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地评线】大洋网评:优先稳就业全力_劳动者-民生-深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来源:大洋网  作者:田博群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贵州省考察时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推动产业扶贫,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他对大家说,就业既是经济又是民生,民生为本,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保就业扩就业。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对民生保障还是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就业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社会稳,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在今年的政府工



【地评线】大洋网评:优先稳就业,全力保民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贵州省考察时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推动产业扶贫,多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他对大家说,就业既是经济又是民生,民生为本,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保就业扩就业。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无论对民生保障还是高质量发展,都至关重要。就业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社会稳,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当前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之一,就是就业和民生问题。稳住了就业,就稳住了民生“底盘”,因此,稳定和扩大就业是今年做好全局工作必抓的“牛鼻子”。就业是一个宏大的经济主题、民生议题,稳就业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多维度、多层次推进,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当务之急,在于增加就业机会。一是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必须稳企业,特别是贡献了全部企业岗位8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受到各种因素冲击,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日子难过,裁员、降薪者有之,倒闭者也不少见,必须正视。保市场主体是一盘大棋,下好不容易,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与作为。为企业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消除“隐形壁垒”、企业用工补贴等,都是有助于企业化危为机、走出困境的可行选项,各地应因地制宜,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企业纾困解难。二是拓宽拓深就业渠道。比如开发出更多公益性岗位,提升公益事业吸纳就业能力;支持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就业,丰富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扩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等招聘招募,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等。三是加强对困难人员兜底服务,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长远之计,在于深耕就业市场。一是提高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能力。不断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和体制性分割,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深耕就业市场,必须进一步加大户籍、社保、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力度,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二是提升“双创”带动就业能力。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业态不断涌现,“双创”活力得以快速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也不断显现出来,已逐渐成为拉动就业的“新引擎”。稳就业保民生,必须深挖“双创”这座富矿,创造条件增强“双创”企业活跃度,使之成为稳就业的增量。三是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经此一“疫”,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用工需求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线上场景将加速对线下场景的替代,非接触型经济将快速发展等。这些新变化,对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提出新要求。因此,必须深化教育体制和体育体系改革,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使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更好匹配。

稳就业就是稳预期、稳信心,有助于经济社会生活快速重回正常轨道。当下,瞄准重点,全力以赴,让更多人得以安居乐业,成了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各级各部门都必须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求真务实的作风、改革创新的精神、精准有效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