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段炼:红色绘画与历史_-艺术-画家-安源-西化-官方-同欢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早年在北京参观历史博物馆,看那些馆藏珍品的陈列,有如学习历史课,教材都是实物。现在历史博物馆变成国家博物馆,除了历史,还有艺术,只不过,古代艺术藏品很少陈列

      早年在北京参观历史博物馆,看那些馆藏珍品的陈列,有如学习历史课,教材都是实物。现在历史博物馆变成国家博物馆,除了历史,还有艺术,只不过,古代艺术藏品很少陈列,今次参观只见到两组。一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设色长卷《乾隆南巡图》,乃文献记录式绘画,属官方艺术。另一是大型彩色绘本《聊斋图说》,作者佚名,为民间艺术,有如今天的连环画,后被出版商献给慈禧太后祝寿,官民同欢。

      国家博物馆也是官民同欢,作为官方文献与民间图说的这两组绘画,无意间讲述了国家博物馆的职能。

      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发展,是一部西化的历史。二次大战前的西化第一波,由文化界倡导,欧洲艺术得以影响中国艺术,可算作民间的西化运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苏联的红色艺术影响了中国,成为西化第二波(尽管西方国家不认为苏联是西方),其余声竟延至八十年代,这无疑是官方的西化艺术。自八十年代起,中国出现第三波西化,主要是欧美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影响。这影响起初并无官方倡导,反倒是被官方压制,但后来却被招安,因为官方在遇到抵制后,明白了罗马皇帝承认基督教的良苦用心,招安比压制要高明得多,于是官民再次同欢。

      国家博物馆的一楼大厅,眼下正展出红色绘画,即受苏联影响的第二波艺术,官方意味浓厚。这些画,我比较熟悉,因为七十年代学画时,看不到古代艺术和西方艺术,只能看红色艺术,而且是印刷品。中国的红色绘画学自苏俄,当中有意大利、法国和北欧的传统,所以苏俄也间接向中国传播了西方艺术。我学画时以红色绘画为范本,对红色画家与作品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却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些画家的原作。

      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参观全国美展,第一次见到七十年代红色绘画的原作,得到了视觉和心理的满足。第二次看红色绘画是1998年在纽约,那时古根汉美术馆举办五千年中国艺术展,其中的20世纪艺术,多以红色绘画为主,为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名家作品,不少是我学画时范本的原作。第三次看红色绘画,便是此次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见到很多当年范本的原作。但这次重看,已无过去的顶礼膜拜,看出了这些绘画的粗疏,有些水平较差的,竟如学生习作,艺术语言并不成熟。当然,红色绘画中也有水准较高者,如罗功柳的《地道战》、全山石的《英勇不屈》、王式廓的《血衣》和沈尧伊的《遵义会议》等,尤其是侯一民的两幅安原煤矿绘画。

      这两幅安源煤矿绘画,一是《刘少奇和安源矿工》,再现大革命时期工人罢工的场景,画于1961年。这是一幅红色颂歌式的绘画,但画家没有采用一味讴歌的方法,反而画出了煤矿工人的脏与黑,仅刘少奇一人画得干净点。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少奇获罪而死,这幅画成了歪曲历史的黑画。文革结束的1976年,画家又画了幅相似题材的画《毛泽东和安源矿工》。这幅红色绘画仍然又脏又黑,但画家对色彩的处理很高明。61年那幅用自然天光来画矿井出口的冷色调,76年这幅用灯光来画矿井下的暖色调,使脏与黑变得温馨,可以让人亲近。画家描绘那几个工人的形象,手法老练,表现力强,我当年学画时曾经临摹过,并与老师和画友一起琢磨过画家的笔法。

      国家博物馆的展品说明牌上,并未言及侯一民这两幅画的关系,尤其是第二幅的说明牌,语焉不详,完全没有细节,显然回避了史实。这就像展厅里的两幅《开国大典》,董希文作,一幅画有刘少奇,另一幅却抹去了。

      历史有两种讲法,一是官方的宏大叙事,如《乾隆南巡图》,另一是个人言说,如聊斋的寓言故事。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讲述官方历史,但只要参观者细心,却仍能从中看到画家的个人叙事,一如出版商讨好慈禧太后,官民同欢。

    关键字:艺术,画家,安源,西化,官方,同欢,
    内容标签: 艺术 画家 安源 西化 官方 同欢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