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给青少年一个_运动-教育部-学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房家梁  
核心提示:加强体质健康管理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给青少年一个强健的体魄(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⑤)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建设体育强国”一节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对青少年而言,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将从源头上阻断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对健康的危害,促使青少年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



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给青少年一个强健的体魄

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给青少年一个强健的体魄(解读“十四五”健康蓝图⑤)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祖国和民族未来,也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建设体育强国”一节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对青少年而言,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将从源头上阻断各种不良生活行为对健康的危害,促使青少年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健康总体提升

小学生优良率升幅最明显

近日,2016—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报告出炉,该报告由教育部委托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牵头组织和撰写。

“2016—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日前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全国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2020年的33%,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质量正在得到巩固。

“近5年测试抽查复核工作结果的动态变化特征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总体表现为不及格率下降,优良率上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一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体质健康达标率上,小学生的不及格率最低,5年间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全国有约6.5%的小学生体测不及格,初高中生的不及格率也呈现持续降低趋势。大学生的不及格率最高,截至2020年,全国有约30%的大学生体测不及格。

“目前只有7%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能达到良好和优秀水平,且有不少在校大学生尚未养成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张一民表示,这说明大学体育依然任重道远,未来要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改革。

“从学段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幅度最明显,质量也较高。”张一民介绍,尤其2020年中小学生优良率的表现较为突出,小学生优良率的提升幅度最明显,5年间从2016年的35.3%提升到2020年的45.6%,距离健康中国行动50%的目标为时不远,“经历过疫情的考验,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严格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加强运动锻炼

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防控慢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张一民说,加强体质健康管理是国际上流行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做法,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恰逢其时。

“《通知》对体育课的内容提出明确要求,要教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王登峰表示,“这是第一次对体育课提出了如此全面而且系统的要求。”

具体来看,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除了保证体育活动时间,《通知》强调要注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学改革特【se】。

“目前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外锻炼实效持续改善,校园体育文化蓬勃发展。”王登峰介绍,95%的学校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随着各省区市逐步将体育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不少学生和家长关心,中考体测怎么考?

“无论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还是体育中考内容,一定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学校不管是体育课程安排还是教学内容安排,都应该和考核或考试有高度一致性。”王登峰介绍,全国各地体育中考设计正日趋完善。一方面,体育考试内容包括日常体育课和课外锻炼记录,如果学生能够按时参加体育课,完成体育课布置的锻炼任务,这个分值每个人都是有保障的;另一方面,体育中考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体育课上教授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能够保持经常体育锻炼,并且能够参加体育竞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定会稳步提升,体育课成绩也一定会稳步提升。”

“《通知》里提到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不是单一的,它是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张一民介绍,《通知》明确了对因病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孩子,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和评价。

家长身体力行

引导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

“最新研究表明,要让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健康产生益处,每次锻炼实际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每天累计锻炼时间要达到1小时。”张一民介绍,对于中小学校而言,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刚性要求,在校期间体育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比较有保障,而校外体育活动时间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通知》里有一大亮点是凸显了家校协同联动教育机制的作用。”王登峰介绍,《通知》强调要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知》还提出,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这意味着体育也有家庭作业了,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登峰解释称,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教会”之外还要“勤练”,这是布置体育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不管是健康知识,还是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都需要练习,这是作为体育课本来就应有的一部分,过去我们没有强调、不重视,现在要把它加进来。”王登峰表示。

“家长要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张一民建议,家长要为孩子做榜样,身体力行,引导孩子锻炼身体,让运动成为孩子受益终生的习惯。“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在吃饭前,无论是居家健身还是下楼活动,要运动至少20—30分钟;周末时间较为宽裕,应该拿出完整的大块时间让孩子好好锻炼身体,建议在周末下午的3—5点,父母陪孩子一起运动,比如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等,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不仅孩子的体质增强了,家长也会变得更健康,学习和工作精力更足了。”

张一民说:“我坚信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一定能做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让广大儿童青少年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王美华 【编辑:房家梁】
转载自人民日报海外版(cns2012)
综合(房家梁)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