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粤韵思乡筝音颂月_惠灵顿-广东籍-粤剧-折子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05  来源: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  作者:方华  
核心提示:正值中国传统佳节-;-;中秋来临之际,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携手创立17年之久的惠灵顿粤剧曲艺团,并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及重庆市文化交流中心,邀请重庆三峡歌舞剧团、重庆三峡川剧团、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及新西兰多家文化、教育与培训机构,于当地时间9月2日晚,在惠灵顿下哈特小剧场为逾百名观众献上南国韵味十足、传统民乐助阵的经典粤剧折子戏及古筝表演,由此拉开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2019“天涯共此时”系列活动序


原题:粤韵思乡 筝音颂月
核心词:惠灵顿,粤剧,折子戏,广东籍,文化中心,曲艺,摄影,古筝,重庆市,重庆,传承


  正值中国传统佳节-;-;中秋来临之际,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携手创立17年之久的惠灵顿粤剧曲艺团,并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及重庆市文化交流中心,邀请重庆三峡歌舞剧团、重庆三峡川剧团、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及新西兰多家文化、教育与培训机构,于当地时间9月2日晚,在惠灵顿下哈特小剧场为逾百名观众献上南国韵味十足、传统民乐助阵的经典粤剧折子戏及古筝表演,由此拉开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2019“天涯共此时”系列活动序幕。

  由惠灵顿20多位粤籍老华侨亦为粤剧发烧友组成的惠灵顿粤剧曲艺团,每年推出一台经典剧目的粤剧折子戏表演。此次演出是与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器乐老师凌嘉联袂奉上“粤剧+古筝”同台亮相的视听文化大餐,以飨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及华人粤剧迷。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筝系、拥有10多年执教经验的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器乐老师凌嘉,以一首经典名曲《渔舟唱晚》开启当晚戏台上的民乐演奏篇章。快慢相间的节奏、淙淙筝筝的弦音,描绘出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归来悠然自得的意境。另一首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典故的《高山流水》,以浙江流派的旋律典雅之风,生动演绎出“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画面感。


中国文化中心器乐老师凌嘉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摄影:张健勇)

  而重庆三峡歌舞剧团、重庆三峡川剧团、重庆市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的10多位广东籍演职人员,则在色彩斑斓、布景华丽的戏台上,为现场观众带来《同是天涯沦落人》《情赠茜香罗》《赵氏孤儿之捨子》《李后主之归天》《痴梦》《狄青闯三关》等经典粤剧折子戏,以地地道道的广东方言、独具韵味的岭南唱腔、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再现中国戏剧文学中的经典情景,引发现场众多侨胞的思乡之情。


粤剧头饰(摄影:张健勇)


粤剧折子戏《同是天涯沦落人》(摄影:张健勇)


粤剧折子戏《李后主之归天》(摄影:张健勇)


粤剧折子戏《痴梦》(摄影:张健勇)


粤剧折子戏《狄青闯三关》(摄影:张健勇)

  惠灵顿粤剧曲艺团的演出,让当地的广东籍观众感到尤为亲切。该团负责人表示,有感于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连续三年为这场演出提供支持,让热爱家乡戏的老一代广东籍侨民能够以持久的动力投入到每年一度的粤剧演出及其创作中。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上的每件道具均由演员们亲手制作,舞台布景中的绘画工作,也是由在惠灵顿文化界颇具知名度、擅长中国画、此次出演《赵氏孤儿》之捨子角色的陈康渭亲手完成的。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古筝班学员冯文姬加入剧团的时间最短,依旧在一个月内背下了两场台词,出色完成了《情赠茜香罗》中的蒋玉菡一角。


粤剧折子戏《赵氏孤儿之捨子》(摄影:张健勇)


粤剧折子戏《情赠茜香罗》(摄影:张健勇)


现场观众(摄影:张健勇)

  “我一生有两件事情是最爱,一个是画画,那是我本职工作;另一个就是唱戏,唱了一辈子,就是因为喜爱!”陈康渭如是说。每年都来观看粤剧折子戏表演的广东籍老戏迷们,对于今年中秋前夕能够欣赏到这场家乡戏倍感兴奋。对他们而言,在海外奋力打拼的同时听一曲家乡戏,是慰藉游子心灵、纾解离乡愁绪、找寻乡土记忆的最好途径,可谓“乡曲传乡韵、乡音蕴乡情”。

  “今年将粤剧这一扎根海外多年、拥有一定受众基础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天涯共此时’活动范畴,以丰富活动内涵、传承戏剧经典、传递思乡之情,这是对中秋的美好祝福与致敬。”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郭宗光称,广东粤剧在海外拥有得天独厚的传承基因,在文化交流上尽显地域特征,其民俗腔调与押韵方式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其表现形式、交流时点、传播载体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探索空间。

责任编辑:胡梦音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