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四川攀枝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_攀枝花市-攀枝花-示范区-服务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核心提示:自2018年4月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作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落实“六化”举措,推动提质增效,基本建成网络完善、运行


原题:四川攀枝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效能提升
核心词:文化,攀枝花市,攀枝花,示范区,服务,服务体系,创建,文化馆,城市,国家,强化


  自2018年4月成功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作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高地”、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纳入全市总体工作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落实“六化”举措,推动提质增效,基本建成网络完善、运行高效、供给丰富、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强化组织领导,实现公共文化工作制度化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攀枝花市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协同、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示范创建“一盘棋”,及时研究出台《攀枝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8-2020年)》等30余项制度文件,构建顶层设计“一张图”,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唱响共抓共建的“一个调”。

  强化硬件支撑,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攀枝花市公共文化设施总建成开放面积约6.02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89.81平方米。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市、县(区)两级6个图书馆中5个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6个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2个,加强了群众文化活动、数字化文化服务等文化功能,建成了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全市481个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56个,覆盖率95%,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

  聚城市之魂,“三线文化”场馆成体系。攀枝花是国家“三线”建设成果的缩影和典范,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攀枝花的城市之魂。攀枝花市大力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将之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通过无形的精神推动有形的场馆建设,“三线文化”场馆逐步形成体系,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特色鲜明、持续提档升级。

  展城市之美,康养文化工程树品牌。攀枝花市提出“康养”理念,探索发展阳光康养产业,成功打响“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推动阳光康养旅游文化和服务深入人心。

  立城市之标,文化设施建设创一流。以“区域文化高地”建设为重要内核,将城市新区-;-;攀西科技城作为“五大区域高地突显区”,统筹规划建设“五馆一院”城市文化艺术中心。

  强化效能导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攀枝花市通过打造东区社区艺术节、彝族火把节等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推动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多样化;聚焦精准扶贫,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改扩建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70个,满足贫困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筑牢脱贫奔小康的精神根基。截至目前,全市有5个村入选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

  强化科技融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提高文化服务集成度。结合攀枝花“智慧城市”建设,市政府投资6900万元建立大数据中心及政务云平台,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等服务项目纳入平台建设,打通数据资源通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打造文化数字资源库。攀枝花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逾50TB。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末端。攀枝花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以及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线网络服务全覆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实现全市文化旅游数字信息资源一体化。

  强化公益属性,实现公共文化发展社会化

  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攀枝花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化平台,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累计吸引社会资金约5000万元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其中,攀枝花引进社会资本兴建苴却砚博物馆并交政府运行,每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采用购买服务方式,每年举办“百姓大舞台”“欢乐阳光节”等品牌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开展“文化共享”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文艺辅导、送文艺下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志愿服务,惠及群众数十万人,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强化兜底保障,实现公共文化投入常态化

  攀枝花市、县(区)两级财政均设立了示范区创建专项工作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评价,有效激发了文化事业单位的动力和活力;把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纳入干部培训常态化教育体系,围绕示范区创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丰富的基层文化供给,形成了区域文化高地,更为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稿)

责任编辑:耿孟冉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