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通讯:彝族军人布哈扶贫的“五件事”_武警部队-彝族-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6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李玉素  
核心提示:中新网西昌8月26日电题:彝族军人布哈扶贫的“五件事”记者李纯“这一片是经济果树林”“那些大棚里种的都是圣女果”“我们还要引进桶装水项目”……布哈与村民谋划村子的未来。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在梭梭拉打村的后山上,布哈指着村里的各项设施,介绍脱贫攻坚的成效。在这位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近3年间,梭梭拉打村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人民币,下同),户均增收8000余元。布哈



通讯:彝族军人布哈扶贫的“五件事”

中新网西昌8月26日电 题:彝族军人布哈扶贫的“五件事”

记者 李纯

“这一片是经济果树林”“那些大棚里种的都是圣女果”“我们还要引进桶装水项目”……

布哈与村民谋划村子的未来。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与村民谋划村子的未来。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在梭梭拉打村的后山上,布哈指着村里的各项设施,介绍脱贫攻坚的成效。在这位武警四川总队凉山支队某大队政治教导员担任驻村扶贫干部的近3年间,梭梭拉打村151户607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人民币,下同),户均增收8000余元。

布哈与村民展示养蜂成果。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与村民展示养蜂成果。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梭梭拉打村所在的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之一。2017年,武警四川总队将脱贫攻坚的战旗插到了位于凉山州的全国彝族人口第一大县昭觉县。从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干部布哈主动请缨,担任昭觉县四开乡梭梭拉打村的驻村扶贫干部。

布哈走访孤寡老人。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走访孤寡老人。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由于成长经历的原因,我一直梦想去建设家乡。”1985年,布哈出生在凉山州甘洛县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在他12岁时病逝,使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添风霜。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布哈始终想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这也是他愿意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事业的初衷。

“我是2018年1月8号到这个村的。”驻村之初,布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从部队政工干部向驻村扶贫干部的转型。“我在部队待了十多年,对地方的情况不了解,对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开展专业性非常强,而且是深入老百姓的工作,对我来讲确实非常困难。”

布哈走村入户宣讲脱贫政策。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走村入户宣讲脱贫政策。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为此,布哈在上任前做了两件事。其一是遍访全村522户,摸清梭梭拉打村的致贫原因和发展潜力。之后才能因地制宜,“这个村有什么就扶什么,老百姓会什么我们就帮什么,可以精准到人到户”。

“特别是我们现在扶持的彝族刺绣。”布哈表示,他们将村里的妇女全部动员起来,参与彝族刺绣产品的制作,“宜绣则绣、宜编则编”。村里还请来专业的彝族刺绣老师进行培训,让每名妇女都有事情干。

布哈带领村民发展彝绣产业。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带领村民发展彝绣产业。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据介绍,彝族刺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兼具经济和文化价值。彝族绣娘实现了在家就业,增收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务。梭梭拉打村的第一批彝族刺绣订单盈利50多万元,正在赶制的第二批订单主打“时尚+非遗+电商”的模式,并聘请服装学院和专门公司进行设计、销售,产品计划推向全国市场。

布哈走访了解学龄前儿童入园情况。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走访了解学龄前儿童入园情况。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第二件事则是把军地各层级的脱贫攻坚文件、政策进行系统性学习。“必须要落实‘六个精准’的要求,必须要吃透‘上情’,才可以开展我们的工作。”布哈说。

在村委会办公室的档案柜内,十几个资料盒归纳了军地各级的脱贫攻坚政策、举措。一旁的柜子里满是梭梭拉打村的贫困户档案。除了人员姓名,档案夹上还注明了致贫原因,逐人建档、排列井然。

布哈和幼教点小朋友一起跳舞。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和幼教点小朋友一起跳舞。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上任后的布哈同样做了两件事。其中,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村里的特【se】产业,为村民授人以渔,是他考虑的一件“头等大事”。

梭梭拉打村的林地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气候条件令各类花卉的花期很长,适宜养殖蜜蜂。布哈动员在校大学生俄洛瓦达返乡创业,在村里成立了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可是养蜂产业很快遇到了技术瓶颈。布哈走遍了凉山州,最终请得大凉山的“养蜂王”宋文学“出山”。如今,梭梭拉打村的养蜂合作社已经步入正轨,不断为村民带来可观收益。

布哈与村民一起劳动。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与村民一起劳动。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在军地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村里的扶贫项目已经开展42个,除3个正在协调外,其余项目均已落地生效。2018年10月,梭梭拉打村正式脱贫摘帽。2019年,该村产业项目销售额超过150万元。

就在记者前去探访的两个月前,梭梭拉打村将近期的一笔产业收入分给了村民,每户贫困家庭收到了4000多元的分红。村民日火说结莫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了蔬菜大棚、养鸡场、养蜂场、刺绣产业等,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布哈来了两年多,我们村的改善非常大。”

布哈与村名们一同种植果树时合影。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布哈与村名们一同种植果树时合影。图片由武警部队提供

“最难的是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驻村初期,习惯了“等靠要”的贫困户来找布哈抱怨“什么都没得到”。“我跟他说,你该得什么?”布哈告诉村民,没有任何人亏欠他们,贫困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布哈做的另一件事则是“扶智”。在他的推动下,梭梭拉打村只能容纳40多个孩子的简陋幼教点,被一座两层楼的武警爱民幼儿园取代,可以满足200多名儿童在家门口免费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

目前,幼儿园的3个班共有学生147人。记者探访时,“太阳班”的小朋友们正与北京的英语老师视频连线。在幼儿园任教的阿达阿呷对记者说,以前村里的孩子们不会用汉语作自我介绍。“现在不一样了,他们也会与外来人员简单地(用汉语)交流,对他们自己也有好处。这样的话,他们能走出大凉山,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前觉得读书需要支出,都有压力,想让孩子早点长大,到外面务工,早点赚钱养家。”26岁的梭梭拉打村村民尼惹拾呷是一名返乡大学生。他表示,轻视教育的观念已经完全转变,村民们都意识到,“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扶贫先扶智嘛,对教育也抓得紧。”

谈及军队参与脱贫攻坚的优势,布哈认为,首先是部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人民子弟兵家国情怀的体现。其次是军人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要干就要干到最好”。

中国将在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村子的脱贫任务已经完成,但不代表我们的任务就结束了。”谈及接下来要做的一件事,布哈说:“下一步要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无缝对接。”

据他介绍,梭梭拉打村引进了桶装水厂、种草养蓄等项目,乡村旅游也将是发展特【se】产业的一个突破口,以此留住村里的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宜居、有产业、让人才留下来,我们村未来应该可以成为彝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布哈对未来已经有所期待。(完)

【编辑:李玉素】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李玉素)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