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地评线】钱江潮评|乡村振兴传统民_画中画-传承-民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9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田博群  
核心提示:“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纷纷举办各类乡村文旅及民俗活动,线上线下一体推动,开启诗与远方的春天之旅,不仅让人们感知乡村之美,也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之乐,以及先民祖辈的古老智慧与诗意生活。乡村是农民栖身聚居的家园,是都市人“回望乡愁”的心灵归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乡村振兴,已经



【地评线】钱江潮评|乡村振兴,传统民俗文化必不可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纷纷举办各类乡村文旅及民俗活动,线上线下一体推动,开启诗与远方的春天之旅,不仅让人们感知乡村之美,也体验到传统民俗文化之乐,以及先民祖辈的古老智慧与诗意生活。

乡村是农民栖身聚居的家园,是都市人“回望乡愁”的心灵归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乡村振兴,已经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课题。显然,这其中既要有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崭新面貌,也包含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风绪余韵。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传统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尤其是在农村,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日常劳作和生活,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神秘而奇丽,粗犷或柔美,是一股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又深藏于人民行为、语言和心理之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同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传统民俗文化起源于农耕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评价标准,铸就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良好的传统民俗文化,不仅催生了乡村文明,推动了乡村发展,还发挥出了凝聚民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但现在很多乡村,原本独有的历史印记、文化注脚却在日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要善待传统民俗文化,保护老祖宗的“筋骨肉”和“精气神”,让其在传承中迸发出勃勃生机,历久弥新。

“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儿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也是文化传承的未来,传承民俗文化应当从娃娃抓起。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马不停蹄地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类培训,却忘了启蒙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让孩子去感受其中的妙意与精髓。毫无疑问,要让民俗文化传承下来、发扬光大,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传统民俗文化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日常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未来的“小主人”了解它、喜欢它、弘扬它,重拾传统文化之“心”,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任何一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常怀有亲切感乃至自豪感。在新时代,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让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成为建构生态文明的耀眼底色。要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及昔日的寻常景物,转化为乡村文旅产业新业态的特色底蕴和宝贵资源,增添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培育的独特魅力。当下,传统民俗文化传播不易,更显得弥足珍贵。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使人们知晓、参与、传承好民俗文化及其活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流于形式、落入窠臼、生硬说教,紧随时代步伐,重塑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现实价值。

费孝通先生说过:“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唯有重视、挖掘和利用好传统民俗,延续乡村文化脉络,守护乡村文化生态,才能够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和不懈的精神动力。

作者: 李治钢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