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段炼:你就是你最好的医生_-身体-内心-医生-建议-骑车-纽约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我家医生多,亲戚里面医生也多,屈指数数有多少,发现手指头不够用,所以我得到的健康忠告也多。七十年代初国人基本上没听说过牙齿整形,那时我上小学,一位牙医亲戚给

      我家医生多,亲戚里面医生也多,屈指数数有多少,发现手指头不够用,所以我得到的健康忠告也多。七十年代初国人基本上没听说过牙齿整形,那时我上小学,一位牙医亲戚给我做了个牙套,每周去医院矫形一次。我常用舌头在嘴里玩牙套,小学的老师和同学没见过,以为我咬钢丝玩,大为讶异。

      我家的朋友中医生更多,其中一位是医学院的院长,年少时我常跟父母去这位老院长家玩,记得他津津乐道的养生哲学是“天天吃素”。很多年后,我母亲聊起这段旧话,说他胡说八道,因为人都素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还谈什么健康。今天,我并不是说吃素不好,而是说适可而止。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即适度,我不会天天吃素。

      健康是双重的,指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二者互动,心理好有助于身体好,反之亦然。那么,为了身心健康,我们该不该听医生的建议?最近电视里有句广告词:“我给你的最好建议,就是不要听别人的建议。”听不听这条广告的建议?其中悖论颇值玩味。

      在北美住了二十多年,对这悖论,我听洋人说得最多的是:listen to your heart(听从你自己的内心)。这既是关于决断,也是关于心理健康,而关于身体健康,则说listen to your body(听从你自己的身体)。其实,这两句话就是关于身心健康的建议或忠告,听不听由你,反正我是要听的,因为说到身心健康,我比较感性,我相信直觉。

      有位朋友大学时初恋,兴奋过后,感到心有所负,虽不清楚所负者何,但心里很堵,就像压了块石头。弱冠之年不懂得理性而务实的分析判断,他只是觉得心里那块石头太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终于有一天,他无法继续承受,内心有个声音要他搬开那块石头。听从内心的结果是“如释重负”,他说由此方知古人造词来自切身体验,真是太形象了。

      人生一世,总会遇到些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关键时刻,如择业择友、跳槽升迁,甚至竞争斗智、权谋算计。这时候,家人与亲友便是提供建议和忠告的参谋。然而,各人的经历不同,想法不同,意见也不同,最后拿主意还得靠自己。在经过了所有的理性分析后,厉害关系已然判明,若仍无法做出终极决断,那么,这时候有人会向空中抛硬币,将决定权交给老天,也有人会听从自己的心声,凭直觉和感性做出选择。

      同样,“听从你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意思。比方说,我喜欢骑车,喜欢游泳,北美的夏天适合户外活动,我常骑车到湖边或山林,冬天则是室内游泳。虽然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惯例,但我时不时就会听到自己的身体说:今天别去骑车,或别去游泳。至于为什么别去,并不知晓,但我听从自己的身体,那一天就宅在家里休息,或读书,或看电视,或与友人聊天。前几年有一首流行歌曲,叫《你的身体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后来也有人写过一篇同名散文,二者都脍炙人口,在网上流传一时。

      其实,身体和内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我常在周五自问:明天做什么?我的身体会说:骑车,或游泳,有时也会说:出门,去纽约,或波士顿。有次周末打算去纽约,我打电话订机票和酒店,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电话另一头说无空座无空房。还没来得及考虑该怎么办,我的内心就说:这个周末一定要出门,纽约去不成,就去华盛顿。于是我立刻在电话上改订华盛顿的机票和酒店。办妥之后,接线生感叹:您的新决定做得真快啊,别人要提前很多天筹划呢。是啊,我听从自己的心声,听从自己的身体,在决策之际并不需要临时的分析和计算,因为理性的数据早已输入大脑,储存于内心和身体中了。

      倾听你的内心,倾听你的身体,看似健康问题,实为理性与感性的关系问题。这恰如医生开药方,辩症施治是理智的,而病人却久病成良医,只需跟着感觉走。所以,于心于身,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医生。

    关键字:身体,内心,医生,建议,骑车,纽约,
    内容标签: 身体 内心 医生 建议 骑车 纽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扫码威信公众号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