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高_日喀则市-西藏自治区-江孜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苑菁菁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题: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中新网记者张舵杨程晨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各项工作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过去五年,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2020年8月16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调研。受访者供图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契机,西藏



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题: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

中新网记者 张舵 杨程晨

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各项工作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过去五年,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2020年8月16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调研。受访者 供图2020年8月16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调研。受访者 供图

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契机,西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未来将以何种方式、速度继续推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就此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将是高原实现长足发展的新思路,并将为中国经济发挥更重要作用。

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官方宣布“告别贫困”,全区74个县(区)整体实现脱贫。格桑卓玛说,西藏曾经是全国唯一的集中连片省级贫困区,西藏的贫困是相对普遍性的贫困。自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雪域高原在减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档立卡、医疗扶贫、异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均取得实际成效,“这些在历史上的西藏,是不可想象的成就”。过去,中央、各省市为帮扶西藏投入大量资源,西藏也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追上全国的步伐。现如今,在保持全国领先的经济增幅前提下,西藏也应开始思考自身定位及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能贡献的更大能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16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调研。受访者 供图2020年8月16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格桑卓玛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调研。受访者 供图

格桑卓玛表示,正如会议所说,转变发展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西藏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而这需要通过高新科技、创新思路等使相关产业发展到更高层次。她举例指,农牧业在西藏吸纳的劳动力较多、但收益不高,通过诸如观光农业、食品加工等方式,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结合,可以提高农牧业收益。上述举措在日喀则等地已出现青稞加工等因地制宜的成功尝试。

西藏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4000万人,收入达56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40万农牧民参与旅游产业。“在产业选择上,文旅产业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格桑卓玛认为,文旅产业对环境破坏相对较小,且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她介绍,一直以来,西藏经济都更偏内向型经济,外贸所占比重不大,加之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西藏当前仍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加强与内地城市的互动和交流。她提出,清洁能源产业是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加强与内地城市交流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以水资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是西藏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以此为支撑,西藏未来的产业选择会更多样;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水资源可增加西藏与内地城市的交流。西藏水电资源丰富,尤其在夏季丰水期电量非常充裕,此时正逢内地城市用电高峰时期,西藏可与内地城市合作,缓解内地城市夏季巨大的能源需求的同时,消纳金河水、果多等8座水电站夏季过多的水电。

“‘藏电入京’就是一个不错的案例。”格桑卓玛认为,以此形式,西藏可与国内其他城市实现互惠互利互补。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基层,如何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格桑卓玛表示,西藏设立生态岗位、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等做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经济的良好互动。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不断探索完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设立“河湖长”“护林员”等生态岗位达66.7万个,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格桑卓玛指,生态岗位在某种程度上使得藏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朴素环境保护意识更加系统,激发了农牧民的环保热情,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实现生态保护这一目标。

基层教师、医生及公务人员的人才缺口,一定程度制约西藏的发展,西部偏远地区和边境地区长期受此问题困扰。

格桑卓玛提到,特别是教师方面,许多地方幼教资源非常缺乏。今后,若能因地制宜,培养相关大学生弥补缺口或能缓解现状。但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应回到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待遇、保障高原地区教师的身体健康等解决后顾之忧的举措上来。

她关注到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及西藏干部职工的保障问题。她说,通过历次调研发现,西藏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问题应进一步受到重视,如研发推广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保证基层干部职工定期休假及体检。解决健康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干部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完)

【编辑:苑菁菁】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苑菁菁)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