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_长乐-宝鸡-纱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2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周驰  
核心提示:中新网宝鸡6月12日电题: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作者李晗雪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无数工厂在炮火中或毁于一旦,或无法继续生产。然而在宝鸡,却诞生了一处使用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总长度达3.5华里的24孔窑洞车间,在日军空袭下继续产出一卷又一卷棉纱供应前线。这,就是民族企业荣氏申新纱厂内迁陕西宝鸡后的新厂。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的泉水井。田雨昊摄如今,往昔的申新窑洞工厂已被改造为“长乐塬



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

中新网宝鸡6月12日电 题: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

作者 李晗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无数工厂在炮火中或毁于一旦,或无法继续生产。然而在宝鸡,却诞生了一处使用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总长度达3.5华里的24孔窑洞车间,在日军空袭下继续产出一卷又一卷棉纱供应前线。这,就是民族企业荣氏申新纱厂内迁陕西宝鸡后的新厂。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的泉水井。田雨昊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的泉水井。田雨昊摄

如今,往昔的申新窑洞工厂已被改造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近日,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敏在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百年路·同心筑”主题采访中,与媒体一同回顾了这段民族企业内迁的惊心历史。

6月10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参观。田雨昊 摄6月10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参观。田雨昊 摄

申新窑洞工厂的历史,要追溯到创办于1921年的申新纺织公司汉口第四纺织厂。该厂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荣德生、荣宗敬荣氏兄弟家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经理李国伟是荣德生的长婿。1938年前后,在日军袭击下,上海、武汉等地许多民族工业不得不开始向内地迁徙、以图自救,史称“迁厂运动”。申新第四纺织厂的迁徙,也在这一洪流之中。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的平面图。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的平面图。田雨昊 摄

当时,申新纱厂向何处去,其实有不同的选项。纱厂还处在暂时的战时繁荣中,而内迁路途遥远,战乱之中难免蒙受损失。因此,一种意见是将工厂“出租”给外国商人,以求庇护。但李国伟坚决执行了迁厂决定。

6月10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参观。田雨昊 摄6月10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参观。田雨昊 摄

据说,拆卸机器准备运输的过程,就是在敌机空袭下进行的。工人见敌机来,躲一躲,然后继续拆,拆完马上扛走。一些工人就在拆卸之中被炸死。内迁水路上,运货船只也曾遭日本飞机轰炸,有幸最终有2万纱锭、400台织布机和一套发电机组成功迁到宝鸡。而损失的数量,与此相当。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捻线机。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捻线机。田雨昊 摄

彼时的宝鸡,几乎没有近代工业,机件物资、建筑材料、动力资源等都很匮乏。在宝鸡重新建厂,困难不亚于荣氏兄弟最初的白手创业。

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纱厂决定将车间建在地下窑洞中,以躲避轰炸。在李国伟的主持下,来自南方的申新工人开始挖掘窑洞。一有轰炸,工人和厂领导共同抵御;敌机一走,全厂上下一齐扑火、抢救物资。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外景。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外景。田雨昊 摄

“环视西北半壁,纱厂寥寥无几,无论前方将士,无论后方民众,均有赖吾等接济。所以我们应快速完成建厂任务,努力增加生产。”据王敏说,李国伟曾这样动员纱厂工人:“在这紧急时刻,多增加一分生产就是多增加一分国力。”

经历数次轰炸,这座迷宫般的地下工厂悄然完工。1939年,申新纱厂的纱锭重新开动起来。源源不断的棉纱、布匹生产出来,又被做成军装、军毯向前线输送。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机器设备。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机器设备。田雨昊 摄

今日若来此地参观,仍可从一排排纵横相连、狭长清凉的窑洞中,想见当年机器排布、工人紧张做工的场面。站在窑洞的通风口下,仿佛能感受当年工人从地底探望天空的希望。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艺术装置。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艺术装置。田雨昊 摄

在以申新纱厂为代表的内迁企业带动下,1941年,宝鸡从一个没有近代工业的农业小县城发展成一个拥有200多家企业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荣氏申新公司为代表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茅盾当时见此繁荣景象,写下《“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角。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角。田雨昊 摄

王敏谈道,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建设过程中,李国伟的孙子曾来此参观。他谈起自己的奶奶、李国伟的妻子荣慕蕴说,奶奶是荣家的大小姐,荣家在租界有住宅。但战乱之中,荣慕蕴却选择来到宝鸡这样一个农业县城,在这里待了6年,坚持抗战救国。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角。田雨昊 摄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角。田雨昊 摄

“正所谓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我想,这片窑洞工厂,就是最能体现他们家国情怀、实业救国的地方之一。”王敏说。(完)

【编辑:周驰】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周驰)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