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云赏析:海派百工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_海派-戏曲-布鲁塞尔-戏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10  来源: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岁月如歌,倏忽间,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即将迎来5岁生日。5年来,中心立足比利时、面向欧盟,与欧洲民众分享中国经典,共享“诗和远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丽中国形象走进比利时、走进欧洲,走向世界。为了庆祝中心成立5周年、迎接中秋节,布鲁塞尔中国中心携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海派百工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微纪录片,讲述中国匠人精神-;-;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成立5周年线上庆典暨迎接


原题:云赏析:海派百工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及中国匠人精神
核心词:中国,戏衣,布鲁塞尔,上海,海派,剧种,服装,戏曲,戏剧


  岁月如歌,倏忽间,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即将迎来5岁生日。5年来,中心立足比利时、面向欧盟,与欧洲民众分享中国经典,共享“诗和远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丽中国形象走进比利时、走进欧洲,走向世界。

  为了庆祝中心成立5周年、迎接中秋节,布鲁塞尔中国中心携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海派百工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微纪录片,讲述中国匠人精神-;-;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成立5周年线上庆典暨迎接中秋系列活动,分享中国非遗技艺,传播中国非遗文化。

  上海开埠后,全国众多剧种和名角均来演出,为其服务的戏剧服装业,又称行头店和戏衣庄也有发展。宣统二年前后,上海舞台出现大量新编历史剧,并对戏服试行改革。20-30年代,上海古装连台本戏盛行,又以机关布景和新奇行头招徕观众。演员争艳斗奇,需要创制各具特色的服饰装点舞台。上海戏剧服装业分工渐趋专业化,除戏衣庄外,还开设戏靴作、盔帽作、回须作和点翠作。40年代的上海剧装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南市四牌楼一带的戏衣、盔帽、戏靴、须结、制线、绒球、珠花和水钻头面等作坊最为兴旺,广东路一带的戏衣、盔帽和戏靴作坊也十分红火,当时从事戏剧服装业店铺作坊有40多家,从业人员100多人。

  传统戏曲服装构图繁复庄重,晕色自然和谐,绣工细腻入微,设色浓郁,运用平针、套针、平金、钉线、缠针、打籽、缉线等刺绣针法。图案繁简得体,疏密有致。色彩冷暖协调,艳而不俗,雅而有神。30年代,上海戏剧服装为配合海派艺术,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既融合北京、苏州戏服制作技艺的精华,又把不同服饰的图案、色彩和戏剧情节结合起来,渲染上海舞台的气氛。

  上海戏剧服装用品厂的谢杏生(1979年命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对上海戏服的设计和制作有特殊的贡献。他能按照不同朝代、不同剧种、不同流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将中国绘画艺术与戏服工艺融为一体,设计出的服饰配色艳丽不俗,雅而有神。曾先后为梅兰芳、周信芳、荀慧生、尚小云和俞振飞等著名表演艺术家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的戏剧服装,又为全国10多个剧种设计服饰纹样,受到国内同行赞誉。后来包畹蓉制作的戏曲服装在沪上也自成一体。

  《海派百工·璀璨非遗》微纪录片,以8K超高清形式呈现,纪录了非遗传承人“一生择一事”的传奇心路。

责任编辑:谢宁馨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