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80后”驻村第一书记杨波10年坚守_钟山-贵州-林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叶攀  
核心提示:(扶贫一线·统战干部在行动)“80后”驻村第一书记杨波10年坚守:“贵州屋脊”贫困村迎来山乡巨变中新网贵州六盘水11月14日电(冷桂玉)8月中旬,走进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干净宽阔的柏油路从山脚一直修到了山顶,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错落有致,路灯、垃圾箱、乒乓球台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清澈的人工湖上碧波荡漾,俨然一个美丽的花园村落。图为杨波在介绍海嘎村脱贫攻坚情况。杨波供图海嘎村坐落在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半山腰上,韭菜坪海拔2



“80后”驻村第一书记杨波10年坚守:“贵州屋脊”贫困村迎来山乡巨变

(扶贫一线·统战干部在行动)“80后”驻村第一书记杨波10年坚守:“贵州屋脊”贫困村迎来山乡巨变

中新网贵州六盘水11月14日电 (冷桂玉)8月中旬,走进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干净宽阔的柏油路从山脚一直修到了山顶,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别墅错落有致,路灯、垃圾箱、乒乓球台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清澈的人工湖上碧波荡漾,俨然一个美丽的花园村落。

图为杨波在介绍海嘎村脱贫攻坚情况。杨波供图图为杨波在介绍海嘎村脱贫攻坚情况。杨波供图

海嘎村坐落在贵州最高峰——韭菜坪的半山腰上,韭菜坪海拔2900.6米,被称为“贵州屋脊”。钟山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党组书记杨波是这个“贵州海拔最高村”的“第一书记”,不久之前,他被评选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是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统战干部。

“现在一回想起来,我居然在这里待了这么多年,我还有点佩服自己。”杨波微笑着说,2010年刚来驻村时,1982年出生的杨波还是个28岁的“小伙子”,如今已近不惑之年。

海嘎村因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属于贵州一类贫困村。1998年才通路、通电,村民住茅草屋、吃望天水,土地贫瘠只能种点玉米、洋芋和苦荞。2010年,海噶村人均收入1600多元(人民币,下同)。

钟山区民宗局对口帮扶的海嘎村,也是一个彝族人口占比超过40%的少数民族村寨。2010年,六盘水市启动“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驻村扶贫工作,当时的杨波是钟山区民宗局一名工作人员,因为从小生长在农村,怀着对农村浓厚的感情,他主动申请去农村扶贫前线,“去农村干一番事业。”

刚到海嘎村,杨波就被泼了一盆冷水。2010年3月份,恰逢春耕,遭遇严重旱情,“种下去庄稼都干死在地里”。杨波和大家一起投入到抗旱救灾中。当时政府下拨了250桶爱心水给海嘎村,但是让村民来村小学领水,居然没人来。有村民说,“那么远,还想让我去扛,除非你送到我家门口还差不多。”

动员村民修厕所,回应也是“才400元,除非你拿1000元还差不多”。

<em></em>
图为海嘎村一角。杨波供图图为海嘎村一角。杨波供图

开展地氟病治理工作,每户花10.5元就可认购一套品牌电磁炉,“发一个电磁炉还收我的钱,除非你送我还差不多。”

一个个好政策送到家门口,但是村民却“不领情”,杨波很憋屈。有一天,杨波找到一个信号好的地方,给父亲打电话诉说困惑和纠结,当过乡村教师、又是老党员的父亲不但没有安慰,反而一顿“臭骂”:“如果农村工作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那还派你们下去干什么?”

晚上回到住处,躺在村委会临时办公的海嘎小学二楼的铁床上,杨波辗转反侧,“如果这些老百姓他们的日子都好过了,那还要我们这些人来干什么?正因为他们还有很多问题靠自身无法解决,才需要我们来做这些事。”他突然想明白了,并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为这个地方做一些事情。”

为了掌握村情、找到贫困症结,杨波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他们靠骑摩托车和步行,不停地穿梭在海噶村的山间小道上,慢慢走遍了全村5个组365户,收集整理每家每户的家庭情况。

为了方便走访,大湾镇政府给杨波配发了一辆摩托车,去镇里时他主动捎村民、带东西。走访过程中,遇到小孩,杨波就从包里拿出卤鸡蛋、小香肠、棒棒糖等小零食;遇到村民修房子,他帮着一起干活……渐渐地,城里来的“杨书记”逐渐变成了“杨兄弟”“小杨”“杨伯伯”。

图为杨波在海嘎村走访村民。 杨波供图图为杨波在海嘎村走访村民。 杨波供图

通过走访,杨波发现饮水难是村民的“心病”,这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饭,生产生活用水都是接雨水。杨波磨破嘴皮子,不断筹集资金,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实施了海嘎抗旱应急提水工程,从韭菜坪山脚下水厂引水,海嘎村村民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有村民反映,出行不便。杨波就不断从“娘家”钟山区统战部、民宗局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他带着村民一起干,逐步修通村里的通组路、串户路,安装太阳能路灯,随后又解决了移动信号覆盖问题。

路修通了、水窖有水了,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杨波第一届驻村也到期。但是,彝族同胞的钱袋子还没有鼓起来,海嘎村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2013年,放心不下的杨波申请继续驻村。

因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是海嘎村的短板。经过多方考察学习,杨波鼓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发展起可食用玫瑰花种植、大球盖菇种植,还有蜂蜜养殖、母牛养殖等产业,建立了种养殖基地,成立种植农民合作社。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提供技术指导下,海嘎村引进实施林下猴头菇、大球盖菇培植项目,开启林下经济新模式。

为了能让“山货”出山,杨波为海嘠村申请注册“黔之脊”绿色食品商标,把“土疙瘩”变成“金元宝”。

随着韭菜坪景区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爆”,游人越来越多。海嘎村与相邻的腊寨村、大箐村开始“抱团”发展,2016年海腊箐联村党委成立。杨波作为联村党委书记,责任更重,他不断为三个村争取项目、资金,动员村民成立韭菜坪彝族歌舞表演队,建立了彝族风情街,越来越多的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旅馆,吃上旅游饭。

10年来,“娘家”支持也给了杨波坚持下去的动力。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钟山区统战部、民宗局等共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双培”资金等各类项目资金178.3万元帮扶海嘎村。

海嘎特色民族村寨、民族文化广场……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建设完成,曾经的一类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摘掉“贫困帽”,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海嘎村也变成了韭菜坪半山腰上的“花园村落”。

图为海嘎村新貌。冷桂玉 摄<em></em>
图为海嘎村新貌。冷桂玉 摄

杨波还不断带着驻村工作组走村串户,开院坝会、搞夜访,跟村民讲民族团结、讲惠农政策、讲文明新风,鼓励他们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破除思想上的“大山”。“脱贫攻坚不光是从物质上得到提高,更需要基层干部去‘融入’。当有一天离开时,老百姓已经学会自己‘走路’。”杨波说。

四届驻村,10年坚守,杨波把精力和感情全部注入海嘎村,帮助村民拔掉“思想上的穷根”,脱贫致富,也帮助村里逐渐走上产业发展的路子。杨波说,“为了实现海嘎村目前剩下的16户37人贫困人口今年脱贫,村里制定了‘一对一’的精准方案。”

10年来,杨波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贵州省同步小康优秀驻村干部”等众多荣誉。但是他却十分谦虚地说,“我感觉我是比较‘憨’的那种人,就是对认准的事比较执着。成绩是无数人一起努力换来的,只是我很幸运,就是像一根线把这些都串起来了。”

“实际上,我每天最幸福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杨波给记者打开了手机相册,看着儿子玩耍的视频。他不禁红了眼眶:“离家时大女儿不到两岁,如今都已经上六年级。”杨波说:“得到的荣誉越大,面对家人,愧疚感越强。”现在就是想站好最后一班岗,同步全面小康以后,安安心心回家,陪伴家人。(完)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