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应对疫情防控文化馆线上服务有创新_文化馆-线上-疫情-直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杜洁芳  
核心提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在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机构依然面临向哪里突围、该如何更好生存的困惑。记者调查发现,在数字文化馆推进实施多年的基础上,各地文化馆将资源向线上转移突围,在疫情期间向互联网上进一步“开疆拓土”。云上论坛:选题新颖,形式多样在文化馆闭馆到部分开放的时间里,3月18日到4月17日,由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围绕行业发展重点、难点、痛点、热点问题的系列云上论坛-;-;“文


原题:应对疫情防控,文化馆线上服务有创新
核心词:文化馆,线上,直播,疫情,服务,互联网,论坛,文化,成都市,媒体,数字,艺术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在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机构依然面临向哪里突围、该如何更好生存的困惑。记者调查发现,在数字文化馆推进实施多年的基础上,各地文化馆将资源向线上转移突围,在疫情期间向互联网上进一步“开疆拓土”。

  云上论坛:选题新颖,形式多样

  在文化馆闭馆到部分开放的时间里,3月18日到4月17日,由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围绕行业发展重点、难点、痛点、热点问题的系列云上论坛-;-;“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思考与讨论”在全国文化馆行业内受到关注。

  3月18日以来,文化馆人的朋友圈都会被这样的信息刷屏:云上论坛的每期预告与直播。每周2-;3期,每期预告都有文字宣告,每期直播都有感悟相随。据统计,国家公共文化云专题页浏览量累计近355万人次,总点赞量约47万人次。其中,直播浏览量超220万人次,单场直播最高访问量27万人次。与全国文化馆从业人员18万人的数字相对照,此次云上论坛受到业内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教学用网课、卖货靠直播、开会用视频……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让无接触的生活发光发彩。从这个角度看,单把一场论坛搬至线上,并不新颖也没有技术难关。那么,为何文化馆云上论坛会引发业内如此强烈的关注?

  在互联网界,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能带来高流量回报的理念深入人心。云上论坛也在这方面下足了工夫:“疫情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影响的思考”“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紧扣行业热点,“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思考”“谈重大主题群众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直击行业发展重点与难点……11期论坛,主题鲜明、内容切实,抓人眼球。主讲嘉宾也颇受瞩目,不仅有行业权威专家学者,还有坚持创新实践的行业管理者和建设者。他们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生动的实操经验,将一堂堂业务课程变身为生动有趣的分享,让文化馆人受益良多。不少馆还组织集中投屏收看,学习劲头十足。

  在实现形式上,云上论坛采取“直播+录播”,将采访、座谈、导览体验等多种形式融入,突破了传统的讲座模式,使论坛呈现出不同的讲解效果。交流讨论也不拘泥于在网页留言,而是通过直播连线,观众与嘉宾进行联线交流,让课堂气氛颇为活跃。

  直播+社群:即时常态两相宜

  教育界流行的“慕课”也被引入文化馆界。疫情防控期间,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文化天府”平台推出了艺术慕课教学,报名异常火爆。原来,成都市文化馆推出的慕课将直播与网络社群服务相结合,除了以往的单向授课外,培训学员还会进入相应的线上交流群。成都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王利介绍,为了使交流群不闲置,馆里给每个培训班的群配备一名班主任、一名指导老师,进行日常答疑。群里还会给学员布置作业,学员只有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

  广东省惠州市文化馆、浙江省台州市文化馆等则通过钉钉APP、抖音+微信群等方式进行艺术教学,互相引流;黑龙江省大庆市文化馆的声乐老师梁珺在抖音进行艺术教学直播,积累了2400多名粉丝;台州市文化馆开设的一项网络艺术课程累计进群人数达4575人;江苏省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推出的艺术慕课的点击总量达400万次……

  “‘直播+社群’的线上服务模式,将授课和指导结合,有望成为今后文化馆服务的新常态。此外,文化馆开通网络平台账号后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也要了解相应APP的算法推荐机制,形成品牌团队。”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王全吉说,可以以省级文化馆为主,各级文化馆进行数字资源整合,使其更成系列、更加系统。

  媒体助力文化艺术传播

  近些年,数字文化馆建设如火如荼,但数量、水准、传播还停留于“初级版”状态。不少文化馆馆长坦言:线上服务技能不够成熟,尚需好好磨练。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服务无法开展,倒逼文化馆向线上突围,推动业界迸发出不少新思维和新做法。媒体文化馆就是代表。

  4月底,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就线上服务的想法和馆里的同事进行了讨论。没想到,她提出的与媒体合作共建的点子得到大家赞成。“五一”期间,东莞市文化馆与南方日报社、“南方+”客户端联合共建的“南方+东莞云上文化馆”正式上线。媒体文化馆中,双方各司其职、互融互生。文化馆提供内容、组织“配料”,媒体进行整合、包装、策划,共同将原先的地面服务打造成具有流量的网络产品,向公众推送。

  媒体文化馆的尝试是文化馆人向线上转型的一次突破。“比如一场线下培训,具体效果并不十分直观,但是将之做成互联网产品并在线上发布,就会有点击量等量化评判标准的产生。为了增加点击量,大家肯定会想方设法提升业务水平。这样一来,原先触网能力较弱的短板就会逐渐补齐。”黄晓丽说。

责任编辑:王暄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