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匠心匠艺在马耳他展示和传递中国"工匠_马耳他-花丝-手工艺-文化遗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8  来源: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  
核心提示:7月2日,由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匠心匠艺-;-;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品展》成功开幕,马耳他国会议员、遗产委员会主席安东·雷法洛,司法、文化和地方政府部文化司长马里奥·阿祖帕蒂,文化遗产监督办公室主任约瑟夫·马格罗·孔蒂、执行董事马里奥·库塔亚,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委员会协调人兼秘书梅兰妮·希亚塔·哈林顿,地中海航空公司


原题:匠心匠艺在马耳他展示和传递中国"工匠精神"
核心词:马耳他,文化遗产,花丝,手工艺,物质,展览,雕漆,致辞,镶嵌,团队,工艺


  7月2日,由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的《匠心匠艺-;-;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品展》成功开幕,马耳他国会议员、遗产委员会主席安东·雷法洛,司法、文化和地方政府部文化司长马里奥·阿祖帕蒂,文化遗产监督办公室主任约瑟夫·马格罗·孔蒂、执行董事马里奥·库塔亚,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委员会协调人兼秘书梅兰妮·希亚塔·哈林顿,地中海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布吉亚,以及马耳他手工艺界代表、文化中心高级会员近百人出席。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杨晓龙致欢迎辞,感谢展览团队以及马耳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的支持。他说,中马两国都有着悠久历史,双方应加强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相关文旅政策对话与合作交流。此次展览展出“花丝镶嵌”“雕漆”“陶瓷”和“紫砂”等四项历史悠久、享誉中国的传统手工作品,希望能和马耳他业界探讨传统技艺传承,分享当代工艺创作的“工匠精神”。


杨晓龙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

  哈林顿代表马方致辞指出,马耳他2017年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新近成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委员会,用以加强马耳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她表示,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锋模范,值得马耳他学习。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品展的举办对于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特别是手工艺传承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哈林顿女士代表马方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览承办公司京东典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特聘专家苗霖代表展览团队致辞。他说,历史上,中国不少传统手工艺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比如陶瓷工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曾给欧洲巴洛克艺术发展带来一阵清凉的东风。近百年来,中国陶瓷在高端瓷烧制和艺术创作方面,同样得到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启示和借鉴。这印证了人类文化因交流而不断丰富,文明因互学互鉴而变得更加精彩。


特聘专家苗霖代表展览团队致辞

  展览展出作品28件,是王树文(花丝镶嵌)、满建民(雕漆)、葛昊翔(陶瓷)、华健(紫砂)等4位工艺美术师近年来的精心力作。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花丝镶嵌工艺,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流光溢彩,作品闪耀着中国古代皇家的珠光宝气;雕漆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瑰宝,其作品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庄重典雅,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瓷器种类丰富、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不愧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经过淬火烧制,浑然天成,宛如天工开物。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一道道手工艺绝活,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高超技艺以及其间蕴含的精益求精、不断传承创新的“工匠精神”。


展厅一角


《宜均釉瓜棱长颈撇口瓶》和《满工十二花神杯》


观众们聚精会神欣赏展品

  苗霖现场展示了花丝镶嵌工艺,手法娴熟,工序清晰可见,制作的马耳他骑士团八角十字让大家叹为观止、赞不绝口。陶艺爱好者艾琳娜·童琪娃专门拿来自己制作的陶杯,请教制作和烧制火候等技术问题,她兴奋地说:“中国瓷器工艺,历史悠久,世界闻名,今天能够面对面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交流,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长期关注文化中心活动的安提达观展后评价说“这是我多年来看到的最精美的展览”。


苗霖向观众现场展示花丝镶嵌工艺


《牛灯》


紫砂壶展示


《银马金鞍》


《竹林七贤圆盘》

  7月3日,杨晓龙陪同展览团队赴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会见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官员,并一同参观马耳他古代陈列,特别是其史前时期的编织、陶器等工艺品以及在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里发现的“睡美人”。苗霖表示,马耳他遗产和文物丰富,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手工艺,合作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和博物馆衍生产品开发。阿祖帕蒂积极响应并表示,马政府有意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希望有机会与中国同行和专家学者交流、沟通。

  该展览将持续到7月31日。


杨晓龙主任、展览团队和马非物质文化遗产主管官员合影


杨晓龙主任、嘉宾和展览团队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胡梦音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