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_平潭-草案-规划纲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田博群  
核心提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简称规划纲要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规划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进行实化量化,对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科学规划,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信



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简称规划纲要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规划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se】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进行实化量化,对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科学规划,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奋力谱写中国特【se】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李家俊

努力培养更多“科研破壁人”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表示,“当务之急是,要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好重点高校院所国家队作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李家俊代表说,“十三五”期间,一项项重大工程不断刷新着中国制造的高度和水平。“可以说,‘十三五’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也应该看到,好项目、新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支撑。而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重点高校院所尤其是一流大学要积极发挥作用,做好培养大量原始创新人才的工作”。

“立足当前,放眼‘十四五’,一流大学要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布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和重点创新团队,努力培育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李家俊代表介绍说,“比如,为了攻关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天津大学正在培养更多的‘科研破壁人’。”当前天津大学正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致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贺浪莎)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清

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我十分关注规划纲要草案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容。”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邵志清对记者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需要调整原来对传统‘三驾马车’的依赖。从外部环境来说,过去几年,我们经受了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影响,国际大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从国内看,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邵志清代表说。

邵志清代表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过程中,要各有侧重拉动城乡消费。在农村的主要任务是‘开源’,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消费市场、合理布局电商等方式进行;对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提升消费环境、鼓励新型消费。”邵志清代表说。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还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邵志清代表认为:“近几年,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但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哲)

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

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表示,“实现这一目标,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深化要素市场配套改革,并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探索”。

张占斌委员表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好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需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推进市场有序充分竞争。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要求,健全产融结合的监管框架,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不断推进市场有序竞争。

首先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需要着力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张占斌委员表示。其次要加强营商环境立法与产权保护。系统梳理、修订违反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实现竞争主体在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的公平待遇。

同时,要坚定实施反垄断。“伴随技术进步,必要时应修订反垄断法,适时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与措施,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张占斌委员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 睿)

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

“两业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这有助于让中国市场更好地成为世界市场。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徐晓兰委员表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两业融合”,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数字化发展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徐晓兰委员指出,“两业融合”机制目前尚不完善,先进制造业对数字要素的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不高;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匹配先进制造业的需求,不利于有力支撑其发展。

徐晓兰委员认为,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发展,激发“两业融合”内生动力,以产业链为枢纽,利用工业大数据技术推动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加快对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升级。

徐晓兰委员建议,强化数字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引导企业关注“两业融合”关键环节与技术短板;二是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三是推动搭建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对利用工业大数据赋能“两业融合”的企业给予数据资源支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苑)

全国人大代表林文耀

一体化推进数字化发展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文耀表示,“规划纲要草案专门用一个完整的篇章论述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深刻彰显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平潭在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林文耀代表表示。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我们近年来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破题的主要着力点,壮大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林文耀代表介绍,2019年以来,已有1161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落地平潭。

去年,平潭推出5G基站“快车道”建设模式,推动全年5G基站建成数量达计划数3倍。而且,平潭在福建省首创“链融通”区块链平台,实现了企业奖补、纳税数据“上链存证”,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第三方机构数据存证难等问题。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我们接下来应一体化推进,为平潭‘一岛两窗三区’建设赋能提速。”林文耀代表表示,可以用数字化推动旅游岛屿建设。包括加强景区“数字底座”改造,推动景区管理实现“物联、数联、智联”;加快完善现有智慧旅游体系等。

“此外,还要推动特【se】数字应用做大做强。”林文耀代表说,比如要完善现有区块链平台功能;开发无人驾驶商业示范应用,吸引人工智能、智慧交通领域企业到平潭集聚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贺浪莎)

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

鼓励青年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走中国特【se】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文新茶叶公司董事长刘文新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应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外出创业人士等青年力量返乡回乡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年不断向城镇迁移。“以河南信阳为例,全市在外务工人员达24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刘文新代表认为,只有更多勇担当、有作为的青年返乡回乡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乡村振兴目标。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吸引青年返乡回乡发展?刘文新代表认为,要营造有助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树立乡村振兴的人才导向,要把返乡回乡青年人才和“引进人才”同等对待,享受优惠政策中的有关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难题。还要建立青年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面向“三农”创业、创新、创富的活力。

刘文新代表表示,一方面要支持、吸引农村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应探索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引导鼓励外出创业成功青年返乡带头组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产业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瑾) 【编辑:田博群】
转载自经济日报(cns2012)
综合(田博群)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