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回国一_威尼斯-主办方-水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玉素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应妮)作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首站,《“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将于21日亮相北京嘉德艺术中心。艺术家费俊的作品《睿-寻》。主办方供图作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双年展之母”,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不仅是国际艺术界两年一度的嘉年华盛会,更一直扮演着当代艺术领域的风向标角色,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回溯东方文化的传统和东西方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回国一展“Re-睿”意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首站,《“Re-睿”——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巡展》将于21日亮相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艺术家费俊的作品《睿?寻》。主办方供图艺术家费俊的作品《睿-寻》。主办方供图

作为“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双年展之母”,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不仅是国际艺术界两年一度的嘉年华盛会,更一直扮演着当代艺术领域的风向标角色,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

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吴洪亮回溯东方文化的传统和东西方对话的历史,以“Re-睿”来回应这一主题。“Re”是西方多种语言词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缀,有“回、向后”之意,给后缀的词汇构成一个往前回溯的动势。中文里有一个相似读音的字:睿,其意为智慧。面对今天的新问题,回眺或许才能获得由“Re”及“睿”的洞察。

艺术家耿雪的作品《金色之名》、主办方供图艺术家耿雪的作品《金色之名》。主办方供图

将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带回中国巡展,展览空间从威尼斯水城转移到了古都北京,从古代欧洲的军械库建筑切换到了当代中国的嘉德艺术中心。对此,吴洪亮表示,展览一方面沿用了威尼斯中国国家馆的核心理念与元素,另一方面又根据嘉德艺术中心的展厅空间、功能分区、地理位置等,重新推演,为观众带来新的游观体验。在作品呈现上,四位艺术家都在之前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作品,更为全面地呈现出自己的创作谱系和思想脉络。

此次的四位参展艺术家——陈琦、费俊、耿雪、何翔宇的作品分别从文明的共识、生活的日常、自身的感知等不同维度呈现了中国艺术家们“Re”的探索。

艺术家何翔宇的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主办方供图艺术家何翔宇的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主办方供图

陈琦的作品《别处》以空间装置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一套情景,在其中静思冥想。一本被蛀虫蚕食后的古书,当光透过破碎的纸张,形成迷离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这些光影的形态来自古书被书虫咬噬的虫洞,隐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力量的冲突与和谐。“Re”在这里是回溯文明的历程而获得的认知,时间在这里获得了永恒。

费俊创作了基于地理位置的应用程序作品《睿·寻》,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相关应用程序,在威尼斯水城里搜寻并体验艺术家“移植”在当地桥梁上的来自中国各地水域的25座桥梁,并通过VR全景方式来体验这些桥梁以及水域周边的景观和声场,以此既展现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相通性,又呈现了两个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耿雪的《金色之名》是一件影像装置作品。故事情节用泥土塑造了人物,象征着那些不可回避的困境和磨难,故事的脉络则暗示着人必须主动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和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像中逐渐出现了金色,在黑与白的现实中指引方向。与此同时,配合幕墙影像存在的装置散落在屏幕周围,让观众的观看充满魔幻主义色彩。

何翔宇的装置作品《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将身体内部的触觉感知外化,他用舌头碰触上颚,再将触觉感受到的形状转译出来做成铸铜雕塑。通过这种个体的体验和转化,经由传统的手工翻模铸造工艺,原本内凹的、私人的感受转化成了外凸的、可被所有人分享和思考的结构与形象。

据悉,展览将在嘉德艺术中心展出至2020年3月8日。(完)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