”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 贵贫寡,此与上下文例不合,疑当作“ 富贫众寡”。安危治乱也。故古者圣王之为若此。 戴云:“‘为’下疑脱‘政’字。”今 王公大人之为刑政则反此。戴云:“‘ 刑’字衍。”政以为便譬,政与 正同。毕云:“譬读如僻。”洪云:“论语‘季氏友便 辟’,马、郑皆读辟为譬,谓巧为譬谕,以求容媚。义 即本此。”宗于父兄故旧,“宗 于”,疑“宗族”之误。以为左右,置以为正长。 戴云:“‘政以为便譬’三句,当作‘ 宗于便譬父兄故旧,立以为左右,置以为正长’,‘便 譬’误写在‘宗’字上,‘以为左右’上之‘立’字, 又误作‘政’,‘政以 为’三字 又误在句首,故不可通。便譬,谓巧为譬喻,见公羊定 四年疏引论语郑注。或当为‘便嬖’亦通。宗读为是崇 ,‘立’字与‘正’相似,故误为‘正’,又误沾攴旁 耳。案:戴说未塙。民知上置正长之非正以治民也 ,戴云:“非下‘正’字衍。”是 以皆比周隐匿,比周,详前篇。而 莫肯尚同其上。是故上下不同义。若苟上下不同义,赏 誉不足以劝善,而刑罚不足以沮暴。何以知其然也?曰 上唯毋立而为政乎gguuoojiia,为民正长,王 云:“唯与虽同。”诒让案:毋,语词,详尚贤中篇。 曰人可赏吾将赏之。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所赏, 则众之所非,曰人众与处,于众得非。则是虽使得上之 赏,未足以劝乎!上唯毋立而为政乎gguuoojiia,为民正长, 曰人可罚吾将罚之。若苟上下不同义,上之所罚,则众 之所誉,曰人众与处,于众得誉。则是虽使得上之罚, 未足以沮乎!若立而为政乎gguuoojiia,为民正长,赏誉不足 以劝善,而刑罚不沮暴,“沮暴”上, 亦当有“足以”二字。则是不与乡吾本言民‘始生 未有正长之时’同乎!若有正长与无正长之时同,则此 非所以治民一众之道。故古者圣王唯而审以尚同,毕 云:“而读与能同。旧脱‘审’字,文选注引作‘能审 以尚同’,今据增。”以为正长,是故上下情请为 通。毕云:“文选注引作为‘是故上下 通情’,旧脱‘故’字,今据增。”王云:“此本作‘ 是故上下请通’,请即情字也。墨子书多以请为情,今 作‘情请为通’者,后人旁记情字,而写者遂误入正文 ,又涉上文‘以为正长’而衍‘为’字耳。文选东京赋 注引‘情通’作‘通情’者,乃涉赋文上下通情而误。 ”顾校同。俞云:“惟‘以为正长’句,亦有衍字,下 文曰‘故古者圣王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 它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然则此文当云 :‘唯而审以尚同为政’,上下文 义 始相应。因涉上文屡言‘正长’,遂误作‘以为正长’ ,上下不应矣。且既云‘审以尚同’,又云‘以为正长 ’,一句中两用以字,义亦未安。上文曰:‘其为正长 若此,是故出诛胜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尚同为政者 也’,然则为正长以人言,为政以事言,明为正长者当 以尚同为政也,若作‘尚同以为正长’,即失其义矣。 下篇云:‘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亦其证也 。”案:俞校未塙。上有隐事遗利,隐 事遗利,与节葬篇隐谋遗利,义同。下得而利之; 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 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 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 ,天子得而罚之。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 敢为淫暴,曰天子之视听也神。毕云: “‘子’,旧作‘下’,一本如此。”先王之言曰 :‘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吻助 己言谈,说文口部云:“吻,口边也。 ”以上句文例校之,“吻”上疑有“唇”字。非命下篇 云:“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 喉舌,而利其唇呡也。”呡与吻字同。使人之心助 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 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 矣;荀子富国篇云:“拊揗之”,杨注 云:“拊与抚同,抚循,慰悦之也。”助之思虑者 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王云:“‘谋 度’上不当有‘谈’字,盖涉上文‘言谈’而衍。”案 :王说是也,苏说同。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 成矣。旧本“其”在“举”下。苏云: “当作‘则其举事速成矣。’”俞云:“此本作‘即其 举事速成矣’,上文三言‘则其’,此言‘即其’,即 ,则古通用也。今作‘即举其事’,误。”案:俞说是 也,今据乙。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 他故异物焉,异物,犹言异事。韩非子 右储说上篇云:“晋文公一举而八有功,所以然者,无 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曰唯能 以尚同为政者也。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曰:古 书,诗书多互偁。‘载来见彼王,诗 载见叙云:“诸侯始见乎武王庙也”,毛传云:“载, 始也”,郑笺云:“诸侯始见君子,谓见成王也。”毕 云:“一本作‘载见辟王’,同诗。”聿求厥章。 ’道藏本“聿”字缺。苏云:“‘聿’ ,诗作‘日’。”诒让案:聿、日古通用。郑笺云:“ 求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也。”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 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 政之所加,莫敢不宾。尔雅释诂云:“ 宾,服也。”当此之时,本无有敢纷天子之教者。 广雅释诂云:“纷,乱也。”谓不敢变 乱天子之教令。诗曰:‘我马维骆,尔 雅释畜云“白马黑鬣骆。”六辔沃若,毛 诗卫风氓传云:“沃若,犹沃沃然。”载驰载驱, 周爰咨度。’毛诗小雅皇皇者华传云: “咨礼义所宜为度。”又曰:‘我马维骐,毛 诗鲁颂駉传云:“苍綦日骐。”六辔若丝毛 传云:“言调忍也。”苏云:“‘若’,诗作‘如’。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毛传 云:“咨事之难易为谋。”即此语也。王 云:“即与则同,语犹言也。‘则此语’三字文义直贯 至‘以告天子’而止。则语下不当有‘也’字。凡墨子 书用‘则此语’三字者,‘语’下皆无‘也’字,此盖 后人不晓文义而妄加之。”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 与不善也,皆驰驱以告天子,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 shaa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 将欲富其gguuoojiia,王云:“请即诚字。” 案:说详节葬下篇。俞云:“‘请’上夺‘中’字,墨 子书多以请为情,中请即中情也。下篇曰‘今天下王公 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 义’ ,是其证也。后人不知请之当读为情,故误删‘中’字 耳,尚贤篇曰:‘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 欲为仁义’中实亦即中情也。”众其人民,治其刑 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毕 云:“当云‘此为政之本也’。”俞云“‘若’字衍文 ,‘不可不察’上夺‘说’字‘此’下夺‘为政’二字 ,当据下篇补。”案:毕、俞校是也。惟“若”字实非 衍文,当若,犹言当如。尚贤中篇云“故当若之二物者 ,王公大人未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兼爱下篇云:“ 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非攻下篇云:“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又云:“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 ,节葬下篇云:“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 也”,明鬼下篇云:“当若鬼神之有也,将不可不尊明 也”,非命下篇云“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 ,皆其证。俞以“若”为衍文,失之。

   尚同下第十三

   毕云:“中兴书目云:‘一本自 亲士至上同凡十三篇’者,即此已上诸篇,非有异本。 ”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gguuoojiia百姓所以治 者而为之,必计gguuoojiia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毕 云:“辟同避。”然计gguuoojiia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 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 苟明于民之善非也,毕云:“‘若苟’ 二字旧倒,据下文改。”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 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 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 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 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 ,苏云:“‘赏’下当脱‘罚’字。” 俞校同。而不可不察者也。”俞 云:“‘而不可’当作‘不可而’,犹言不可以也。”

  然计得下之情将柰何可?故子墨子曰:“唯能以 尚同一义为政,然后可矣。何以知尚同一义之可而为政 于天下也?而,陈寿祺读为能。今案而 ,亦犹以也,说详尚贤下篇。下文“诸侯可而治其国, 家君可而治其家”,同。然胡不审稽古之治为政之 说乎。王云:“然,犹则也,然胡不, 则胡不也。”俞云:“‘治’字乃‘始’字之误,下文 曰‘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云云,是从古之始 为政者说,故此云‘胡不审稽古之始为政之说乎’。” 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戴 云:“此人字,读如人偶之人。”若苟百姓为人, 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逮至人 之众不可胜计也,则其所谓义者,亦不可胜计。此皆是 其义,而非人之义,是以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毕 云:“‘薄’,旧作‘荡’,一本如此。”是故天 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上“天下”二 字,疑当作“天”。毕云:“文选注,引作‘古者同天 之义’。”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文 选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引此作“上圣立为天子 ”,盖李善所改易。又袁彦伯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则并 与此同。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 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 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 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之, 犹与也。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 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 、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
择”,当依中篇读为“措”。将 使助治乱刑政也。“治”下“乱”字疑 衍。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 长,此非欲用说也,王云:“‘说’字 义不可通,‘说’当为‘逸’字之误也。中篇曰:‘夫 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卿大夫师长否用 佚也’,否用佚,即非用逸,是其证。否犹非也,说见 尚贤下。伪古文说命“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 夫师长,不惟逸豫”,即用墨子而小变其文。”案:王 说是也。伪孔传云“言立国设都,立君臣上下,不使有 位者逸豫民上,言立之主使治民。”唯辩而使助治 天明也。旧本“助治天”下有“助”字 。王云:“下‘助’字衍。‘唯辩而使助治天明’者, 辩,读为遍,古‘遍’字多作‘辩’。天明,天之明道 也。哀二年左传曰:‘二三子顺天明。’言所以设此卿 士师长者,唯遍使助治天道也。中篇作‘维辩使治天均 。’”案:王谓下“助”字衍,是也,今据删。辩当训 为分,王读为遍,尚未得其义。左传哀二年孔疏,释天 明为天之明道,即王说所本。大戴礼记虞戴德篇云:“ 法于天明,开施教于民”,左昭二十五年传云:“则天 之明”,义并略同。伪古文书说命作“惟以乱民”,疑 伪孔读“天明”为“天民”。

  今此何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为人下而不能事其 上,则是上下相贼也,“贼”,旧本讹 “贱”,今依王校正,说详尚贤中篇。苏云:“‘贱’ 当作‘残’,或残贼二字各脱其偏傍”,非。何故 以然?则义不同也。若苟义不同者有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上以若人为善 ,将赏之,毕云“‘赏’,旧作‘毁’ ,一本如此。”若人唯使得上之赏,唯 、虽字通。而辟百姓之毁,辟、 避字亦同,后文辟、避错出。是以为善者,必未可 使劝,见有赏也。上以若人为暴,将罚之,若人唯使得 上之罚,而怀百姓之誉,是以为暴者,必未可使沮,见 有罚也。故计上之赏誉,不足以劝善,计其毁罚,不足 以沮暴。此何故以然?则义不同也。”

  然旧本脱此六字。王云:“‘此 何故以然’是问词,‘则义不同也’是答词,‘然则欲 同一天下之义将柰何可’,又是问词,旧脱中六字,则 上下文皆不可通矣。今据上文补。”案:王校是也,今 从之。则欲同一天下之义,将柰何可?故子墨子言 曰:“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王 云:“‘赏’字义不可通,‘赏’当为‘尝’。‘尝’ ‘赏’字相似,又涉上下文赏罚而误。‘使家君’三字 ,则涉下文‘使家君’而衍。既言用家君,则不得又言 使家君。‘
胡不尝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作 一句读。”案:王校是矣。然下文说国君发宪布令,则 云“故又使家君总其家之义,以尚同于国君”,说天子 发宪布令,则云“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尚同于天 子”,则此文疑亦当云“胡不尝使家人总其身之义,以 尚同于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前后文例乃相 应。盖今本“胡不尝使家”下脱十一字,“使家君”三 字非衍文也。发宪,犹言布宪。宪者,法也。非命上篇 云“先王之书,所以出gguuoojiia布施百姓者,宪也。”曰 :‘若见爱利家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家者,亦必以告 。若见爱利家以告,亦犹爱利家者也,上得且赏之,众 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家不以告,亦犹恶贼家者也,上得 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若家之人,毕 云:“‘遍’,旧作‘祸’,一本如此。下同。”皆 欲得其长上之赏誉,辟其毁罚。是以善言之,不善言之 ,毕云:“旧脱四字,一本有。”家 君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之赏,而暴人之 罚,则家必治矣。然计若家之所以治者何也?唯以尚同 一义为政故也。

  家既已治,国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国之为家 数也甚多,“国之”,旧本作“天下” 。毕云:“‘天下’下,当脱‘之’字,一本‘天下’ 作‘国之’。”诒让案:“国之”是,下文云“天下之 为国数也甚多”,则此不当作“天下”明矣,今据正。 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乱,而薄者 有争,故又使家君总其家之义,毕云: “旧脱此字,一本有。”以尚同于国君。国君亦为 发宪布令于国之众,曰:‘若见爱利国者,必以告,若 见恶贼国者,亦必以告。若见爱利国以告者,亦犹爱利 国者也,上得且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国不以告 者,亦犹恶贼国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 以遍若国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 民见善者言之,见不善者言之,国君得善人而赏之,得 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矣。然计若国 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国既已治矣,天下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天下 之为国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国,毕云: “旧脱‘其’字,一本有。”而非人之国,是以厚 者有战,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尚同 于天子。旧本“以”下有“义”字,毕 云:“一本无此字,是。”俞云:“下‘义’字衍文, 上文云:‘故又使家君总其家之义,以尚同于国君’, 下文云:‘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并无下 ‘义’字,是其证也。上下文并言总,而此言选,选亦 总也。诗猗嗟篇‘舞则选兮’,毛传训选为齐。选其国 之义,犹齐其国之义。曰总,曰选,文异而义同也。史 记仲尼弟子 列传‘任不齐,字选 ’,是选有齐义。贾子等齐篇曰:‘撰然齐等’,撰与 选通。”戴说同。案:一本是也,今据删。天子亦 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曰:‘若见爱利天下者,必以 告,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 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 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毕 云:“‘且’,一本作‘则’。”众闻则非之。’ 是以遍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 以见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 ,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 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毕云 :“一本无‘而’字,非,而同能。”

  天下既已治,毕云:“‘既’, 一本作‘计’,非。”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 于天。旧本“天下”亦作“天子”。俞 云:“当作‘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义见 上下文。”案:俞校是也,今据正。故当尚同之为 说也,“同”,旧本作“用”,盖与下 文互讹。苏云:“‘用’当作‘同’”,是也,今据正 。尚用之天子,旧本“用”作“ 同”,毕云:“一本作‘上同。’。”王改“尚用”, 云:“旧本‘用’作‘同’,涉上句而误,今据下文改 。”案:王校是也,今从之。苏云:“当作‘上用’。 ”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王 引之云:“而与以同义,故二字可以互用。”案:王说 是也,详尚贤下篇。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 王引之云:“‘小用之’,当作‘下用 之’,与‘尚用之’、‘中用之’对文,下文‘小用之 ’则与‘大用之’对文,今本‘下用’作‘小用’者, 即涉下文‘小用之’而误。”是故大用之,治天下 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毕 云:“尔雅云:‘窕,闲也。’犹云无闲。”王云:“ 毕说非也。窕,不满也, 横,充 塞也。孔子闲居‘以横于天下’,郑注‘横,充也。’ 祭义曰:‘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以小 居大则窕,以大入小则塞。唯此尚同之道,则大用之, 治天下而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塞也。大戴记 王言篇曰:‘布诸天下而不窕,内诸寻常之室而不塞。 ’”又云:“广雅曰‘窕,宽也。’昭二十一年左传‘ 钟小者不窕’杜注曰:‘窕,细不满也。’吕氏春秋适 音篇‘不詹则窕’,高注云:‘窕,不满密也。’”若 道之谓也。”

  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疑 当作“无有此邪”,“其”字衍。则亦然也。圣王 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 也大誓之言然,书叙云:“惟十有一年 ,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古书“ 泰”皆作“大”,伪孔传云“大会以誓众”,则作“大 ”是。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 ”毕云“孔书无此文。”苏云:“‘发 ’当作‘厥’,今泰誓云:‘厥罪惟钧’。”江声云: “发,谓发觉也。钧,同也。言知奸巧之情而匿不以告 ,比事发觉,则其罪与彼奸巧者同。”此言见淫辟 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 者皆良,王云:  “差论,皆择也。 尔雅曰:‘既差我马’,差,择也。所染篇曰‘故善为 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吕氏春秋当染篇同, 高注‘论犹择也。’非攻篇‘差论其爪牙之士,比列其 舟车之众’,义与此同。”外为之人,“ 外为”二字疑误。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 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先人发之。 “光”,旧本作“先之”。毕云:“二 字一本作“光”,是,今据改。”俞云“光、广古通用 ,光誉,即广誉。孟子曰:‘令闻广誉施于身。’”案 :俞校是也。非命下篇作“光誉令问”, 问 与闻字通。礼记孔子闲居郑注云:“令,善也,言以名 德善闻。”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 ,曰:“一目之视也,毕云:“旧脱‘ 之’字,一本有。”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 ,不若二耳之听也。以下二句文例校之 ,疑“二目之视”,“视”当作“睹”,“二耳之听” ,“听”当作“聪”,今本皆传写掍之。一手之操 也,不若二手之彊也。”毕云:“旧脱 ‘之’字,一本有。”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若 此。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贤人焉,其 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说文土部云 :“均,平遍也”,此与中篇云:“室人未遍知,乡里 未遍闻”,义同。圣王得而赏之。千里之内有暴人 焉,其乡里毕云:“据上文,当有‘之 人’二字。”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罚之。故唯 毋以圣王为聪耳明目与?王云:“唯亦 与虽同。”案:“毋”,语词,详尚贤中篇。岂能 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哉!圣王 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 ,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诗无将大车郑 笺云:“重犹累也。”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以 下文校之,“不疾”疑当作“必疾”,或当云:“不可 不疾。”吕氏春秋尊师篇,高注云“疾,力也。”民 无可使,曰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 致”,旧本讹“畋”,今据道藏本正。苏云:“‘畋’ 当作‘敬’”,非。国语越语韦注云:“持,守也。” 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唯欲毋 与我同,“唯”,毕本作“虽”,云“ 旧作‘唯’,以意改。”王云:“古者虽与唯通,不烦 改字。”王引之云“礼记少仪‘虽有君赐’,郑注曰: ‘虽,或为唯’。说文虽字以唯为声,故虽可通作唯, 唯亦可通作虽。”将不可得也。”

  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 将欲为仁义,王云:“情即诚字。言诚 将欲为仁义,则尚同之说不可不察也。尚贤篇曰:‘且 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实亦诚 也。非攻篇曰:‘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情 不知即诚不知。凡墨子书中,诚、情通用者不可枚举。 又齐策‘臣知诚不如徐公美’,刘本‘诚’作‘情’。 吕氏春秋具备篇‘三月婴儿,慈母之爱谕焉,诚也’, 淮南缪称篇‘诚’作‘情’。汉书礼乐志‘正人足以副 其诚’,汉纪‘诚’作‘情’。此皆古书诚、情通用之 证。”洪云:‘中情欲’三字,书中屡见,或作‘中请 欲’,请即情字;或作‘中实欲’,情,实也,其义并 同。”求为上士,“士”上,旧 本无“上”字,王据各篇补。上欲中圣王之道,下 欲zhongguo家百姓之利,故当尚同之说,而不可不察旧 本作“而不察”,毕云:“当云‘不可不察’。”王亦 据补。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毕 云:“当云‘治之要也’。”
 
 
 

墨子闲诂卷四

   兼爱上第十四

   邢昺尔雅疏引尸子广泽篇云:“ 墨子贵兼。”毕云:“●好之字作●,从□者,行貌。 经典通用此。”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句 。焉能治之,王引之云:“言知 乱之所自起,乃能治之也。”顾云:“三‘焉’字皆下 属。”案:王、顾读是也。焉训乃,说详亲士篇。不 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小尔雅广诂云:“攻,治也。”必 知疾之所自起,句。焉能攻之;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 之所自起,句。焉能治之;不知 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当,读为尝,同声假借 字。荀子君子篇“先祖当贤”,杨注云:“当,或为尝 。”孟子万章篇“是时孔子当阨”,说苑至公篇引“当 阨”作“尝阨”,是其证。尝,试也。下篇云“姑尝本 原若众害之所自生”,语意与此同。起不相爱。臣 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 利;“故”,意林引作“欲”,下同。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 不”下,旧衍“自”字,今依道藏本删。上下文凡言“ 不爱”者,“不”下皆无“自”字。故亏君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 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 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 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 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王 云“下句不当有‘其’字,盖涉上下文而衍,下文‘不 爱异家’,不爱‘异国’,皆无‘其’字,是其证。意 林引无‘其’字。”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 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俞云:“两 ‘人’字下并夺‘身’字,本作‘贼爱其身不爱人身, 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方与上句一律。下文云:‘视人 身若其身,谁贼?’亦以人身、其身对言。中篇云:‘ 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 之身’,并可证人下当有‘身’字也。”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旧本无“其”字。毕 云:“一本云‘爱其家’。”诒让案:以下文校之,有 者是也,今据增。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旧本无“其”字。毕云:“一本云‘利 其家’。”诒让案:以下文校之,亦当有“其”字,今 据增。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 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物亦事也 ,言天下之乱事毕尽于此。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 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句 首“爱”字旧本脱,今依卢校补。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旧本脱“犹有”以 下十四字,王据下文校补“犹有不孝者乎?视父若其身 ”十一字。今案当于“父”下,更补“兄与君”三字, 盖墨子此文,以无不孝●无不忠不弟,犹下文以无不慈 ●无不惠不和也。上文亦云“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 也”,可证。王因下云不孝,故但补父,而不及兄与君 ,则与下无不慈之兼子弟臣言者,不相对矣。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有,王云:“旧本脱‘故 ’‘不’‘慈’‘有’四字,毕据下文补‘有’字。今 以上下文考之,当作‘故不孝不慈●有’。不孝不慈● 有,总承上文而言。下文曰‘故盗贼●有,故大夫之相 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与此文同一例,今补。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 故”字疑衍。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 ●有。毕云:“二字旧倒,非,下同。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 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 、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 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 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 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旧 本脱“交”字,王据下二篇补。故子墨子曰:“不 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兼爱中第十五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 ,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 ,家之与家之相篡,说文厶部云:“● 而夺取曰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 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俞云: “‘崇’字无义,乃‘察’字之误。何用生者,何以生 也。一切经音义卷七引苍颉篇曰:‘用,以也’,诗桑 柔篇‘逝不以濯’,尚贤篇引作‘鲜不用濯’,即其证 也。言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以及君 臣父子兄弟之不惠忠,不慈孝,不和调,当察其害之何 以生,故曰:‘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上篇曰:‘ 当察乱何自起’,与此同义。”案:俞说是也,苏云: “‘用’疑当作‘由’”,非。以不相爱生邪?俞 云“‘以不相爱生邪’,当作‘以相爱生邪’,乃反言 以问之,起子墨子之正对也。下篇云:‘姑尝本原若众 害之所自,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 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又云:‘姑尝本原若众利之 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爱人利人生’,皆以反言发问,而起正对,正 与此同,若如今本,则文义复沓矣。”子墨子言: “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 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家 主,谓卿大夫也。周礼春官叙官,郑注云:“家,谓大 夫所食采地。”又大宰,郑众注云:“主,谓公卿大夫 世世食采不绝者。”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 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 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 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 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以下 文校之,此下疑脱“众必劫寡”四字。富必侮贫, 贵必敖贱,毕云:“‘敖’,一本作‘ 傲’,此傲字假音。”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 ,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 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 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 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 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自“君 臣相爱”以下至此,凡四十字,旧本误入下文“今天下 之士”之下,王移置于此,是也,今从之。贵不敖 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 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自“贵不敖贱” 以下至此,凡三十八字,旧本误入上文“君臣相爱”之 上,王移置于此,又“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 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旧本脱去“以相爱生也 是”六字,王据上文云:“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 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补六字,是也,今 并从之。君子曰:王云:“‘然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为一句,旧本‘君子曰’作‘子 墨子曰’,此因与下文‘子墨子言曰’相涉而误。下文 云‘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今据改。”案:王校是 也,毕本作“子墨子言曰”,尤误,道藏本无“言”字 。“然,句。乃若兼则善矣 ,王引之云:“乃若,转语词也。”虽 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旧 本作“于”,今据道藏本正。俞云:“‘于故’二字, 当为衍文。下文云:‘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 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正与此文一律。惟 其为难物,故为不可行之物也,今衍‘于故’二字,则 无义矣。”案:“于故”虽难通,然非衍文也。窃疑“ 于”即“迂”之借字,文王世子云:“况于其身,以善 其君乎”,郑注“于读为迂”,是其证。故者事也,迂 故,言迂远难行之事。尚同中篇云:“故古者圣人之所 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此云难 物迂故,与他故异物,文例正同。子墨子言曰:“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俞 云:“‘辩其’下脱‘害’字,下文‘爱人者人必从而 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是其利也;恶人者人必从 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是其害也’。”案:“ 害”字似不必增。今若夫攻城野战,shaa身为名,此 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 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 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 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毕云: “太平御览引作‘服’。”故文公之臣毕 云:“太平御览,引作‘大夫’二字。”皆牂羊之 裘,诗小雅苕之华云:“牂羊坟首”, 毛传云:“牂羊,牝羊也。”毕云“尔雅云‘羊牝牂’ 。”韦以带剑,毕云:“旧作‘ 钱’,据太平御览改。”诒让案:公孟篇正作“剑”。 汉书东方朔传云:“孝文皇帝以韦带剑”,颜注云:“ 但空用韦不加饰。”练帛之冠,练 帛,详辞过篇。毕云:“太平御览,引此‘练’作‘大 ’。”诒让案:练帛盖即大帛,左闵二年传“卫文公大 帛之冠”,杜注云:“大帛厚缯。”后汉书马皇后传, 李注云:“大练大帛也。”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 朝。旧本“践”下脱“于”字,王据上 句补。毕云:“淮南子齐俗训云:‘晋文君大布之衣, 牂羊之裘,韦以带剑,威立于海内’。”王云:“练帛 之冠下,当有‘大布之衣,且苴之屦’八字,而今本脱 之。上文曰:‘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此但言冠而不言 衣,则与上文不合。‘入以见于君’是总承上文而言, ‘出以践于朝’则专指且苴之屦而言,今本脱‘且苴之 屦’四字,则‘践’字义不可通。下篇曰:‘大布之衣 ,牂羊之裘,练帛之冠,且苴之屦,入见文公,出以践 之朝’,是其证。”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 之也。王云:“‘为’上脱‘能’字。 下文‘君说之,故臣能之也’,‘能’下脱‘为’字。 前文曰:‘苟君说之,则 士众能 为之’,后文曰:‘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皆其 证。”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毕云:“ 旧作‘腰’,俗写。后汉书注引此云:‘楚灵王好细腰 ,而国多饿人’。”诒让案:晏子春秋外篇云:“楚灵 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韩非子二柄篇云:“楚灵 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汉书注疑涉彼二书而误 。故灵王之臣“故”字毕本脱, 今据道藏本补。皆以一饭为节,毕 云:“太平御览,引此‘一’作‘三’。”诒让案:战 国策楚策“莫敖子华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楚士约 食,冯而后能立,式而后能起”,吴师道校注引此云: “楚灵王好士细腰,故其臣皆三饭为节”,与御览同。 □息然后带,毕云:“‘□’, 旧作‘肱’,据太平御览改。”案:战国策校注引亦不 误。扶墙然后起。两“然”字, 战国策校注引并作“而”。比期年,朝有黧黑之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毕云:“‘黧’非古字,当为‘黎’ 。吕氏春秋行论云:‘禹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黎 黑’,只作‘黎’。玉篇云:‘黧,亦作黎’。”“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 ”,旧本作“危”,王引之云:“‘危’与黧黑二字, 义不相属,‘危’当为‘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人●则面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黧黑,义见 上文。”案:王校是也,苏说同,今据正是其故何 也?“何”,旧本讹“是”。苏云“当作‘何’”,今 据正。君说之,故臣能之也。“能”下 ,王校补“为”字,说详上。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 ,教驯其臣,驯读为训,详脩身篇。和 合之此三字无义,疑当作“私令人”, 属下读。焚舟失火,舟非藏宝之 所,御览宫室部引墨子作“自焚其室”。疑“舟”当作 为“内”,内谓寝室。吕氏春秋用民篇云:“句践试其 民于寝宫,民争入水火死者千余矣,遽击金而却之”, 刘子新论阅武篇同。韩非子内储说上篇亦云:“焚宫室 ”,并与此事同。“内”“舟”形近而讹。非攻中篇“ 徙大舟”,“舟”讹作“内”,与此可互证。下篇亦同 。黄绍箕云:“御览引作‘焚其室’,窃疑本当作‘焚 舟室’。越绝外传记越地传云:‘舟室者,句践船宫也 ’,盖即教舟师之地,故下篇云:‘伏水火而死者,不 可胜数也’,言或赴火,或蹈水死者甚众也。后人不喻 舟室之义,则误删‘舟’字,校本书者又删‘室’ 字,遂致歧互矣。”案:黄说亦通。试 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毕 本“鼓”改为“●”,云:“‘●’击之字从攴,钟‘ 鼓’之字从●。”案:周礼小师,郑注云:“出音曰鼓 ”,此与六鼓之鼓字同,而义小异。经典凡钟●与●击 字,通如此作。说文攴部虽别有“●”字,而音义殊异 ,毕从宋毛晃说,强为分别,非也。而进之。毕 云:“旧此下有‘曰’字,衍文。”士闻鼓音,破 碎乱行,“碎”,疑“萃”之借字,萃 亦行列之谓。穆天子传“七萃之士”,郭璞注云:“萃 ,集也,聚也。”盖凡卒徒聚集部队,谓之萃。破萃乱 行,皆谓凌躐其曹伍,争先赴火也。蹈火而死者左 右百人有余。毕云:“太平御览引云: ‘越王好士勇,自焚其室,曰越国之宝悉在此中,王自 鼓,蹈火而死者百余人’。”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shaa身而为 名,王引之云:“乃若,发语词也。” 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 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 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 虽然,不可行之物也,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淮 南子俶真训,高注云:“挈,举也。”孟子梁惠王篇云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与此语意相类。毕云:“此‘济’字当为‘泲’,即出 山西垣曲县王屋山之沇水也。从齐者,石济水出直隶赞 皇县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 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淮南子览冥 训云:“体便轻毕”,高注云:“毕, 疾 也。”“劫”于义无取,疑当为“劼”之误。广韵十八 黠云:“劼,用力也。”或当为“劲”,下篇及非乐上 篇并有“股肱毕强”之文,劲与强义亦同。自古及 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 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 渔窦,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 又云:“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伪孔 传云:“龙门之河在冀州西”,孔疏云:“在冀州西界 故谓之西河。”王制云:“自东河而东,至于西河,千 里而近,是河相对而为东西也。”毕云:“西河在今山 西陕西之界。渔窦,疑即龙门。”诒让案:“渔”疑即 “渭”之讹。以泄渠孙皇之水;毕 云:“未详其水。”诒让案:此章所举江、河、淮、汉 、□池、孟诸五湖,皆周礼职方氏九州川浸泽薮之名, 此渠孙皇亦必雍州大川泽之一。以职方考之,疑当作蒲 弦泽,即雍州泽薮之弦蒲也。郑注云:“弦蒲在汧。” 郑众云:“弦或为汧,蒲或为浦。”汉书地理志云:“ 右扶风汧北有蒲谷乡弦中谷。雍州弦蒲薮,汧水出西北 入渭”,蒲、渠字并从水旁,因而致误。“弦”正字作 “●”,亦类“孙”字。“泽”作“皇”者,泽从睾声 ,古书“睾”或掍作“皋”,史记天官书“泽”字作“ 滜”,封禅书“泽山”,集解引徐广云:“泽,一作皋 ”,左襄十七年传“泽门”,释文云:“泽或作皋”, 皆其证也。颜元孙干禄字书云:“皋俗作睾,通作皋。 ”汉孔彪碑又作“皋”,与“皇”字并绝相似,故传写 讹互矣。据汉志,弦即汧水,入渭,渭复入河,故西河 渭渎,可泄此泽之水。而蒲谷乡与弦中谷合而名泽,故 弦蒲亦可倒称蒲弦。参互审校,似无疑义。弦蒲薮在今 陕西陇州西四十里。北为防原泒,说 文阜部云:“防,堤也。”周礼稻人云:“以防止水。 ”原,亦水名,无考。毕云:“泒,疑即雁门泒水也。 ”诒让案:说文水部云:“泒水,起雁门葰人戍夫山, 东北入海”,即呼池之原,此举其原,下又详其委也。 注后之邸,毕读“注”属上句, 非,此与下“注五湖之处”,文例正同。后之邸,疑即 职方氏并州泽薮之昭余祁也。尔雅释地十薮,燕有昭余 祁。释文引孙炎本,“祁”作“厎”,“祁”“厎”“
邸”,并音近相通。“昭”作“后 ”者,疑省“昭”为 “召”,又 误作“后”。“之”“余”音亦相转,汉书地理志“太 原郡邬九泽在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在今山西太原 府祁县东七里。”呼池之窦,职 方氏“并州其川呼池”,郑注云:“呼池出卤城。”案 :汉书地理志亦作“呼池”。礼记礼器作“恶池”,注 云:“恶当为呼,声之误也。”战国策秦、韩中山策, 并作“呼池”。毕云“即呼沱河,出今山西繁畤县,古 无“池”字,即沱异文,故此亦以池为沱也。”顾云: “‘窦’即‘渎’字,周礼大宗伯注‘四窦’,释文本 亦作‘渎’。”洒为底柱,洒与 下文洒同,当读所宜反。“底”当作“厎”,禹贡“东 至于厎柱”,伪孔传云:“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 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在西虢之界。”洒即谓分 流也。毕云:“说文云‘洒,泛也’,洒假音字。水经 云:‘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东河中。’括地志云:‘底 柱山俗名三门山,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案: 在今山西平陆县东五十里,三门山东。”凿为龙门 ,毕云“水经云:‘龙门山在河东皮氏 县西。’括地志云:‘龙门山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 ,山在今河津韩城二县界。”以利燕、代、胡、貉 与西河之民;毕云:“‘貉’,非攻中 作‘貊’,是。疑左传云:‘狄之广莫,于晋为都’, 广即少广,莫即貊也。”案:毕说非也,貊,貉之俗, 说文豸部云:“貉,北方豸穜也。”职方氏有九貊,汉 书高帝纪,颜注云:“貉在东北方,三韩之属皆貉类也 。”考工记,郑注云:“胡,今匈奴。”东方漏之 陆以上下文例校之,东方,“方”当作 “为”,与西为、北为、南为,文正同。“漏之陆”, 疑当作“漏大陆”。淮南子本经训说禹治水云:“鸿水 漏,九州干。”言大陆之水漏而干也。毕读“漏之陆防 ”句,云“陆防疑即大陆,在今山东钜鹿县。”案:毕 说不误,而读则非。防孟诸之泽,禹 贡“豫州:导菏泽,被孟猪”,史记夏本纪作“明都” ,汉书沟洫志作“盟诸”,职方氏云:“青州其泽薮曰 望诸”,尔雅释地云“宋有孟诸”,此与尔雅字同。汉 书地理志云:“孟猪在梁国雎阳县东北。”毕云:“泽 在今山东虞城县西北十里,有孟诸台,接商邱县界。水 经云:‘明都泽在梁郡睢阳县东北’。‘明’‘孟’, ‘诸’‘都’,音相近。”洒为九浍,毕 云:“此‘ㄍ’字之假音,尔 雅 云:‘水注沟曰浍’,说文以浍为水名。案:九ㄍ即九 河也。”诒让案:洒、酾字通。汉书沟洫志云:“禹迺 酾二渠,以引其河”,注“孟康云:酾,分也,分其流 ,泄其怒也。”史记河渠书“酾”作“厮”。索隐云: “厮,汉书作洒。”史记旧本亦作“洒”,字从水。韦 昭云:“疏决为洒”,此与史、汉旧本字正同。汉书司 马相如传“决江疏河,洒沈澹灾”,颜注云“洒,分也 ,所宜反。”淮南子要略云:“禹剔河而道九岐。”以 楗东土之水,毕云:“说文云:‘楗, 门限’,则此盖言限也。玉篇‘渠偃切’。”诒让案: 吕氏春秋爱类篇云:“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 干东土,所活者千八百国。”以利冀州之民;尔 雅释地云:“两河间曰冀州。”说文北部云:“冀,北 方州也。”案:古通以中土为冀州。谷梁桓五年传云: “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杨士勋疏云:“冀州者 ,天下之中州,唐、虞、夏、殷皆都焉”。逸周书尝麦 篇云:“在大国有殷,是威厥邑,无类于冀州”。晏子 春秋问上篇云:“桓公抚存冀州”。淮南子地形训云: “正中冀州曰中土”,高注云“冀,大也,四州之主, 故曰中土”。又览□训注云:“冀,九州中,谓今四海 之内”。山海经大荒北经,郭注云“冀州,中土也”。 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玉 海地理门,引作“东流注之五湖”。范成大吴郡志同。 淮南子要略云:“禹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 ”职方氏“扬州其浸五湖”,郑注云“五湖,在吴南。 ”国语越语,韦注云:“五湖,今太湖。”此云“注五 湖”,盖专据江汉言之。水经沔水郦注云:“南江东注 于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荡湖、太湖、射湖、 贵湖、滆湖也。”又引虞翻说太湖云:“是湖有五道, 故曰五湖。”案:晋、唐人释五湖名多差异,要不出太 湖之枝别,今不具论。毕云:“文选注云‘张勃吴录曰 :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周行五百余里。’今案:江 南吴吴江、宜兴、武进、无锡、浙江乌程、长兴七县, 皆濒此湖也。”以利荆、楚、干、越“ 干”,毕本作“于”,云:“四字旧作‘楚荆越与’, 据文选注改。”王云:“毕改非也,文选江赋注,本作 ‘荆楚干越之民’,干,古寒反。今本墨子作‘楚荆越 与南夷之民’也,误倒‘荆楚’二字,又脱‘干’字耳 。若‘与南夷’之‘与’, 则不 误也。上文云‘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此文云‘荆楚 干越,与南夷之民’,‘与’非误字明矣。南夷,谓荆 楚干越以南之夷,故曰‘荆楚干越与南夷’,文选注无 ‘与南夷’三字,省文耳,毕误以‘楚荆越与’连读, 故删去‘与’字耳。干越即吴越,非春秋所谓‘于越’ 也。毕改‘干越’为‘于越’,亦非。”又云:“庄子 刻意篇曰‘夫有干越之剑者’,释文‘司马彪云:干, 吴也。吴越出善剑也。’案:吴有溪名干溪。荀子劝学 篇曰:‘干越夷貉之子’,杨倞曰:‘干越犹言吴越’ 。淮南原道篇曰:‘干越生葛絺’,高注曰:‘干,吴 也’。是干越即吴越也。干越为二国,若春秋之‘于越 ’即是越而以‘于’为发声,与干越不同。”刘台拱云 :“‘干’与哀九年左传‘吴城□沟通江淮’之‘□’ 同。”案:王、刘说是也。干,□之借字。说文邑部云 :“□,国也,今属临淮,一曰□本属吴。”管子内业 篇云:“昔者吴干战”,据管子说,则吴干本二国,后 干为吴所灭,遂通称吴为干,故此云干越矣。与南 夷之民。毕云:“江、淮、汝在荆,五 湖在越也。”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 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下 篇引作泰誓。苏云:“此与泰誓略同,疑有脱误。”诒 让案:今伪古文即采此书。伪孔传云:“言其明德,充 塞四方,明着岐周。”义互详下篇。不为大国侮小 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 。毕云:“说文云:‘●,●●也,从 来从●。来者●而臧之,故田夫谓之●夫’,穑与啬通 。”天屑临文王慈,以上疑并出 古泰誓,今伪古文止采下篇,故无之。后汉书马廖传, 李注云:“屑,顾也。”毕云:“汉书武帝纪云:‘屑 然如有闻’。”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 连独无兄弟者,毕云:“连同鳏,音相 近,字之异也。经典或作‘茕’,或作‘●’,皆假音 。”王引之云:“无兄弟不得谓之鳏,鳏、茕、●三字 ,声与连皆不相近,毕说非。连与独文义不伦,‘连’ 疑当作‘逴’,与‘连’相似而误。逴犹独也,故以逴 独连文。庄子大宗师篇‘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 而况其卓乎’?郭注曰:‘卓者,独化之谓也。’秋水 篇‘吾以一足●卓而行’。玉篇‘逴, 敕 角切,蹇也’。蹇者,独任一足,故谓之逴,逴与卓通 。汉书河闲献王传‘卓尔不群’。说苑君道篇‘踔然独 立’。说文‘●,特止’,徐锴曰:‘特止,卓立也。 ’卓、踔、●,并与逴同声,皆独貌也。”洪云:“尔 雅释畜‘未成鸡僆’,郭璞注‘江东呼鸡少者曰僆’。 连与僆同,连独,犹言幼独也。”俞云:“连当读为离 ,连与离一声之转,淮南子原道篇‘终身运枯形于连嵝 列埒之门’,高注曰:‘连嵝,犹离嵝也’,是其证也 。又本经篇‘愚夫憃妇皆有流连之心’,注曰‘流连, 犹烂漫,失其职业也’,然则流连即流离也,亦其证也 。”诒让案:连疑当读为□,一声之转,犹史记龟策传 ,以苓叶为莲叶。尔雅释诂云:“□,苦也。”诗小雅 鸿雁云:“爰及矜人”,毛传云:“□,怜也”,又何 草不黄云:“何人不□。”连独,犹言穷苦茕独耳。□从 令声,今经典并从今,误。有所杂于生人之闲;杂 ,读为集。广雅释诂云:“集,成也,就也。”言连独 之人得以成就其生业。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 长。放、依义同。檀弓“子贡曰:哲人 其萎,则吾将安放?”此文王之事,以 上下文校之,“此”字下亦当有“言”字。则吾今 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广雅释 诂云“将,行也。”周礼小宗伯云“将事于四望”。毕 云:“‘隧’,或为‘队’。穆天子传云‘钘山之队’ 。玉篇云‘队,以醉切,掘地通路也,或作●’。案: ‘队’‘隧’字,皆说文‘●’字之省。”阎若璩云: “玩其文义,乃是武王既定天下后,望祀山川,或初巡 守岱宗祷神之辞,非伐纣时事也。”传曰:‘泰山 ,有道曾孙周王有事,伪古文书武成袭 此文云“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 孙周王发。”孔疏云“自称有道者,圣人至公,为民除 害,以纣无道,言己有道,所以告神求助,不得饰以谦 辞也。称曾孙者,曲礼说诸侯自称之辞,云‘临祭祀外 事,曰曾孙某侯某’。哀二年(一)左传,蒯瞆祷祖, 亦自称曾孙,皆是己承籍上祖奠享之意。”大事既 获,小尔雅广言云“获,得也。”仁 人尚作,说文人部云“作,起也”。以 祗商夏,蛮夷丑貉。伪武成云“予小子 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 俾”,伪孔传云“仁人,谓太公、周、召之徒。言诛纣 敬承天意,以绝乱路。”案:祗当读为振。内则“祗见 孺子”,郑注云“祗或作振”。国语周语云“以振救民 ”,韦注云“振,拯也。”此谓得仁人,以拯救zhongguo及 四夷之民。伪书改为“祗承上帝”,失其恉矣。丑貉者 ,九貉类众多,尔雅释诂云“丑,众也。”虽有周 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苏 云:“书泰誓篇‘若’作‘如’,‘万方有罪’作‘百 姓有过’。‘维’作‘在’。诒让案:伪古文泰誓即误 采此文。伪孔传云“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 家之少仁人。民之有过,在我教不至。”又论语尧曰篇 云“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集 解孔安国云“亲而不贤不忠则诛之,管、蔡是也。仁人 ,谓箕子、微子,来则用之。”又说苑贵德篇云“武王 克殷,问周公曰:‘将柰其士众何’?周公曰:‘使各 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 予一人’。”尚书大传、韩诗外传、淮南子主术训,文 并略同。群书治要引尸子绰子篇云“文王曰:苟有仁人 ,何必周亲”,则以为文王语,与墨子、韩诗、说苑并 异。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一)原误作“哀六年”,据左传改 。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 之富,毕云:“
‘忠’,一本作‘中’。旧云‘士 富’,‘士’字衍。”诒让案:忠、中通。而恶其 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 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兼爱下第十六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 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 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毕云:“‘
敖’,一本作‘傲’。”此天 下之害也。吕氏春秋侈乐篇云“故彊者 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幼,从此生矣”, 语意与此同。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 又与”,旧本作“人与”。王云:“‘人与’,当依下 文作‘又与’,广雅‘与,如也’。上文‘若大国之攻 小国也’云云,若,如也。此文两言又与,亦谓又如也 。毕反欲改下‘又与’为‘人与’,傎矣。”案:王校 是也,苏说同。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 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又与今人之贱人,王 云:“‘今’下衍‘人’字。”执其兵刃、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u药、 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姑尝本原若 众害之所自生,旧脱此字,今依下文众 利章补。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 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 兼与?别与?即必曰毕云:“旧脱此字 ,据上文增。”别也。然即之交别者,即 、则同。交别,犹言交相别。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 ?是故别非也。”

  子墨子曰:俞云:“此本作‘是 故子墨子曰:别非也’,下文‘
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与(一 )此为对文,可证。”“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 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救火也,毕 云:“一本作‘火救水’。”顾校季本同。苏云:“‘ 火救水’是也,当据改。”俞云:“‘以水救火’,何 不可之有?毕校云一本作‘火救水’,然墨子此譬,本 明无以易之之 不可,若水火是相 反之物,无论以水救火,以火救水,皆是有以易之,与 设喻之旨不合。疑墨子原文本作‘犹以水救水,以火救 火也’,故曰其说将必无可,今本作‘水救火’,别本 作‘火救水’,皆有脱文。”案:俞说近是。其说 将必无可焉。”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 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 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彼者由为己也。毕 云:“由同犹。”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 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 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 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 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 兼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 与。”是故子墨子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曰:‘毕 云:“乡,向字省文。说文云‘向,不久也。”郑君注 仪礼云‘向,曩也’。”仁人之事者,旧 本“事”讹“是”,今据道藏本正。必务求兴天下 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 者也;旧本脱,今据道藏本补。吾 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 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乐记,郑 注云“方,犹道也。”毕云:“‘乎’,旧作‘平’, 以意改。”

(一)原误作“为”,据俞樾诸子平 议改。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苏 云:“‘与’,当作‘兴’。”以兼为正,是以聪 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旧本“是”下衍“ 故”字,今据道藏本删,与下句文例正同。是以股 肱毕强毕,与中篇云“毕劫有力”义同 。相为动宰乎,毕云:“旧‘动 ’下有‘为’字,一本无。”诒让案:“宰”疑当作“ 举”,尚同中篇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动举与动 作义同。而有道肆相教诲。尔雅 释言云“肆,力也”。文选东京赋“厥庸孔肆”,薛综 注云“肆,勤也”。言勤力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 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俞云:“‘ 侍’,当作为‘持’,古书多言持养,浅人不达而改为 ‘侍’,非是。”案:俞校是也,详七患及非命下篇, 下并同。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 。今唯毋以兼为正,旧本“今”讹“令 ”,苏云:“‘令’当作‘今’。”戴云“‘毋’,语 词”案:道藏本作“今”,今据正。即若其利也, 戴云“若,此也”。不识天下之 士,毕云旧作‘事’,一本如此”。所 以皆闻兼而非者,“非”下当有“之” 字。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即 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 我亦将非之。“虽我”,旧本作“难哉 ”。王云:“‘难哉’二字与下文义不相属,‘难哉’ 当为‘虽我’,字之误也。言兼爱之道,如其用而不可 ,则虽我亦将非之也。下文曰‘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 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是其证。 ”案:王说是也,苏校同,今据正。且焉有善而不 可用者?姑尝两而进之。谁以为二士,王 引之云:“‘谁’字义不可通,‘谁’当为‘设’,言 设为二士于此,而使之各执一说也。隶书‘设’字作‘ ●’,‘谁’字作‘●’,二形略相似,故‘设’误为 ‘谁’。”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 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 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 不衣,陈澧云:“此谓友饥而不馈以食 ,友寒而不赠以衣也。”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 。毕云:“当为‘薶’,说文云‘薶, 瘗也’。玉篇云‘埋与薶同’。本书或 作‘狸’。”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 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 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 高士于天下。’旧脱“于”字,毕云一 本有。案:有者是也,今据增。是故退睹其友,饥 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 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旧 本无“士字,毕云一本有“士”字,是,今据增。当 使若二士者,王引之云:“当与傥同, 若此也。言傥使此二士之言行相合,则无言而不行也。 ”诒让案:“当”,疑当为“尝”之借字,详上篇。戴 云:“依下文‘当’宜作‘常’”非。言必信,行 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 问,今有平原广野于此,被甲婴胄汉书 贾谊传,颜注云“婴,加也。”毕云:“说文云‘婴, 颈饰也’。”将往战,死生之权“ 权”,疑当作“机”。未可识也;又有君大夫之远 使于巴、越、齐、荆,左传桓九年,杜 注云“巴国在巴郡江州县。”常璩华阳国志云“巴,黄 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周武王克商,封其宗姬于巴 ,爵之以子。七国称王,巴亦称王,周慎王五年,秦遣 张仪、司马错伐蜀,灭之,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郡。 ”往来及否未可识也,旧本重“ 及否未”三字,王云:“此当作‘往来及否未可识也’ 。”案:王校是也,今据删。然即敢问,不识将恶 也俞云:“‘恶’下脱‘从’字。‘将 恶从也’,犹云‘将何从也’。下文曰‘不识将择之二 君者,将何从也?’是其证。”苏云:“句有脱误,‘ 也’字疑当作‘讬’。”戴云:“‘也’字乃‘宅’之 误,二形相似。宅,居也。或云‘侂’字误,侂即讬。 ”案:俞校近是,据此则下文“家室”上当有脱文。下 云寄讬,则此不当云讬。苏、戴说非。家室,奉承 亲戚,钱大昕云:“古人称父母为亲戚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篇‘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 ?孟 子尽心篇‘人莫大焉,亡亲 戚君臣上下’。”案:钱说是也,亦见节葬下、非命上 、中篇。提挈妻子,而寄讬之?不识于兼之有是乎 ?于别之有是乎?戴云“有字皆友之声 ”,误。我以为当其于此也,“ 我”,旧本讹“哉”。王云:“‘哉’亦当为‘我’。 ”苏校同,今据正。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 ,必寄讬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 此言行费也。毕本“费”改“拂”,云 :“旧作‘兼费’,一本如此。”王云:“古者拂与费 通,不烦改字。大雅皇矣篇‘四方以无拂’,郑笺曰‘ 拂,犹佹也’。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注曰‘费, 犹佹也’,释文‘费,本又作拂,同,扶弗反’,是其 证。”顾说同。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 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意 可以择士,而不可以择君乎?”旧本作 “子”,王云:“‘子’当为‘乎’字之误也,乎与意 文义相承。下文曰‘意不忠亲之利而害为孝乎’,是其 证。”案:王校是也,今据正。“姑尝两而进之。 谁以为二君,“谁”,亦当依上文王校 作“设”。使其一君者执兼,使其一君者执别,“ 其”字旧本脱,道藏本有,与上句同,今据补。是 故别君之言曰‘旧本脱,今据道藏本补 。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旧 本脱“若”字,今据道藏本补。此泰非天下之情也 。毕云:“‘泰’,一本作为‘大’。 ”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三年问云“若驷之过隙”,郑注云 “喻疾也”。庄子知北游篇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 之过却,忽然而已”,释文云“郤,本亦作隙。隙,孔 也。”又盗跖篇云“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 之具,而讬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毕本“隙”改“郤”,云:“‘郤’旧作‘隙’,据文 选注引作‘郤’,云古隙字,郤即郤也。说文云‘隙, 壁际孔也’。郤,节郤也。节郤,言节之会,亦际缝之 意,皆通。”诒让案:隙、郤 通 ,不必改。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 ,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若此。 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 ,必先万民之身,毕云:“‘先’,旧 作‘万’,一本如此。”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 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毕云: “旧脱‘其’字,以意增。”饥即食之,寒即衣之 ,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 然即交若之二君者,戴云:“‘然即交 ’三字无义,当是衍文。”案:以上文校之,疑当作“ 然即交兼交别,若之二君者”,今本交下脱三字耳,戴 校未塙。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常使若二君者,苏 云:“据上文,‘常’宜作‘当’。”案:常,王亦读 为傥,疑当读为尝,详前。言必信,行必果,使言 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岁有 疠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毕云:“当 作‘喂’。”转死沟壑中者,孟 子公孙丑篇云“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 赵注云“转,转尸于沟壑也。”国语吴语云“子之父母 将转于沟壑”,韦注云“转,入也。”逸周书大聚篇云 “死无传尸”,淮南子主术训作“转尸”,高注云“转 ,弃也”。案:高说为允。既已众矣。不识将择之 二君者,将何从也?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 妇,虽非兼者,“者”,旧本作“君” ,王校改“者”,云“涉上下文兼君而误”。案:王校 是也,今据正。必从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择即取 兼,毕云:“‘即’(一)字旧脱,据 上文增。”案:毕校是也,然以上文校之,下句首仍当 有“即”字,因两即相涉而误脱耳。此言行拂也。 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一)原误作“旧”,据毕本改。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也,犹未止也。毕 云:“‘犹’,旧作‘独’,一本如此。”曰:“ 兼即仁矣,义矣。虽然,岂可为哉?吾譬兼之不可为也 ,犹挈泰山以超江河也。毕云:“‘泰 ’一本作‘太’。”诒让案:中篇作“譬若挈泰山,越 河济也”,“泰”亦作“太”。非攻中篇、备梯篇,又 并作“大山”。故兼者直愿之也,夫岂可为之物哉 ?”子墨子曰:“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戴 云:“‘之’字衍。”生民而来未尝有也。今若夫 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下 文止有四王,此“六”疑“四”篆文之误,下同。何 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毕云:“‘何 ’下,太平御览引有‘以’字。”子墨子曰:“吾 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也。以其所书于竹 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文选广绝交 论,李注引云“琢之盘盂,铭于钟鼎,传于后世”,疑 兼用鲁问篇文。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着 于盘盂”,高注云“金,钟鼎也;石,丰碑也。盘盂之 器,皆铭其功。”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毕 云:“‘遗’,刘逵注左思赋引作‘于’。”诒让案: 天志中、非命下及贵义、鲁问四篇,皆作“遗”,刘引 非。泰誓曰:尚同下篇、天志中 篇、非命上中下篇,并作“大誓”,此作“泰”,与今 伪孔本同,疑后人所改。‘文王若日若月,乍照, 光于四方于西土。’“于”旧本并作为 “于”,今据道藏本改。毕云:“孔书云‘唯我文考, 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孙星衍云: “‘乍’,古与‘作’通。”即此言文王之兼爱天 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此文 王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虽与唯 通,下并同。于文王取法焉。

  “且不唯泰誓为然,“唯”,旧 本作“惟”,今据道藏本改。虽禹誓毕 云:“大禹谟文云禹誓者,禹之所誓也。” 诒 让案:今大禹谟出伪古文,即采此书为之。惠栋云皋陶 谟言苗顽勿即功,则舜陟后,禹当复:有征苗誓师之事 。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众,孔 安国云“济济,众盛之貌。”咸听朕言,毕 云:“孔书作‘命’。”非惟小子,敢行称乱,孔 安国云“称,举也。”毕云:“孔书无此八字。”苏云 :“二语今见汤誓,‘惟’作‘台’。”蠢兹有苗 ,尔雅释训云“蠢,不逊也”。孔安国 云“蠢,动也”。用天之罚,毕 云:“孔书无此四字。”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 征有苗。’毕云:“孔书作‘肆予以尔 众士,奉辞伐罪’。群,犹众。”惠栋云:“群犹君也 。周书大子晋云‘侯能成群,谓之君’。尧典言群后。 ”苏云:“‘群’字疑误,或为‘辟’,辟,君也。” 案:惠说近是。此群对诸群,当读为群封诸君,封与邦 古音近,通用。“封”“对”形近而误。群封诸君,言 众邦国诸君也。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 戴云:“下‘以’字衍。”干福 禄、诗小雅假乐篇“干禄百福”,郑笺 云:“干,求也”。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 禹求焉。“求”,以上下文校之,当作 “取法”。

  “且不唯禹誓为然“唯”,旧本 亦作“惟”,今据道藏本改。虽汤说即亦犹是也。 周礼大祝六祈“六曰说”。郑注云说以 辞责之,用而已。”此下文亦云“以祠说于上帝鬼神 ”,若然,则说礼殷时已有之。论语尧曰篇集解,孔安 国云“墨子引汤誓”,国语周语内史过引汤誓,与此下 文略同,韦注云“汤誓,商书伐桀之誓也。”今汤誓无 此言,则已散●矣。案:孔安国引此作汤誓,或兼据国 语文。尚贤中篇引汤誓,今书亦无之。汤曰:‘毕 云:“今汤诰文。”惟予小子履,论 语尧曰篇无“惟”字。孔注云“履,殷汤名。此伐桀告 天之文”。案:孔以此为伐桀时事,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三正篇及 周语韦注说同。然据此后文,则是汤祷旱之辞,孔说盖 误。大戴礼记少闲篇云“乃有商履伐兴”。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姓 名篇云“汤王后更 名,为子孙法 ,本名履也。”毕云:“孔书作‘肆台小子’。”敢 用玄牡,告于上天后论语作“敢昭告于 皇皇后帝”,孔注云“殷家尚白,未变夏礼,故用玄牡 。皇,大;后,君也。大大君帝,谓天帝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 义三正篇云“论语云‘予小子履’云云,此汤伐桀告天 以夏之牲也”,与论语孔注说同。书汤诰,孔疏云“郑 玄解论语云:用玄牡者,为舜命禹事,于时总告五方之 帝,莫适用,用皇天大帝之牲”,其意与孔异。国语周 语“皇天嘉禹,胙以天下”,韦注亦引论语“帝臣不蔽 ”二语。又诗閟宫,孔疏云“论语曰:皇皇后帝,论语 说帝受终文祖,宜总祭五帝也”,并从郑以此为禹事, 与墨子尸子说异。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载此文作“ 告于上天后土”,疑此“后”下亦脱“土”字。毕云: “孔书作‘上天神后’。”曰:“今天大旱,即当 朕身履,帝王世纪云“汤自伐桀后,大 旱七年,祷于桑林之社,其辞如此。”毕云:“详此文 ,是汤祷旱文,孔书亦无此十字。”未知得罪于上 下,毕云:“孔书作‘未知获戾于上下 ’。”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论 语集解,包咸云“顺天奉法,有罪者不敢擅赦”,何晏 云“言桀居帝臣之位,罪过不可隐蔽,以其简在天心故 。”案:论语作“帝臣不蔽”,何氏以为指桀,与此义 不合,非也。伪汤诰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 ,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孔传云“所以不蔽善 人,不赦己罪,以其简在天心故也。”孔疏云“郑玄注 论语云‘简阅在天心,言天简阅其善恶也’。”毕云: “皆与孔书微异。”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 罪,无及万方。”孔安国云“无以万方 ,万方不与也。万方有罪,我身之过”。群书治要引尸 子绰子篇云“汤曰:朕身有罪,无及万方,万方有罪, 朕身受之”。帝王世纪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 有罪,无及万方,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 命”,并与此文小异。毕云:“俱与孔书微异。孔安国 注论语‘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 ,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云墨子引汤誓其 辞若此。国语周语内史过引汤誓云‘余一人有罪,无以 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诒让案:伪汤诰云“ 其尔万方有罪,在 予一人,予一 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孔传云“在予一人,自责化不 至;无用尔万方,言非所及”。即此言汤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祠说于上帝鬼神 。”吕氏春秋顺民篇云“昔者汤克夏而 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 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其手 ,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与此文合。则汤说即 祷桑林之辞也。御览八十三,引尸子及帝王世纪说,与 吕略同。即此汤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汤 取法焉。

  “且不惟誓命与汤说为然,誓命 ,依上文当作禹誓。汉书艺文志“禹”作“●”,颜注 云“古禹字”。此书多古字,盖亦作“●”,与“命” 相似而讹,校者不悟,又移着“誓”下,遂与上文不合 矣。周诗即亦犹是也。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 不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王道平平,不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不偏。苏云:“ 见书洪范篇,四‘不’字作‘无’。兹称周诗,或有据 。”诒让案:洪范云“无偏无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王道荡荡,无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dang无偏 ,王道平平”,伪孔传云“荡荡,言开辟;平平,言辩 治”。吕氏春秋贵公篇,高注云“荡荡,平易也”。史 记张释之冯唐传,说苑至公篇,引书,“无”并作“不 ”,与此同。古诗、书亦多互称,战国策秦策引诗云“ 大武远宅不涉”,即逸周书大武篇所云“远宅不薄”, 可以互证。其直若矢,其易若厎,君子之所履,小 人之所视’,苏云:“诗大东篇作‘周 道如砥,其直如矢’,下无两‘之’字。诒让案:亲士 篇云“其直如矢,其平如砥”,“底”仍作“砥”,与 毛诗同。小雅大东,毛传云“如砥,贡赋平均也。如矢 ,赏罚不偏也”,郑笺云“此言古者天子之恩厚也,君 子皆法效而履行之,其如砥矢之平,小人又皆视之,共 之无怨”。孟子万章篇引诗,“砥”亦作“厎”,字通 。赵注云“底平,矢直,视比也。周道平直,君子履直 道,小人比而则之”。案:“厎”,道藏本作“底”, 讹。说文厂部云“厎,柔石也”,重文作“砥”。又广 部云“底,山居也,下也”,二字迥别,今经典多互讹 。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正 与政同。均分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 吕氏春秋高义篇,高注云“阿,私也” 。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武取 法焉。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

  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犹未止,曰:“意不忠 亲之利,而害为孝乎?”苏云:“‘忠 ’当作‘中’,读去声。”戴云:“中当训为得。”子 墨子曰:“姑尝本原之孝子之为亲度者。吾不识孝子之 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恶贼其亲与? 苏云:“意读如抑,下文亦然。”以 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 ?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 “爱利”上当有“以”字。意我 先从事乎恶人之亲,俞云:“‘恶’下 脱‘贼’字,当据上文补。”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 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 吾亲也。然即之交孝子者,之交孝子, 犹上云交兼交别。果不得已乎,毋先从事爱利人之 亲者与?意以天下之孝子为遇“遇”当 为“愚”,同声假借字。毕云:“一本作‘偶’。”而 不足以为正乎?姑尝本原之旧本脱此字 ,今据道藏本补。先王之所书,“ 所”字疑衍,尚同中篇云“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 曰”,是其证。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雠,无 德而不报,大雅抑,毛传云“雠,用也 ”,郑笺云“教令之出如卖物,物善则其售贾贵,物恶 则其售贾贱。”苏云:“大雅抑篇无两‘而’字。”投 我以桃,报之以李。’郑笺云“此言善 往则善来,人无行而不得其报也。投,犹掷也。”即 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不识天下之 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旧 本“兼”作“爱”,误,今据道藏本正。意以为难 而不可为邪?尝有难此而可为者。昔荆灵王好小要,毕 云:“旧作‘腰’,非。”当灵王之身,荆国之士 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毕云:“‘ 固’,一本作‘握’。”诒让案:“固据”属下读。说 文手部云“据,杖持也。”别本盖读“一握”句,非。 扶垣而后行。故约食为其难为也,俞 云:“‘甚’当作‘其’,下二句并同。甚难为,即至 难为也。下文曰‘是故约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 难为也’,是其证。”然后为而灵王说之,“ 后”,疑当作“众”。中篇云“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 之”,是其证,下并同。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 逾”,当作“渝”,下并同。尔雅释言云:“渝,变也 ”。言世未变而民俗已为之移也。非命上篇云“此世未 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 ”又中篇云“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变政而民易教”。 又下篇云“此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此 云未渝于世,犹彼云世不渝也。即求以乡其上也。 乡与向字通。昔者越王句践好勇 ,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苏 云:“上知字,当读如智。”焚舟失火,“ 舟”,疑当作“内”,详上篇。鼓而进之,其士偃 前列,广雅释诂云“偃,僵也”。仪礼 乡射礼,郑注云“偃,犹仆也。”伏水火而死,有 不可胜数也。王云:“‘有’字文义不 顺,‘有’当为‘者’字之误也。中篇曰‘士闻鼓音, 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是其证”。案 :王说是也,苏校同。当此之时,不鼓而退也,“ 退”上,疑脱“不”字。谓士争进前赴火,虽止不鼓, 而仍不肯退也。越国之士可谓颤矣。颤 ,当读为惮。非攻下篇云“以譂其众”。颤、譂并与惮 同。毕云:“玉篇云‘颤,动也’,言其惊畏。”故 焚身为其难为也,“其”,亦当作“甚 ”。然后为之越王说之,毕云: “上‘之’字,据前后文当为‘而’。”未逾于世 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上也。昔者晋文公好苴服,苴 、粗字通,犹中篇云恶衣。当文公之时,晋国之士 ,大布之衣,左闵二年传“卫文公大布 之 衣”,杜注云“大布,粗布” 。淮南子齐俗训许注义同。牂羊之裘,练帛之冠, 二句中篇同。且苴之屦,毕 云:“且,当为粗”。王云:“且苴即粗粗。粗,仓胡 反。粗,才户反。广雅释诂‘粗,粗大也’。”案:王 说是也。春秋繁露俞序篇云“始于粗粗,终于精微”。 晏子春秋谏下篇云“缦密不能蔍苴”。论衡量知篇云“ 夫竹木,粗苴之物也”。说文角部云“●,角长貌”, 读若粗,●与且苴,并声近字通。入见文公,出以 践之朝。故苴服为其难为也,“其”, 亦当作“甚”也。然后为而文公说之,未逾于世而 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是故约食、焚舟、苴服, “焚舟”,依上文当作“焚身”。此 天下之至难为也,然后为而上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 也。何故也?即求以乡其上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 ,旧本脱“爱交相”三字,今依王校补 。此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我以为则无有 上说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 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苏 云“‘于就’,当作‘就于’。”案:“于就”不误, 苏校非。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 于天下。

  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 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 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 友,为人弟必悌。毕云:“当为‘弟’ ,此俗写。”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 孝子、友兄、悌弟,王云:“皆欲为惠 君忠臣云云,‘若’上不当有‘莫’字,盖涉上文‘
莫若’而衍。”当若兼之不可 不行也,当若,犹言当如,详尚同中篇 。戴云“‘若’字疑‘知’字误”,非。此圣王之 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墨子闲诂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淮南子泛论训,高注云“非,犹 讥也”。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毕云:“ 说文云‘园所以树果’,‘种菜曰圃’。”窃其桃 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 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谷梁成五 年,范宁注云“攘,盗也”。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 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依下 文,当有“苟亏人愈多”五字。其不仁兹甚,兹 、滋古今字,详尚同上篇。罪益厚。至入人栏厩, 栏,即阑之借字。说文门部云“阑,门 遮也。”广雅释室云“栏,牢也”。毕云:“说文无栏 字。玉篇云‘木栏也’。”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 又甚攘人犬豕鸡豚。依上下文,此句疑 不当有“仁”字。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 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shaa不辜人也,扡其衣 裘,毕云“‘扡’,读如‘终朝三□’ 之‘□’。陆德明易音义云‘褫,郑本作□,徒可反。 ’‘
扡’即‘□’异文。”王云:“‘ 也’,即‘扡’字之误而衍者。”诒让案:说文手部云 “□,曳也”。淮南子人闲训云“秦牛缺径于山中而遇 盗,拖其衣被”,许注云“拖,夺也”,“拖”即“□” 之俗。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 ,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毕云:“ 旧 脱此字,据后文增。”皆 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毕 云:“据后文云‘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 毕云:“‘知’,一本作‘之’。旧脱 ‘非’字,据后文增。”案:道藏本、季本并不脱。从 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可”,旧本作“何”。毕云:“一本作‘可’,是。” 今据正。

  shaa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荀 子正论篇云“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者死,伤人者刑,是百王之所同也” 。若以此说往,shaa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shaa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 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 旧本“知”作“之”,下又衍“而”字 。毕云:“一本无‘而’字,是。”王云:“‘
之’当为‘知’,俗音‘知’‘之 ’相乱,故‘知’误为‘之’。上文‘皆知而非之’正 与‘弗知非’相对,且上下文皆作‘弗知非’,则‘之 ’为‘知’之误明矣。”案:王校是也,今据正。从 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王 云:“情、诚通用。”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 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奚 说,言何辞以解说也。毕云“奚说犹言何乐”,失之。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 不知白黑之辩矣;依下文,“则”下当 有“必”字,“人”下当有“为”字。少尝苦曰苦 ,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 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旧 本“不知”下衍“而”字,今据王、苏校删。从而 誉之,谓之义。毕云:“旧‘之谓’二 字倒,一本如此。”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旧 本“可”上脱“此”字,又“谓”误“为”。毕云:“ 一本作‘谓’,是。”案:道藏本“可”上有“此”字 ,“为”正作“谓”,今据补正。季本“谓”亦不误。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也”字 疑衍。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非攻中第十八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于gguuoojiia者,情 欲誉之审,赏罚之当,刑政之不过失。”情 亦与诚通,下并同。王云:“‘古者’当为‘今者’, 说见尚贤篇。‘誉’上有‘毁’字,而今本脱之,则文 义不明。尚同篇‘举天下之人,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 上之毁罚’,是其证。‘过失’下有脱文,下文曰‘今 者王公大人,情欲得而恶失,欲安而恶危,故当攻战而 不可不非。’

  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 往知来,论语学而篇云“告诸往而知来 者。”以见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师徒 唯毋兴起,“徒”,旧本误“徙”,今 据道藏本正。唯毋,毋,语词,详尚贤中篇。冬行 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 树艺,秋则废民获敛。此下依上文,或 当有“此不可以春秋为者也”句。今唯毋废一时, 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今尝计军上,尝 ,犹试也,下同。“上”字误,疑当作“出”。国策齐 策云“军之所出,矛戟折,镮弦绝,伤弩破车罢马,亡 失之大半”竹箭羽旄幄幕,毕云 :“说文云‘□,木帐也’,幄当从木。”诒让案:“ 幄”,节葬下篇作“屋”,此俗作。周礼幕人,郑注云 “在旁曰帷,在上曰幕,四合象宫室曰幄。”甲盾 拨劫,史记孔子世家索隐云“拨音伐, 谓大盾也。”“劫”未详,疑当作“●”古书从缶从去 之字,多互讹。备蛾传篇“法”讹作“●”,此“●” 讹作“劫”,可以互证。说文dao部云“●,dao把 也 ”,即礼记少仪之拊也。dao把或以木为之,故有靡敝腐 烂之患。往而靡●腑冷不反者,毕 云:“‘往’,旧作‘住’,一本如此。‘腑’即‘腐 ’字异文。‘冷’‘烂’音相近,当为‘烂’。诒让案 ;战国策秦策,高注云“●,坏也”,此与少仪“gguuoojiia 靡敝”义微异。不可胜数;又与矛戟戈剑乘车,“ 与”下,当依下文补“其”字。其列住碎折靡●而 不反者,“列住”二字误。毕以意改“ ●往”,盖以“往”属下为句,与上文同。然“其●” 二字,仍与上下文并不属,窃疑当作“往则”,读“其 往则碎折靡●而不反者”十一字句。今本“往”讹“住 ”,“则”讹“列”,又倒其文,遂不可通耳。不 可胜数;与其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 王云:“下‘往’字涉上‘往’字而衍 。”诒让案:“
往”字似不必删。不可胜数; 与其涂道之脩远,粮食辍绝而不继,毕 云:“粮俗。玉篇云‘粮同粮’。”诒让案:周礼廪人 “凡邦有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郑注云“行 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孟子梁惠王篇 云“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赵注云“行 军皆远转粮食而食之”。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 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王云: “‘食饭’当为‘食饮’之误。食饮不时,见下篇。” 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 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 ,后与后字通。王制云“天子诸侯,祭 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郑注云“绝无后为之祭主 者”,即此义。洪云:“‘后’当作‘石’,即‘祏’ 字省文。左氏昭十八年传‘使祝史徙主祏于周庙’,杜 预注‘祏,庙主石函’。说文‘祏,宗庙主也。周礼有 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从示从石,石亦声’。 ”案:洪说未塙。亦不可胜数。”

  gguuoojiia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 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 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 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杂守篇云“率万家而城方三里”。孟子 公孙丑篇亦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战国策齐策云 “即墨,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又作“三里之城,五 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shaa而徒得此然也。shaa 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毕 云:“虚。墟字正文,俗从士。”诒让案:“虚”下疑 脱“城”字,下文云“以争虚城”。不胜而入; 毕云:“旧作‘人’,以意改。”广衍数于万,毕 云“王逸注楚辞曰:‘衍,广大也’。”,不胜而 辟。毕云“此辟字之(一)假音,入、 辟为韵。”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 足也。王云“‘王民’二字,义不可通 ,当是‘士民’之误。士民与土地对文,下文‘
王民’同。”今尽王民之死, 严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 。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一)“之”下原重“之”字,据毕 本删。

  饰攻战者言曰:毕云“旧作‘也 言’,一本如此。”“南则荆、吴之王,吴 当作越,墨子时吴已亡,故下文以夫差亡吴事为戒,不 宜此复舍越而举吴也。下篇云“今天下好战之国:齐、 晋、楚、越”,节葬下篇云“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 王,而北有齐、晋之君”,皆其证也。北则齐、晋 之君,始封于天下之时,其土地之方,旧 脱“地”字,今据道藏本补。未至有数百里也;人 徒之众,未至有数十万人也。以攻战之故,土地之博至 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故当攻战而不可 为也。”俞云:“‘不可为也’,当作 ‘不可不为也’,方与 上文语意 相属,此是饰攻战者之言,非子墨子之言也,今脱‘不 ’字,义不可通。”案:下文云“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 ”,则此文当作“故当致战而不可非也”,俞校未塙。 子墨子言曰:“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 也。譬若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 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毕 云:“祝谓祝由,见素问。或云祝药犹言疰药,非。一 本无‘祝’字,非也。”案:毕说非也,周礼疡医“掌 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郑注云“祝当为注,读如 注病之注,声之误也。注谓附着药。”彼祝乐,为剑疡 附着之药。此下文云食,则与彼义异。毕云祝由,又与 此书及周礼义并不合,不可信也,惠士奇谓祝药犹行药 ,亦未知是否。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 谓之非行药也。苏云:“食者多而利者 少,则非常行之药。”故孝子不以食其亲,忠臣不 以食其君。古者封国于天下,尚者以耳之所闻,毕 云:“尚同上。”近者以目之所见,以攻战亡者, 不可胜数。何以知其然也?东方自莒之国者,毕 云:“今山东莒州。”其为国甚小,闲于大国之闲 ,不敬事于大,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是以东者越人夹 削其壤地,国策齐策云“莒恃越而灭” ,与此异。西者齐人兼而有之。计莒之所以亡于齐 越之间者,以是攻战也。杜预春秋释例 云“莒国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十一 世兹平公方见春秋,共公以下微弱,不复见,四世楚灭 之。”苏云:“史记云“楚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据 此则莒实为齐灭,故其地在战国属齐。”诒让案:战国 策西周策云“邾莒亡于齐”,亦其证。虽南者陈、 蔡,其所以亡于吴越之闲者,左传鲁哀 公十七年,楚灭陈。史记管蔡世家“蔡侯齐四年,楚惠 王灭蔡。”案:在贞定王二十二年。亦以攻战。虽 北者且不一着何,道藏本如此,毕本作 “中山诸国”,云:“四字旧作‘且一不着何’五字, 一 本如此。史记赵世家云‘惠文 王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表作四年。元和郡县 志云‘定州,战国时为中山国。中山之地方五百里,城 中有山,故曰中山。’今直隶定州是。”苏云:“中山 之亡当魏文侯世,墨子与子夏子门人同时,此事犹当及 见之。毕引史记赵惠文王三年灭中山,非是。”诒让案 :中山初灭于魏,后灭于赵,详所染篇。然此“中山诸 国”四字,乃后人臆改,实当作“且不着何”四字,旧 本作“且一”,道藏本作“且不一”,并衍“一”字。 “且”疑“柤”之借字,国语晋语“献公田见翟柤之氛 ”,韦注云“翟柤,国名是也”。不着何亦北胡国,周 书王会篇云“不屠何青熊”,孔晁注云“不屠何,亦东 北夷也”管子小匡篇“败胡貊,破屠何”,尹注云“屠 何,东胡之先也”。刘恕通鉴外纪“周惠王三十三年, 齐桓公,救燕破屠何”。屠、着声类同,不着何,即不 屠何也。又王会“伊尹献令,正北有且略豹胡”,且略 ,即此且,及左传“翟柤豹胡”,亦即不屠何。“豹” “不”,“胡”“何”,并一声之转。不屠何,汉为徒 何县,属辽西郡,故城在今奉天锦州府锦县西北。柤, 据国语为晋献公所灭,所在无考。其所以亡于燕、 代、胡、貊之闲者,貊,貉之俗,详兼 爱中篇。亦以攻战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 王公大人,情欲得而恶失,“古者”, 亦当从王校作“今者”,说见前。情与诚通,详非攻下 篇。欲安而恶危,毕云:“‘欲 ’,旧作‘故’,以意改,”故当攻战而不可不非 。”

  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 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子 墨子言曰:“子虽能收用子之众,子岂若古者吴阖闾哉 ?“闾”。左传昭二十七年作“庐”, 字通,详所染篇。古者吴阖闾教七年,毕 云:“案史记‘阖闾九年入郢’。吴越春秋云‘九年十 月,楚二师陈于柏举’,即此是也。”俞云:“‘教’ 下疑脱‘士’字。”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 吕氏春秋简选篇云“吴阖庐选多力者五 百人,利趾者三千人,以为前陈”。此云“奉甲执兵, 奔三百里而舍”,即多力利趾者也。俞云:“‘奉甲执 兵奔三百里 而舍’,即教士之法 ,乃古所谓武卒者。荀子议兵篇‘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 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 ,嬴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 宅’。今据墨子之言,则阖闾先有此法矣。”次注 林,出于冥隘之径,左传“定四年,吴 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左司马戍谓子常 曰: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 ,释文云“阨,本或作隘。”杜注云“三者汉东之隘道 。”案:此籴隘,即左传之冥阨。史记苏秦传云“塞鄳 阨”,亦即此。集解引徐广云“鄳,江夏鄳县。”注林 地无考,以左传校之,疑当作淮汭。“淮”、“注”形 近,“汭”篆文作“●”,与林亦相近,因而致误。毕 云:“淮南子地形训作渑阨,高诱曰‘渑阨,今宏农渑 池是也’,则在今河南永宁县。史记魏世家云‘秦攻冥 阨之塞’,集解云‘徐广曰:或以为江夏鄳县’。又杜 预注左传云‘汉东之隘道’,括地志云:‘石城山在申 州钟山县东南二十一里。魏攻冥阨,即此山’。吕氏春 秋、淮南子九塞,此其一也。玉海‘在信阳军东南五十 里,今在河南信阳州东南九十里。’”战于柏举, 事见春秋定四年经“柏举”,杜注云“ 楚地”。吕氏春秋首时篇,高注云“柏举,楚南鄙邑。 ”毕云:“在今湖北麻城县。元和郡县志云‘麻城县黾 头山,在县东南十八里,举水之折出也。春秋吴、楚战 于柏举,即此地也’。”中楚国而朝宋与及鲁。苏 云:“‘及鲁’二字误倒,‘鲁’字属上句,‘及’字 属下句也,”案:苏校近是。左传阖闾时无宋、鲁朝吴 事,疑因哀七年夫差会鲁于鄫,征宋、鲁百牢事,傅会 之。至夫差之身,北而攻齐,舍于汶上,战于艾陵 ,见春秋哀十一年经。毕云:“在今山 东泰安县东南。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夫差七年,北伐齐 ,败齐师于艾陵,至缯’。”大败齐人而葆之大山 ;苏云:“大山,即太山,篇中‘太’ 多作‘大’。鲁问篇齐太王作大王是也。”东而攻 越,济三江五湖,毕云:“史记索隐云 ‘韦昭云:三江,谓松江、钱塘江、浦阳江’。史记正 义云‘顾夷吴地记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 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 ”诒让案:汉书地理志云 “会稽 郡吴南江在南,东入海,毗陵北江在北,东入海”;“
丹阳郡芜湖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 入海”,此即书禹贡、周礼职方氏,扬州之三江也。国 语越语云“吴之与越也,三江环之”,韦昭别据松江、 浙江、浦阳江为释,即张守节所引是也(一)。水经沔 水郦注云“松江、自太湖东北流迳七十里,江水奇分, 谓之三江口。吴越春秋称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 入五湖之中者也”,此与顾夷说同。要皆非古之三江。 窃谓禹贡中江、北江,并于吴境入海,南江入海又兼涉 越境,则三江下流自足环吴、越。水经注又引郭璞云“ 三江者,岷江、松江、浙江也”,此即据禹迹下流言之 。近代胡渭、金榜并援以说越语之三江,最为塙当,毕 考之未审。五湖,详前兼爱中篇。而葆之会稽。左 传“哀元年,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遂入越。越子以甲 楯五千,保于会稽”,杜注云“上会稽山也,在会稽山 阴县南。”葆保字通。会稽山,详节葬下篇。毕云:“ 今浙江山阴会稽山。”九夷之国莫不宾服。尔 雅释地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王制,孔 疏云“九夷,依东夷传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 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二)。李巡注尔 雅云: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骊,四曰满饰。五 曰凫臾,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 ”案:王制疏所云,皆海外远夷之种别,此九夷与吴楚 相近,盖即淮夷,非海外东夷也。书叙云“成王伐淮夷 ,遂践奄。”韩非子说林上篇云“周公旦攻九夷,而商 盖服。”商盖即商奄,则九夷亦即淮夷。故吕氏春秋古 乐篇云“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 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又乐成篇 云“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高 注云:“东夷八国附从二叔,不听王命。周公居摄,三 年伐奄,八国之中最大,着在尚书,余七国小又先服, 故不载于经也”。案:东夷八国,亦即九夷也。春秋以 后盖臣属楚、吴、越三国,战国时又专属楚。说苑君道 篇说越王句践与吴战,大败之,兼有九夷。淮南子齐俗 训云:“越王句践霸天下, 泗上 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战国策秦策云“楚苞九夷 ,方千里”。魏策云“张仪曰;楚破南阳、九夷、内沛 、许,鄢陵危(三)”。文选李斯上秦始皇书,说秦伐 楚,包九夷,制鄢、郢。李注云“九夷,属楚夷也”。 若然,九夷实在淮泗之闲,北与齐、鲁接壤,故论语“ 子欲居九夷”。参互校覈,其疆域固可考矣。于是 退不能赏孤,说文子部云“孤,无父也 ”。月令“立冬赏死事,恤孤寡”,郑注云“死事,谓 以国事死者。孤寡,其妻子也”。施舍群萌,毕 云:“此氓字之假音”。诒让案:尚贤中篇云“四鄙之 萌人”。舍、予声近字通,施舍,犹赐予也。左昭十三 传年云“施舍宽民”,又云“施舍不卷”,杜注云“施 舍犹云布恩德”。自恃其力,伐其功,誉其智,怠 于教,遂筑姑苏之台,七年不成。国语 吴语说吴王夫差云“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韦注云 “姑苏,台名,在吴西,近湖”。案:国语以筑姑苏为 夫差事,与此书正合。毕云:“史记集解云‘越绝书曰 :阖闾起姑苏之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颜师古注汉书伍被传云‘吴地记云:因山为名,西 南去国三十五里,今江南苏州府治’。”诒让案:越绝 以姑苏为阖闾所筑,疑误。及若此,则吴有离罢之 心。苏云:“罢,读如疲。”越 王句践视吴上下不相得,收其众以复其雠,入北郭,徙 大内,王云:“‘徙大内’三字,义不 可通。‘大内’,当为‘大舟’。隶书‘舟’字或作‘ 自’,与‘内’相似而误。吴语‘越王句践袭吴,入其 郛,焚其姑苏,徙其大舟’,韦注曰‘大舟,王舟’。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亦作为‘徙其大舟’。”案:王说是 也。吴语,韦注云“郛,郭也。徙,取也”。此哀十三 年,越入吴事,与二十年围吴事不相涉,此类举之耳, 围王宫,国语吴语云“越师入吴 国,围王宫”,韦注云“王宫,姑苏”。而吴国以亡。 左传“哀二十年十一月,越围吴。二十二年十一月,越 灭吴”。昔者晋有六将军,六将 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春秋时通称军将为将军。谷梁 文六年传云“晋使狐射姑为将军”,是也。淮南 子 道应训云“赵文子问于叔向曰:晋六将军其孰先亡乎? ”又人闲训云“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 最弱”,许注云“六将军:韩、赵、魏、范、中行、智 伯也”。而智伯莫为强焉。计其土地之博,人徒之 众,欲以抗诸侯,以为英名。攻战之速,故差论其爪牙 之士,皆列其舟车之众,王云:“‘皆 ’当为‘比’。天志篇‘比列其舟车之卒’是其证。下 篇‘皆列’同。”案:王说是也,又旧本“列”下脱“ 其”字,王据上句补,今从之。以攻中行氏而有之 。以其谋为既已足矣,又攻兹范氏而大败之,“ 兹”字疑衍。中行氏即荀氏,范氏即士氏。左传“定十 三年,晋逐荀寅、士吉射”,乃知伯瑶袓文子跞事。此 及鲁问篇,并通举不复析别。淮南子人闲训亦谓张武为 智伯谋伐范、中行,灭之。并三家以为一家,而不 止,又围赵襄子于晋阳。事在鲁悼公十 五年。及若此,则韩、魏亦相从而谋曰:‘古者有 语,唇亡则齿寒’。战国策赵策、淮南 子人闲训,并以此为张孟谈说韩、魏之君语。谷梁僖二 年传“虞宫之奇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左僖五年传 “语”作“谚”。赵氏朝亡,我夕从之,赵氏夕; 亡,我朝从之。毕云:“‘我’,旧作 ‘吾’,一本如此。”诗曰‘鱼水不务,“ 务”疑当读为“骛”,东魏嵩阳寺碑“朝野倾务”,“ 务”“骛”字通。淮南子主术训云“鱼得水而骛”,高 注云“骛,疾也”。又或当作“斿”即“游”之省。陆 将何及乎!’”王云:“‘陆将何及乎 ’,不类诗词。‘乎’字盖浅人所加”苏云:“此盖逸 诗。”是以三主之君,一心戮力毕 云:戮,戮字假音。辟门除道, 苏云:“辟同辟。”奉甲兴士,韩、魏自外,赵氏自内 ,击智伯大败之。”毕云:“事俱见韩非子。”

(一)张守节所引为顾夷吴地记;韦 昭所据乃司马贞索隐所引。

(二)王制孔疏原文与孙氏所引九夷 出入甚大。孙氏所引乃尔雅释地疏引东夷传之说。

(三)原作“死”,据战国策魏策改 。

  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 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苏云:“书酒诰篇云‘古人有言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太公金匮阴谋有武王镜铭云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二书所云与此 合,盖古语也。”诒让案:国语吴语云“申胥曰:王盍 亦鉴于人,无鉴于水”。今以攻战为利,则盖尝鉴 之于智伯之事乎?毕云:“盖同●。” 此其为不吉而凶,既可得而知矣。”

   非攻下第十九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 旧本脱“哉”字。王云:“天志篇曰‘ 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今据补。”为其 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 ?旧本作“誉”,王引之据下改“与” ,是也,今从之。苏云:“下‘誉’当作‘与’,读平 声。”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 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王引之云:“ 意与抑同,亡与无同,皆词也。非命篇曰‘不识昔也三 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与?’”苏说同 。虽使下愚之人,毕云:“旧‘ 愚之’二字倒,以意移。”必曰:‘将为其上中天 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今天 下之所同义者,毕云:“‘义’,旧作 ‘养’,一本如此。”圣王之法也。今天下之诸侯 将犹多皆免攻伐并兼,俞云:“‘免’ 字衍文。天志篇云‘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 并’,无‘
免’字,可证。”则是有誉义 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譬犹盲者之与人,同命白黑之 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岂谓有别哉?是故古之知者之 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义,而后为之行,是以动则不疑 ,速通成得其所欲,戴云:“‘成’下 当脱‘则’字。”案:戴说未塙,“速通成得其所欲” ,疑当作“远迩咸得其所欲”。而顺天鬼百姓之利 ,则知者之道也。毕云:“知读智。” 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 反”当作“交”,二字形近,详七患篇。此谓与大国交 相说。下文云“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说”。交、效 字通。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焉率天下之百姓,戴云:“焉犹 乃也。”以农臣事上帝山川鬼神。洪 云:“左氏襄十三年传‘小人农力以事其上’。管子大 匡篇‘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广雅释诂‘农,勉 也’。”利人多,功故又大,戴 云:“‘故’即‘功’之衍文,盖‘功’一本作‘攻’ ,因误为‘故’,而写者合之耳。”是以天赏之, 鬼富之,毕云:“‘鬼’,旧作‘愚’ ,以意改。”人誉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 参乎天地,至今不废。此则知者之道也,先王之所以有 天下者也。

  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将必皆差论其 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皆” ,亦当作“比”,详上篇。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 攻伐无罪之国。入其gguuoojiia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 ,堕其城郭,说文阜部云“败城阜曰隓 ,篆文作□”。“堕”即“□”之变体。左传僖三十二 年,杜注云“堕,毁也”。毕云:“‘堕’,一本作‘ 坠’。”以湮其沟池,毕云:“ ‘湮’塞之字当为‘垔’。”攘shaa其牲牷,周 礼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 郑注云“六牲谓牛、马、羊、豕、犬、鸡。牷,体完具 ”。郑众云“牷,纯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燔溃其祖庙,王 引之云:“燔与溃义不相属‘燔溃’当为‘燔燎’。隶 书‘□’字或作‘●’,与‘贵’字相似,故字之从□ 者或误从贵。史记仲尼弟子传,索隐引家语有‘申缭’ ,今本家语七十二弟子篇作‘申缋’。赵策“魏shaa吕辽 ”,下文又作吕遗,皆其类也。‘□’与 ‘ 贵’隶相似,故‘燎’误为‘●’,又误为‘溃’耳。 此篇云‘攘shaa其牲牷,燔燎其祖庙’,天志篇云‘焚烧 其祖庙,攘shaa其牺牷’,文异而义同也”。劲shaa其 万民,左传定四年,杜注云:“劲取其 首”。史记陈涉世家,索隐引三苍郭璞注云“劲,刺也 ”。下文云“刺shaa天民”,与此义同。毕云“劲字从dao ”。覆其老弱,逸周书周祝篇, 孔注云“覆,灭也”。迁其重器,孟 子梁惠王篇文同,赵注云“宝重之器”。卒进而柱 乎斗,戴云:“‘柱’乃‘极’字误, 草书‘极’与‘柱’相似。‘乎’字衍。极,亟字之借 ”。曰‘死命为上,多shaa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 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旧本“失 ”作“先”,“赦”作“shaa”。王云:“‘先列’二字 义不可通,当是‘失列’之误,谓失其行列也。罪死无 ‘shaa’,义亦不可通,当作罪死无‘赦’,此涉上下文 ‘shaa’字而误”。毕本“桡”作“挠”,云“北谓奔北 也,北之言背驰,挠之言曲行,谓逗挠”。案:王校是 也,今据正。挠俗字,据道藏本正。国语吴语,韦注云 “军败奔走曰北”。左成二年传“师徒桡败”,杜注云 “桡,曲也”。以譂其众。毕云 :“说文、玉篇无譂字。古字言心相近,即惮字。”案 :毕说是也。国语周语韦注云“惮,惧也”。国策秦策 云“王之威亦惮矣”。贾子新书解县篇云“陛下威惮大 信”。夫无兼国覆军,汉书货殖 传注“孟康云:无,发声助也”。案:无与唯无辞意同 ,苏云:“‘无’疑当作‘务’”,非。贼虐万民 ,以乱圣人之绪。广雅释诂云“绪,业 也”。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 ,此刺shaa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shaa其牺牲, 王云“‘剥’与‘振’义不相属‘振’ 当为‘挀’字之误也。说文‘剥,裂也’。广雅:‘挀 ,裂也。曹宪音必麦反’。是剥、挀皆裂也,故曰‘剥 挀神位’。自‘刺shaa天民’以下,皆以四字为句,今本 作‘剥振神之位’,‘
之’字涉上文‘取天之人,攻天之 邑’而衍。‘攘shaa其牺牲’,‘其’字亦涉上文‘攘shaa 其牲牷’而衍”。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意将以为 利鬼乎?夫shaa之人,毕云:“旧作‘神 ’,据后文改。”戴云:“
‘shaa’下脱‘天’字。”灭鬼 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 鬼之利矣。意将以为利人乎?夫shaa之人,为利人也博矣 。戴云:“‘shaa’下脱‘天’字。”俞 云:“‘博”,疑当作‘薄’。言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以利人,其利亦 薄也。若作‘博’字,则不可通。”案:俞校是也。此 疑当作“夫shaa<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haa人之为利人也,薄矣”,与上文不同,戴 说非。又计其费此,为周生之本,王 云:“‘周’字义不可通,‘周’当为‘害’,财者生 之本也,用兵而费财,故曰害生之本。隶书‘
害’字或作‘●’,与‘周’相似 而误。”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 不中人之利矣。

  今夫师者之相为不利者也,曰:将不勇,士不分 ,毕云:“同忿。”诒让案:“分”疑“奋”,声近, 假借字。兵不利,教不习,师不众,率不利和,俞 云:“率,读为将率之率。‘利’,即‘和’字之误而 衍者。”威不圉,圉与疆圉义同 。逸周书谥法篇云“威德刚武曰圉”,孔注云“圉,御 也”。害之不久,“害”,疑当 作“围”,形近而误。争之不疾,孙之不强。“ 孙”无义,疑当作“系”。国语吴语,韦注云“系,缚 也”,盖谓系累民人。植心不坚,与国诸侯疑,与 国诸侯疑,则敌生虑,而意羸矣。偏具此物,毕 云:“‘偏’当为‘遍’。”王云:“古多以‘偏’作 为‘遍’,不烦改字。非儒篇‘远施周偏’,公孟篇‘ 今子偏从人而说之’,皆是‘遍’之借字。益象传‘莫 益之遍辞也’,本或作‘偏’。檀弓‘二名不偏讳’, 大戴记劝学篇‘偏与之而无私’,魏策‘偏事三晋之吏 ’,汉书礼乐志‘海内偏知上德’,皆以‘偏’为‘遍 ’。又汉书郊祀志‘其游以方遍诸侯’张良传‘天下不 足以遍封’,张汤传‘遍见贵人’,史记并作‘偏’。 若诸子书中以‘偏’为‘遍’者,则不可枚举。汉三公 山碑‘兴云肤寸,偏雨四海’,亦以‘偏’为‘遍’, 然则‘遍’之为‘偏’,非传写之讹也。而致从事 焉,则是gguuoojiia失卒,毕云:“一本作‘ 足’。”而百姓易务也。今不尝观其说好攻伐之国 ?若使中兴师,君子此下有脱字,疑当 云“君子数百”。庶人也,必且数千,徒倍十万, 然后足以师而动矣。久者数岁,速者数月,是上不暇听 治,士不暇治其官府,农夫不暇稼穑,妇人不暇纺绩织 纴,毕云:“说文云‘纺,网丝也’, ‘绩,缉也’,‘织,作布帛之总名也’,‘纴,机缕 也’。●或字。则是gguuoojiia失卒,而百姓易务也,然 而又与其车马之罢弊也,幔幕帷盖,说 文巾部云“幔,幕也’。”广雅释器云“幔,帐也”。 幕帷,详中篇。三军之用,甲兵之备,五分而得其 一,则犹为序疏矣。“序疏”二字义不 可通,疑当为“厚余”,皆形之误。厚余,言多余也。 孙子作战篇“国之贫于师者,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 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弓 ,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此说与彼略同。 然而又与其散亡道路,道路辽远,疑 衍“道路”二字,说文辵部云“辽,远也。”粮食 下继傺,食饮之时,毕云:“王逸注楚 辞云:‘傺,住也。楚人名住曰傺’。”王云:“‘傺 ’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未详。‘之时’,当为‘不时 ’。‘食饮不时’与‘粮食不继’对文。”俞云:“‘ 傺’即‘际’字,张迁碑‘□正之傺’是也。昭四年左 传‘尔未际’,孟子万章篇‘敢问jiaoji何心也’?杜预 、赵岐注并曰‘际,接也’。疑墨子原文本作‘粮食不 傺’,不傺,即不接也,与中篇所云‘粮食辍绝而不继 ’,文异义同,后人不达‘傺’字之义,据中篇改为不 继,而写者两存之,遂作‘不继傺’耳。”案:王、俞 说近是。厕役以此饥寒冻馁疾病,而转死沟壑中者 ,王云:“‘厕役’二字,义无所取, 当为‘厮役’之误。宣(一)十二年公羊传‘厮役扈养 死者数百人’,是其证。”不可胜计也。此其为不 利于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 此乐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今天下好战之国, 齐、晋、楚、越,若使此四国者得意于天下,此皆十倍 其国之众,而未能食其地也。食,谓治 田以耕者,周礼遂师云“经牧其田野,办其可食者”。 言四国荒土多,民不能尽耕之也。是人不足而地有 余也。今又以争地之故,而反相贼也,然则是亏不足, 而重有余也”。“重”,旧本讹“动” ,道藏本作“重”与中篇合,今据正。

(一)原误作“宜”,据公羊传改。

  今遝夫好攻伐之君,旧本“遝” 作“还”,洪云“明鬼下篇‘逮至昔三代’,文与此同 ,‘还’当是‘遝’之讹。遝、逮古字通用”。戴云: “‘还’,当是‘儇’字之误。王逸注楚词云‘儇,佞 也’,则儇夫犹佞人也。”案:洪说是也,今据正。下 文云“则且夫好攻伐之君”,可证。又饰其说以非 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毕云: “‘以攻伐之’,据后文,当云‘子以攻伐’。”非 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 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 明其故者也。大取篇云“辞以故生,以 理长,以类行。”荀子非十二子篇,杨注云“类谓比类 ”。彼非所谓攻,谓诛也。依下 文,“谓”上亦当有“所”字。说文言部云“诛,讨也 ”。谓讨有罪与攻战无罪之国异。昔者三苗大乱, 旧本“者”下有“有”字,王云“即‘ 者’字之误而衍者。今据开元占经、太平御览引删”。 天命殛之,日妖宵出,“日妖” ,不可通。“日”,疑当为“有”之讹。下云“妇妖宵 出,有鬼宵吟”。通鉴外纪引随巢子、汲冢纪年云“三 苗将亡,日夜出,昼日不出”,则疑“妖”是衍文。雨 血三朝,开元占经三,引太公金匮云“ 有苗时,天雨血沾衣”。龙生于庙,犬哭乎巿,旧 本脱“于”字,又“犬”作“大”。王云“‘龙生庙’ ,当作‘龙生于庙’,方合上下句法。太平御览礼仪部 十引此正作‘龙生于庙’。‘大哭乎巿’,文义不明, ‘大’当为‘犬’。‘犬哭乎巿’与 ‘ 龙生于庙’对文,开元占经犬占引墨子曰‘三苗大乱, 犬哭于巿’。太平御览兽部十七,引随巢子曰‘昔三苗 大乱,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皆其证”。案;王校是 也,今据正。通鉴外纪引随巢子、汲冢纪年云“青龙生 于庙”。夏冰,地坼及泉,毕云 “太平御览引此云‘三苗欲灭时,地震坼泉涌’”。五 谷变化,民乃大振。毕云“同‘震’” 。高阳乃命玄宫,毕云:“舜, 高阳第六世孙,故云。”王云:“此当作‘高阳乃命禹 于玄宫’,下文禹征有苗正承此文而言,又下文‘天乃 命汤于镳宫’,与此文同一例,今本脱‘禹于’二字, 则文义不明”。诒让案;蓺文类聚符命部,引随巢子云 :“天命夏禹于玄宫,有大神人面鸟身”云云,则非高 阳所命也,此文疑有脱误。今本竹书纪年“帝舜三十五 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禹亲把天之 瑞令毕云:“‘把’,文选注引作‘抱 ’。说文云‘瑞,以玉为信也’。”诒让案“令”,文 选东京赋李注引作“命”。说文手部云“把,握也。” 以征有苗,四电诱袛,未详,疑 当为“雷电悖振”,“雷”坏字为“田”,又误为“四 ”。“悖”“诱”,“振”“袛”,形并相近,“悖” “勃”,“振”“震”,字通。书无逸云“治民袛惧” ,史记鲁世家“袛”作“震”,是其证也。有神人 面鸟身,若瑾以侍,人面鸟身之神,即 明鬼下篇秦穆公所见之句芒也。“若瑾以侍”义不可通 。“若瑾”,疑“奉珪”之误。“若”。钟鼎古文作“ ●”;“奉”,篆文作“●”,二形相似。“珪”“
瑾”亦形之误。仪礼觐礼记方明六 玉云“东方圭”,周礼大宗伯礼四方玉云“东方以青圭 ”,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文质篇云“珪位在东方”,是珪于方位属 东,句芒亦东方之神,故奉珪,犹国语晋语说西方之神 蓐收执钺矣。或云“瑾”当作“璜”,于形亦近,但于 四方之玉不合。蓺文类聚符命部,引随巢子云“有大神 人面鸟身,降而福之。司禄益富,而gguuoojiia实。司命益年 ,而民不夭”,疑即指此事。搤矢有苗之祥,疑 当作“将”,“将”或通作“●”,与“祥”形近而讹 ,玉篇手部云“●,今作将,同”。搤矢,未详。苗 师大乱,后乃遂几。道藏本后作“后” 。说文●部云“几,微也”。言三苗之后世,遂衰微也 。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 为山川,别物上下,王云“焉字下属为 句,焉犹于是也,乃也。下文‘汤焉敢奉率其众’,‘ 武王焉袭汤之绪’,义并与此同”。又云“‘磨’字义 不可通,‘磨’当为‘磿’。‘磿’与‘历’通。周官 遂师注曰‘磿者适历。中山经历石之山’,郭注‘或作 磿’。史记高祖功臣侯表‘磿简侯程黑’,汉表作‘历 ’。春申君传‘濮磿之北’,新序善谋篇作‘历’。乐 毅传‘故鼎反乎磿室’,燕策作‘历’。历之言离也。 大戴五帝德篇曰‘历离日月星辰’,是历与离同义。淮 南精神篇曰‘别为阴阳,离为八极’,然则磿为山川, 亦谓离为山川也。离与磿皆分别之义,故曰磿为山川, 别物上下。世人多见‘磨’,少见‘磿’,故书传中‘ 磿’字多讹作‘磨’。史记及山海经注‘磿’字,今本 皆伪作‘磨’。又逸周书世俘篇作‘伐磿’,楚策‘远 自弃于磿山之中’,今本亦讹作‘磨’。颜氏家训勉学 篇曰‘太山羊肃读世本“容成造磿”,以磿(一)为碓 磨之磿’,则以‘磿’为‘磨’,自古巳然矣”。卿 制大极,毕云:“说文云‘卿,章也’ 。”诒让案:疑当为“乡制四极”,“乡”与“卿”形 近。“四”,篆文作“●”,与“大”篆文亦近,故互 讹。乡即飨之省。尔雅释地云“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 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郭注云“ 皆四方极远之国”。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 禹之所以征有苗也。遝至乎夏王桀,毕 云:“文选注,引作‘夏桀时’。‘遝’旧本作‘还’ 。”王云:“‘还’字义不可通,或曰‘还’即‘旋’ 字。案:禹、桀相去甚远,不得言旋至乎桀。‘还’当 为‘遝’,遝与逮同。逮,及也。遝(二)与还字形相 似而误,下文“还至乎商王纣’同”。又云‘遝’之误 为‘还’,犹‘鳏’之误为‘鱞’。汉书律历志‘丙午 遝师’,今本误作‘还’。中庸‘所以逮贱也’,释文 ‘逮’作‘遝’。哀十四年,公羊传‘祖之所逮闻也’ ,汉石经‘逮’作‘遝’。案:王说是也,洪说同,今 据正。天有●命,毕云:“‘● ’当是‘诰’ 字。”诒让案:“ ●”,疑当为“酷”。谓严命也。说文告部云“喾,急 告之甚也”。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hu通义号篇云“喾者极也”。喾、酷字 亦通。一切经音义云“酷,古文□、喾、●三形”。日 月不时,寒暑杂至,易释文引孟喜云“ 杂,乱也”。谓寒暑错乱而至,失其恒节。五谷焦死, 史记龟策传说桀纣云“天数枯旱,国多妖祥,螟虫岁生 ,五谷不成”。鬼呼国,王云: “‘呼’下当有‘于‘字,方合上下句法”。诒让案: 御览八十三,引帝王世纪亦云“鬼呼于国”。□鸣 十夕余。“□”,旧本作“●”。卢云 :“‘●‘字未详,若作‘□’与‘鹤’同。”案:卢 说是也,道藏本、季本并作“□”,今据改“鹤”字。 唐姚元景造象记作“□”,楚金禅师碑作“●”,并俗 书讹变。通鉴外纪夏纪云“鹤鸣于国,十日十夕不止” ,即本此文。通志夏纪“鹤”作“鹳”,疑误。天 乃命汤于镳宫,毕云:“旧脱‘天’字 ,据文选注增。‘镳’,蓺文类聚引作‘骊’,文选注 作‘镳’。”王绍兰云“镳宫,即孟子牧宫。天乃命汤 于镳宫,往而诛之,即天诛造攻自牧宫也”。案:孟子 万章篇,赵注云“牧宫,桀宫,”似与此镳宫异,王说 未塙。用受夏之大命,夏德大乱,予既卒其命于天 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毕云“文 选注、蓺文类聚引作‘戡’,此‘●’字之假音。说文 云‘●,shaa也’。尔雅云‘堪,胜也’。”案:“夏德 大乱”以下四句,文义与下文重复,疑校书者附记异同 ,遂与正文淆混。文选辩命论、褚渊碑文注,两引亦无 此数语。毕所校乃下文之异文也。汤焉敢奉率其众 ,是以乡有夏之境,王引之云:“焉犹 乃也。言汤既受天命,乃敢伐夏也。”王绍兰云“焉之 为言于是也”。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 阴”,疑“降”之误。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 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 隆火,毕云:“‘隆’,疑作‘降’, 言命祝融降火。”王云:“‘降’与‘隆’通,不烦改 字,详尚贤中篇。”诒让案:国语周语内史过说夏亡, “回禄信于耹隧”,韦注云“回禄,火神;耹隧,地名 ”。左昭十八年传“郑灾,禳火于玄冥、回禄”,孔疏 云“楚之先吴回为祝融,或云回禄即吴回也”。是融即 回禄,此与 周语所云即一事也。 于夏之城闲西北之隅。备城门篇 云“城四面四隅,皆为高磿●”。考工记匠人“城隅之 制九雉”郑注云“城隅,谓角浮思也”。诗邶风静女篇 “俟我于城隅”。汤奉桀众以克有,苏 云:“‘有’下脱‘夏’字。”属诸侯于薄,礼 记经解郑注云“属,犹合也”。毕云:“此作‘薄’是 也。管子地数云‘汤有七十里之薄’,周书殷祝解云‘ 汤放桀而复薄’,荀子议兵云‘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 ’,吕氏春秋云‘汤尝约于郼薄’,皆作‘薄’。地理 志云‘河南偃师尸乡,殷汤所都’,是,今河南偃师也 。史记集解云‘皇甫谧曰:梁国谷孰为南亳,即汤都也 ’。括地志云‘宋州谷孰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 即南亳汤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 盟地,因景山为名。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 盘庚亦从都之’。又案:‘薄’,惟孟子作‘亳’,非 正字也。亳,京兆杜陵亭,见说文。别有亳王号汤,在 今陕西三原县,地各不同”。荐章天命,尔 雅释诂云“荐,进也”。仪礼士冠礼,郑注云“章,明 也”。通于四方,而天下诸侯莫敢不宾服。则此汤 之所以诛桀也。遝至乎商王纣“遝”, 旧本亦作“还”,今依王校正,详上。毕云“文选注, 引作‘商王纣时’。太平御览作‘纣之时’。天不 序其德,王云:“序,顺也,言天不顺 纣之德。非乐篇引汤之官刑曰‘上帝不顺’,是也。尔 雅曰‘顺,叙也’。叙与序同。法言问神篇曰‘事得其 序之谓训’,训与顺同。周语曰‘周旋序顺’,序亦顺 也。逸周书序曰‘文王告武王以序德之行’。俞云:“ ‘序’乃‘享’字之误。庄子则阳篇‘随序之相理’, 释文曰‘序,一本作享’,是其例也。‘天不享其德’ ,文义甚明,字误作‘序’,不可通矣”。案:俞说是 也,尚贤中篇云“则天乡其德”,乡,亦与享通。祀 用失时。史记龟策传说桀、纣云“逆乱 四时,失百鬼尝”,盖言祭祀不以时举也,兼夜中 ,有脱误。十日雨土于薄,毕 云:“太平御览引作‘亳’,假音字。”诒让案:李淳 风乙巳占亦引墨子曰“商纣不德,十日雨土于亳”。 今本纪年“帝辛五年,雨土于□”。九 鼎迁止,妇妖宵出,有鬼宵吟,文选苏 子卿古诗,李注引苍颉篇云“吟,叹也”。有女为 男,天雨肉,吕氏春秋慎大篇说殷亡之 妖,云“天雨血”。棘生乎国道,国 道,谓道中九经纬之涂也。王兄自纵也。王 云:“兄,与况同。况,益也。言纣益自放纵也。小雅 常棣篇‘况也永叹’,毛传曰:‘况,兹也’。兹,与 滋同,滋,益也。晋语‘众况厚之’,韦注曰‘况,益 也’。无逸‘则皇自敬德’,汉石经‘皇’作‘兄’, 王肃本作‘况’,云‘况滋益用敬德’。大雅桑柔篇‘ 仓兄填兮’,召闵篇‘职兄斯引’,传并曰‘兄,兹也 ’。”案:王说是也,顾说同,苏谓即微子出奔之事。 误。赤鸟衔珪,毕云:“‘鸟’ ,太平御览引作‘雀’。‘珪’,初学记引作‘书’。 诒让案:太平御览时序部,引尚书中候云“周文王为西 伯,季秋之月甲子,赤雀衔丹书入丰,止于昌户。王乃 拜稽首受取,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也”,宋书符 瑞志同。史记周本纪,集解、正义引尚书帝命验云“季 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酆,止于昌户,其书云‘ 敬胜怠者吉’云云,与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篇丹书文同, 与此异。以上诸书,并作衔书,与初学记同。吕氏春秋 应同篇云“文王之时,赤乌衔丹书,集之周社”,亦与 此书“降岐社”事同,疑皆一事,而传闻缘饰不免诡异 耳。降周之岐社,今本纪年“帝 辛三十二年,有赤乌集于周社”。曰:‘天命周文 王伐殷有国。’毕云:“太平御览云‘ 命曰:周文王伐殷’,事类赋云‘命伐殷也’。”泰 颠来宾,苏云:‘孟子云‘太公避纣居 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即来宾之事 也。”案:泰颠与太公非一人,详尚贤上篇。河出 绿图,北堂书钞地部,引随巢子云“姬 氏之兴,河出绿图”。吕氏春秋观表篇云“绿图幡薄从 此生矣”。淮南子淑真训云“至德之世,洛出丹书,河 出绿图”。易纬干凿度云:“昌以西伯受命,改正朔, 布王号于天下,受箓应河图”。绿、箓通。地出乘 黄。周书王会篇云“白民乘黄。乘黄者 似狐,其背有两角”,山海经 海 外西经同。宋书符瑞志云“帝舜即位,地出乘黄之马” 。刘赓稽瑞引孙氏瑞应图云“王者德御四方,舆服有度 ,秣马不过所业,则地出乘黄”。淮南子云“黄帝治天 下,飞黄服皂”,高注云“飞黄,乘黄”。武王践 功,“践功”,疑“践阼”之误。梦 见三神曰:毕云:“旧脱此字,据文选 注、蓺文类聚增。”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书 微子“我用沈酗于酒”,孔疏云“人以酒乱,若沈于水 。故以耽酒为沈也”。史记宋世家“纣沈湎于酒”。诗 小雅,释文云“渍,淹也”。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云“ 水浸曰渍”。毕云:“‘渍’,蓺文类聚引作‘渎’” 。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毕 云“‘堪’,蓺文类聚、文选注,引作‘戡’。”武 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攻狂夫”, 疑当作为“往攻之”,上文屡见。“往”“狂”,“之 ”“
夫”形近而误,“攻”字又误移着 “乃”下,遂不可通。戴云“‘狂夫’疑‘独夫’之误 ”,非。天赐武王黄鸟之旗。毕 云:“‘赐’,太平御览引作‘锡’。北堂书钞引随巢 子云‘天赐武王黄鸟之旗’。抱朴子云‘武王时兴,天 给之旗’。”诒让案:黄鸟之旗,疑即周礼中车之大赤 ,亦即司常之鸟隼为旟。考工记辀人云“鸟旟七斿,以 象鹑火也”。国语吴语谓之赤旟。曲礼云“行前朱雀而 后玄武”,朱雀,即指鸟旟言之,黄与朱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近,故赤旟 谓之黄鸟之旗。大赤为周正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北京zheengffuu机房敏感词屏蔽>se之旗,流俗缘饰,遂以为 天锡之祥矣。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周 书商誓篇云“武王曰:予惟甲子,克致天之大罚,口帝 之来,革纣之口口,予亦无敢违大命”。与此文意略同 。毕云:“‘来’当为‘赉’。”分主诸神,祀纣 先王,明鬼下篇云“昔者武王之攻殷诛 纣也,使诸使分其祭,曰:使亲者受内祀,疏者受外祀 ”,是其事也。通维四夷,“维 ”,当作“于”,上文说汤云“通于四方”。而天 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诗 鲁颂閟宫,云“缵禹之绪”,毛传云“绪,业也”。王 引之云:“言武王乃袭汤之绪也。”此即武王之所 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 诛也”。

(一)原误作“磨”,据颜氏家训改 。下同。

(二)原误作“还”,据王念孙读书 杂志改。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子 以攻伐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楚熊丽毕 云:“史记楚世家云‘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 丽’。”始讨此睢山之闲,毕云 :“‘讨’字当为‘封’。睢山,即江汉沮漳之沮。” 诒让案: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 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是始封楚者,为熊丽之 孙绎,与此书不同。梁玉绳云:“丽是绎祖,睢为楚望 ,然则绎之前已建国楚地,成王盖因而封之。非成王封 绎始有国耳。”越王繄亏”,卢 云:“即无余也。‘繄’,旧作‘紧’,非,以意改。 ”案:毕本亦依卢校,今从之。史记周本纪“共王名繄 扈”,与此相类。无余。见越绝书外传记地篇,吴越春 秋越王无余外传,字作“余”,同。依卢校,繄亏即无 余,疑无余本名无亏。左传僖十七年,齐有公子无亏。 越王名或与彼同。古语“无”,长言之或曰“繄无”。 周礼职方氏“幽州山镇(一)医无闾”,医亦与繄音同 。续汉书郡国志“辽东属国无虑县,有医无闾山。”是 医无闾,短言之曰无虑。则无亏,长言之亦可云繄无亏 ,短言之又可云繄亏。亏、余亦声相转也。但无余远在 夏世,而史记越世家则谓句践始为越王。史记正义引舆 地志云“周敬王时,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 ,称王”。案允常为句践父,汉书古今人表亦云“越王 允常”,并与史记不同。此越王或当是允常,亦未能决 定也。又案国语、世本,并以越为芈姓,则疑繄亏或即 执疵,详后。出自有遽,史记越 世家云“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 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吴越春秋云“少康恐禹迹宗庙 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水经渐江水 注云“夏后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为越”,则与帝 杼同名,疑误。水经注又云“秦望山,南有嶕岘,岘里 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故吴越春秋‘句践语范蠡 曰:先君无余,国在南山之阳’。”则郦氏亦兼据赵说 矣。但此云“出自有遽”,古籍无征。国语郑语云芈姓 夔、越,与史记不同。吴语,韦注云“越王句践,祝融 之后,允 常之子,芈姓也”,又 引世本亦云越芈姓也。汉书地理志颜注引臣瓒,亦据世 本明越非禹后。大戴礼记帝系篇云“陆终产六子,其六 曰季连,是为芈姓。季连产付祖氏,付祖氏产穴熊,九 世至于渠。娄鲧出自熊渠,有子三人,其孟之名为无康 ,为句□王;其中之名为红,为鄂王;其季之名为疵, 为戚章王”、史记楚世家云“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王 ,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孔广森云“娄 鲧或当为夔越,越即越章也。戚章字形之误”。诒让案 :以世本、帝系证之,则国语之说不为无征。左僖二十 六年传“夔子曰:我先王(二)熊挚”,汉书古今人表 及史记正义,引宋均乐纬注,并谓熊挚亦熊渠子。窃疑 夔、越同出,孔说似可通,若然,此“出自有遽”,或 当云“出自熊渠”,犹帝系云“娄鲧出自熊渠”也。渠 、遽声近,古通用。始邦于越,唐叔与吕尚邦齐晋 。此皆地方数百里,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苏云:“墨子当春秋后,其时越方强盛 ,而晋尚未亡,故以荆、越、齐、晋为四大国。不数秦 者,时秦方衰乱故也。此可征墨子在孔子后而未及战国 也。凡书中涉战国时事者,皆其徒为之尔”。是故 何也?”子墨子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 。古者天子之始封诸侯也,万有余,毕 云:“吕氏春秋用民云‘当禹之时,天下有万国,至于 汤而三千余国’。”戴云:“当补‘国’字,文义始足 。”今以并国之故,万国有余皆灭,戴 云:“‘万国有余’,当作‘万有余国’。”而四 国独立。此譬犹医之药万有余人,而四人愈也,则不可 谓良医矣。”

(一)原误倒为“镇山”,据周礼职 方氏改。

(二)原误作“生”,据左传改。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我非以金玉、子 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 也。”毕云:“‘求’,一本作‘来’ ,下同。”子墨子曰:“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 ,以德求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 久矣,譬若傅子之为马然。“傅”,毕 本改“传”,云:“传子,言传舍之人。”王云“毕说 非也。‘傅’当为‘僮’,字之误也。僮,今童字也, 说文‘僮,未冠也’,鲁语曰‘使僮子备官’,史记乐 书曰‘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宋世家曰‘彼狡 僮兮’,王篇曰‘僮,今为童’。耕柱篇曰‘大国之攻 小国,譬犹童子之为马也。童子之为马,足用而劳。今 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 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 故大国之攻小国也,譬犹童子之为马也’,是其证。” 洪云:“‘傅’子,当是‘侲’子之讹,方言‘燕、齐 之闲养马者,谓之侲’,后汉书杜笃传,李注引方言‘ 侲,养马人也’。”案:道藏本季本作“傅”,王说近 是,苏校同,“傅”或当为“孺”,“孺”俗作“●” ,与“傅”形近。孺子、僮子义同。今若有能信效 先利天下诸侯者,效,读为交,同声假 借字,信交,谓相交以信。周礼大行人云“凡诸侯之邦 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大国之不 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 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王 云:“‘之绝’二字不词,当是‘乏绝’之误。月令曰 ‘赐贫穷,振乏绝’是也。委,读委输之委,后汉书千 乘贞王伉传‘租委鲜薄’,注‘委,谓委输也’。”案 :王说是也,周礼小行人云“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 ”帛不足,则共之。毕云:“ 共同供。”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说,效 ,亦读为交。此云交大国,则不宜云小国之君说,疑“ 小国”亦当为“大国”。上文云“是故古之仁人有天下 者,必交大国之说”,是其证。人劳我逸,则我甲 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吕氏 春秋义赏篇云“赏重则民移之”,高注云“移犹归也” 。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攻 ,当为功之借字。量我师举之费,以争诸侯之毙, “争”,旧本作“诤”。王云:“涉下 文诸字从言而误,今改。”苏云:“诤,义与征同。” 案:王校是也。说文犬部云“●,顿仆也”,或作“毙 ”,从死。左襄二十七年传“以诬道蔽诸侯”,释文引 服 虔作“毙”,云“毙,踣也。 一日罢也”。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王 引之云:“‘序利’,当为‘厚利’,隶书‘厚’字或 作为‘●’,见汉荆州刺史度尚碑,又作‘●’,见三 公山碑,形与‘序’相似而误。诗序‘厚人伦’,释文 ‘厚,本或作序,非’。荀子王霸篇‘桀纣即厚于有天 下之埶’,盐铁论国病篇‘无德厚于民’,今本‘厚’ 字并讹作‘序’。此言量我兴师之费,以争诸侯之毙者 ,则厚利必可得也。明鬼篇曰‘岂非厚利哉’,今本‘ 厚’作‘序’,则义不可通。”俞云:“‘序’亦‘享 ’字之误。”案:俞说是也,详前。督以正,说 文目部云“督,察也”,尔雅释诂云“督,正也”。郭 注云“督谓御正”。义其名,即 上文云“我以义名立于天下也”。必务宽吾众,信 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授”字无义 ,疑当为“援”。礼记儒行,郑注云“援,犹引也,取 也”。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苏 云:“句有脱字,当作‘其为利天下,不可胜数也’。 ”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 知利天下之巨务矣。”毕云:“‘巨’ ,旧作‘臣’,以意改。”案:顾校季氏本正作“巨” 。

  是故子墨子曰:“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居子, 王引之云:“今且,今夫也。”中 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 实天下之巨害也。今欲为仁义,求为上士,尚欲中圣王 之道,尚上字通下欲zhongguo家百姓 之利,故当若非攻之为说,而将不可不察者此也。”毕 云:“旧脱下‘不’字,以意增。”王云:“‘不可不 察者此也’,本作‘不可不察此者也’。此字指非攻之 说,而言言欲为仁义,则不可不察此非攻之说也。今本 ‘此者’二字倒转,则与上文今欲二字义不相属矣。节 葬篇‘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者此也’,‘者 此’,亦‘此者’之误。尚贤篇‘故尚贤之为说,而不 可不察此者也’,明鬼篇‘故当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以 为将不可以不明察此者也’,‘此者’二字皆不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