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人民论坛网评|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薪火_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9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田博群  
核心提示: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调研时,来到西宁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依托当地原材料资源优势,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竞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情况。传统手工藏毯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民族手工艺品,经过千年的传承,融合了汉藏文化,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其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更是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关乎文化血脉赓续和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要立足长远,坚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



人民论坛网评|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薪火延续

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考察调研时,来到西宁市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企业依托当地原材料资源优势,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竞争力,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情况。传统手工藏毯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民族手工艺品,经过千年的传承,融合了汉藏文化,构思巧妙、风格独特。其加牙藏族织毯技艺更是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关乎文化血脉赓续和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要立足长远,坚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依靠创新实现更好发展。

创新传统工艺,撬动消费市场。非遗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它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代代人的能动实践不断被赋予新的创造。这些传统手工艺、传统技艺的弘扬和发展,对于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的传统手工藏毯,便是通过结合先进编织工艺,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推出成本更具优势的机织地毯,也逐渐拥有了独特的市场前景。因此,要发展更多特【se】产业,就需要让“久居深闺”的非遗实现“自我造血”,需要我们在当代环境下,“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凭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技艺的生存发展与政策法规、社会期待相互适应、共同进步。要充分挖掘和盘活消费市场,充分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让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当代社会、走进群众,以更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加大人才培养,激活内生动力。非遗作为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传承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导向。要通过政策扶持、立法保护,大力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要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努力唤醒青年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坚持爱民族、爱党、爱国、爱社会相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青年人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要通过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扶持开展传习活动,将非遗传承、文化传播和技能传授与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起来。要支持传承人在提高技艺上苦练本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新时代并获得新的生机,让人才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劲“引擎”。

丰富宣传载体,构筑良好局面。非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中留下的灿烂瑰宝,是凝聚先辈智慧与卓越价值的精神财富。积极传承和发展非遗的生动局面形成,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参与,而广泛宣传和创新宣传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善于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综合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VR等新媒体手段,让非遗的相关知识“走出去”,更“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不断引导人民群众当好非遗的爱好者、守护者、传承者。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讲好非遗故事,传播好非遗声音,要通过深度挖掘出非遗背后的人文历史、发展故事和工匠精神,让一个个非遗项目“活”起来,更“火”起来,逐渐使其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当地发展的经济优势。(作者:卢默民) 【编辑:田博群】
转载自人民论坛网(cns2012)
综合(田博群)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