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林:保障粮食安全任何_吉林省-脱贫-攻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9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陈海峰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乡村建设应该注意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近日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谈及粮食安全,他说,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他建议,“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行,加强种质资源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为优化育种提供支撑;要坚持研发与应用并举,开展种源“卡脖



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林: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
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乡村建设应该注意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近日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谈及粮食安全,他说,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他建议,“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行,加强种质资源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为优化育种提供支撑;要坚持研发与应用并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突破性品种研发力度,产学研相结合,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谈乡村振兴

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京报:李克强总理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你对此如何理解?

江泽林: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可以说是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吉林省经过不懈奋斗,1489个贫困村于2019年底前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底前全部脱贫,基本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跃升,扶贫产业不断壮大,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大量人才回流农村,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吉林省的防贫减贫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基础上,着力构建脱贫保稳政策体系,强化临贫预警、骤贫处置、防贫保稳工作,进一步推进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是一个更长的过程,涉及面也更加广泛。近些年,针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下一步主要应在有序衔接上下功夫。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措施的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有序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资金等平稳过渡到乡村振兴上来。

在持续发展方面,对扶贫产业要予以重点关注,给予持续支持,以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建立健全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精准施策,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帮助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获得稳定收入来源。

谈粮食安全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新京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粮食安全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你怎么看“打好种业翻身仗”这个问题?

江泽林: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其要害是耕地和种子。而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为粮食的连年丰收提供了支撑。

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较快,但距离种业强国还有一定差距。“打好种业翻身仗”,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行,加强种质资源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为优化育种提供支撑;要坚持研发与应用并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突破性品种研发力度,产学研相结合,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坚持建设与发展并进,加强优势种子生产保护区建设,提升育制种基地保障能力;要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促进“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壮大,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用种大省,要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种业总体实力不断提升,“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蓬勃发展。同时,种质资源保护、品种研发、供应等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年种子生产加工能力达3.5亿多斤,在满足省内良种需求的前提下还可销往省外。今年,吉林省政协也将此方面议题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谈乡村产业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新京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我们了解到你最近几年一直在致力于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研究,请谈谈你的观点。

江泽林: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的重要支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发展乡村产业意义重大。

发展乡村产业,我认为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工业系统与农业系统的要素整合,依托资源禀赋,聚焦市场需求,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二是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产业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农民的内在合作需求,通过农业合作组织增强乡村产业规模效益及竞争能力。三是发展特【se】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发挥特定地理环境和独特资源条件优势,开发特【se】农产品及其周边产品及服务,按照“小而精”“精而强”的原则,逐步培育特定消费市场。

近年来,吉林省聚焦加快振兴乡村产业做了大量工作,种养业产能稳定,全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稳步扩大。下一步吉林省将继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人参、林特等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做大做强做优现代乡村产业。

谈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

新京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现代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对此,你怎么看?

江泽林:“农业现代化”早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提出来,1956年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到“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包括后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表明,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其实从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无论是说农村,还是说农业,内容都是相互涉及的。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三农”工作规律的把握,体现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整体性,必须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是从城乡关系视角看,推进乡村建设,要着眼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及传导机制,注重提升乡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乡村的包容性和承载力。二是从乡村自身发展看,要着眼增进农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增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推进乡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提升,进一步缩小城市和乡村居民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别。

新京报记者 何强 【编辑:陈海峰】
转载自新京报(cns2012)
综合(陈海峰)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