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全国人大_长江-湿地-江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07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思硕  
核心提示: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分区域分河段制定保护利用规划科学划定长江岸线生态红线今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长江保护也成为众多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加强崩岸生态修复,改善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逐步恢复近岸水域生态系统。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专委会主任周建军建议通过调整规划、优化管理和技术手段尽量降低工程影响,恢复



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军建议

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分区域分河段制定保护利用规划

科学划定长江岸线生态红线

今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长江保护也成为众多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加强崩岸生态修复,改善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逐步恢复近岸水域生态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资源环境专委会主任周建军建议通过调整规划、优化管理和技术手段尽量降低工程影响,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和提高环境容量。此外,水电行业亟须创新发展,周建军建议主动引领江湖上游地区大规模发展清洁电力,改革水电等利益分配机制,为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绿【se】发展带来可观的资金来源。

现状

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

长江连接着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利用,是长江经济带绿【se】发展和长江大保护战略落实的关键。

根据中国科学院综合科学调查,长江干流岸线总长7897.7千米,利用岸线长2901.8千米,利用率为36.7%。长江岸线涉及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蓄滞洪区、自然滩地、洲滩岸线等生态敏感区,占到整个长江岸线长度的50%。

不过,当前长江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方面的退化令人担忧。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近期公开表示,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河湖泊健康状况的终极指标,但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沙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接近枯竭。

世界自然基金发布的《长江生命力2020》称,长江上游的鱼类物种数从上世纪80年代的161种减少了46种,鱼类特有种数则从96种减少了27种,长江干流的渔业资源量从1953年的43万吨下降到2011年的8万吨,鄱阳湖的湿地植被面积,在过去的30年里减少了30%。

生态敏感岸段保护不足

周洪宇认为,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涉及水利、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目前对岸线资源系统研究和高效管理还未完全实现,不合理开发使岸线的生态屏障和保育功能遭到破坏,威胁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及沿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长江上、中、下游和主要支流岸线,以及湿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区,目前还有洲滩湿地恢复存在盲区、生态敏感岸段保护力度不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不合理占用和干扰现象频发等问题。“洲滩湿地对洪水、堤岸建设等响应敏感,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应是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开展的区域。”周洪宇说。

此外,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也欠合理。目前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中港口码头和工业岸线比例高,大量工业园沿江铺开布局,部分工业园和企业根本无需码头,造成岸线资源浪费。下游部分岸段结构存在失调,自然生态和观光休闲岸线缺乏,面临“临江不见江”的困局。

“目前长江的修复和保护,还没有抓住重点。”周建军认为,当前长江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生态问题,并非污染,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曾在人大常委会的汇报中指出,目前长江已是优质水体。但现在河流生态问题依然严峻,长江保护不容乐观。

几十年来,长江流域开发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开发建设对河流造成了结构性改变,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转等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过程、面貌和自然属性,降低了环境容量,这些是造成当前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建议

降低水利工程对河流的负面影响 恢复自然生态功能提高环境容量

周建军说,河流保护需从源头开始,重点在于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的破坏,减少不利控制,尽量修复流域自然属性。他认为,河流修复要以保护、集约和自然优先,坚持以非结构措施为主。当前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应重点针对大坝等水利工程造成的重大改变,通过调整规划、优化管理和必要技术手段尽量降低工程负面影响,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和提高环境容量。同时必须注意到,修复是人为措施,也具有风险,要严格制止通过工程建设来修复工程问题的不当做法,“绝不能以修复之名造成新的破坏”。

周建军进一步建议,以“水资源工程”重新定位大型水电工程,以全流域安全、水资源和生态需求作为工程的主要运行目标。通过“水库挖泥”将水库淤积泥沙和磷等物质逐步转移到下游,消除内源污染、修复下游河流物质通量,实现通量平衡。要综合治理鄱阳湖和增加“引清水入洞庭”,保护河湖联通,提高湖泊环境容量。

同时,利用好现有工程,通过三峡等流域工程调控,在流域江湖之间构建新的安全与生态环境支撑机制,长期维持长江中游河湖稳定格局,保护长江口抵御盐水的能力,保护河湖生态环境功能和长江生境多样性。

此外,水电行业必须创新发展。周建军认为可以利用其在电力系统中巨大的结构优势,主动引领江湖上游地区光伏等清洁电力大规模发展,通过支持水电从基本能源向结构能源转变,改革水电等利益分配机制,为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绿【se】发展带来巨大的资金来源。“建议除工程建设、维护、企业正常运转和常规发展等必须支出外,西部水电清洁电力的上网电价直接收入,应主要用于流域绿【se】发展和河流保护。”周建军说,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稳定与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是保障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根本。

明确岸线保护法定范围 开展崩岸生态修复工程

周洪宇建议,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应结合岸线水域陆域综合生态功能,科学划定长江岸线生态红线,明确岸线保护法定范围。同时,要大力开展崩岸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水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逐步恢复近岸水域生态系统,对受损失的鱼类资源采取增殖放流等补救措施,降低崩岸应急处理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目前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从最初的港口建设逐步发展到工业、城镇生活、过江通道等多个方面,不可逆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周洪宇说,应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机制,从流域系统和整体的角度出发,优化布局,提高已建码头、港口的利用效率。根据长江岸线资源不同区段自然基础、开发利用现状、环境生态问题和岸线保护需要,分区域分河段,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和利用规划。

他建议,严控在自然保护地岸线范围内投资硬化性、污染性的旅游和生产项目,严格堤内水产养殖审批,禁止在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岸线范围内挖沙采矿,或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边界向陆域纵深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项目。此外,要加大非法码头整治力度,提升已有码头使用效率,实施岸线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精细化管理。

对岸线资源的系统研究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前提。周洪宇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学雷都建议,从长远来看,应将岸线资源科研监测纳入资源学和生态学学科体系,促进岸线及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对岸线及洲滩湿地演变、水沙情势变化等多方面的长期监测系统。针对利用与保护冲突严重、生态问题突出的重点岸段,开展岸线利用的生态影响跟踪评估研究,为长江岸线及湿地保护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编辑:王思硕】
转载自新京报(cns2012)
综合(王思硕)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