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核心词:春分,雨脚,春季,昼夜,节气,时节,风带,祭日,惊蛰,雨水
春分雨脚落声微
柳岸斜风带客归
春分,据《逸周书·周月》记载,于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正值春季三个月的中位数,刚好平分春季。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邀您一起了解“春分”。
春 暖 花 开 · 鸟 语 花 香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超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春分三候
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乃发生,雷为振,阳气正启;三候始电,电雷鸣,春雨落,“花落知多少”。
一候:玄鸟至
玄鸟就是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发声
虽说惊蛰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于是有二候“雷乃发声”之说。
三候:始电
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

传统习俗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祭祖、踏青、吃野菜等。
立蛋
传说在春分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因此春分立蛋,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在这一天,大家会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故此,“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祭祖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之仪式。据《礼记》记载“祭日于坛”,这一习俗历代相传。”日坛坐落在中国北京市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在岭南一带,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诗词欣赏
春分至,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河岸边,桃红李白岸柳青,百鸟千花醉。
此时乡间,绯樱缤纷,酡茶满树。山桃飞霞,青柳沐风,杏梨满山。
不妨再读几首关于春分的诗词:

《七绝·苏醒》
【宋代】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
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
可知早有绿腰肥。
《癸丑春分后雪》
【宋代】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
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
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
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
更暖须留御腊衣。
《村行》
【唐代】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春分,愿大家在春日享和煦春风,赏百花盛开。
责任编辑:胡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