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成都市民自发向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_成都市-吊唁-成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周驰  
核心提示:中新网成都5月23日电(记者贺劭清)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世。一位是救人无数的大医,一位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追求卓越,为国为民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成都,市民们自发向两位科学巨匠献花,致以崇高敬意。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设置小型吊唁堂,供市民前往吊唁。科学园内的科技馆大厅中,摆放着袁隆平院士遗像,



成都市民自发向袁隆平院士、吴孟超院士献花吊唁

中新网成都5月23日电(记者贺劭清)22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世。一位是救人无数的大医,一位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追求卓越,为国为民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成都,市民们自发向两位科学巨匠献花,致以崇高敬意。

在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设置小型吊唁堂,供市民前往吊唁。科学园内的科技馆大厅中,摆放着袁隆平院士遗像,不少市民自发前往,送上菊花,寄托哀思。工作人员表示,将吊唁堂设在科学园科技馆内,让前来吊唁的市民在寄托哀思的同时,感受袁隆平院士生前为杂交水稻做出的贡献。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成都市科技局供图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在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公园,2021年成都市科技活动周主会场“百年科学人生”展示区内,也有不少市民自发来此,面对袁隆平、吴孟超两位老科学家的展板和画像,鞠躬、默哀、献花、吊唁。

现场,前来吊唁的市民大部分带着孩子,不少父母表达哀思的同时,还向孩子讲述着两位老科学家的故事。低声细语间,情到深处时,许多父母红了眼眶。孩子们虽然无法理解失去两位科学巨匠的沉痛,但是也在聆听的同时向两位老人表达了感谢。上午11时左右,袁隆平和吴孟超两位院士的画像前,已有不少摆放的鲜花,但前来吊唁的市民仍然络绎不绝。

“孩子,这是袁隆平爷爷,他是一位与庄稼打交道的科学家,虽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一粥一饭,都当思来之不易。”站在袁隆平院士的画像前,成都市民李女士向自己5岁的女儿讲述着老人为祖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李女士表示,除了向逝世的两位科学家致敬外,还要让孩子们把其他展出的科学家们记下来,把他们当榜样,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未来的梦想和方向。

作为成都市163家科普基地之一的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以下简称“科学园”),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科学园聚焦种业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三融合创意经济、现代农业人工智能四个细分领域,打造以种业为引领的产业林盘聚落科创空间,实现生态价值、科技成果、文化遗产、人力资本有效转化。

成都市民自发向吴孟超院士献花吊唁。成都市科技局供图成都市民自发向吴孟超院士献花吊唁。成都市科技局供图

“袁老一直十分关心园区建设,还专门为园区题字,一直说要过来亲眼看看。园区去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袁老未能成行,但与大伙儿进行了视频连线,还发来了云祝福,”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相关负责人沉痛回忆道,“袁老说,‘我希望将杂交水稻科学园打造成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做出贡献’。未能亲眼看一眼科学园,这成为他的遗憾,也是我们所有人的遗憾。”

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是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做的事情。2020年,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引入四川,在成都市郫都区、凉山州德昌县、攀枝花米易县建立每公顷18吨(亩产1200kg)超高产攻关示范点。

今年5月13日,第一株天泰优808科研秧苗被插进成都“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的试验田里,标志着今年“秧门”正式打开。接下来陆续将有4018个试验品种的秧苗被移栽进试验田,今年试验品种总数创历年新高。(完)

【编辑:周驰】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周驰)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