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_恩施市-落水-扶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延静  
核心提示: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盛夏的鄂西南,满目苍翠。从湖北省恩施市人武部到恩施市红土乡天落水村,需要在绵延的盘山公路上绕过整整498道弯,这里有湖北省恩施市人武部原部长董高,挥之不去的乡愁。当他再次回到熟悉的家乡,乡亲们还是习惯性地喊他“董部长”。2017年,已在扶贫一线奋战了10年的时任恩施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长董高,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对口扶贫点,从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塘乡换到自己的家乡——当时条件最差、任务最重的红土乡。对于董高的“自讨苦吃”,



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把贫困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

盛夏的鄂西南,满目苍翠。从湖北省恩施市人武部到恩施市红土乡天落水村,需要在绵延的盘山公路上绕过整整498道弯,这里有湖北省恩施市人武部原部长董高,挥之不去的乡愁。当他再次回到熟悉的家乡,乡亲们还是习惯性地喊他“董部长”。

2017年,已在扶贫一线奋战了10年的时任恩施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长董高,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对口扶贫点,从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塘乡换到自己的家乡——当时条件最差、任务最重的红土乡。

对于董高的“自讨苦吃”,很多人不理解,他却说:“小时候,乡亲们节衣缩食供我上学,我要回报他们。”

初到红土乡,董高决定以屋场会的方式把村民的状况摸清楚,但有人提醒他:“过去村里开会,有人当场把桌子掀了。”

“向贫穷宣战,怕和躲不是办法,得让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董高与红土乡党委书记张涛商量,将地点选在干群矛盾最突出的天落水村铁厂坝组。“大家有话敞开说。”会议开始前,董高诚恳地说。

“靠着河边没水吃,赶场要翻三座山”“种植的农产品没有销路”“想发展特【se】农业,缺少技术”……贫困户纷纷吐露心声。董高将乡村干部请到现场,对问题挨个答复。

20世纪80年代末,恩施军分区开创了“1个专武干部带领3个民兵帮扶1户特困户”的“131”扶贫工程,被国务院扶贫办誉为“将党的富民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的成功创举”。经考察论证,董高提出“1个县级人武部牵头3个地方单位组成扶贫队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的“131”扶贫模式,将帮扶对象由单个特困户拓展为整个扶贫村,帮扶力量由县人武部“单打独斗”调整为军地“联合作战”。

靠天吃水,是“天落水”村的由来。天落水村海拔高,过去村民吃水只能靠“望天落水”,碰上旱季,还得下山挑水喝,来回一趟就得两三个小时。老人们都说,这是天落水村的命。可董高不信命,他带领工作队三探地处绝壁的鹰嘴崖,终于找到稳定的水源,并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建水厂、铺管道。当甘甜清冽的自来水通进农家,村民们激动地说:“这个部长说话真算数。”

多年来,董家河上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每逢雨季,村民只能涉水过河。路难行,村里的作物也运不出山。董高把修建董家河大桥作为重点帮扶工程,组建起由恩施市人武部牵头,运管局、公路局、食药监局参与的“131”扶贫工作队。从选址、测算到立项,不到一年时间,一座新桥横跨董家河两岸,村民特意在桥头竖起纪念碑,取名“军民连心桥”。

天落水村的马弓坝组风景如画,吊脚楼依山傍水、古朴雅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守着金山喝稀汤。”董高结合乡村振兴,积极发展旅游业,协调投资300万元对古村落进行保护,马弓坝组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天落水村气候适宜种植优质茶叶,董高就进茶园、访茶农、问茶经、引进企业建茶厂,还引进中药材、水果种植等产业,极大拓宽了村民的增收门路。

在红土乡“131”脱贫攻坚指挥部里,至今还挂着两幅地图,全村177户贫困户情况,一个不落地标注在图上。董高“复制”了两张,一张放到包里,一张“挂”在心上。

(本报记者 章 文 本报通讯员 田国松 何武涛) 【编辑:朱延静】
转载自光明日报(cns2012)
综合(朱延静)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