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文史馆:在切塔姆图书馆探访曼彻斯特时_恩格斯-曼彻斯特-玛丽-马克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24  来源: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  作者:马蕾  
核心提示:从曼彻斯特市政厅出发一路往北,走到市中心的最北端可以看到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大楼,这就是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在国家足球博物馆的对面,有一座古老的中世纪建筑,此为建于1653年的切塔姆图书馆(ChethamsLibrary)。这里最早的砂岩建构始于1421年,曾经是一座监狱和军械库。切塔姆图书馆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创建初衷是要与英格兰东南部的牛津和剑桥高校图书馆竞争,在英格兰西北部提供一个独立学习和研究的


原题:文史馆:在切塔姆图书馆探访曼彻斯特时期的恩格斯
核心词:恩格斯,曼彻斯特,马克思,玛丽,英国,图书馆,工人,友谊,工人阶级,圣地,工作


  从曼彻斯特市政厅出发一路往北,走到市中心的最北端可以看到一座宏伟的现代化大楼,这就是英国国家足球博物馆。在国家足球博物馆的对面,有一座古老的中世纪建筑,此为建于1653 年的切塔姆图书馆(Chetham's Library)。这里最早的砂岩建构始于1421年,曾经是一座监狱和军械库。切塔姆图书馆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创建初衷是要与英格兰东南部的牛津和剑桥高校图书馆竞争,在英格兰西北部提供一个独立学习和研究的场所。这里藏书量为十万册,其中六万册为1851年之前的书籍,此外还收藏着众多珍贵的画作。


切塔姆图书馆

  时至今日,这座古老、陈旧、淹没在现代化大都市建筑群中的小图书馆表面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但是它那富有传奇性的历史、别具一格的收藏,却使它充满了历史的魅力,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马克思、恩格斯、道尔顿、焦尔等许多历史名人曾光顾过切塔姆图书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也对它情有独钟。

  曼彻斯特是英国棉纺织业的基地,工业城市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命运吸引马克思多次造访曼彻斯特。根据资料显示,自恩格斯留居曼彻斯特后的20多年间里,马克思每年至少去曼城一次。当时,恩格斯家族纺织厂“欧门-恩格斯公司”的总部位于曼彻斯特南门街,距离切塔姆图书馆仅几分钟步行路程。除了社会调查,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时常去这里研读政治经济学书籍。为了方便阅读,马克思在曼城停留期间也会住在这家图书馆附近。他们当年伏案研读使用的长方形橡木书桌,如今仍完好存放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如今已是“镇馆之宝”之一,上面还堆放着“曼彻斯特笔记”中涉及的多本原始文献;当年两人坐过的那张窗旁的书桌仍摆放在老位置。

  漫步在切塔姆图书馆中,不仅能闻到收藏中散发出来的书香,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从图书馆的馆藏与介绍中仿佛能看到当年两位伟人亲切交谈、讨论的身影。今年11 月 28 日是恩格斯诞辰二百周年纪念日。这位自诩为“第二小提琴手”、在人生自白中将“放轻松”作为其信条的伟人,其实一生过得并不轻松。从世俗的视角看,恩格斯是不肖子。其资本家的父亲对于长子恩格斯给予厚望,把儿子安排在曼彻斯特工作,是为了让恩格斯徜徉在“工业革命圣地”中吸取营养,早日学成归乡,实现父亲有朝一日把故乡建成“德国的曼彻斯特”的愿望。然而,恩格斯却转过头去质疑和反抗这种制度,与马克思一道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这确实是他们的伟大之处,也是艰难之点。

  1842年10月初,恩格斯在柏林服完为期一年的兵役之后,在故乡短暂停留,于当年11月中下旬踏上了英国的国土。1842-;1844年曼彻斯特时期是恩格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在工业革命圣地曼彻斯特,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调查工人阶级状况的基础上,恩格斯世界观的彻底转变。恩格斯到达曼彻斯特不久,就认识了玛丽·白恩士。玛丽比恩格斯小一岁,父亲是染色工人。她“野蔷薇”般的美丽、“黑亮勇敢的目光”以及她那永不枯竭的革命热情深深地吸引着22岁风华正茂、英俊潇洒的恩格斯。玛丽是一个思想觉醒较早的女工,玛丽的革命精神对恩格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恩格斯和玛丽常常一起走访曼彻斯特的工人社区,了解工人生活细节,结识工人朋友,参加工人集会。恩格斯出于对玛丽的爱慕,更加密切了他与工人阶级的接触,同工人的直接交流有助于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的工作状况进行深入思考与科学研究。这期间撰写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实现了哲学思想上和政治立场上的两大决定性转变,奠定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人的地位。也是在这期间,恩格斯开启了与马克思的伟大友谊与创造性合作。当恩格斯1844年9月在从曼彻斯特回莱茵省的途中经过巴黎时,他和马克思实现了人生中第二次伟大的会面,与两年前的不快情形完全不同:“当我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时,我们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得意见完全一致,从此就开始了我们共同的工作。”

  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每每追忆恩格斯,总有李白的诗句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古来圣贤皆寂寞”。

  恩格斯的个人情感生活是寂寞的,1863年1月,玛丽·白恩士因心脏病发作突然逝世,恩格斯陷入极度痛苦之中。他写信给马克思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我感到,我仅余的一点青春已经同她一起埋葬掉了。”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工作是寂寞的,是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但对于马、恩所从事的事业来说又是必须的。马克思长期依靠恩格斯的资助生活,马克思在1865年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我诚心告诉你,我与其写这封信给你,还不如砍掉自己的大拇指。半辈子依靠别人,一想起这一点简直使人感到绝望,这时唯一能使我提起身来的,就是我意识到我们两人从事着一个合伙的事业,而我则把自己的时间用于这个世界的理论方面和党的方面。”这是真正的革命者之间的友谊,这种友谊超越了金钱和一切世俗的利益。恩格斯不仅在生前资助马克思,并且在身后把全部遗产留给了马克思后人。在恩格斯生命历程的最后12年,他以近乎双目失明的代价为挚友整理书稿、解析原理、完善体系、维护形象、扩大影响。他成为马克思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中介,相当程度上也影响和启发了 20 世纪东方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

  同时,恩格斯的身后也是寂寞的,他去世后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峡,现在于世间找不到一块可以凭吊的墓地……

  恩格斯的人格是伟大的。他一生不重名利,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一年之后即1884年致贝克尔的信中所写到:“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这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

  恩格斯重情重义,一辈子珍视、保持了和马克思的伟大友谊;在与玛丽相守的岁月里,恩格斯冲破藩篱、无惧世俗眼光、追求真爱,留下一段佳话。

  恩格斯的理论与实践成就是伟大的,他与马克思一起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工作,他创作的大量理论著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恩格斯人格、道德无双,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谨以此文感念先贤的作为和品德。

责任编辑:郑思明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